1、工程硕士(GCT)语文-16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3 年 2月 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 7名宇航员全部_。消息传出,世界震惊。地球生态系统是经过自然界的长期_形成的,它是人类生活的惟一基础,失去这一基础,人类只能彻底毁灭。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是让我们置于问题情景中去体验,去动手、动脑,感受_方案的设计、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分数:2.00)A.遇害 变化 实验B.遇难 演化 实验C.遇难 演化 试
2、验D.遇害 变化 试验2.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客观上是有规律的。这个货币应与:(分数:2.00)A.待销售的商品价值水平成反比B.待销售的商品数量成反比C.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D.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成正比,与货币面值成反比3.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大陆东岸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分数:2.00)A.洋流的影响B.地形的影响C.季风环流的影响D.纬度位置的影响4.据最近美国纽约时报披露,美国为保持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不惜将自己集团内的西方盟友“视为潜在的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出现了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这说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国
3、家利益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决定因素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发达国家相互抗衡的根源(分数:2.00)A.B.C.D.5.下列加点的字在该词语中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奢(sh 奢侈)华 恬(tin 安静)静 问难(nn 诘责)B.城垣(yun 墙) 艳(yn 羡慕)羡 休憩(q 休息)C.癖(p 古怪)好 繁翳(y 遮蔽) 修葺(q 修理)D.晦(hu 光线暗淡)涩 拙(zhu 笨)劣 撩(lio 引逗)拨6.下列对作品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叶圣陶的夜是我国最早反映“四二”反革命大屠杀的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借
4、灯光驱散黑暗来表达自己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B.郭沫若的雷电颂表现了屈原无罪遭逐的悲愤情绪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C.苏轼在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览胜抒怀,写下了著名的赤壁怀古。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记梦言志,是一;首新颖别致的话别之作。7.下列诗句涉及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圃老农自服输。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分数:2.00)A.杜甫、诸葛亮、孔子、范仲淹B.孔子、范仲淹、诸葛亮、杜甫C.杜甫、范仲淹、孔子、诸葛亮D.孔子、杜甫、诸葛亮、范仲淹8.西亚出口到西欧的石油大部分经过:(分数:
5、2.00)A.非洲东北面的苏伊士运河B.非洲南端的好望角C.油管输送到地中海和红海沿岸港口,再装船运到欧洲D.马六甲海峡9.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亚历险记马克温美国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唐璜拜伦英国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莫泊桑法国10.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机器制造一事,为今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奏折)据此对洋务派和洋务运动作出的正确评价是:维持封建统治,摆脱内外危机认识到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顺应了中国从传
6、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注重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体系A B, C D(分数:2.00)A.B.C.D.11.下列没有“成分残缺”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外已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作精细动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B.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C.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D.这个县曾是植树造林先进县,可是该县主要负责人纵容一些人乱砍滥伐搞副业,使一个先进县变成毁林最多的一个县。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
7、句是:(分数:2.00)A.他爷爷是科学院院士,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教授,哥哥是博士:这是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可是他“下海”了。B.这位朋友把包柏漪介绍给大出版家,76 岁的坎菲尔德,说:“这是贝蒂小姐,她想写一本关于新中国的书。”C.刚去的当晚是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D.求是、读者、呐喊,史记本纪等等,他什么都读。1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分数:2.00)A.他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在已是满城风雨、老幼皆知了。B.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从长远观点看是要吃亏的。C.在科技一条街上往来行人、车
8、辆络绎不绝,使我应接不暇。D.他那悠扬的歌声赏心悦目。14.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它包括:制定宪法 修改宪法制定基本法律 修改基本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分数:2.00)A.B.C.D.15.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婉约_,粗犷_,细腻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分数:2.00)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二、
9、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一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达到_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衡,就可起到_,保证_的作用。 A50% 保持水土不流失 防御自然灾害 B40% 保持水土不流失 农业稳定发展 C20% 防御自然灾害 工业稳定发展 D30% 防御自然灾害 农业稳定发展(分数:2.00)A.B.C.D.17.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为著名的有伏尔泰、_、_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A孟德斯鸠 卢梭 B罗曼罗兰 卢梭 C德勒兹 萨特 D孟德斯鸠 高兹(分数:2.00)A.B.C.D.18.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由
10、于个别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_。 A获得额外收益,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B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C提高产品品质,增加销售量 D减少生产同一件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数:2.00)A.B.C.D.19.国家教育部行文,2000 年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将全面实行 3+X制,国家将先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国家教育部对高考科目作出重大调整属于_。国家的对内职能 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权力机关履行的职能 国家行政机关履行的职能 A B C D(分数:2.00)A.B.C.D.20.初唐的_,六岁能文,十八岁就应举及第,开唐代诗歌新风,他曾经路过南昌时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滕王阁赋。 A王勃
11、 B骆宾 C杨炯 D卢照邻(分数:2.00)A.B.C.D.21.我们的艺术家是具有特定感情的人,当然,_他_用形象来说话,说教、开导,_他可以做一个好人,_却是个蹩脚的艺术家。 A因为 不是 而是 所以 而 B尽管 不是 而是 但是 但 C如果 不是 而是 但 那么 D如果 不是 而是 那么 但(分数:2.00)A.B.C.D.2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_,因为在我国,年满 18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满 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健康人不享有残疾人特有的权益;男子不享有妇女特有的权益。 A指 18岁以上公民内部的平等 B指男性公民内部和女性公民内部的平等,他们之间不存在平等 C指残疾
12、人需要特殊的关照,法律赋予他们一定的特权 D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并不表明每个公民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分数:2.00)A.B.C.D.23.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 A应接不暇 B琳琅满目 C目不暇接 D美不胜收(分数:2.00)A.B.C.D.2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诸花,则_。(2)苏州诸园,_:网狮园清雅恬淡,神韵独超;留园秀色夺人,风姿自妙唐诗如芍药海棠,秾花繁彩;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宋诗如芍药海棠,脓花繁彩各具面目,各领风骚风骚各领,
13、面目各具 A B C D(分数:2.00)A.B.C.D.25.各种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各地 条件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规律。 A水热 地带性 B地热 区域性 C气温 区域性 D地质 地带性(分数:2.00)A.B.C.D.26.水是地球上万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_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分布于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冰川和_水等水体,只占地球上水储量的 3.5%,但它们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A能源 岩洞 B资源 高山 C资源 地下 D能源 峡谷(分数:2.00)A.B.C.D.2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_制成电动机,比利时人_发明发电机,推动了电力工业的
14、发展。 A西门子 格拉姆 B鲁道夫 格拉姆 C西门子 达盖尔 D鲁道夫 比尔布莱克斯(分数:2.00)A.B.C.D.28.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_。 A出神入化 B津津有味 C如醉如痴 D心领神会(分数:2.00)A.B.C.D.29.21,无论是经过两代人努力完成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创造人间喜剧的_;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A雨果 B托尔斯泰 C大仲马 D巴尔扎克(分数:2.00)A.B.C.D.30.司马迁在_中陈说了写作史记的目的及史记包含的内容,反映
15、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并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报任安书 B陈涉世家 C货殖列传 D侠客列传(分数:2.00)A.B.C.D.三、阅读理解(总题数:5,分数:40.00)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下列各题。粒子束武器粒子束武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由能源、电子喷嘴和集流加速器组成。能源,一般是靠核裂变或聚变的极高的脉冲功率形成。人们采用专门的核爆炸式的发电机,通过核裂变或聚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发出高压脉冲电流。它通过控制开关和特殊传输线路在一瞬间传输给巨型贮能器,把脉冲电荷堆积起来,通过超高压开关在毫微秒计的时间内放电。流量压缩装置和电子注入器把脉冲高压转换成电子束,高强电
16、磁场把它在长长的电子枪中加速,通过电子嘴向集流加速器喷射,作为形成和加速质子的媒介。集流加速器是粒子束的核心。在电子喷嘴和集流加速器之间,装有注入阀,引入 Z质(如有一种加速器的Z质用氢气),由于电子束的高速碰撞,电子被剥落,形成质子,并集流加速,最后接近光速发射出来,摧毁目标。粒子束武器的简单工作过程是:通过核裂变或聚变的形式实现爆炸或脉冲发电,以产生高功率的脉冲粒子束,这些粒子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射向目标,击毁目标。(选自自然科学14 辑)(分数:8.00)(1).第三段“高强电磁场把它在长长的电子枪中加速”中的“它”指的是:(分数:2.00)A.流量压缩装置B.电子注入器C.脉冲高电压D.
17、电子束(2).在粒子束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转换。这些转换的物质依次是:(分数:2.00)A.脉冲高电压电子表高强电磁场质子束B.脉冲高电压电子表Z 质粒子束C.脉冲电荷电子束媒介质子束D.高压脉冲电流电子束质子束(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通过核裂变或聚变的形式实现脉冲式发电,是粒子束武器获取能源的常用的方式。B.形成和加速质子的媒介是脉冲高压电转换成的电子束。C.集流加速电子束以接近光速发射出来,就能摧毁目标。D.脉冲高压在流量压缩装置和电子注入器中转换成电子束。(4).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给粒子束武器下得正确的定义是(分数:2.00)A.粒子束武器是由能源
18、、电子喷嘴和集流加速器组成的一种新型武器B.粒子束武器是一种以接近光速的粒子速击毁目标的武器C.粒子束武器是一种通过核裂变或聚变释放出能量打击目标的武器D.粒子束武器是一种用高功率脉冲粒子击毁目标的武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传统的误读我认为我们可能误读丁我们的思想文化传统。很久以前就误读了,现在还在误读。不是个别的,不光在国内,甚至不是少数,而是相当多的研究者都倾向认为:儒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还有的把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在中国,儒家就是传统。这样来看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就是对文化传统的误读。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争
19、鸣竞放的时代,儒家只不过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无所谓儒家中心。秦朝,法家地位显赫,因此才有焚书坑儒,更谈不上儒家中心。西汉,西汉前期倡黄老之术,“王霸道杂之”;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地位始有所改变。但董仲舒试图用阴阳五行的观点诠释儒家,实际上是变了味的儒学。东汉,佛教传人,道教始兴,刚刚确立但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的儒家地位,遇到了异教旁门的挑战。魏晋时期,那是玄学的时代。南北朝,佛教大盛,道教方炽,儒家退为守势。隋朝和唐朝,特别是唐朝,那是个大文化的时代,兼容并蓄,无所不包;但思想文化方面居优胜的是佛家和道家,不是儒家。宋、明出现理学和心学,既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又是儒家思想的转型。准确地说,是
20、儒、道、释、庄、玄、禅各种思想彼此交融、互相吸纳的结果。清朝,一开始打乱了传统,后来又修补传统;既尊儒,又奴儒、坑儒。即便是号称盛世的康、乾时期,在经济上、军事上、版图上,是世界一流大国;文化上,也是十足的小国心态。反儒学潮流,在清一代,始终没有停止过。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来不是单独哪一家哪一派的天下。儒家中心说解释不了历史。儒家即传统是对传统的误读。历史上思想文化最繁盛、昌明、活跃的时期,都是各种思想竞争、融会、兼容、并立的时期。这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用中国文化精神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往往把儒释道等各家思想消融得无碍无隔,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思想,而是各种思想的合力,铸成中国传
21、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吸纳与消解能力,是无与伦比的。易经上说:“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又说:“物相杂,故曰文。”这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绝好概括。这种精神属于中国文化整体,绝非儒家一家一派所能代表。问题是由于何种原因导致了对传统的误读。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着眼,把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混为一谈,是重要原因。制度虽然是文化的派生物,是一定文化成熟与否的标志,但制度是暂时的,文化是永久的。制度,包括任何制度,都有其不完善性;文化的本性则追求完美,不仅属于一个国家,而且属于全人类。过时的制度可以推翻,但不能推翻文化。文化传统有断而相续的特性,永远割不断。陈寅恪先生曾说:“二千年来华
22、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有不如佛道二教者。”这真是通史明变的大判断,惜时人鲜有注意者。总之,破除儒家即传统的儒家中心说,把一定的思想和一定的制度区分开来,是两个关键。在认知上解决两个问题,可以走向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正读,并进而求得正确,为恢复和重建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会通三教、兼容百家,无所不包括、无所不师承的博大而恢弘的精神铺设条件。(分数:8.00)(1).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对文化传统的误读”的一项是:(分数:2.00)A.认为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B.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其实就是指儒家思想文化C.认为中国传统文
23、化的历史即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历史D.认为儒家学说长期影响着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和人们的生活(2).根据文中史料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西汉以前,并未确立儒家中心,当时是以法家为中心的。B.西汉时期,儒家开始有了一定地位,但儒学观念已经与先秦大不相同了。C.正宗儒学在秦朝受到毁灭性打击,至魏晋终于被玄学所替代。D.纵观历史,儒学在被反对、遭摧残中发生变异和转型,艰难地发展着。(3).作者说清朝“文化上,也是十足的小国心态”,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小国心态”表现的一项是:(分数:2.00)A.一开始打乱了传统,后又修补传统B.既尊儒,又奴儒、坑儒C.始终没有停止过反对
24、儒学D.具有吸纳与消解异质文化的能力(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作者引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批驳了“儒家即传统”的错误观点。B.文章指出,把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混为一谈,是出现“传统儒家中心说”的重要原因。C.作者认为,“走向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正读”的关键是恢复和重建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会通三教、兼容百家的博大而恢弘的精神。D.作者认为,在论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时,把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区分开来,是“通史明变的大判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科学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般劳动。这种劳动,既取决于今人的协作,又取决于前人的劳动成果。不论古人的还是
25、今人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一定形式的知识(如图书和情报)。这些知识在进入新的科学劳动中,都是以科学劳动资料的形式出现的。科学家的创造力只有得到科学资料,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像“活劳动”只有抓住“死劳动”,才能进行物质劳动一样。知识作为科学劳动资料具有极为特殊的使用价值。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其载体灭亡,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或者是
26、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牙膏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是清洁牙齿,保护口腔;衣服对消费者来说,主要是保暖身体美化生活。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工程师的“消费”,表现为从微电子学的观点,探索改进工艺的途径;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使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脑的最新理论。可见,知识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现象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这便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知识像一切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了自然的巨大的馈赠性。社会只
27、要把知识生产出来,就无须再费分文了。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我们今天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知识在使用价值上的馈赠性。(分数:8.00)(1).文中的“活劳动”和“死劳动”各比喻什么:(分数:2.00)A.科学家的创造力、科学劳动资料B.精神劳动、体力劳动C.科学劳动资料、科学家的创造力D.体力劳动、精神劳动(2).“消费”一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什么:(分数:2.00)A.浪费B.使用C.交换D.吸收(3).文中的“非生命载体”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分数:2.00)A.实验资料B.人
28、的创造力C.书籍资料D.物质条件(4).第四自然段中谈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特征:再生性、馈赠性,请指出另外两个特征:实用性 永久性 交换性 多层次性(分数:2.00)A.B.C.D.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上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辨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
29、,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的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审美、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
30、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历史,又是以历史为
31、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手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分数:8.00)(1).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B.作者
32、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互涵”指彼此促进,“互动”则指彼此渗透。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洋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2).作者认为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作者这么说的原因:(分数:2.00)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具有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3).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
33、列哪一项与文意不符:(分数:2.00)A.文学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B.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因素,产生了以形见理的老子一书C.史著文学化,出现了“史传文学”D.哲学诗意化导致了“诗化哲学”的出现(4).对文章论述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C.庄子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数理科学和中国山水画比较这两个从表面看来好像丝毫不搭界的人类文化 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 的实质。中国山水
34、画主张画家周览四海名川大山以自广。_只有先知天地之壮观,而后方能激发志气;只有罗五岳于胸中,才能收万象于笔下;只有看尽天下山水,才能下笔有生机。数理科学 也是如此。_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傅立叶说:“数学最丰富的源泉是对自然界作深入的研究。”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傅立叶级数正是他在热的分析理论一书中首先发展起来的。要知道,热现象是自然界存在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有人称赞这部书是“一首数学诗”,我则把它看成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事实上,诗、画和数理科学 (分数:8.00)(1).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处最恰当的词语是:(分数:2.00)A.B.C.D.(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关联词是:(分数:2.00)A.
35、B.C.D.(3).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B.C.D.(4).对文中“以形写神”、“遗貌取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B.C.D.工程硕士(GCT)语文-16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3 年 2月 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 7名宇航员全部_。消息传出,世界震惊。地球生态系统是经过自然界的长期_形成的,它是人类生活的惟一基础,失去这一基础,人类只能彻底毁灭。现在提倡的“研究性
36、学习”模式,就是让我们置于问题情景中去体验,去动手、动脑,感受_方案的设计、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分数:2.00)A.遇害 变化 实验B.遇难 演化 实验 C.遇难 演化 试验D.遇害 变化 试验解析:解析 这是一个同义词辨析题,应是遇难,没有人加害他们,可以排除 A、D;既然是学习,就应为实验,选 B。2.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客观上是有规律的。这个货币应与:(分数:2.00)A.待销售的商品价值水平成反比B.待销售的商品数量成反比C.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D.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成正比,与货币面值成反比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知识。A、B 两项
37、,商品流通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值水平和数量没有直接关系;D应与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因此选 C。3.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大陆东岸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分数:2.00)A.洋流的影响B.地形的影响C.季风环流的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知识。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就符合题中所指。4.据最近美国纽约时报披露,美国为保持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不惜将自己集团内的西方盟友“视为潜在的敌人”,提出尤其要警惕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出现了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这说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国家利益是国家之间关系的决定因素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经济旧秩
38、序的存在是发达国家相互抗衡的根源(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读懂题干的材料,正确把握相关知识点是答对此题的前提和关键。材料中反映出美国不惜将自己集团内的西方盟友视为“潜在的敌人”,这反映出国际关系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其存在妨碍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即影响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故是正确的,应选。同时材料中反映出美国谋取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出现了与之相抗衡的力量,说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故也应选。选项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不能选。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一个根源,而不是发达国家相互抗衡的根源。正确答案为 A。5.下列加点的字
39、在该词语中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奢(sh 奢侈)华 恬(tin 安静)静 问难(nn 诘责)B.城垣(yun 墙) 艳(yn 羡慕)羡 休憩(q 休息) C.癖(p 古怪)好 繁翳(y 遮蔽) 修葺(q 修理)D.晦(hu 光线暗淡)涩 拙(zhu 笨)劣 撩(lio 引逗)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义的掌握程度。A 项“问难”中的“难”应读作“nn”, C 项“癖好”中的“癖”应解释为“对某种事物的特别爱好”,D 项“晦涩”中的“晦”应解释为“不明显”。6.下列对作品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叶圣陶的夜是我国最早反映“四二”反革命大屠杀
40、的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借灯光驱散黑暗来表达自己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B.郭沫若的雷电颂表现了屈原无罪遭逐的悲愤情绪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C.苏轼在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览胜抒怀,写下了著名的赤壁怀古。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记梦言志,是一;首新颖别致的话别之作。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知识。A灯光主要是烘托人物心情,渲染了恐怖的气氛;B应为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C苏轼没有在赤壁之战古战场写赤壁怀古7.下列诗句涉及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圃老农自服输。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41、波澜。(分数:2.00)A.杜甫、诸葛亮、孔子、范仲淹B.孔子、范仲淹、诸葛亮、杜甫 C.杜甫、范仲淹、孔子、诸葛亮D.孔子、杜甫、诸葛亮、范仲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史知识。A、C 两项,杜甫人称“诗圣”,但先知先觉与其不符,可以排除;D范仲淹不能称为“诗中圣哲”,可以排除,选 B。8.西亚出口到西欧的石油大部分经过:(分数:2.00)A.非洲东北面的苏伊士运河B.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C.油管输送到地中海和红海沿岸港口,再装船运到欧洲D.马六甲海峡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知识和西亚石油输出路线和地区的有关知识。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输往西欧的石油通过红海、
42、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航线,比绕道好望角可缩短航程 800010000 千米。但是,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挖的河道,不能通过 25万吨以上的油轮,所以载重在 25万吨以上的油轮驶往西欧,仍要绕道非洲好望角。又由于目前世界石油运输主要由超级油轮运送,因此西亚输往西欧的石油大部分经过好望角。9.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亚历险记马克温美国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莫泊桑法国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史知识。A但丁为意大利人;B李汝珍为清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斯丹达
43、尔。因此选 C。10.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机器制造一事,为今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奏折)据此对洋务派和洋务运动作出的正确评价是:维持封建统治,摆脱内外危机认识到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顺应了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注重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体系A B, C D(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史知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当时还没有认识到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体系,因此选 C。11.下列没有“成分残缺”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近年来,
44、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外已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作精细动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B.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C.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D.这个县曾是植树造林先进县,可是该县主要负责人纵容一些人乱砍滥伐搞副业,使一个先进县变成毁林最多的一个县。 解析:解析 A 残缺“所以”,致使“因为”管到哪一分句为上不明确,应在“远不能”之前补上“所以”;B 介词“据”吞主语,删去;C“树立”的宾语残缺,句末去掉“了”,加上“的思想”。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
45、00)A.他爷爷是科学院院士,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教授,哥哥是博士:这是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可是他“下海”了。B.这位朋友把包柏漪介绍给大出版家,76 岁的坎菲尔德,说:“这是贝蒂小姐,她想写一本关于新中国的书。”C.刚去的当晚是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 D.求是、读者、呐喊,史记本纪等等,他什么都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准确。A“博士”后应用逗号;B“大出版家”后应用破折号;D“D 内喊”后应为顿号1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分数:2.00)A.他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在已是满城风雨、老幼皆知了。B.
46、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有的同学不以为然,从长远观点看是要吃亏的。C.在科技一条街上往来行人、车辆络绎不绝,使我应接不暇。 D.他那悠扬的歌声赏心悦目。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掌握。人满城风雨有贬意,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家喻户晓;B不以为然的然是“是”的意思,句中的意思是不重视;D赏心悦目是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愉快,不能与歌声搭配。选 C。14.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它包括:制定宪法 修改宪法制定基本法律 修改基本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四个方面的职权,即最高立法权、最高任
47、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其中,最高立法权包括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权力。本题考查对全国人大最高立法权的掌握。项符合题意。项所说“监督宪法的实施”肯定是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不属于最高立法权,而是属于最高监督权,因此要排除项。项的“制定宪法”,不应该属于最高立法权的范围。制定宪法和无权制定宪法并不是全国人大本身的职权。道理很简单,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夺取了国家政权,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后,既可以采用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故“制定宪法”不属于全国人大的最高立法权的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5.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婉约_,粗犷_,细腻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