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联考-10 及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分数:15.00)1.卫生服务需求 (分数:5.00)_2.专题小组讨论 (分数:5.00)_3.类实验 (分数:5.00)_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卫生人力需求的预测方法有: 1、 2、 3 和人口比值法。 (分数:2.00)5.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 1,临床试验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是 2。 (分数:2.00)6.疾病发病指标主要有 1、 2、 3、 4、 5。 (分数:2.00)7.形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1、 2 和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又受
2、4 和 5 的影响和制约。 (分数:2.00)8.根据收集资料的不同,社会医学研究的类型可以区分为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研究、 1 和 2。 (分数:2.00)9.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六位”是指: 1、 2、 3、 4、 5、 6。 (分数:2.00)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的目的是 1。 (分数:2.00)11.在抽样调查中,随机误差无法避免。一般来说,不同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由大到小依次为 1、 2、 3、 4。 (分数:2.00)1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 1 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 2 或虚弱”。 (分数:2.00)13.卫生服务
3、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 1、 2 和 3 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分数:2.00)三、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27.00)1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不包括(分数:3.00)A.样本来源的人群的大小B.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C.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D.要求的显著性水平E.要求的把握度15.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的优点是(分数:3.00)A.更适合采取双盲法B.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性的随访观察,因此无须校正混杂因素C.更适合用 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D.既可获得相对危险度,又可获得特异危险度
4、E.适用于暴露常见而疾病罕见的情况16.匹配过头指匹配的变量太多(分数:3.00)A.难以获得对照B.造成分析困难C.使病例和对照的人数都减少D.将疾病的危险因子当做匹配因素E.将无关变量列入了匹配因子17.下列哪一种测量常用来作为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分数:3.00)A.期初人口数B.观察到的新病例数C.期末人口数D.期初人口数加期末人口数再除以 2E.失访人数18.以下哪一项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数:3.00)A.初级保健B.高级服务C.卫生宣传D.营养卫生E.治疗疾病19.抽样时先按照某些人口学特征或某些标志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组,然后从每层抽取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分数:3.00)A
5、.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20.将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机体后,使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这是(分数:3.00)A.被动免疫B.主动免疫C.被动自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人工主动免疫21.若甲、乙两人群某病患病率分别为 10%和 20%,某项筛检试验分别应用于甲、乙群体,则下述正确的是(分数:3.00)A.甲人群误诊率低于乙人群B.甲人群漏诊率低于乙人群C.试验阳性者中假阳性所占比例,甲人群低于乙人群D.试验阴性者中假阴性所占比例,甲人群低于乙人群E.甲人群真实性低于乙人群22.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OR=1.2,其 95%可信区间为
6、0.81.9,可以认为(分数:3.00)A.OR 值的点值估计错误的概率大于 5%,所以必须应用其可信区间B.OR 值的点值估计显示弱关联,而可信区间显示强关联C.总体 OR 值有 95%的可能性在 0D.暴露与结局的关联呈现双向性E.以上说法都不对四、问答题(总题数:3,分数:48.00)2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分数:18.00)_24.病原携带者分为哪几类?分别举例说明。 (分数:18.00)_25.试述社会病、社会问题、越轨行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数:12.00)_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联考-10 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
7、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分数:15.00)1.卫生服务需求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一般分为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和没有需要的需求两类。2.专题小组讨论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指由背景相似的讨论参加者形成若干个专题小组,每组由 612 人组成,在讨论主持人的引导下,就所研究或调查的问题广泛、深入、自由地交换意见和观点,研究者依此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思想、意识、观点、信仰、行为处事态度等)。3.类实验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一个完全的流行病学实验
8、必须有对照、随机抽样和分组、干预措施、随访观察结局这四个基本特征,如果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这种实验就称为类实验。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卫生人力需求的预测方法有: 1、 2、 3 和人口比值法。 (分数:2.00)解析:健康需要法 健康需求法 服务目标法5.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 1,临床试验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是 2。 (分数:2.00)解析:患者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6.疾病发病指标主要有 1、 2、 3、 4、 5。 (分数:2.00)解析:发病率 罹患率 患病率 感染率 续发率7.形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1、 2 和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又受
9、 4 和 5 的影响和制约。 (分数:2.00)解析: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8.根据收集资料的不同,社会医学研究的类型可以区分为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研究、 1 和 2。 (分数:2.00)解析:现场实验研究 评价研究9.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六位”是指: 1、 2、 3、 4、 5、 6。 (分数:2.00)解析:预防 医疗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的目的是 1。 (分数:2.00)解析:控制已知的混杂因素11.在抽样调查中,随机误差无法避免。一般来说,不同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由大到小依次为 1、 2、
10、 3、 4。 (分数:2.00)解析:整群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1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 1 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 2 或虚弱”。 (分数:2.00)解析:心理 疾病13.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 1、 2 和 3 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分数:2.00)解析:供方 需方 第三方三、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27.00)14.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不包括(分数:3.00)A.样本来源的人群的大小 B.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C.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
11、度D.要求的显著性水平E.要求的把握度解析:15.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的优点是(分数:3.00)A.更适合采取双盲法B.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前瞻性的随访观察,因此无须校正混杂因素C.更适合用 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D.既可获得相对危险度,又可获得特异危险度 E.适用于暴露常见而疾病罕见的情况解析:16.匹配过头指匹配的变量太多(分数:3.00)A.难以获得对照B.造成分析困难C.使病例和对照的人数都减少D.将疾病的危险因子当做匹配因素 E.将无关变量列入了匹配因子解析:17.下列哪一种测量常用来作为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分数:3.00)A.期初人口数B.观察到的新病例数C.期末人口数D.期初
12、人口数加期末人口数再除以 2 E.失访人数解析:18.以下哪一项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数:3.00)A.初级保健 B.高级服务C.卫生宣传D.营养卫生E.治疗疾病解析:19.抽样时先按照某些人口学特征或某些标志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组,然后从每层抽取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分数:3.00)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解析:20.将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机体后,使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这是(分数:3.00)A.被动免疫B.主动免疫C.被动自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人工主动免疫 解析:21.若甲、乙两人群某病患病率分别为 10%和 20%,
13、某项筛检试验分别应用于甲、乙群体,则下述正确的是(分数:3.00)A.甲人群误诊率低于乙人群B.甲人群漏诊率低于乙人群C.试验阳性者中假阳性所占比例,甲人群低于乙人群D.试验阴性者中假阴性所占比例,甲人群低于乙人群 E.甲人群真实性低于乙人群解析:22.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OR=1.2,其 95%可信区间为 0.81.9,可以认为(分数:3.00)A.OR 值的点值估计错误的概率大于 5%,所以必须应用其可信区间B.OR 值的点值估计显示弱关联,而可信区间显示强关联C.总体 OR 值有 95%的可能性在 0 D.暴露与结局的关联呈现双向性E.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四、问答题(总题数:3,分数
14、:48.00)2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分数:18.00)_正确答案:()解析: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相比,优点:按照研究设计,对研究对象的条件、暴露、干预措施和结果分析等进行标准化。通过随机分配,平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了两组的可比性。在一般情况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量大致相等,故有较高的统计学效力。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时间同步,外来因素的干扰对两组同时起作用,故对结果影响较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在研究结束时观察到,故可以确定干预措施的并发症或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缺点:设计和实施较为复杂,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
15、办到。 对研究对象的有关条件控制过严。研究人群所处的环境、状况也可能有别于目标人群,因而代表性较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外推。 当施加效果未知的干预措施时,应该有医学伦理学上的考虑。24.病原携带者分为哪几类?分别举例说明。 (分数:18.00)_正确答案:()解析: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为三类。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即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如霍乱、痢疾等,多数在潜伏期末排出病原体。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排出病原体者,如痢疾、伤寒、乙型肝炎等。 (3)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整个感染过程中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而排出病原体者,如白喉、脊髓灰质炎等。25.试
16、述社会病、社会问题、越轨行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病、社会问题、越轨行为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社会问题是从社会功能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外延很广,涉及所有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来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老龄化、教育、劳动就业等各种问题。 (2)越轨行为主要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问题,其外延小得多。一般来说,凡是违背群体标准或期望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越轨行为,如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等。 (3)社会病是介于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之间的一个概念,但更接近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某些社会问题的集合。 (4)社会病主要是社会现象,不完全是个人的行为问题。但是,与一般的社会问题相比,社会病与个人行为尤其是个人越轨行为,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例如吸毒、酗酒等行为从个人的角度,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都是越轨行为,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如果这些越轨行为的产生根源在于社会,而且其影响范围扩展到了整个社会,都可以看做是社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