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语文 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 16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伫 (ch)立 叱 (ch)咄 褶 (zh)皱 惟妙惟 肖 (xio) B.拮 据 (j) 绮 (q)丽 倔 (ju)强 期期 艾 艾 (i) C.伧 (cng)俗 哂 (shn)笑 攲 (j)斜 鲜 (xin)为人知 D.荣 膺 (yng) 惩 戒 (ji) 柔 嫩 (nn) 妄自菲 薄 (b) 解析: A.伫 (zh)立 ; B.倔 (ju)强 ; C.攲 (q)斜 。 答案 : 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烦躁 霎
2、时 攫取 翻来覆去 头晕目眩 B.筹划 妖娆 鸿鹄 沧海桑田 回环屈折 C.诓骗 恻隐 寤寐 因地治宜 正襟危坐 D.粲然 藩篱 羁拌 杂乱无章 莫衷一是 解析: B.“ 屈 ”为“曲”; C.“ 治 ”为“制”; D.“ 拌 ”为“绊”。 答案 :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屋舍 俨然 (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类)。(陶渊明桃花源记) B.会 (适逢,恰巧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 期 (误期)。(司马迁陈涉世家) C.余立侍左右,援疑 质 (质疑)理,俯身倾耳以 请 (请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友人惭,下车 引 (拉)之,元方入门不
3、顾 (回头看)。(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 解析: C 项中“ 质 ”意为“询问、探求”。 答案 :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 对答如流 。操心中甚疑, B.面对“生物入侵者”每年造成的两千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人们岂能 无动于衷 ? C.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 过目不忘 。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冠冕堂皇 的博物馆。 解析: “ 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 性,就是表里不一的感觉,不符合句意。 答案 : D 5.
4、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爱莲说 十拿九稳 开卷有益 龙吟凤哕 B.出师表 通宵达旦 最后一课 安塞腰鼓 C.游子归 水波粼粼 精力充沛 斑羚飞渡 D.谈读书 热爱生命 天衣无缝 锐不可当 解析: C 项各词都是主谓短语。 答案 : C 6.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做我们征服的对象 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A. B. C. D. 解析 :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本段是一段论说
5、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步骤判断句子的顺序。 答案 : B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B.伤心秦汉经行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重乎?(论语)十则)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千帆过尽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解析 : B 项原文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 C 项原文是“ 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 乎? ”; D 项
6、原文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 ”。 答案 : A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B.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D.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解析 : C 项中“ 长勺之战 ”记载于左传。 答案 : C 二、( 10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故乡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7、9-13 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 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叉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闫土哥, 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
8、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 厚障壁 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
9、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 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 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
10、,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9.文中加点的“厚障壁”指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面 B.规矩 C.恭敬 D.景况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厚障壁” 比喻使闰土与“我”产生隔阂的封建礼教,即选项中的“规矩”。 答案 : B 10.对“老爷!”单独成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着力表现了闰土的谨小慎微、讲究礼节。 B.着力表现了闰土话语清晰、干脆利落 。 C.突出强调了这一称呼给“我”心理带来的震撼。 D.突出强调了“我”的年纪之大,地位之高。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结合具体情节,从表现“我”的情感方面
11、来分析判断。 答案 : C 11.对画横线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出了闰土天生木讷,说话断断续续。 B.写出了闺土面对生活的艰难,不知从何说起。 C.写出了闰土胆小怕事,说话犹犹豫豫。 D.写出了闰土面对悲哀的处境,不愿讲给外人听。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本句是人物闰土的语言,闰土生活贫穷,内心痛苦,见到往日的朋友,不知如何说自己的生活,说话断断续续。 答案 : B 12.下列表现闰土痛苦麻木精神状态的一项是 ( ) A.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B.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C.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
12、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D.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抓住题干中的“ 痛苦麻木精神状态 ”这一点回答即可。 答案 : C 13.对节选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宏儿和水生就像当年的“我”和闰土一样,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B.母亲看待“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就像当年一样没有改变。 C.闰土沿袭了他父亲的生活,可以推断,现在的水生将来也会像闰土一样。 D.“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只是表面上发生了变化,而实质上没有变化。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D 项中闰土喊“
13、我”老爷,从地位与情感上已经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彼此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答案 : D 三、( 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 14-17 题。 短文两篇 巴金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砀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
14、作一阵烟,一撮灰。 7 月 21 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 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妲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
15、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 月 22 日 14.对“日”和“月”带给作者的感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火热冰冷 B.火热惧怕 C.死亡困惑 D.震撼冰冷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找到文中描写 “日”和“月” 的句子,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 A 15.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应当树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志向和抱负。 B.人应当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英勇和无畏。 C.人应当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和坦荡。 D.人应当树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信念和追求。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16、的含意。 了解作者将“火热的日球”和“飞蛾”比喻成什么即可体会。 答案 : C 16.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妲娥”的形象与“飞蛾”相反,前者崇尚安宁,后者追求光明。 B.“妲娥”的形象与“飞蛾”完全相同,他们都在竭力追求光明。 C.作者对“妲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同,都是在赞颂他们的精神。 D.作者对“妲娥”与“飞蛾”的态度相反,否定“妲娥”,赞美“飞蛾”。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从“ 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 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 ”可知作者对她们都持赞美的态度。 答案 : C 17.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描写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17、)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B.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C.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抓住题干中“ 描写的意境 ”这一点来分析判断。 答案 : B 四、( 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18-21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
18、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羡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19、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8.对邹忌的讽谏艺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巧妙设喻 B.欲扬先抑 C.首尾照应 D.开门见山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题中“ 讽 ”字的意义即“讽喻”,结合文中邹忌以事喻事的方式即可判断出答案。 答案: A 19.对“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害怕齐国的攻打。 B.佩服齐国内政修明。 C.作为处理与齐国关系的权宜之计。 D.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根据全文内容可知威王持有“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0、的态度使得朝政清明,为人向往。 答案: B 20.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本来并不美,妻、妾、客却都违心地说他美。 B.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结论。 C.群臣吏民只有获得奖赏,才能说出想说的话。 D.妻、妾、客虽然身份不同,但赞美邹忌的心理原因是相同的。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梳理文章内容,找到有关信息点。 答案: B 21.对选文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句式参差错落,庄重典雅。 B.句式整齐,通俗简洁。 C.句式对仗工整,言辞恳切。 D.多用长句,言辞含蓄。 解析: 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赏析,根据题中“对话特点”指的是语言的形式这个
21、角度来分析判断。 答案: B 五、( 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 22-25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注 :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孤山 : 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 贾亭 ” 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水面初平 : 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云脚底 :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
22、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暖树 : 向阳的树。不足 : 不够。白沙堤 :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22.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 “ 颔联 ”指三四句。此句是描写句,形容新春来临生机勃勃,并不是说明鸟的习性
23、。 答案: D 23.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 “ 尾联 ”是指七八句,明白地表达了自己“最爱”湖东“ 绿扬阴里白沙堤 ”之景,所以是直接抒情。 答案: A 24.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
24、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 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中的首句说明了作者的观察点,所以 C 项错误。 答案: C 25.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解析: 本题考查情感态度的赏析,诗人内心 是喜悦的,据此理解即可。 答案: B 第卷(表述题 共 70 分)
25、六、(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6-28 题。 承拙斋家传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
26、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 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 : 偈武:空间逼仄、狭小。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九试于乡,不得 举 (2)客有至者,则 延 入 (3)常 语 学者曰 (4)于身心何所 益 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 : (1)任用,选拔 (2
27、)领,邀请 (3)告诉,对说 (4)好处 2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爱吾庐者,拙 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析: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答案 : (1)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2)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 (3)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人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28.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4 分) 解析: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可以根据人物具体的言行表现逐一概括。 答案 : (1)博览群书,身体力行。 (2)
28、安贫乐道,不慕荣华。 (3)教海子孙,乐此不疲。 (4)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 (5)勤奋著书。 (6)热情好客。 七、(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9-32 题。 修复大脑不是梦 (1)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而在长期的发展适应过程中,人体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 干细胞。干细胞,即起源细胞,它是一类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动物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全球目前已经开展了上万例的干细胞移植,经临床证实的干细胞可用于移植治疗的疾病达 92 种,包括脑瘫、老年痴呆、糖尿病、肝脏疾病、肿瘤、烧伤、衰
29、老等。 (2)按照发育状态,干细 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 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胚胎干细胞(简称 ES 或 EK 细胞)是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全能性细胞。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环境,胚胎干细胞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在科学家的不断尝试下,人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比如神经元、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血细胞等。 (3)最近,中国科学家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项新突
30、破走在世界前列。 (4)2013 年 5 月,复旦大学张素眷教授领军的科研团队首次将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地转化成特定的神 经细胞,并将转化后的中间细胞注入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一次证明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到大脑中,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义。 (5)张素春团队选中了一种不会排斥其他物种移植物的特殊品种的小鼠,他们首先“蓄意破坏”了小鼠大脑中掌握“学习和记忆”、被称为“内侧隔阂”的大脑区域的线路,使小鼠暂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植入后的干细胞立刻形成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神经类型,它们分别与大脑中“指挥”行为、情感、学习、记忆、成瘾和许多
31、其他神经问题的化学物质氨基丁酸或己酰胆碱能神经元进行有效沟通,并响应来自大脑的化学指令,开始特化并与海马体中的适当细胞相连接。 测试证实,这些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常规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有效恢复,评分明显优于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尤其在“水迷宫”测试中,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小鼠对迷宫的设置记忆清晰,应对自如,而对照组小鼠面临迷宫则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 (6)干细胞移植研究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细胞替代来修复大脑损伤,前景诱人。但张教授指出, 目前 干细胞治疗还 不大可能 立即产生效应,因为许多精神疾病仍难以确定是大脑的哪部分出现了问题。 (节选自生物读本) 29.用简练
32、的语言概括干细胞和其他几种细胞之间的关系。( 3 分) 解析: 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 根据题干中“ 干细胞和其他几种细胞之间的关系 ”来梳理文章,找到有关语句即可。 答案: 干细胞和“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是并列的两类细胞,干细胞又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30.怎样理解第 (3)段句子中的“新突破 ”?(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赏析。 答案: “新突破”是针对以往的研究而言的,以往的研究是干细胞的移植和分化。张家春教授研究的是胚胎干细胞的转化,将胚胎干细胞转化成特定的中间细胞 神经细胞,将其注人到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
33、。该成果第一次证明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人到大脑中,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义。 31.文章第 (5)段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3 分) 解析: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作比较。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 ( 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 ) 的状态做比较,突出了实验取得的显著效果。 32.文章第 (6)段加点的“目前”和“不大可能”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 ( 4 分) 解析: 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 答案: “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定,指出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千细胞治疗会有广阔的前景,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
34、性。“不大可能”从可能性程度上加以限制,指出干细胞治疗有可能性也存在局限性。措辞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八、( 2 分) 33.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解析:本题考查书写规范。 答案 : 略 九、( 40 分) 34.作文。 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只是恨无知音。有次伯牙乘船外出,时值中秋之夜,偶遇一樵夫钟子期。伯牙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乐曲的内容和感情。两人在船上互诉衷肠,引为知音。并约定一年之后在此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前来弹奏,岸上却不见钟子期的影子。后知钟子期已离开人世。死前让人把他葬在岸边,好让他的灵魂依约到此相会
35、。伯牙来到坟前,边哭边弹,仰天长叹:“子期不在,谁是知音?”遂将古琴摔碎。 围绕故事的主旨,写出你的一段经历,或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 征鲜明;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答案 : 知音 物遇知音,方得其妙。 一把琴,有了伯牙子期的合奏,便有了灵气;一杆笔,有了王羲之的演绎,它便拥有了价值;一张纸,有了齐白石的诠释,它便得到了永生。 千金易求,知音难觅。 我国 著 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作可谓是名传千古了。一张纸,一杆笔便能勾勒出惟妙惟肖的画作 -虾,简单的
36、几笔组合到一起,变成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画作。同样,如果给别人同样的纸笔,若是要描绘出一 幅同样的画作,也是极其不容易的吧!所以说,物体也是有灵性的,如果你熟知它,了解它,那么,他就是你的知音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不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那么。自己也只能是遗憾一生,寂寞一生罢。 李白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短短的一生中,写诗的时间就占了一大半。试想,如果他当时有一位知己,那么他的一生应该会过的十分惬意吧!“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与子期当初就是因为一把琴结识的,因为二人的志趣相投,又惺惺相惜,最终成了知心之交。而他们的故事又被当做典故流传了下来。 每 件物品都是有生命的,在你欣赏它的同时,也要把它当做你的朋友,爱惜它,尊重它,相信,它会为你做出巨大的贡献的。 古往今来,多少人文轶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千金易求,知音难觅”,所以,珍惜你身边的一切吧!如果你懂它,那,就好好珍惜吧!若是,你不懂,那么,就把它交给真正懂它的人,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佳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