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 4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50.00)1.京话日报(分数:10.00)_2.孙中山的办报活动(分数:10.00)_3.苏报案的基本情况(分数:15.00)_4.1902 年后中国本土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数:15.00)_2018 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 4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6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50.00)1.京话日报(分数:10.00)_正确答案:(京话日报是一张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的报纸,1904 年 8 月 16 日创刊
2、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为彭翼仲。该报政治上倾向于保皇立宪,以中下层市民为对 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目的是“开民智”和“争回中国人说话的权利”。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 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讲报处,街巷 设阅报牌。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彭翼仲被处流放新疆 10 年。1913 年彭翼仲从新疆回 京后,复刊京话日报,但不久又因触怒袁世凯再度被封。袁世凯死后,再度复刊,一直办到 1922 年。)解析:2.孙中山的办报活动(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孙中山与中国日报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 1
3、900 年 1 月5 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指派他的战友陈少白主持。中国日报的主要宣传内 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 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 1903 年曾与保皇派广州岭南 报笔战后,又与香港保皇派的商报论战。中国日报从经费筹集、设备采购到人员选定,都是孙中山亲自操办的。该报由孙中山定 名,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意,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 守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都是在该报馆内进行的,这种既是舆 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后被多家革命派报馆
4、所继承。(2)孙中山与民报1905 年 11 月 26 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设有论 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丛等栏目,每期 6 万至 8 万字。发刊词由孙中山署名,刊登在第一号的 首页,第一次用文字全面地诠释了他的政治主张。民报的发刊使革命派有了一个旗帜鲜明的 宣传平台。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在民报创刊号上,孙中山亲自撰写 的发刊辞中,第一次将其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被简称为“三民 主义”。根据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一政治纲领,民报的宣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二是宣传以
5、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此外 民报还对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 括社会主义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思潮,都作了大量的报道与介绍。该报 1902 年 2 月终刊。)解析:3.苏报案的基本情况(分数:15.00)_正确答案:(1) “苏报案”的起因苏报创刊于 1896 年 6 月 26 日,1902 年后开始转向革命立场,并逐渐发展为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重要舆论阵地。1903 年 6 月,苏报刊文对邹容撰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加以大力 介绍和鼓吹。6 月29 日,苏报又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摘登了章太炎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的部分文字,痛斥康有为“只可行
6、立宪不可行革命”的主张,还在文中以轻蔑的口吻直 呼光绪皇帝为“载满小丑”,说他和慈禧太后都是“汉族公仇”。苏报公开大声呐喊革命为清政 府所不能容忍。6 月 30 日,清政府经与上海领事团多次密谋,决定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发出拘票 对陈范、章太炎、部容等 7 人实行拘捕,当日章太炎等被捕,郞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2) “苏报案”的经过章、邹被捕后,清政府向租界当局交涉,不惜以出卖沪宁铁路筑路权为交换条件,要求将章、 邹交给清廷审判,遭到了租界当局的拒绝。7 月 15 日,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会审“苏报案”, 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部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1903 年 12 月中旬,租界会审
7、公廨判 处章、部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这一判决遭到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后,租界当局不得不于 1904 年 5 月 21 日重新开庭做出判决:章太炎监禁 3 年,部容监禁 2 年,苏报永远停刊。(3) “苏报案”的结果和影响苏报案的结果是革命派的胜利,清政府的失败。清政府在中国领土上同自己的臣民打官 司,却要田租界当局来审判,在国际颜面扫地。而章太炎、邹容在审判程中慷慨陈词,把法庭变 成了宣传革命的讲坛,把押解路途变成了示威游行的场所,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和英雄气 概,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社会舆论的推崇。“苏报案”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的办报宣 传活动并未受挫,反而有所发展。“苏报案”和章
8、邹人的狱中斗争扩大了革命思想影响,促使了 革命政治团体的成立。中国民族资产积极的态度比过去积极了,划清了革命派和保皇派的界 限,确定了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纲领。)解析:4.1902 年后中国本土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数:15.00)_正确答案:(1902 年之后,随着“报禁”、“言禁”的废除,慈禧“新政”的成果开始在报刊界显现,中国民 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慈禧实行新政之后的十年间,中国的各类报刊齐头并 进,各有进展,表现为:(1) 商业报纸加快发展,形成了一批有规模、注重经营、比较成形的商业报纸,如上海的申 报、新闻报。(2) 涌现了一批以西方的新闻业为榜样
9、,既重视经营,也重视社会效益的民办报纸,如上海 的中外日报和北京的京话日报。(3) 支持维新变法的一些知识分子借“新政”开张、“言禁”稍弛的机会,重新恢复了办报活 动。创办了以天津大公报、上海东方杂志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报刊。(4) 革命派在国内的办报活动开始崭露头角。一些明显倾向革命的报刊在上海、武汉等一 些革命党人比较活跃的城市开始出现。由于清政府和外国租界当局的干涉,这些报刊大多受到 压制,旋起旋火,但这些报刊怀为所动,常常前赴后继,越战越勇,产生了很多彪炳史册反压制的 事件,如“苏报案”、“大江报案”等。1905 年是一个分水岭,1905 年以前革命派的报刊活动只是 吹皱一池春水,这以后渐成燎原之势。(5) 立宪派报刊有了较大的发展。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之后,立宪派报纸如雨后 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但随着立宪的破灭,这些报刊也纷纷关闭。(6) 新式官报开始兴起并逐步取代了旧式的官报,成为政府的喉舌。这十年间,清政府还尝 试制定新闻法,力图用法律来控制和约束新闻事业的发展。但在内容的制定和现实执行上,均 不甚成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