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14 年 1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9(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具体劳动 (分数:1.00)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分数:1.00)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3.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
2、.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4.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分数:1.00)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5.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是指 (分数:1.00)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普遍化C.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D.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和计划化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分数:1.00)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7.我国社
3、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分数:1.00)A.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分数:1.00)A.生产工具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9.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分数:1.00)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分数:1.00)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概念感觉D.实践认识实践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4、是 (分数:1.00)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法国启蒙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12.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分数:1.00)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13.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分数:1.00)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1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分数:1.00)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15.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分数:1.00)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
5、级的代表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16.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分数:1.00)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17.绝对地租是 (分数:1.00)A.农业品价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B.农业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农业品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D.农业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18.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分数:1.00)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19
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1.00)A.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它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它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分数:1.00)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21.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分数:1.00)A.1917 年 11 月B.1918 年春C.1921 年春D.1936 年 12 月22.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分数:1.00)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2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分数:1.
7、00)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24.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分数:1.00)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 (分数:1.00)A.必要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劳动生产率D.个别劳动时间26.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分数:1.00)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27.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 (分数:1.00)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
8、.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28.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分数:1.00)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具体分析法29.利息和企业利润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获得的 (分数:1.00)A.平均利润所分割形成的B.超额利润所分割形成的C.银行利润所分割形成的D.部门利润所分割形成的30.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分数:1.00)A.运输时间B.劳动时间C.非劳动时间D.流通时间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分数:2.00)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32.生产商品的劳
9、动二重性是指 (分数:2.00)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3.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 (分数:2.00)A.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B.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C.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34.商业资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创造出更多商品和价值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分数:2.00)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
10、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分数:2.00)A.I(v+m)=IIcB.II(c+v+m)=Ic+IIcC.I(c+v+m)=Ic+IIcD.II(c+v+m)=I(v+m)+II(v+m)37.垄断价格 (分数:2.00)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3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
11、识39.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分数:2.00)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40.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41. (分数:6.00)_42. (分数:6.00)_43. (分数:6.00)_44. (分数:6.00)_45. (分数:6.00)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12、2014 年 1 月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9(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具体劳动 (分数:1.00)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解析:解析: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分数:1.00
13、)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3.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1.00)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解析:解析:股份资本实施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4.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分数:1.00)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解析:解析:
14、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5.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是指 (分数:1.00)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普遍化C.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D.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和计划化解析:解析: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 这主要是指生产全面社会化。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分数:1.00)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解析:解析:(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形式和状态;(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
15、发展的方向和道路;(4)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7.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分数:1.00)A.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解析:解析: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分数:1.00)A.生产工具 B.运输设备C.传动装置D.动力系统解析:解析: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社会生产力是包括多
16、种要素并呈现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劳动者、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实体性要素,科学技术、管理等是智能性要素。劳动者是一般生产力的承担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它本身不能作为判定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劳动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劳动者加工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劳动对象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劳动对象的质与量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9.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分数:1.00)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
17、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解析:解析:(1)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社会形态。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2)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分数:1.00)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概念感觉D.实践认识实践 解析:解析:注意区分几个过程。(1)完整的认识过
18、程:实践认识实践;(2)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4)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四个知识点不要混淆。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分数:1.00)A.古希腊罗马哲学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法国启蒙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 解析:解析:本题要区分理论来源和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 19 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 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还包含其他一些思想成果。12.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分数:1.00)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 D.
19、竞争手段没有变化解析:解析:在自由竞争时期,竞争的场所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而垄断竞争的范围则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并扩张到了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13.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分数:1.00)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解析:解析: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他们是一定历史事件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阻碍作用。1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分数:1.00)A.成正比 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解析:解析: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
20、品数量就越多,但是,所形成的价值总量不变,从而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越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5.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分数:1.00)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解析:解析: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16.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分数:1.00)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
21、.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解析:解析: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好土地资本家都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获得超额利润。17.绝对地租是 (分数:1.00)A.农业品价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B.农业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农业品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D.农业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解析:解析:绝对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而是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18.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分数:1.00)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
22、剩余价值的总和解析:解析: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1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1.00)A.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它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它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解析:解析: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影响和制约作用。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分数:1.00)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 解析:解析: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他们控制了整个国
23、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21.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分数:1.00)A.1917 年 11 月B.1918 年春C.1921 年春 D.1936 年 12 月解析:解析:(1)从 1917 年末的十月革命到 1924 年初列宁逝世仅有短短的六年多时间,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2)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1921 年春。22.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分数:1.00)A.增加B.降低 C.不变D.无法判断解析:解析: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
24、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分数:1.00)A.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解析:解析: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有一些资本输出到国外,但数量较少,主要方式还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有两种基本形式: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24.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分数:1.00)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解析:解析: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有两种基本形式: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
25、资本输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主要方式还是以商品输出为主。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 (分数:1.00)A.必要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D.个别劳动时间解析:解析: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不同条件下生产同一商品花费劳动时间不同,以平均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标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6.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分数:1.00)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
26、主制解析:解析: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一般是选择题。(1)君主立宪制是以君主为国家的世袭元首、其所掌握的国家最高权力受国家宪法所制约的政权组织形式。(2)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存在于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国家中,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分享权力的产物。(3)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27.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 (分数:1.00)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解析:解析:(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
27、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28.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分数:1.00)A.普遍联系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解析:解析:(1)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2)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9.利息和企业利润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获得的 (分数:1.00)A.平均利润所分割形成的 B.超额利润所分割形成的C.银行利润所分割形成的D.部门利润所分割形成的解析:解析:平均利润分割为两部分:(1)借贷资本家出让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获得
28、的利息;(2)是职能资本家所获得的企业利润。30.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 (分数:1.00)A.运输时间B.劳动时间C.非劳动时间D.流通时间 解析:解析:注意理解基础上记忆,死记很容易混。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分为: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其中流通时间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销售产品的销售时间。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分数:2.00)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解析:解析: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
29、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固定资本是指资本的价值并非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周转方式是多次转移、多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是指资本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资本价值周转方式是一次投入、一次收回的特点,把它称为流动资本。3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分数:2.00)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解析:解析:(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2)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
30、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33.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 (分数:2.00)A.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 B.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C.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解析:解析: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人物是:(1)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2)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3)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
31、主义建设。(4)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34.商业资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D.可以创造出更多商品和价值解析:解析: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商业资本的作用:(1)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2)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3)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4)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3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分数:2.00)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
3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解析: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包括 (分数:2.00)A.I(v+m)=IIc B.II(c+v+m)=Ic+IIc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解析:解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v + m)= 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之和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I(c+v+m)=Ic+c 和(c+v+m)=I(v+m)+(v+m)两项是简单再生产的引申实现条件。37.垄断价格 (分数:2.00)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
33、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解析:解析:(1)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2)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买时低价,卖时高价。(3)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4)虽然垄断价格是由垄断组织制定的,但是受竞争、替代品和消费者支付能力等因素限制,垄断组织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无限抬高销售商品的价格或无限压低收购原材料的价格。3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分数:2.00)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34、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为两种情况: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9.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分数:2.00)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解析:解析: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2)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3)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4)阶级的消灭和国
35、家自行消亡;(5)精神境界极大提高;(6)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7)全人类的彻底解放。40.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解析: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41. (分数:6.00)_正确答案:( )解析:42. (分数:6.00)_正确答案:( )解析:43. (分数:6.00)_正确答案:( )解析:44. (分数:6.00)_正确答案:( )解析:45. (分数:6.00)_正确答案:(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