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CT 工程硕士语文单科试卷七 2015 及答案解析(总分:25.00,做题时间:45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1.00)A.B.C.D.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分数:1.00)A.举措(举动、措施)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举止(姿态、风度)举手之劳(形容轻微的劳动)B.开禁(解除禁令)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减少开支)开拓(开辟、扩展)开门见山(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C.民选(由人民群众选举)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顺民(安分守己的人)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D.文才(写作诗文的才能)文不加点
2、(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文思(文章的主题)繁文缛节(过分地讲究文采和礼节)3.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分数:1.00)A.乐此不彼 密云不雨 墨守成规 循规蹈矩B.靡靡之音 诲人不倦 漫不经心 循循善诱C.坚守自盗 杀鸡儆猴 出人头地 力挽狂澜D.投机取巧 骇人听闻 目不瑕接 龙潭虎穴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分数:1.00)A.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D.我国宪
3、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 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又极欲逃避的惟与淡漠无味。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 不独是旁人最喜欢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麻麻的味道。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 (分数:1.00)A.B.C.D.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
4、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长征的伟大意义。B.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颂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愁多易老。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对敌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7.根据以下诗歌内容,按描述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
5、味萧然似野僧。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分数:1.00)A.B.C.D.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部传记。其中,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分数:1.00)A.米开朗琪罗B.贝多芬C.托尔斯泰D.罗曼。罗兰9.李自成民军 1644 年初建政权,其国号为: (分数:1.00)A.大西B.大顺C.大齐D.张楚10.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它包括: 制定宪法修改宪法 制定基本法律修改基本法律 监督宪法的实施 (分数:1.00)A.B.C.D.11.在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机构是_. (分数:1.00)A.中共中央政治局B.全国人大及其常
6、务委员会C.国务院及各部委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12.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分数:1.00)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1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富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苍鹰、秃鹫、蜣螂、真菌等。这个草原可称之为一个: (分数:1.00)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食物网14.科学家们观测到南极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期间会有臭氧耗损,臭氧层变薄的
7、情形,俗称臭氧空洞;而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则不明显。这是因为南极地区的冬天远较北极地区寒冷所致。南极的最暖月约-30,最冷月-60,而北极最暖月 0,最冷月-40C.南极臭氧层空洞一般发生于 _. (分数:1.00)A.912 月B.69 月C.36 月D.123 月15.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发生要氏 8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而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数:1.00)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里氏
8、 8 级”指的是地震震级C.一般地说,离震中越近,地震震级越大D.同一次地震中,在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可能不同二、阅读理解(总题数:2,分数:10.00)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露了
9、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壮哉崦嵫的神话,太阳的葬礼。阳台上
10、,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常敏捷,才觉霞光烘颊,余曛在树,忽然变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夜,早从你背后袭来。那过程,是一种绝妙的障眼法,非眼睫所能守望的。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节选自余光中沙田山居)(分数:5.00)(1).对文中标以序号的句子,对其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为对偶 为对比 为比喻 为夸张B.为对比 为对偶 为拟人 为比喻C.为顶真 为对偶 为拟人 为比喻
11、D.为顶真 为对比 为比喻 为夸张(2).对文中“问余何事栖碧山”和“相看两不厌”两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问余何事栖碧山”引自李商隐山中问答:“相看两不厌”引自杜牧独坐敬亭山B.“问余何事栖碧山”引自李白山中问答:“相看两不厌”引自杜甫独坐敬亭山C.“问余何事栖碧山”引自李白山中问答:“相看两不厌”引自李白独坐敬亭山D.“问余何事栖碧山”引自李商隐山中问答:“相看两不厌”引自李白独坐敬亭山(3).文章名为“山居”,以下哪一项不是作者直接描写的山? (分数:1.00)A.马鞍山B.鹿山C.崦嵫D.敬亭山(4).对于文中提到的登楼赋,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
12、0)A.登楼赋是三国时期王粲的名作。B.登楼赋是三国时期朝暾的名作。C.登楼赋是西汉时期王粲的名作。D.登楼赋是西汉时期朝暾的名作。(5).对文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树间的歌者是指路过的村女;草间的吟哦是指草间的虫鸣。B.树间的歌者是指林间的鸟声;草间的吟哦是指草间的虫鸣。C.树间的歌者是指路过的村女;草间的吟哦是指草间的鸟声。D.树间的歌者是指路过的村女;草间的吟哦是指草间的虫鸣。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
13、、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
14、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22 条)(分数:5.
15、00)(1).下列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22 条的概括,最合适的是: (分数:1.00)A.权利的限制B.权力的保护C.权力的强制许可D.权利的计划许可(2).下列对文中“适当引用”的理解,错误的是: (分数:1.00)A.“适当引用”可以是全文引用B.“适当引用”只能针对已经发表的作品C.“适当引用”只能适用于介绍被引用作品D.“适当引用”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3).下列使用作品的行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且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是: (分数:1.00)A.某剧团在义演中表演他人已发表的剧本,并将获得的门票收入捐助灾区B.某大学为教学需要,将他人编写的教材复制后发给学生,收取工本费C
16、.某作家请好友对自己未发表的小说提意见,好友在发表评论时引用未发表的文章片段D.某摄影师将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摄影后,制作成摄影集出版发行(4).下列使用作品的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是: (分数:1.00)A.甲未经作家乙许可,未支付报酬,将乙发表的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但没有发表B.丙未经权利人许可,未支付报酬,将电视台直播的奥运节目复制一份供其儿子观看C.某大学学报未经作者丁许可,未支付报酬,转载了丁发表在期刊上的“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思考”的理论性文章,丁未声明不许刊登、播放D.某公益组织未经权利人许可。未支付报酬,将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茶馆改成盲文后在国内出版(5).英籍留学生杰克在
17、中国某大学就读期间,用汉语创作小说一篇,发表在国内的一文学杂志上,发表时未作声明。下列使用者的行为,符合本条规定的是: (分数:1.00)A.使用者甲未经杰克同意也未支付报酬将小说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发行B.使用者乙未经杰克同意也未支付报酬将小说翻译成蒙文在中国出版发行C.使用者丙未经杰克同意也未支付报酬将小说改成盲文在中国出版发行D.使用者丁未经杰克同意也未支付报酬将小说放到其个人网站上供人阅读GCT 工程硕士语文单科试卷七 2015 答案解析(总分:25.00,做题时间:45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1.00)A.B.
18、C. D.解析: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分数:1.00)A.举措(举动、措施)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举止(姿态、风度)举手之劳(形容轻微的劳动)B.开禁(解除禁令)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减少开支)开拓(开辟、扩展)开门见山(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C.民选(由人民群众选举)民不聊生(人民没办法生活)顺民(安分守己的人)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D.文才(写作诗文的才能)文不加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文思(文章的主题)繁文缛节(过分地讲究文采和礼节)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 中“举手之劳”,意为“一举手那样的辛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C 中顺民,指归附
19、新统治者或外族侵略者的人。D 中“文思”意为“写作的思路”。3.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分数:1.00)A.乐此不彼 密云不雨 墨守成规 循规蹈矩B.靡靡之音 诲人不倦 漫不经心 循循善诱 C.坚守自盗 杀鸡儆猴 出人头地 力挽狂澜D.投机取巧 骇人听闻 目不瑕接 龙潭虎穴解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A 项中“乐此不彼”应为“乐此不疲”,C 中“坚守自盗”应为“监守自盗”,D 中“目不瑕接”应为“目不暇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分数:1.00)A.我们要学会正确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
20、做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分析。A 项不合逻辑,应为:提出、分析、解决。B 项搭配不当,详细的规定是对政策而言,深刻的说明是对理论而言。C 项否定词重复使用,或删除“防止”,或删去“不再”或“不”。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 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又极欲逃避的惟与淡漠无味。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
21、不独是旁人最喜欢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麻麻的味道。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 (分数:1.00)A.B.C. D.解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给定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要注意以下原则:围绕中心,围绕中心说相应的话,这是组合语段或语篇的首要条件,离开了这一点,无连贯可言;角度一致,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结构协调,这里所说的结构协调一致,既包含句子之间的结构协调,又包含一个句子内部的结构协调一致;句子之间连贯还需要其他条件,
22、如寻求合理的组合顺序,关注前后照应等。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长征的伟大意义。B.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颂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愁多易老。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对敌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D 项主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把对敌
23、人和对人民的态度进行对比。7.根据以下诗歌内容,按描述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分数:1.00)A.B. C.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梅花在冬日开放,中由“登高”可以看出是深秋,中写“热”,自然是夏季,写清明,是春天。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部传记。其中,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24、(分数:1.00)A.米开朗琪罗B.贝多芬 C.托尔斯泰D.罗曼。罗兰解析:9.李自成民军 1644 年初建政权,其国号为: (分数:1.00)A.大西B.大顺 C.大齐D.张楚解析:10.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它包括: 制定宪法修改宪法 制定基本法律修改基本法律 监督宪法的实施 (分数:1.00)A.B. C.D.解析:11.在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机构是_. (分数:1.00)A.中共中央政治局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及各部委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解析:12.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
25、,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分数:1.00)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解析:13.在阳光明媚、水草丰富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苍鹰、秃鹫、蜣螂、真菌等。这个草原可称之为一个: (分数:1.00)A.生态系统 B.群落C.种群D.食物网解析:14.科学家们观测到南极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期间会有臭氧耗损,臭氧层变薄的情形,俗称臭氧空洞;而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则不明显。这是因为南极地区的冬天远较北极地区寒冷所致。南极的最暖月约-30,最冷月-60,而北极最暖月
26、 0,最冷月-40C.南极臭氧层空洞一般发生于 _. (分数:1.00)A.912 月 B.69 月C.36 月D.123 月解析:15.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发生要氏 8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而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分数:1.00)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里氏 8 级”指的是地震震级C.一般地说,离震中越近,地震震级越大 D.同一次地震中,在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可能不同解析:二、阅读理解(总题
27、数:2,分数:10.00)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露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
28、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壮哉崦嵫的神话,太阳的葬礼。阳台上,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常敏捷,才觉霞光烘颊,余曛在树,忽然变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夜,早从你背
29、后袭来。那过程,是一种绝妙的障眼法,非眼睫所能守望的。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节选自余光中沙田山居)(分数:5.00)(1).对文中标以序号的句子,对其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为对偶 为对比 为比喻 为夸张B.为对比 为对偶 为拟人 为比喻C.为顶真 为对偶 为拟人 为比喻 D.为顶真 为对比 为比喻 为夸张解析:(2).对文中“问余何事栖碧山”和“相看两不厌”两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
30、.00)A.“问余何事栖碧山”引自李商隐山中问答:“相看两不厌”引自杜牧独坐敬亭山B.“问余何事栖碧山”引自李白山中问答:“相看两不厌”引自杜甫独坐敬亭山C.“问余何事栖碧山”引自李白山中问答:“相看两不厌”引自李白独坐敬亭山 D.“问余何事栖碧山”引自李商隐山中问答:“相看两不厌”引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解析:(3).文章名为“山居”,以下哪一项不是作者直接描写的山? (分数:1.00)A.马鞍山B.鹿山C.崦嵫D.敬亭山 解析:(4).对于文中提到的登楼赋,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登楼赋是三国时期王粲的名作。 B.登楼赋是三国时期朝暾的名作。C.登楼赋是西汉时期王粲的名作。
31、D.登楼赋是西汉时期朝暾的名作。解析:(5).对文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树间的歌者是指路过的村女;草间的吟哦是指草间的虫鸣。B.树间的歌者是指林间的鸟声;草间的吟哦是指草间的虫鸣。 C.树间的歌者是指路过的村女;草间的吟哦是指草间的鸟声。D.树间的歌者是指路过的村女;草间的吟哦是指草间的虫鸣。解析: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32、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
33、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22 条)(分数:5.00)(1).下列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22 条的概括,最合适的是: (分数:
34、1.00)A.权利的限制 B.权力的保护C.权力的强制许可D.权利的计划许可解析:(2).下列对文中“适当引用”的理解,错误的是: (分数:1.00)A.“适当引用”可以是全文引用B.“适当引用”只能针对已经发表的作品C.“适当引用”只能适用于介绍被引用作品 D.“适当引用”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解析:(3).下列使用作品的行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且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是: (分数:1.00)A.某剧团在义演中表演他人已发表的剧本,并将获得的门票收入捐助灾区B.某大学为教学需要,将他人编写的教材复制后发给学生,收取工本费C.某作家请好友对自己未发表的小说提意见,好友在发表评论时引用未发表的文
35、章片段D.某摄影师将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摄影后,制作成摄影集出版发行 解析:(4).下列使用作品的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是: (分数:1.00)A.甲未经作家乙许可,未支付报酬,将乙发表的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但没有发表B.丙未经权利人许可,未支付报酬,将电视台直播的奥运节目复制一份供其儿子观看C.某大学学报未经作者丁许可,未支付报酬,转载了丁发表在期刊上的“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思考”的理论性文章,丁未声明不许刊登、播放 D.某公益组织未经权利人许可。未支付报酬,将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茶馆改成盲文后在国内出版解析:(5).英籍留学生杰克在中国某大学就读期间,用汉语创作小说一篇,发表在国内的一文学杂志上,发表时未作声明。下列使用者的行为,符合本条规定的是: (分数:1.00)A.使用者甲未经杰克同意也未支付报酬将小说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发行B.使用者乙未经杰克同意也未支付报酬将小说翻译成蒙文在中国出版发行C.使用者丙未经杰克同意也未支付报酬将小说改成盲文在中国出版发行 D.使用者丁未经杰克同意也未支付报酬将小说放到其个人网站上供人阅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