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模拟题 1 及答案解析(总分:122.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2,分数:52.00)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分数:1.00)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分数:1.00)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
2、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分数:1.00)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分数:1.00)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分数:1.00)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
3、是(分数:1.00)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分数:1.00)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分数:1.00)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数:1.00)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4、(分数:1.00)A.求实创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分数:1.00)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大同社会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分数:1.00)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分数:1.00)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分数:1.00)A.世界发展
5、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5.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分数:1.00)A.绝对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16.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分数:1.00)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17.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分数:1.00)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8.“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
6、下,亦古之天下”,这是(分数:1.0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19.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分数:1.00)A.坚持科学的实践观B.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20.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分数:1.00)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2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分数:1.00)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
7、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2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分数:1.00)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3.关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00)A.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B.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人不再是能动的主体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2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分
8、数:1.00)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分数:1.00)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6.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分数:1.00)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27.认为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这一观点
9、是(分数:1.00)A.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28.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差别会这么大?”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分数:1.00)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2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分数:1.00)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
10、制造与使用30.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分数:1.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1.有一首断言缺了订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
11、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分数:1.00)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32.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分数:1.00)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3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分数:1.00)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34.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
12、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4)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分数:1.00)A.(1)(2)(3)B.(1)(2)(4)C.(1)(3)(4)D.(2)(3)(4)3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1.0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36.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将茧剪开,它虽然可以
13、毫不费力的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并很快死去。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分数:1.00)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决定作用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37.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分数:1.00)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8.“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分数:1.00)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
14、、度三者关系的原理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1.0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4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分数:1.00)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41.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分数:1.00)A.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矛盾
15、关系的概括和反映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4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分数:1.00)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43.“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数:1.00)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44.中国
16、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分数:1.00)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45.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分数:1.00)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内容46.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1.00)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
17、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47.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分数:1.00)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48.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分数:1.00)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49.“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分数:1.0
18、0)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分数:1.00)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观点5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分数:1.00)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52.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分数:1.00)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5,分数:70.00)5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分数:2.0
19、0)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54.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分数:2.00)A.英国的权利运动B.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5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是(分数:2.00)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56.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分数:2.00)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5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分数:2.00)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58.下列哪些说法
20、展示了时间的一维性(分数:2.00)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诗句)B.失落黄金有分量,借过光阴无处寻(谚语)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谚语)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候早,一去没处找(打油诗)59.人坐在火车上与火车一起向目的地前进,表明了(分数:2.00)A.这个人一直运动,不存在静止B.这个人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就局部来说,这个人是静止的D.这个人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表现60.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
21、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61.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等计时,现代人们用 24 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分数:2.00)A.是人的观念产物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6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分数:2.00)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B.实践的自觉能动性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63.下列关于实践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实践活动的本质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之分B.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C.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D.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64.一位
22、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类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分数:2.00)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65.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分数:2.00)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6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歧是(分数:2.00)A.
23、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B.是否坚持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67.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分数:2.00)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68.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分数:2.00)A.在思维
24、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6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包括(分数:2.00)A.客观规律性要服从主观能动B.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尊重客观规律性C.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互为前提互相决定70.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哲学上体现了(分数:2.00)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71.“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分数:2.00)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25、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72.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分数:2.00)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7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分数:2.00)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74.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分数:2.00)A.
26、自然界中的地震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C.由猿转变为人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75.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了培植该山北坡的松树,砍光了南坡上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的基础,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分数:2.00)A.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过程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可能性D.在变可能为现实的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76.“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7
27、7.“只有我的感觉在交替变换,只有我的表象在消失和出现,仅此而已,在我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着这就够了。”这是(分数:2.00)A.唯物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经验论观点78.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比赛中,以 12 秒 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 13 年之久的 12 秒 91 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分数:2.00)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
28、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79.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C.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8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分数:2.00)A.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8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二物归之”
29、。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同一82.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分数:2.00)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8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分数:2.00)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
30、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4.“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分数:2.00)A.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85.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分数:2.00)A.磁场影响电流B.温室可以生长反季节蔬菜C.闪电后必然有雷鸣D.实践出真知86.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解释“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这两句话的异同(分数:2.00)A.“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大海捞针”是可能的B.“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是不现实的可能性C.“水中捞月”和“大海捞针”都不能转化为现实可能性D.“水中捞月”不能转化为现实可能性87.“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分数:2.00)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C.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D.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