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GCT)语文-11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苦(辛苦)心 莫名(明白)其妙 义(道义)不容辞B.风化(变化) 无可厚(过分)非 浮光掠(轻轻闪过)影C.帮衬(帮助) 应运(天命)而生 乐(快乐)不可支D.工贼(坏人) 屡试不爽(差错) 多事之秋(秋天)2.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你猜刚才谁来找我了?竟是前几天去京东大峡谷才认识的江晓阳的大哥。真是做梦也想不到。B.单位领导为了息事宁人,决定将驾驶员张斌调离原单位,并赔偿经济损失
2、 500 元,大家一致赞成。C.重达 180 吨的两座氧化塔已吊装完毕,至此,该工程的主体部分已进入安装测试阶段。D.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新学期要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工作一定要有起色。3.下列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分数:2.00)A.公羊传B.谷梁传C.左氏传D.柳毅传4.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分数:2.00)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
3、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目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条分缕析,过分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B.泸州老窖以“1573 年始酿”为噱头,结合其一贯的传媒优势势大力沉地撞击市场,在去年的媒体上一鸣惊人,掀起了一股飓风。C.“表现”在美国大概是万能的,作秀在咱们中国似乎也是万能的,作秀现象铺天盖地,作秀之说甚嚣尘上。D.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
4、职责。6.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以爱情三部曲家、春、秋享誉文坛。B.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C.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著。D.所谓“元曲”实际包含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7.窦娥冤滚绣球一段开头两句“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为什么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理解准确的是:(分数:2.00)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C.一
5、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最近几年,一些国际恐怖势力假借“圣战”之名,在全球各地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恐怖袭击。B.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应用及运行,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兴趣。C.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诫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 SARS。D.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9.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
6、剧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10.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 践踏)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分数:2.00)A.西周B.春秋战国C.西汉D.东汉1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条件的是:(分数:2.00)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疾病时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12.北京奥运会会徽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北京奥组委已经在国内外进行了该标志的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法律作业。未经奥组委许可,任何机
7、构或个人均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会徽。奥运会会徽的保护有利于:(分数:2.00)A.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B.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C.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国际资本投资D.实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鞭辟入里(p) 扪心自问(mn) 煞费苦心(sh)B.稗官野史(p) 不容置喙(hu) 方兴未艾(i)C.纵横捭阖(bi) 余勇可贾(g) 冠冕堂皇(gun)D.鳞次栉比(zh) 管窥蠡测(l) 臧否人物(zng)1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分数:2.00)A.新款一上市便产生轰动效应,尤其是受到了年轻女性的亲睐,创造了夏季销售高峰
8、。B.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C.看到这精彩的一幕,全场欢声雷动,他也乐得直冲我竖大姆指。D.待学生从农村基地回来时,校舍已修茸一新,三幢大楼披上了节日的盛装。15.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无罪判决应在哪一种情况下执行?(分数:2.00)A.判决生效后执行B.判决宣告后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C.上诉、抗诉期限届满以后D.二审审理结束,判决作出以后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_。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梅英疏淡,冰澌溶,
9、东风暗换年华。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A B C D(分数:2.00)A.B.C.D.17.丹麦是中、西欧和斯堪地半岛问往来的陆桥,也是控制_和_海域间通航的门户,素有“北欧十字路口国”之称。 A黑海、波罗的海 B地中海、大西洋 C波罗的海、北海 D北海、北极海(分数:2.00)A.B.C.D.18.“煤变油项目上马的关键,在于油价能否长期维持在 45 美元一桶”主要说明,价值规律: A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 B促使企业自主创新 C调节生产要素的分配 D促使企业优胜劣汰(分数:2.00)A.B.C.D.19.有位总统在就职时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或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
10、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这场战争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分数:2.00)A.B.C.D.20.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目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 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B当时不少外国人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 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 D儒教或日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分数:2.00)A.B.C.D.21.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低纬到高纬的地
11、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分数:2.00)A.B.C.D.22.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_!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英语老师一次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个地_发音。美国宇航局 2 月 7 日宣布,“大病初愈”的“勇气”号火星车又_了往日的活力。 A历程 矫正 恢复 B里程 校正 恢复 C历程 校正 回复 D里程 矫正 回复(分数:2.00)A.B.C.D.23.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_。 A左传 B论语 C易经 D尚书(分数:2.00)A.B.C.D.
12、24.下列依法享有对直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任免权的机关是_。 A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C直辖市人民政府 D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分数:2.00)A.B.C.D.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话。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能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
13、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分数:2.00)A.B.C.D.26.下面一首词的词牌应该是: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A菩萨蛮 B忆秦娥 C清平乐 D西江月(分数:2.00)A.B.C.D.27.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_的,丧失继承权。 A过失杀害被继承人 B故意杀害其他继承人 C无行为能力的 D虐待被继承人(分数:2.00)A.B.C.D.28.“_”是柳宗元所作的诗句。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分数:2.00)A.B.C.D.29
1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唐代著名诗人_所写的咏史诗中的名句。 A杜甫 B杜牧 C刘禹锡 D白居易(分数:2.00)A.B.C.D.30.在下面两段文字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进入 21 世纪,人类_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非常辉煌的迅猛发展的现代文明,_这个文明业已在20 世纪末暴露出很多弊端,遇到了目前新的问题。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_是在损害国家利益,_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税逃税,实际上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A已经 而且 既 又 B即将 而且 不但 也 C即将 但是 既 又 D已经 但是 不但 也(分数:2.0
15、0)A.B.C.D.三、阅读理解(总题数:4,分数:40.0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五题。樟树赞茹志鹃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大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
16、,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荫凉特大。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
17、品,都难以做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分数:10.00)(1).第四自然段写到“英雄树”,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英雄树”有一定要比别的树木长得高才罢休的特点,突出其努力向上,不甘人后的精神。B.“英雄树”有一定要比别的树木长得高才罢休的特点,作者用来比喻宋庆龄对自己的要求比别人高。C.英雄树的花既大又红,作者用来象征宋庆龄的人格品质。D.作者用英雄树来比喻一些喜欢与人争位置高下的人,
18、与宋庆龄的人格品质形成鲜明对照。(2).第五自然段中写樟树枝叶繁茂,“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比喻社会主义祖国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B.表达党对人民无尽的恩情。C.象征宋庆龄为祖国和人民竭力奉献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质。D.形容宋庆龄同志与党和人民心心相连。(3).对第七自然段所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说明虫子生命力顽强,不易杀绝。B.用虫子善于伪装比喻坏人不易识别,警醒人们提高警惕。C.用虫子破坏力极大、会蛀空大树比喻坏思想也会蛀空人的灵魂。D.用石榴树易招虫做对比,意在表现樟树有拒虫蛀的持点,为表达
19、主题做铺垫。(4).文章结尾段落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结构上呼应开头段落,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B.修辞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樟树的象征意义。C.内容上比开头多了两个特点的表述,形成对前文主要内容的概括。D.表达上重复中有变化,显示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和高深的文字功底。(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这是一篇说明樟树特点的小品文,通过对宋庆龄故居庭前的两棵樟树的描述,说明了樟树枝叶茂密,不易招虫的特点。B.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对宋庆龄故居庭前的两棵樟树枝叶茂密,不易招虫等特点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樟树喜爱。C.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0、,通过对宋庆龄故居庭前的两棵樟树枝叶茂密,不易招虫等特点的描述,歌颂了宋庆龄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本色,至死不变的崇高品质。D.这是一篇说明樟树特点的小品文,通过对宋庆龄故居庭前的两棵樟树的描述,既说明了樟树有枝叶茂密、不易招虫等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樟树主人的敬佩。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五道题。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要写下去,在
21、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二月七一八日。(分数:10.00)(1).下面对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这三句话运用排比句式,列照的写法,巧妙地由往事的回忆过渡到写作当时。使文章中片断的回
22、忆,文章中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浑然一体。B.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尽管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作者的悲愤之情并没有随着光阴的流逝而减弱。C.这三句话既写了自己的处境,也写了烈士们的遭遇,揭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动荡不安的政局。D.这三句话在叙述中满含着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烈士深沉的缅怀之情。(2).下面对第二段内容和写法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向秀的思旧赋是写来纪念两位被司马氏政权杀害的好友的,当时处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之下,只能写得短而隐晦。B.鲁迅先生当初读思旧赋,由于年轻,不了解思旧赋的写作背景,所以对文章只有寥寥的几行不理解。C.作者运用这个典故,意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
23、的中国,疯狂杀害革命青年,使人民群众缄口不言,与当时司马氏统治一样的黑暗腐朽。D.“然而,现在我懂得了”,再次强调“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抒发了自己“吟罢低眉无写处”的悲愤感情。(3).下面对第三段第一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概括了辛亥革命前后一直到写作当时革命青年惨遭新老反动派杀害的事实。B.“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是年老的为年轻的写纪念,白发人哭黑发人,这种有违常理的现象尤其使人悲哀,语句之中已经暗含着对反动派罪行的控诉。C.“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和记念刘和珍君中“四十多个青年的血
24、,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一样,都表现出作者极度悲愤的感情。D.“这是怎样的世界呢”一句,满含感叹的一句话,却用了一个平平淡淡的句号,表明作者在写出了纪念文章之后,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4).对第三段画线句子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句中的“夜”表明写文章时夜已很深,更是喻指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漫漫长夜。B.“路”在这里比喻革命者与反动派斗争的道路。C.两个“正长”说明反动统治还在延续,革命者斗争的道路还很漫长,表明作者对现实清醒的认识。D.“我不如忘却”回应开头,与“夜正长,路也正长”形成因果关系。(5).下列说法不够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从内容上看,
25、这一部分表达作者的悲愤心情并指出烈士的鲜血不会自流,是全文内容的自然收束。B.“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最后一句结束后,用了句号,然后又用省略号,表示意犹未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C.文章表现的感情层层深入,逐渐形成高潮,“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并不是消极回避,而是要化悲愤为力量,用更坚决的斗争作为对烈士最好的纪念。D.文章最后一句是对革命前途的预言,表明了作者必胜的信心、坚定的信念和斗争到底的“韧”的精神。“二月七一八日”表明这篇文章足足写了一夜。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五题。语言学习,在某种语言单位中确定一词多义的一种切近意义,在一义多词的语言现象中
26、选择恰当的词句,这显然是思维的功能。如果头脑加工的不是语言信息,那就要进行某种转换。如看图作文,思维对语言的选择性功能就更大,而且要更多的发挥创造性思维。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语言,但输入大脑加工的只是一部分,其余的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言语的接收,绝非仅由感官被动承担的任务,而有一个由大脑思维活动指挥的主动筛选过程。可见,言语的使用,直接体现着思维的选择性与创造性。同时,思维内容还决定着语义。语义即语言的意义,一般指词、词组与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它是思维和语言关系中的核心问题。首先,单词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统一的。单词离开具体的语句,仍保留着普遍的稳定的意义。单句进入具体的语句,就会获得
27、特殊的意义。孤立的词的意义是“死”的,在语言学上称词汇意义,可以在词典里供任何人查阅。人们将孤立的单词用入句、段、文章,“死”的词汇意义就变成了“活”的结构意义。因此,古老的单词进入语句篇章,就从普遍意义向特殊意义发生转化。促成这种转化的正是思维内容和思维操作(主要是编码和解码)过程。比如要求学生翻译海瑞传,学生从工具书中查找生词,一个词的意义项有多种,为了再现作者原意,就要考查这个词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最后确定一种恰当的意义。这就是思维操作。而考察上下文关系就是在一定语境中了解作者的思维内容。否则无法真正理解语义。同时,单词的普遍意义也是从特殊意义中概括出的;单词的一般思维内容则是在特殊思
28、维内容的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来的,是表达一般思维内容向表达特殊思维内容转化的结果。由此可见,对语义的理解和运用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愈强,愈能通过一定语境,正确理解词句的特殊意义,可见语文教学与思维密不可分。(分数:10.00)(1).本文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分数:2.00)A.语言学习的重要性。B.语言与思维的关系。C.思维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D.理解词的“活”的意义离不开思维。(2).对第一段中“进行某种转换”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分数:2.00)A.把非语言信息转换成语言信息。B.恰当地选择符合语言现象的词句。C.对词语的切近意义进行确定。D.利用思维选择和创造看图作文。(3).对第二段内容理解
29、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大脑对不需要的信息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B.言语的接收是感官主动承担的任务。C.大脑思维活动可以主动筛选言语。D.言语的接收过程是思维的再创造过程。(4).第四段中不属于“思维操作”的一项是(分数:2.00)A.保留离开具体语句中的单词的普遍的稳定的意义。B.将孤立单词的词汇意义变成结构意义。C.把单词的普遍意义转化成特殊意义。D.确定词语在上下文中符合作者原意的特殊意义。(5).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分数:2.00)A.思维的功能表现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语言有选择性和创造性。B.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中思维内容是它的核心问题。C.从特殊意义中概
30、括出单词的普遍意义也是思维操作过程之一。D.通过一定语境正确理解词句的特殊意义是思维能力强的表现。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五题。你见过超声波清洗设备吗?其实,这种设备现在已经很流行了,在很多眼镜店里,清洗镜框和镜片的都是超声波清洗机。这种设备上半部分是一个盛满水的水槽,下半部分是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只要一打开开关,只见一片片雾状的“气泡”不停地升腾到水面,激起阵阵水花。其实,水里的这些气泡并没有“气”,都是真空的,是由超声波产生的气穴,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微小真空核群”,它是无数微小真空核的集合体。气穴酷似分布在宇宙中的无数的银河,可以被称为“微小银河”。这种真空核在液体中一边以每秒 2 万次以上的频率
31、重复着生成、消减的过程,一边还在高速移动。超声波清洗的秘密就在这里,强力超声波在液体中引发剧烈的振荡,利用真空核的生成和消失时的正负冲击力进行清洗。超声波清洗技术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但是,对这项技术一直存在一个误解,使人们怀疑超声波清洗的效果。传统的超声波清洗理论认为,气泡起到了清洗的作用。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事实上,气泡只是由超声波的强力粗密波引起的单纯的气体爆发而已,它反而会抑制甚至消除超声波清洗的清洗力,真正发挥清洗作用的是真空的气穴。这一发现实现了超声波清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这就是超声波清洗的新理论。以此为基础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定义为新超声波清洗技术。人们根据这一理论研制的超声波清
32、洗设备,清洗效果大大优于同类产品,能够成功地控制气穴现象的发生位置、发生密度、发生效率和冲击力。最早的超声波清洗技术,大量使用三氯乙烯、氟里昂等有毒有害的化学溶剂作为清洗介质,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有人因为饮用了受污染的水而过早死亡。后来人们开发了更高效的清洗技术,可以用水代替氟里昂等有毒有害介质,而且更加环保,因此在 1993 年,这项技术获得美国环境保护局所颁发的环境保护奖。超声波除了可以对金属、塑料、橡胶、液晶等各种部品进行去毛刺和精密清洗外,也可应用于食品,如淘米、洗菜、清洁餐具、洗涤衣服以及医疗用品等的洗涤,此外还可以进行超声波高速腐蚀、超声波颗粒研磨、超声波有机合成等,发展的前
33、景十分广阔。利用这种技术还可以开发超声波洗衣机,除了水之外,无需洗衣粉或洗衣液,这种洗衣机一旦研制成功,将是洗衣业的一场革命,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可以解决洗衣粉的污染问题。(选自王辰东超声波为什么能清洗,科海故事博览2007、10)(分数:10.00)(1).真正发挥清洗作用的是:(分数:2.00)A.气泡B.气体爆发C.气穴D.真空的气穴(2).超声波清洗的新理论是:(分数:2.00)A.气泡抑制超声波清洗力。B.真空的气穴真正发挥清洗作用。C.超声波清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D.新超声波清洗技术。(3).下列对“超声波清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超声波清洗机主要由超声
34、波清洗槽和超声波发生器两部分构成。B.超声波清洗是打开开关后,一片片雾状的“气泡”不停地升腾到水面,激起阵阵水花的过程。C.超声波清洗是真空核在液体中一边以每秒 2 万次以上的频率重复着生成、消减的过程,一边还在高速移动。D.超声波清洗是强力超声波在液体中引发剧烈的振荡,利用真空核的生成核消失时的正负冲击力进行清洗。(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气穴是由水里的气泡形成的,它是无数微小真空核的集合体。B.真正发挥清洗作用的真空的气穴,它实现了超声波清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C.超声波清洗都是以一定的液体作为媒质的条件下进行的。D.根据超声波新理论研制的超声波清洗设备
35、,其清洗效果大大优于同类产品。(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人们根据新理论研制的超声波设备能够成功地控制气穴现象的发生位置、发生密度、发生效率和冲击力。B.目前所有的清洗方式中,超声波清洗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种,这与它独特的工作原理和清洗方式密切相关的。C.随着科学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超声清洗这一先进而又独特的工艺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内应用。D.无须洗衣粉或洗衣液的洗衣机的研制成功,是洗衣业的一场革命,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解决了洗衣粉的污染问题。工程硕士(GCT)语文-11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
36、: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苦(辛苦)心 莫名(明白)其妙 义(道义)不容辞B.风化(变化) 无可厚(过分)非 浮光掠(轻轻闪过)影C.帮衬(帮助) 应运(天命)而生 乐(快乐)不可支 D.工贼(坏人) 屡试不爽(差错) 多事之秋(秋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义知识,或者说叫做词语的语素义知识。A 项“莫名其妙”的“名”是说出。B 项“风化”的“化”是风俗,D 项“多事之秋”的“秋”是时候。2.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你猜刚才谁来找我了?竟是前几天去京东大峡谷才认识的江晓阳的大哥。真
37、是做梦也想不到。B.单位领导为了息事宁人,决定将驾驶员张斌调离原单位,并赔偿经济损失 500 元,大家一致赞成。C.重达 180 吨的两座氧化塔已吊装完毕,至此,该工程的主体部分已进入安装测试阶段。D.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新学期要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工作一定要有起色。 解析:本题考查简明,正确答案是 D 项。其他三项,A 项对“才认识的”是“江晓阳”还是“大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B 项中赔偿损失的到底是单位还是张斌本人,可有不同理解。C 项中到底是两座氧化塔共 180 吨还是各 180 吨,可有不同理解。3.下列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分数:2.00)A.公羊传B.谷梁传C.左氏传D.
38、柳毅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正确答案是 D 项。柳毅传是唐传奇。4.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分数:2.00)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不正确的是 D 项。这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作,从末句“断肠人在天涯”
39、即可知,不仅仅是对秋的伤感,更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目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条分缕析,过分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B.泸州老窖以“1573 年始酿”为噱头,结合其一贯的传媒优势势大力沉地撞击市场,在去年的媒体上一鸣惊人,掀起了一股飓风。C.“表现”在美国大概是万能的,作秀在咱们中国似乎也是万能的,作秀现象铺天盖地,作秀之说甚嚣尘上。 D.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知识,正确答案是 C 项。其他三项
40、,A 项:“条分缕析”,形象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应该是褒义的,不能用来说“弊端”。B 项: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做起来就有惊人的成就。这里与“一贯的传媒优势”相矛盾。D 项:“责无旁贷”与“职责”语义重复。6.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以爱情三部曲家、春、秋享誉文坛。 B.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C.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著。D.所谓“元曲”实际包含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项。家、春、秋是“激
41、流”三部曲。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7.窦娥冤滚绣球一段开头两句“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为什么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理解准确的是:(分数:2.00)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正确答案是 D 项。这两句最能体现窦娥的反抗精神。其他选项中,“认识前后不一致”、“改变观念”、“表现出觉醒的意识”等说法都有些牵强,缺
42、乏根据。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最近几年,一些国际恐怖势力假借“圣战”之名,在全球各地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恐怖袭击。B.中国国防科工委官员介绍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成功发射、应用及运行,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地球卫星表示了浓厚兴趣。C.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诫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 SARS。 D.要使今年安全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做好元旦、春运安全工作,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正确答案是 C 项。其他三项,A搭配不当,“制造”与“袭击”不搭配,“制造”可改为“发
43、动”。B语序不当,“应用及运行”应改为“运行及应用”。D结构混乱,应改为“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应足够重视”或“安全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站职工足够的重视”。9.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知识,正确答案是 B 项。荒漠化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降水少,植被少。而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过度的樵采、放牧和农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10.据史书记载:“牵牛以蹊(x 践踏)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分
44、数:2.00)A.西周B.春秋战国 C.西汉D.东汉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正确答案是 B 项。铁犁牛耕是我国耕作方式与技术的重大变化,它始于春秋时期。这段话语出左传宣公十一年。1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条件的是:(分数:2.00)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疾病时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解析:本题考查宪法中有关物质帮助权的知识,正确答案是 C 项。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因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根据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公民在特定情况下获得物质帮助
45、权的具体表现有三:一是老年人的物质帮助权;二是患疾病公民的物质帮助权;三是丧失劳动能力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由此遭受自然灾害并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12.北京奥运会会徽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北京奥组委已经在国内外进行了该标志的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法律作业。未经奥组委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会徽。奥运会会徽的保护有利于:(分数:2.00)A.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B.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C.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国际资本投资D.实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正确答案是 A 项。解答这一题目,可以有两条路径,一是知
46、识迁移,由市场经济法制性特征中迁移而来;二是可以用排除法,如根据“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内实行的分配而排除 B;根据“投资环境”通常与投资的方便与收益方面相关的如政策和交通等而排除 C;根据“宏观调控”的常识而排除 D。“条条道路通罗马”,最终都指向 A。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鞭辟入里(p) 扪心自问(mn) 煞费苦心(sh)B.稗官野史(p) 不容置喙(hu) 方兴未艾(i)C.纵横捭阖(bi) 余勇可贾(g) 冠冕堂皇(gun) D.鳞次栉比(zh) 管窥蠡测(l) 臧否人物(zng)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知识,正确答案是 C 项。其他三项中,扪心自问
47、读 mn;稗官野史读 bi;臧否读zng。14.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分数:2.00)A.新款一上市便产生轰动效应,尤其是受到了年轻女性的亲睐,创造了夏季销售高峰。B.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C.看到这精彩的一幕,全场欢声雷动,他也乐得直冲我竖大姆指。D.待学生从农村基地回来时,校舍已修茸一新,三幢大楼披上了节日的盛装。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知识,正确答案是 B 项。其他三项中,亲睐一青睐,音近义混致误。“青睐”没有“亲自”或“亲切”的意思。所谓“青睐”即青眼,和“白眼”相对,这里的“青”指黑色。世说新语说三国魏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眼睛上
48、翻,以白眼对之;见到喜欢的人,则眼睛平视,以黑眼对之。后因以“青白眼”表示欢迎和厌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青睐”便由此而来。姆指一拇指,音同形似致误。姆,说文的解释是:“女师也。”本义指对未出嫁的女子负有教导责任的女教师,故从女母声,母兼表义。现泛指照管儿童料理家务的女子。拇,说文的解释是:“将指也。”即手、脚的大拇指。大拇指在手、脚中的地位,犹如母亲在家庭中的“一家之主”的地位,故其字从手母声。大拇指专指第一个指头,写作大姆指只能让人联想到保姆。修茸一修葺,形似误读致误。葺,音 q,从草,本义是指用茅草覆盖房屋,引申义泛指修理建筑物。“修葺”是同义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茸”,读rng,说文的解释是:“草茸茸貌。”本义为草初生时的柔软纤细的样子,引申义可泛指具有类似特征的东西,如细密的兽毛、松软的织物等。“茸”又是“鹿茸”的简称。但以上“茸”字均不能作动词用,更不能和“修”字搭配组词。15.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无罪判决应在哪一种情况下执行?(分数:2.00)A.判决生效后执行B.判决宣告后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C.上诉、抗诉期限届满以后D.二审审理结束,判决作出以后解析: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