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2014年 10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8(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 (分数:1.00)A.B.C.D.2. (分数:1.00)A.B.C.D.3. (分数:1.00)A.B.C.D.4. (分数:1.00)A.B.C.D.5. (分数:1.00)A.B.C.D.6. (分数:1.00)A.B.C.D.7. (分数:1.00)A.B.C.D.8. (分数:1.00)A.B.C.D.9. (分数:1.00)A.B.
2、C.D.10. (分数:1.00)A.B.C.D.11. (分数:1.00)A.B.C.D.12. (分数:1.00)A.B.C.D.13. (分数:1.00)A.B.C.D.14. (分数:1.00)A.B.C.D.15. (分数:1.00)A.B.C.D.16. (分数:1.00)A.B.C.D.17. (分数:1.00)A.B.C.D.18. (分数:1.00)A.B.C.D.19. (分数:1.00)A.B.C.D.20. (分数:1.00)A.B.C.D.21. (分数:1.00)A.B.C.D.22. (分数:1.00)A.B.C.D.23. (分数:1.00)A.B.C.D.24
3、. (分数:1.00)A.B.C.D.25. (分数:1.00)A.B.C.D.26. (分数:1.00)A.B.C.D.27. (分数:1.00)A.B.C.D.28. (分数:1.00)A.B.C.D.29. (分数:1.00)A.B.C.D.30. (分数:1.00)A.B.C.D.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 (分数:2.00)A.B.C.D.32. (分数:2.00)A.B.C.D.33. (分数:2.00)A.B.C.D.34. (分数:2.00)A.B.C.D.35. (分数:2.00)A.B.C.D.36. (分数:2
4、.00)A.B.C.D.37. (分数:2.00)A.B.C.D.38. (分数:2.00)A.B.C.D.39. (分数:2.00)A.B.C.D.40. (分数:2.00)A.B.C.D.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总题数:5,分数:30.00)41. (分数:6.00)_42. (分数:6.00)_43. (分数:6.00)_44. (分数:6.00)_45. (分数:6.00)_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总题数:2,分数:20.00)46. (分数:10.00)_47. (分数:10.00)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 2014
5、年 10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3708(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 (分数:1.00)A.B. C.D.解析:2. (分数:1.00)A. B.C.D.解析:3. (分数:1.00)A.B.C. D.解析:4. (分数:1.00)A.B.C.D. 解析:5. (分数:1.00)A.B.C. D.解析:6. (分数:1.00)A.B. C.D.解析:7. (分数:1.00)A.B.C.D. 解析:8. (分数:1.00)A. B.C.D.解析:9. (分数:1
6、.00)A.B. C.D.解析:10. (分数:1.00)A.B.C. D.解析:11. (分数:1.00)A.B.C.D. 解析:12. (分数:1.00)A.B. C.D.解析:13. (分数:1.00)A.B.C.D. 解析:14. (分数:1.00)A.B.C. D.解析:15. (分数:1.00)A. B.C.D.解析:16. (分数:1.00)A. B.C.D.解析:17. (分数:1.00)A.B.C.D. 解析:18. (分数:1.00)A.B.C. D.解析:19. (分数:1.00)A.B. C.D.解析:20. (分数:1.00)A.B.C. D.解析:21. (分数:1
7、.00)A.B.C.D. 解析:22. (分数:1.00)A.B.C.D. 解析:23. (分数:1.00)A.B.C. D.解析:24. (分数:1.00)A. B.C.D.解析:25. (分数:1.00)A. B.C.D.解析:26. (分数:1.00)A.B. C.D.解析:27. (分数:1.00)A. B.C.D.解析:28. (分数:1.00)A.B. C.D.解析:29. (分数:1.00)A.B.C.D. 解析:30. (分数:1.00)A.B.C. D.解析: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总题数:10,分数:20.00)31. (分数:2.00)A. B.
8、 C. D. 解析:32. (分数:2.00)A.B.C. D. 解析:33. (分数:2.00)A. B. C. D. 解析:34. (分数:2.00)A. B. C.D. 解析:35. (分数:2.00)A. B.C. D.解析:36. (分数:2.00)A.B. C. D. 解析:37. (分数:2.00)A. B.C. D. 解析:38. (分数:2.00)A. B. C. D. 解析:39. (分数:2.00)A.B. C.D. 解析:40. (分数:2.00)A. B. C.D. 解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总题数:5,分数:30.00)41. (分数
9、:6.00)_正确答案:(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 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二,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洋务运动进行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 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内须 变法,外须和戎”,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有
10、的质量低下。企业内部极其腐 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 )解析:42. (分数:6.00)_正确答案:( (1)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 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 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解析:43. (分数:6.00)_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他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 救民的真理。 3.
11、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 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4.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 )解析:44. (分数:6.00)_正确答案:(第一、他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 旗帜。 第二、他不仅是军 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解析:45. (分数:6.00)_正确答案:(革命统一战线中有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 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工农联盟是基 础。 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
12、的联盟。 在这两个联盟中前者在阶级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劳动阶级的联盟,是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其中 工农联盟为主体的联盟是最基本的、主要的。第二个联盟,在一定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联 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必须依靠第一个联盟,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发挥两者作 用,使他们互相促进。)解析: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总题数:2,分数:20.00)46. (分数:10.00)_正确答案:(毛泽东于 1938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3 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毛泽东 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
13、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 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主要内容: 1、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 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 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
14、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 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 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 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 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 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解析:47. (分数:10.00)_正确答案:(中共八大: 1、背景: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2)1
15、956 年苏共二十大次代表大会,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和对他的个人崇拜,中国共产党不同意全 盘否定斯大林,也由此破除了苏联经验和教条的迷信,更加注意结合本国建设实际。 2、时间:1956 年北京 3、主要内容: (1)指出了国内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探索。 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 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内须变法,外须和戎”, 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有的质量低下。企业内部极其腐 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