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CT(语文)20 及答案解析(总分:35.00,做题时间:45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句是_(分数:1.00)A.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 而是 整个社会的事B.李白成等起义领袖内部不团结,贪图享受,严重脱离了群众, 而 起义失败了C.由于大量捕杀, 以至 这种珍贵的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D.为什么有的学校 对 学生反映的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置之不理呢?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_(分数:1.00)A.拗 ao 拗 断 拗 口 性格执 拗 脾气很 拗B.巷 xiang 小 巷 巷 道 寻常 巷 陌 小
2、 巷 幽瘗C.谙 an 谙 练 谙 熟 不 谙 水性 素 谙 针灸D.期 qi 时 期 期 待 不 期 而遇 期 月 期 年3.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_(分数:1.00)A.史记B.通典C.资治通鉴D.通鉴纪事本末4.下面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边塞飞雪、路途艰险、松月美景、适闲摘菊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分数:1.00)A.B.C.D.5.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_(分数:1.00)A.青藏高原B.帕米尔高原C.伊朗高原D.德干高原6.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诗可以推测此诗作于(*(分数:1.00)A.宋朝B.元朝C.汉朝D.唐朝7.下列句子中语
3、体色彩恰当的一项是_(分数:1.00)A.小王在课后捧读小说B.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C.老师们正在商谈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D.阿山和我一样也是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南山区的一个村子里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1.00)A.我们的飞行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迎风战雨的海燕_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讴歌了飞行员的英勇B.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呼呼 _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玉石眼”代替眼睛像玻璃球似的马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用谐音拈连的修辞手法,表现处境的无奈D.炉火熊
4、熊,映透九州春色;钢水滚滚,描出四化蓝图_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四化建设的喜庆9.根据澳门基本法,下列选项中哪个法院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法院?(分数:1.00)A.高等法院B.行政法院C.区域法院D.裁判署法院10.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重伤的是*(分数:1.00)A.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B.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C.使人暂时昏迷又马上苏醒的D.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1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1.00)A.他没有听父母的劝告,去做那件事,结果现在非常后悔B.当我们路过村口时,看到水塘里躺着一头大水牛C.小强背着母亲和哥哥偷偷地
5、来到河边游泳D.高明走进学生公寓 309 房间,发现李强和他的室友们正在那儿打扑克1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分数:1.00)A.我军以崔枯拉朽之势发起总攻,将外国侵略军赶出了国门B.这个小孩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C.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很有方法,当不良风气出现时,他常常惩一儆百,绝不让歪风邪气蔓延D.阿臾奉承的小人虽然会一时得势,但是最终必定没有好结果13.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几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分数:1.00)A.戌边将
6、士的高昂斗志B.北方八月的飞雪连天C.西北地区的狂风乱肆D.苦寒难耐的戌边生活1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1.00)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长征的伟大意义B.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颂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愁多易老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对敌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15.某案件由某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当事人上
7、诉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维持原判的判决判决生效后,该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发现该区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时有受贿行为,检察院提起抗诉下列正确的选项是_(分数:1.00)A.由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向该区人民法院提出B.由该市人民检察院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C.由该省人民检察院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D.由该省人民检察院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人最恰当的标点符号*(分数:1.00)A.-|_|- , , , B.-|_|- ( , ) C.“ ” ( , ) D.“ ” , , , 17.北安精神病院的住院精神病人王某出院后,在
8、百货公司前闹事,造成百货公司经济损失 4 000 元,此经济损失,应由 -|_|-承担赔偿责任(分数:1.00)A.精神病人B.百货公司C.病人家属D.精神病院18.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的方式来培训管理人员,其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 -|_|-(分数:1.00)A.提高受训者的业务专精能力B.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压力C.增强受训者的综合管理能力D.考察受训者的高层管理能力19.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湖流域)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其中磷以三磷酸钠形式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_|-(分数:1.00)A.含磷洗涤剂有毒B.避免磷污染水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C.降低洗涤剂成本D.磷资源缺乏20.保兰公司是一
9、家生产普通建材的小企业,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都倾心于主业的发展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又进入家具、化妆品、房地产等领域为协调和规划公司多种业务的发展,贯彻持久有效的战略,公司决定立即成立企划部从公司的历史和发展要求看,你认为企划部部长的选聘最好采取什么方法?(分数:1.00)A.内部选拔B.外部选拔C.从内部物色有潜力的人,选送出去参加培训,回来再任用D.由现任总经理兼任“*A.相见时难别亦难B.晓镜但愁云鬓改C.何当共剪西窗烛D.人生自古谁无死22.企业组织结构必须与其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是 -|_|-(分数:1.00)A.战略不同,要求开展的业务活动也会随之不同,从而会影响部
10、门设置B.不同战略有不同的重点,会影响各部门与职务的相对重要性及相互关系C.A 和 B 都对D.A 和 B 都不对2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首唐代的边塞诗出自 -|_|-之手(分数:1.00)A.王维B.王昌龄C.岑参D.高适24.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分数:1.00)A.鞭挞变幻便捷B.鞭挞变更便捷C.鞭笞变幻便利D.鞭笞变更便利25.9 周岁小学生甲获得儿童作文大奖赛奖金 1000 元,其父母在 -|_|-情况下,可以处理某甲的这笔财产(分数:1.00)A.经甲学校领导同意之后B.征得甲同意之后C.经甲住所地人民法院判决之后
11、D.为了甲的利益2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分数:1.00)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伊犁条约D.辛丑条约27.在以下国家中,谷物种植最发达的国家是 -|_|-(分数:1.00)A.荷兰B.法国C.丹麦D.瑞典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出自于 -|_|-(分数:1.00)A.汉书东方朔传B.伶官传序C.荀子劝学D.资治通鉴29.不断降低产品成本,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制造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是一种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正确处理功能与成本的关系来降低成本费用的科学方法*(分数:1.00)A.人才工程B.企业文化C.价值工程D.资金成本30.在
12、下面横线处,填上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正确表述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以上文字 -|_|-(分数:1.00)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了众志成城、锲而不舍的力量B.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反映了浪花改变自然环境的现象C.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众志成城、锲而不舍的力量D.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反映了浪花改变自然环境的现象三、阅读理解(总题数:5,分数:5.00)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 1983 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
13、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 1 000 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笋、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种品种的抗病毒能力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种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微量的“杀虫”一种像任何一种一样能选择杀死某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
14、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 9000 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分数:1.00)(1).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0.25)A.因环境的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0.25)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害虫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B.美国的那种转基
15、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分数:0.25)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的危险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_(分数:0.25)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B.转基
16、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只有文明不断发展,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善的追求、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角度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
17、标准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必然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由此来看,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我们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程度高于封建时代的文明程度“,既意味着其物质生产能力高于封建时代,也意味着其社会组织形式较之封建时代更能焕发人类群体改造世界的总体能力,还意味着它的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比封建时代更加丰富多彩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
18、不同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由一片黑陶引起,由于这种黑陶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不仅龙山黑陶不同于仰韶彩陶,而且良渚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石器,红山陶俑不同于马家窑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
19、人类文明更是如此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能否取暖,是否舒适,可否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其间有着文明的问题;至于穿西服还是和服,穿旗袍还是超短裙,其问又有着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分数:1.00)(1).以下有关文明、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0.25)A.文明要求人类在改造客
20、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B.文明要在真、善、美的层面发展,就必须努力克服人与自然、社会、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C.就文化产品的价值而言,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就文化产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言,穿中山装也是一种有文化的标志D.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与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是相互矛盾的(2).以下对“文明尺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0.25)A.文明尺度可以用来衡量、判断某一时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达到的历史进度B.文明尺度是一种综合尺度,一方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综合,另一方面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C.从文
21、明尺度的意义上讲,资本主义时代改造客观世界时所利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远远高于此前的所有时代D.文明尺度的构成是多元的,其中包括物质生产能力、社会组织形式、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等要素(3).以下不能作为文化“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特征、风格和样式“根据的一项是 _(分数:0.25)A.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B.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后的出土文物才使用“文化”一词C.华夏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D.不管穿西服还是和服,穿旗袍还是超短裙,都是和某种文化相联系的(4).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0.25)A.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
22、别的概念,文化的发展依附于文明的发展B.文明有其内在价值,文化有其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借助文化的外在形式而有意义C.文明的内在价值离不开人类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而真、善、美的表现是不受时代、地域和民族限制的D.人类文明所表现出的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正是缘于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自屈原开始把它(“木”)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
23、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
24、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
25、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然则“木叶”与“落叶”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分数:1.00)(1).对下列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分数:0.25)A.“树”具有繁茂的枝叶,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B.“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
26、干燥之感;它可以给读者带来清秋的气息C.“落木“,显得很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D.“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十分一致,给人枝繁叶茂的感觉,备受诗人们青睐(2).关于“木”的艺术特征,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分数:0.25)A.“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B.“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C.“木”给人以空阔之感,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D.“木”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地想起了
27、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3).关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分数:0.25)A.它主要指词语丰富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联想意义,体现了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特征B.它隐藏在概念的后面,只要透过概念的字面义,细心品味,就能察觉它的存在C.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能引发鉴赏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受到感染,得到启发D.当诗中的“木“是指叶的时候,读者想象的叶一定是近乎木质的枯黄的叶(4).根据文意,对下列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分数:0.25)A.“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B.“静
28、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黄叶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使人产生孤寂之感,飘零之意C.“日暮风吹,叶落依技” (吴均青溪小姑歌)一个“依”字,恰恰说明这 “叶”的缠绵的一面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可以听见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
29、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也就是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这两种根源或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作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但具体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这
30、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了,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使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关于道德权利的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人们常常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待权利,即表现为他人必须遵守约束这类义务论结构可能不大适用于对道德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赖性等复杂
31、问题的解释例如,甲侵犯了乙的权利,那么丙有义务去制止吗?丙有权利,但不一定出于义务如果借助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去解释丙的行为,可能更有 利用福利主义的根据事物状态的好坏来判断行为的原则,又用结果主义的根据效用结果来 判断事物状态好坏的原则,那么丙去制止甲,因其结果是好的,他便有道德权利去行事评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由此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伦理学与经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本身相互关联决定的例如在工业生
32、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水平,也取决于是否肯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一点而这种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分数:1.00)(1).下列表述,与第一段中阿马蒂亚森的看法不相吻合的一项是_(分数:0.25)A.人类研究经济学,既是由于对财富的关注,也源于更深层次的目标追求B.理性的逻辑方法和伦理的方法,都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方法C.现代经济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者却不能像那些经典的研究专家那样,始终注意两种根源和方法的平衡D.历史上某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经典论述,尚未能引起现代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2).以下不属于单纯工程学方法缺陷的一
33、项是_(分数:0.25)A.把人当作单纯的理性对象来看待,因而难以避免现实的失误B.常常忽略人的感情、意志、理想和道德的巨大作用C.常常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应用程序,来解释和说明伦理学问题D.常常只看到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却忽略应有的伦理约束(3).关于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_(分数:0.25)A.承认同情心、伦理考虑等非理性因素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要求人们在追求自利时不违背伦理正当的原则B.使伦理学不离开经济学,因而避免空洞;使经济学不离开伦理学,因而避免贫困C.使人们提高乐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从而发挥其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潜能,提高创造能力D.发掘出人的社会性中属于伦理因素的一面
34、,使人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能实现自利,还能达到互利(4).依据原文的论证分析,以下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_(分数:0.25)A.从全文看,第一段所说的“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应当包括注重经济活动中理想、道德的影响,注重人在内在价值方面的自我完善等项内容B.我们还不大习惯借助经济学原理来阐释伦理学问题,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分析道德权利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例C.依据某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因而肯定他具有完成这一行为的道德权利,这是将经济学原理引入伦理行为判断的一个尝试D.因为人的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因此用经济原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也是理由充分、十分必要的现代化既是发展的过程,也是发展的目
35、标,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革命性的转变第*(分数:1.00)(1).本文的主旨最终是要想说明 ( )(分数:0.25)A.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成为农业国B.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成为工业国C.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循序渐进D.在现代化进程中致力于知识创新(2).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属于( )(分数:0.25)A.第一次转变过程B.第二次转变过程C.第三次转变过程D.第四次转变过程(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 )(分数:0.25)A.第一次革命B.第三次革命C.第一次现代化D.第三次现代化(4).我国现代化建设将经历的三个阶段为 ( )(分数:0.25)A.农业化为主、工业化和知识化
36、并重,知识化为主B.工业化为主、农业化和知识化并重,知识化为主C.工业化为主、工业化和知识化并重,知识化为主D.工业化为主、工业化和农业化并重,知识化为主GCT(语文)20 答案解析(总分:35.00,做题时间:45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句是_(分数:1.00)A.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 而是 整个社会的事B.李白成等起义领袖内部不团结,贪图享受,严重脱离了群众, 而 起义失败了C.由于大量捕杀, 以至 这种珍贵的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D.为什么有的学校 对 学生反映的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置之不理呢? 解析:A 项中“而是”改
37、为“而且是”表递进;B 项中“而“改为“因而”,C 项中 “以至”改为“以致“,表示一种不好的结果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_(分数:1.00)A.拗 ao 拗 断 拗 口 性格执 拗 脾气很 拗B.巷 xiang 小 巷 巷 道 寻常 巷 陌 小 巷 幽瘗C.谙 an 谙 练 谙 熟 不 谙 水性 素 谙 针灸 D.期 qi 时 期 期 待 不 期 而遇 期 月 期 年解析:拗 ao 口 执拗 niu 很拗 niu 巷 hang 道 期 li 年3.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_(分数:1.00)A.史记B.通典C.资治通鉴 D.通鉴纪事本末解析:这是一道测试文学常
38、识题,正确答案是 CA史记司马迁著,纪传体;B通典唐代杜佑撰,典章制度专史;D通鉴纪事本末南宁袁枢著,纪事本末体 4.下面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边塞飞雪、路途艰险、松月美景、适闲摘菊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分数:1.00)A. B.C.D.解析:本题测试文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边塞飞雪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路途艰险_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松月美景_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适闲摘菊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_(分数:1.00)A.青藏高原B.帕米尔高原C.伊朗高原D.德干高原 解析: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德干高原6.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
39、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诗可以推测此诗作于(*(分数:1.00)A.宋朝B.元朝C.汉朝D.唐朝 解析:本题测试文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诗文的理解程度从题干中“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句可以得出,因为“轮台”这个地方隶属唐朝设立的北庭都护府7.下列句子中语体色彩恰当的一项是_(分数:1.00)A.小王在课后捧读小说B.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C.老师们正在商谈有关评选三好学生的问题D.阿山和我一样也是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南山区的一个村子里解析:A 项“捧读”的主语应是第一人称;C 项“商谈”用于大
40、的事情的商讨,这里应改为“商量”;D项种田郎的妻子称“夫人”不妥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1.00)A.我们的飞行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迎风战雨的海燕_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讴歌了飞行员的英勇B.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呼呼 _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玉石眼”代替眼睛像玻璃球似的马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用谐音拈连的修辞手法,表现处境的无奈D.炉火熊熊,映透九州春色;钢水滚滚,描出四化蓝图_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四化建设的喜庆 解析:本题测试对修辞手法使用的分析正确与否D 这句话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9.根据澳门基本法,下列选项中哪个法院是澳
41、门特别行政区设立的法院?(分数:1.00)A.高等法院B.行政法院 C.区域法院D.裁判署法院解析: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院系统分为初、中、终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初级法院和行政法院、中级法院、终审法院与我国大陆的法院系统相近,行政法院类似于祖国大陆的专门人民法院,管辖行政诉讼和税务诉讼不服行政法院裁决者,可向中级法院上诉故 B 为应选项10.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重伤的是*(分数:1.00)A.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B.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C.使人暂时昏迷又马上苏醒的 D.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解析:本题测试法律知识刑法第九十五条规定:“本法所称重伤,是指有下列
42、情形之一的伤害:(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三)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1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1.00)A.他没有听父母的劝告,去做那件事,结果现在非常后悔B.当我们路过村口时,看到水塘里躺着一头大水牛 C.小强背着母亲和哥哥偷偷地来到河边游泳D.高明走进学生公寓 309 房间,发现李强和他的室友们正在那儿打扑克解析:本题测试句子的句意明确与否A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因为他没有听父母要他去做那件事的劝告,结果现在非常后悔”,也可以理解为“他没有听父母的劝告,擅自去做那件事,结果现在非常后悔”C这句话可以理
43、解为“小强背着母亲,他和哥哥偷偷地来到河边游泳”,也可以理解为“小强背着母亲和哥哥两个人,他自己偷偷地来到河边游泳”D 这句话可以把“他的室友们”理解为“高明的室友们”,也可以理解为“李强的室友们”1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分数:1.00)A.我军以崔枯拉朽之势发起总攻,将外国侵略军赶出了国门B.这个小孩如果好好培养,将来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C.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很有方法,当不良风气出现时,他常常惩一儆百,绝不让歪风邪气蔓延 D.阿臾奉承的小人虽然会一时得势,但是最终必定没有好结果解析:本题测试字形正确与否A 句中的“崔枯拉朽”应为“摧枯拉朽”B 句中的“栋梁之材”应为“栋梁之材”D
44、 句中的“阿臾奉承”应为“阿谀奉承”13.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几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分数:1.00)A.戌边将士的高昂斗志B.北方八月的飞雪连天C.西北地区的狂风乱肆D.苦寒难耐的戌边生活 解析:本题测试诗文分析从题干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句可以得出1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分数:1.00)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用
45、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长征的伟大意义B.蜡烛一生虽然短暂,却把毕生心血化为光明来照亮别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颂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愁多易老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对敌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解析:这是一道测试对修辞方法的使用的分析是否正确的题,正确答案是 DD 句使用的是对比也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15.某案件由某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当事人上诉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维持原判的判决判决生效后,该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发现该区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时有受贿行为,检察院提起抗诉下列正确的选项是_(分数
46、:1.00)A.由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向该区人民法院提出B.由该市人民检察院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C.由该省人民检察院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D.由该省人民检察院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 解析:民事诉讼法第 185 条: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
47、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人最恰当的标点符号*(分数:1.00)A.-|_|- , , , B.-|_|- ( , ) C.“ ” ( , ) D.“ ” , , , 解析:本题测试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要想正确完成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外还要注意区分句号、问号、叹号的不同用法,区分分号、逗号的不同用法,区分括号、引号、破折号、书名号的不同用法然后根据题中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分别选择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17.北安精神病院的住院精神病人王某出院后,在百货公司前闹事,造成百货公司经济损失 4 000 元,此经济损失,应由 -|_|-承担赔偿责任(分数:1.00)A.精神病人B.百货公司C.病人家属 D.精神病院解析:民法通则第 133 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