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13 年 7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9(总题数:30,分数:30.00)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 ) (分数:1.00)A.按生产要素分配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按能力大小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分数:1.00)A.集体领导制B.个人负责制C.民主监督制D.民主集中制3.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 (分数:1.00)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群众完全自由D.人民群众当家作主4.社会主
2、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 ) (分数:1.00)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5.一般而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分数:1.00)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劳动力流动全球化6.由资本主义国家收购部分股权后的私人企业属于( ) (分数:1.00)A.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资本主义国有经济D.资本主义私人经济7.近几十年来垄断组织国际化的最主要形式是( ) (分数:1.00)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国际康采恩D.跨国公司8.农业资本家
3、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 (分数:1.00)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平均利润9.在平均利润率不变、借贷供求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 (分数:1.00)A.社会心理因素B.习惯和法律传统C.历史和道德因素D.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10.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本质与真正来源是( ) (分数:1.00)A.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加价B.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C.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D.商业店员实现的剩余价值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分数:1.00)A.生产过剩B.商品短缺C.长期萧条D.持续高涨12.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 (分数:
4、1.00)A.提高平均利润率B.提高剩余价值率C.提高资本积累率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13.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分数:1.00)A.议会制B.普选制C.三权分立制D.民主共和制14.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分数:1.00)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超额剩余价值C.生产相对剩余价值D.降低劳动力价值15.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分数:1.00)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分数:1.00)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
5、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7.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 (分数:1.00)A.历史命运的安排B.纯粹的历史必然C.时代发展的需要D.纯粹的历史偶然18.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段之间( ) (分数:1.00)A.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B.道德观念的巨大差异C.政治理念的根本对立D.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19.“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 (分数:1.00)A.马克思B.恩格斯C.邓小平D.江泽民2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分数:1.00)A.运输设备B.传动装置C.动力系统D.生产工具2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6、是( ) (分数:1.00)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C.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22.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 (分数:1.00)A.激发求知欲望B.指导社会实践C.满足好奇心理D.发展个人兴趣23.“圣人不行而知”,这种观点属于( ) (分数:1.00)A.唯物主义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唯心主义先验论D.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 ) (分数:1.00)A.实践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唯物论的观点2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体现的是( ) (分数:1
7、.00)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2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 (分数:1.00)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B.现象表现本质的原理C.量变和质变的原理D.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2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分数:1.00)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事物的变化是否有根据2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分数:1.00)A.同一性和斗争性B.统一性和多样性C.普遍性和牺牲性D.一般性和个别性29.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 ) (分数:1.00)A.唯物主义和唯心
8、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反映论和先验论3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分数:1.00)A.19 世纪 20 年代B.19 世纪 40 年代C.19 世纪 60 年代D.19 世纪 80 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 (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3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有( ) (分数:2.00)A.客观性B.自觉能动性C.多样性D.社会历史性33.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检验
9、观的有( ) (分数:2.00)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B.有权人认可的就是真理C.我认为正确的才是真理D.我认为有用的才是真理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分数:2.00)A.创造物质财富B.创造精神财富C.实现社会变革D.摆脱一切束缚35.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分数:2.00)A.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B.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C.不是永恒的,而是变化的D.不是利己的,而是利他的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 (分数:2.00)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
10、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 (分数:2.00)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运输阶段D.销售阶段3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的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 (分数:2.00)A.资本输出流向多元化B.相当多的输出资本采取对外“援助”的方式C.资本输出附加条件减少D.国家资本输出占有一定份额39.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应该( ) (分数:2.00)A.以马思克主义理论为指导B.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C.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D.被发达国家模式发展40.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 ) (分数:2.00)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B.自
11、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非选择题部分(总题数:5,分数:30.00)41.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分数:6.00)_4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实现的条件。(分数:6.00)_43.简述上层建议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分数:6.00)_4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分数:6.00)_45.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分数:6.00)_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总题数:2,
12、分数:20.00)46.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分数:10.00)_47.什么是股份公司?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分数:10.00)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13 年 7 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9(总题数:30,分数:30.00)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显著特征的是( ) (分数:1.00)A.按生产要素分配B.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按能力大小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解析: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分数:1.00)A.集体领导制B.个人负责制C.民主
13、监督制D.民主集中制 解析:3.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 (分数:1.00)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群众完全自由 D.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解析:4.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 ) (分数:1.00)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解析:5.一般而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分数:1.00)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劳动力流动全球化 解析:6.由资本主义国家收购部分股权后的私人企业属于( ) (分数:1.00)A.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
14、结合B.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资本主义国有经济D.资本主义私人经济解析:7.近几十年来垄断组织国际化的最主要形式是( ) (分数:1.00)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国际康采恩D.跨国公司 解析:8.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 ) (分数:1.00)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垄断地租D.平均利润 解析:9.在平均利润率不变、借贷供求大体平衡的条件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 (分数:1.00)A.社会心理因素B.习惯和法律传统 C.历史和道德因素D.商品市场的供需状况解析:10.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本质与真正来源是( ) (分数:1.00)A.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加
15、价B.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C.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商业店员实现的剩余价值解析: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分数:1.00)A.生产过剩 B.商品短缺C.长期萧条D.持续高涨解析:12.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 ) (分数:1.00)A.提高平均利润率B.提高剩余价值率C.提高资本积累率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解析:13.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 (分数:1.00)A.议会制 B.普选制C.三权分立制D.民主共和制解析:14.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分数:1.00)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C.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16、D.降低劳动力价值解析:15.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分数:1.00)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解析:1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分数:1.00)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解析:17.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 (分数:1.00)A.历史命运的安排B.纯粹的历史必然C.时代发展的需要 D.纯粹的历史偶然解析:18.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段之间( ) (分数:1.00)A.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 B.道德观念的巨大差异C.政治理念的根本对
17、立D.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解析:19.“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 (分数:1.00)A.马克思B.恩格斯C.邓小平 D.江泽民解析:2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分数:1.00)A.运输设备B.传动装置C.动力系统D.生产工具 解析:2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分数:1.00)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B.真理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C.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解析:22.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 ) (分数:1.00)A.激发求知欲望B.指导社会实践 C.满足好奇心理D.发展个人兴趣解析:23.“
18、圣人不行而知”,这种观点属于( ) (分数:1.00)A.唯物主义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唯心主义先验论 D.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解析: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是( ) (分数:1.00)A.实践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唯物论的观点解析:2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体现的是( ) (分数:1.00)A.辩证唯物主义思想B.机械唯物主义思想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解析:2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 (分数:1.00)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现象表现本质的原理C.量变和质变的原理D.内容决
19、定形式的原理解析:2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分数:1.00)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事物的变化是否有根据解析:2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分数:1.00)A.同一性和斗争性 B.统一性和多样性C.普遍性和牺牲性D.一般性和个别性解析:29.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 ) (分数:1.00)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反映论和先验论解析:3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分数:1.00)A.19 世纪 20 年代B.19 世纪 40 年代 C.19 世纪 60 年代D.
20、19 世纪 80 年代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 (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解析:3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有( ) (分数:2.00)A.客观性 B.自觉能动性 C.多样性D.社会历史性 解析:33.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检验观的有( ) (分数:2.00)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C.我认为正确的才是真理 D.我认为有用的才是真理 解析:34.人民群众推动历
21、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分数:2.00)A.创造物质财富 B.创造精神财富 C.实现社会变革 D.摆脱一切束缚解析:35.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分数:2.00)A.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 B.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C.不是永恒的,而是变化的 D.不是利己的,而是利他的解析:36.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的各种矛盾有( ) (分数:2.00)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解析: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 (分数:2.00)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22、C.运输阶段D.销售阶段 解析:3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的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 (分数:2.00)A.资本输出流向多元化 B.相当多的输出资本采取对外“援助”的方式 C.资本输出附加条件减少 D.国家资本输出占有一定份额 解析:39.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应该( ) (分数:2.00)A.以马思克主义理论为指导 B.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 C.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D.被发达国家模式发展解析:40.下列各项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 ) (分数:2.00)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社会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
2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三、非选择题部分(总题数:5,分数:30.00)41.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分数:6.00)_正确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4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实现的条件。(分数:6.00)_正确答案:(认识过程的第一次
24、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需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必须具备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二是感性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解析:43.简述上层建议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分数:6.00)_正确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25、础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解析:4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分数:6.00)_正确答案:((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 )解析:45.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分数:6.00)_正确答案:((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
26、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 (6)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段,国家自行消亡。 )解析: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总题数:2,分数:20.00)46.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改造世界。无视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
27、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揭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才能顺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解析:47.什么是股份公司?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股份公司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集中分散的货币资本而合资经营的企业,它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使股份公司应运而生。(3)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规模扩大,需要巨额资金,造单个企业自身积累难以筹措,需要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向社会集资,建立起与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企业。 (4)信用制度与股份公司的产生:一方面,股份公司本身就是信用、借贷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是通过信用中介、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的,信用制度与信用关系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