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7 及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60 分钟)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40.00)1.对比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分数:5.00)_2.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往往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很迷茫,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请利用关于活动参与和文化内化的理论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分数:5.00)_3.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举例说明如何为学习活动搭建支架?(分数:5.00)_4.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学徒制的含义,总结认知学徒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分数:5.00)_5.情境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2、是什么,对教学有何启示?(分数:5.00)_6.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学习论?(分数:5.00)_7.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分数:5.00)_8.人本主义与认知派的意义学习存在什么区别?(分数:5.00)_2018 年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7 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60 分钟)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40.00)1.对比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分数:5.00)_正确答案:(初级知识获得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人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而高级学习则与此不同
3、,它关注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在教学中,初级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问题,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开始涉及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学徒式的引导而进行。初级知识获得阶段,必要的简单化对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过于简单化则会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和僵化,这正是妨碍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的迁移的主要原因。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学习者开始涉及大量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知识的深层理解为基础,着眼于知识的综合联系和灵活变通。)解析:2.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往往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很迷茫,难以
4、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请利用关于活动参与和文化内化的理论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分数:5.00)_正确答案:(人的活动分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这两种形式是相互联系的,内部的心里活动来源于外部的活动,人的社会存在就是人的实际生活过程,生活其实就是彼此交织的活动构成的,是彼此交替的活动系统,通过活动反映世界以及对世界的认识,然而刚进人大学的大学生由于相互之间是不认识或者是不熟悉的,他们缺乏和其他人交流的时间,缺乏活动,不能把新环境中的文化内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更加有意识的指引和掌握的各种活动,就会感到迷茫,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建议:学校多举行一些利于大一新生参与的活动,
5、同样大学生也要放开自己,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去。)解析:3.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举例说明如何为学习活动搭建支架?(分数:5.00)_正确答案:(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个方面:搭脚支架。进入情境就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就是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而搭建支架就是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任务性支架,使之明确和分解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先后顺序怎样。例如在讲解高中的基因工程时利用 Mindmanager 为学生搭建任务支架;接着是建立模板性支架,帮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解,从而降低
6、难度,方便入手。用多媒体动画课堂为学生搭建模板支架;最后是建立问题性支架,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案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工具和操作步骤。)解析:4.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学徒制的含义,总结认知学徒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分数:5.00)_正确答案:(认知学徒制就是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认知学徒制在教学中应用一般采用如下步骤:(1)建模。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教师选择典例,对专家的问题解决过程,如思维方式和应用策略进行建模,以使学生观察和模仿专家的思维过程。(2)情景设计。教师针对学习任
7、务需要,设计情景化的活动,并与相关的预期结果关联起来,以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模拟学习,发展远迁移能力。(3)提供支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架”,如概念支持、元认知支持、过程支持、策略方法支持等。(4)清晰表达。要求学生清晰地表达推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5)反思。鼓励学生积极反思、评价或修正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6)拆除支架。当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时,教师逐渐拆除支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上述基本步骤中,教师和学生要积极扮演相应的角色,实现和谐互动。对教师来说,要精心设计教学以表现专家实践
8、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示范必要的策略,再放手让学生尝试,并在学生需要时予以指导。对学生来说,通过对特定领域专家实践能力的模仿、参与、讨论、交流和阐释,获得基本的问题求解方法、策略和能力,并随着支架的拆除,逐渐独立探究、定义、分析和解决问题。)解析:5.情境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对教学有何启示?(分数:5.00)_正确答案:(提供能反映知识在真实中的运用方式的真实情境;提供真实的活动;提供接近专家作业和过程模式化的通路,提供多样化的角色和前景,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在临界时刻提供指导和支撑;促进反思,以便有可能形成抽象;促进清晰表述,以便使缄默知识成为清晰的知
9、识;在完成任务时,提供对学习的整体评价。情境性教学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其次,这种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总理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情境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最后,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
10、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评估。)解析:6.怎样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学习论?(分数:5.00)_正确答案:(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学的、主动的、创造性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会促进学生自发的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解析:7.如何评价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分数:5.00)_正确答案:(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
11、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人本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从理论上说无疑是方向正确的,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实施起来也是相当不易的。即使在人本主义思潮处于鼎盛时期,他们自身的教学主张,如“开放学校”“开放课堂”等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解析:8.人本主义与认知派的意义学习存在什么区别?(分数:5.00)_正确答案:(人本主义的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认知派的意义学习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