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真题 2014 年 7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0034(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提出理解社会学的学者是 (分数:1.00)A.埃米尔涂尔干B.赫伯特斯宾塞C.马克斯韦伯D.奥古斯特孔德2.美国学者塔尔科特帕森斯理论当中的 AG1L 功能分析图分别是指 (分数:1.00)A.适应、达鹄、整合、维模B.达鹄、整合、适应、维模C.适应、整合、达鹄、维模D.适应、维模、整合、达鹄3.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
2、此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被称之为 (分数:1.00)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问卷调查D.统计调查4.初来中国的英国人看到中国餐厅菜单上有狗肉和蛇肉时会大吃一惊,这种文化现象是 (分数:1.00)A.文化震惊B.文化冲突C.文化传播D.文化采借5.反向社会化又称为 (分数:1.00)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文化反哺D.再社会化6.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 (分数:1.00)A.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B.封闭网络、开放网络C.稳固网络、松散网络D.互利网络、互补网络7.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
3、会制度是指 (分数:1.00)A.家庭B.婚姻C.丁克家庭D.“失独”家庭8.家庭、邻里、游戏伙伴都属于 (分数:1.00)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大群体9.提出消费社会理论的学者是 (分数:1.00)A.韦伯B.凡勃伦C.布迪厄D.鲍德里亚10.人文区位学理论不包括 (分数:1.00)A.社区的类型学理论B.同心圆理论C.扇形理论D.多核心理论11.提出世界城镇化“推位”理论的是 (分数:1.00)A.雷文斯坦B.唐纳德伯格C.滕尼斯D.马克思12.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成了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正常生活的问题被称之为 (分数:1.
4、00)A.结构性社会问题B.偏差性社会问题C.自然性社会问题D.社会问题13.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提出的现代化理论是 (分数:1.00)A.依附理论B.世界体系理论C.信息社会论D.后工业社会论14.最早译介西方社会学论著的中国学者是 (分数:1.00)A.严复B.谭嗣同C.章太炎D.梁启超15.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被称之为 (分数:1.00)A.实证主义方法论B.人文主义方法论C.批判诠释理论D.后现代主义16.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前常规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 (分数:1.00)A.服从与惩罚阶段、相对功利主义阶段B.好孩子阶段、法律秩序阶段C.社会契约合法性阶段、
5、普遍伦理原则阶段D.相对功利主义阶段、好孩子阶段17.按冲突的规模可以将冲突划分为 (分数:1.00)A.群体之间的冲突、个人之间的冲突B.政治冲突、文化冲突C.显性冲突、隐形冲突D.积极冲突、消极冲突18.只有一代未婚青年与祖(外祖)父母组成的家庭被称之为 (分数:1.00)A.核心家庭B.断代家庭C.残缺家庭D.单身家庭19.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结为三种纯粹类型,分别是 (分数:1.00)A.超凡魅力型、传统型、专制型B.传统型、法理型、情感型C.超凡魅力型、传统型、法理型D.法理型、情感型、专制型20.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被称为 (分数:1.00)A.结构性失业B.周期性
6、失业C.摩擦性失业D.参与性失业21.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 1887 年所写的著作中对社区概念作了经典阐述。该书是 (分数:1.00)A.中镇B.社区与社会C.社会学导言D.江村经济22.城镇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城镇化被称为 (分数:1.00)A.过度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同步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23.下列理论不属于古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分数:1.00)A.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B.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C.帕累托的精英理论D.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24.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被称为 (分数:1.00)A.犯罪B.偏差行
7、为C.偏差习惯D.偏差文化25.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呈群状出现。这说明社会问题具有 (分数:1.00)A.社会性B.集群性C.特殊性D.普遍性26.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到现在是全球化发展的 (分数:1.00)A.萌芽阶段B.开始阶段C.起飞阶段D.增强阶段27.定性分析资料的整理步骤是 (分数:1.00)A.审查、分类、汇总和编辑B.审查、汇总和编辑、分类C.分类、审查、汇总和编辑D.汇总和编辑、审查、分类28.其理论行为被称为沟通行动理论的学者是 (分数:1.00)A.安东尼吉登斯B.米歇尔福柯C.尤尔根哈贝马斯D.艾尔佛雷德舒茨29.林耀华的著作金翼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8、(分数:1.00)A.典型研究法B.个案研究法C.问卷调查法D.实验法30.提出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首要和基本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做物来研究的学者是 (分数:1.00)A.埃米尔涂尔干B.卡尔马克思C.马克思韦伯D.奥古斯特孔德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5,分数:10.00)31.在劳动力市场上,影响一个人求职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有 (分数:2.00)A.人力资本B.个人运气C.社会网络D.社会制度E.社会偏见32.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观点有 (分数:2.00)A.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B.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C.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D.唯物史观
9、E.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33.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的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观察学习B.角色扮演C.社会互动D.社区教育E.知识积累34.科层制的主要弊端有 (分数:2.00)A.形式主义B.繁文缛节C.用人困境D.人情味欠缺E.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35.美国学者默顿认为人们共有五种适应方式来应对社会失范带来的紧张状态。其中可以为偏差行为的适应方式是 (分数:2.00)A.遵从B.革新C.形式主义D.退缩主义E.反叛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总题数:5,分数:15.00)36.福特主义(分数:3.00)_种族_38.
10、自致角色(分数:3.00)_39.符号互动论(分数:3.00)_40.社会改革(分数:3.00)_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总题数:5,分数:25.00)41.简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分数:5.00)_42.简述现阶段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数:5.00)_43.简述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数:5.00)_44.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分数:5.00)_45.简述消费的概念和特征。(分数:5.00)_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总题数:2,分数:20.00)46.论述如何理解文化自觉。(分数:10.00)_47.国民经济
11、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请联系实际阐述对这段话的理解。(分数:10.00)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真题 2014 年 7 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0034(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提出理解社会学的学者是 (分数:1.00)A.埃米尔涂尔干B.赫伯特斯宾塞C.马克斯韦伯 D.奥古斯特孔德解析:2.美国学者塔尔科特帕森斯理论当中的 AG1
12、L 功能分析图分别是指 (分数:1.00)A.适应、达鹄、整合、维模 B.达鹄、整合、适应、维模C.适应、整合、达鹄、维模D.适应、维模、整合、达鹄解析:3.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此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被称之为 (分数:1.00)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 C.问卷调查D.统计调查解析:4.初来中国的英国人看到中国餐厅菜单上有狗肉和蛇肉时会大吃一惊,这种文化现象是 (分数:1.00)A.文化震惊 B.文化冲突C.文化传播D.文化采借解析:5.反向社会化又称为 (分数:1.00)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文化反哺 D.再社会化解析:6.美国社
13、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是 (分数:1.00)A.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 B.封闭网络、开放网络C.稳固网络、松散网络D.互利网络、互补网络解析:7.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 (分数:1.00)A.家庭B.婚姻 C.丁克家庭D.“失独”家庭解析:8.家庭、邻里、游戏伙伴都属于 (分数:1.00)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大群体解析:9.提出消费社会理论的学者是 (分数:1.00)A.韦伯B.凡勃伦C.布迪厄D.鲍德里亚 解析:10.人文区位学理论不包括 (分数:1.00)A.社区的类型学理论 B.同心圆
14、理论C.扇形理论D.多核心理论解析:11.提出世界城镇化“推位”理论的是 (分数:1.00)A.雷文斯坦 B.唐纳德伯格C.滕尼斯D.马克思解析:12.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成了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正常生活的问题被称之为 (分数:1.00)A.结构性社会问题B.偏差性社会问题C.自然性社会问题D.社会问题 解析:13.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提出的现代化理论是 (分数:1.00)A.依附理论B.世界体系理论 C.信息社会论D.后工业社会论解析:14.最早译介西方社会学论著的中国学者是 (分数:1.00)A.严复 B.谭嗣同C.章太炎D.梁启超解析:15
15、.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被称之为 (分数:1.00)A.实证主义方法论B.人文主义方法论 C.批判诠释理论D.后现代主义解析:16.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前常规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 (分数:1.00)A.服从与惩罚阶段、相对功利主义阶段 B.好孩子阶段、法律秩序阶段C.社会契约合法性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D.相对功利主义阶段、好孩子阶段解析:17.按冲突的规模可以将冲突划分为 (分数:1.00)A.群体之间的冲突、个人之间的冲突 B.政治冲突、文化冲突C.显性冲突、隐形冲突D.积极冲突、消极冲突解析:18.只有一代未婚青年与祖(外祖)父母组成的家庭被称之为 (分数:1.
16、00)A.核心家庭B.断代家庭 C.残缺家庭D.单身家庭解析:19.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结为三种纯粹类型,分别是 (分数:1.00)A.超凡魅力型、传统型、专制型B.传统型、法理型、情感型C.超凡魅力型、传统型、法理型 D.法理型、情感型、专制型解析:20.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被称为 (分数:1.00)A.结构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摩擦性失业 D.参与性失业解析:21.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 1887 年所写的著作中对社区概念作了经典阐述。该书是 (分数:1.00)A.中镇B.社区与社会 C.社会学导言D.江村经济解析:22.城镇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城镇化
17、被称为 (分数:1.00)A.过度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同步城镇化 D.滞后城镇化解析:23.下列理论不属于古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分数:1.00)A.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B.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C.帕累托的精英理论D.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解析:24.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被称为 (分数:1.00)A.犯罪B.偏差行为 C.偏差习惯D.偏差文化解析:25.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呈群状出现。这说明社会问题具有 (分数:1.00)A.社会性B.集群性 C.特殊性D.普遍性解析:26.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到现在是全球化发展
18、的 (分数:1.00)A.萌芽阶段B.开始阶段C.起飞阶段D.增强阶段 解析:27.定性分析资料的整理步骤是 (分数:1.00)A.审查、分类、汇总和编辑 B.审查、汇总和编辑、分类C.分类、审查、汇总和编辑D.汇总和编辑、审查、分类解析:28.其理论行为被称为沟通行动理论的学者是 (分数:1.00)A.安东尼吉登斯B.米歇尔福柯C.尤尔根哈贝马斯 D.艾尔佛雷德舒茨解析:29.林耀华的著作金翼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1.00)A.典型研究法B.个案研究法 C.问卷调查法D.实验法解析:30.提出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首要和基本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做物来研究的学者是 (分数:1.00)A.埃米尔涂尔
19、干 B.卡尔马克思C.马克思韦伯D.奥古斯特孔德解析: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5,分数:10.00)31.在劳动力市场上,影响一个人求职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有 (分数:2.00)A.人力资本 B.个人运气C.社会网络 D.社会制度 E.社会偏见 解析:32.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观点有 (分数:2.00)A.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 B.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D.唯物史观 E.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 解析:33.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的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观察学习 B
20、.角色扮演 C.社会互动D.社区教育E.知识积累 解析:34.科层制的主要弊端有 (分数:2.00)A.形式主义 B.繁文缛节 C.用人困境 D.人情味欠缺 E.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解析:35.美国学者默顿认为人们共有五种适应方式来应对社会失范带来的紧张状态。其中可以为偏差行为的适应方式是 (分数:2.00)A.遵从B.革新 C.形式主义 D.退缩主义 E.反叛 解析: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总题数:5,分数:15.00)36.福特主义(分数:3.00)_正确答案:(福特主义起源于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指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
21、。)解析:种族_正确答案:(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其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解析:38.自致角色(分数:3.00)_正确答案:(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解析:39.符号互动论(分数:3.00)_正确答案:(符号互动论又称又称符号互动主义或象征相互作用论,指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解析:40.社会改革(分数:3.00)_正确答案:(社会改革是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解析: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总题数:5,分数:25.00)41.简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
22、(分数:5.00)_正确答案:((1)杜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1 分) (2)科学的目的在于对现象的因果性作出说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1分) (3)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1 分) (4)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1 分),并在研究方法上尽量使研究的程序与结果合乎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1 分))解析:42.简述现阶段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数:5.00)_正确答案:((1)人口素质问题;(1 分) (2)人口流动迅猛;(1 分) (3)人口分布失衡;(1 分)(4)人口老龄化加速;(1 分) (5)
23、人口性别失衡。(1 分))解析:43.简述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数:5.00)_正确答案:((1)封建主义的特权观念、“官本位”观念、宗法观念、等级观念、裙带观念、人身依附观念等积习是党政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变质的思想病灶。(1 分) (2)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大湖中乘隙而入,部分党员和干部经不起诱惑,走上了贪污受贿、走私套汇、嫖娼、吸毒、出卖国家机密等犯罪道路。(1 分) (3)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改革迟缓或不彻底,特别是权力过于集中传统权力结构还根深蒂固,客观上存在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为权钱交易和权权交易等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1 分) (
24、4)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滋长,是腐败得以趁延的一个重要原因。(1 分 综上,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的腐败现象,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从建立合理制度上进行遏制和打击腐败。(1 分))解析:44.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分数:5.00)_正确答案:((1)民主的原则;(1 分) (2)民众需要的原则;(1 分) (3)自力原则;(1 分)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1 分) (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泊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1 分))解析:45.简述消费的概念和特征。(分数:5.
25、00)_正确答案:(消费是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和文化财富的活动。(1 分) 消费的特征: (1)消费的经济属性;(1 分) (2)消费的心理属性;(1 分) (3)消费的社会属性;(1 分) (4)费的文化属性。(1 分))解析: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总题数:2,分数:20.00)46.论述如何理解文化自觉。(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文化自觉”是费孝通提出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知人之明”。(2 分) (2)“文化自觉”的历程可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 分)
26、“各美其美”是不同的文化文明都要各自尊重、珍爱自己的文化文明巾的优秀、精华之处;(1 分) “美人之美”是要看到、借鉴其他文化文明的优秀、精华之处;(1 分) “美美与共”指不同文化文明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相互学习、沟通,共盈互利,从而达到文化文明的认同;(1 分) 并经由文化文明的认同,最后达到“天下大同”这种世界性的认同。(1 分) (3)“文化自觉”关注了中国现代化的反思。(1 分) (4)“文化自觉”关注了文化断裂下的主体再造。(1 分)(5)“文化自觉”提出了美美与共的价值诉求。(1 分))解析:4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7、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请联系实际阐述对这段话的理解。(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小城镇建设要有科学规划。(1 分) (2)小城镇建设规模要适度。(1 分) (3)小城镇建设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1 分) (4)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1 分)。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建立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1 分)加快小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市场化改革;(1 分)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1 分):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1 分)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尽快形成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1 分)特别要加强小城镇居民的市民素质教育,使之尽可以地适应城镇文化,承担起城镇建设者的责任。(1 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