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 2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2,分数:100.00)1.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_(分数:3.00)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_(分数:3.00)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3.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分数:3.00)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
2、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_(分数:3.00)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_(分数:3.00)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_(分数:3.00)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_(分数:3.00
3、)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分数:3.00)A.能动性B.被动性C.消极性D.积极性9.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_(分数:3.00)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10.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韵本质的是_(分数:3.00)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_(分数:3.00)A.可知论与不可知
4、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2.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_(分数:3.00)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13.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_(分数:3.00)A.缺乏实践的观点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1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_(分数:3.00)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5、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分数:3.00)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1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_(分数:3.00)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17.理性认识的形式是_(分数:3.00)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1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_(分数:3.00)A.能动性B.间接性C.客观性D.直接性19
6、.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_(分数:3.00)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的错误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2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_(分数:3.00)A.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D.经验论的错误2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_(分数:3.00)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2.一个完整的认
7、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_(分数:3.00)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订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2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_(分数:3.00)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24.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_(分数:3.00)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25.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_(分数:3.00)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B.真
8、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6.在真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_(分数:3.00)A.真理的客观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全面性D.真理的具体性27.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_(分数:3.00)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D.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28.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_(分数:3.00)A.承认真理的相对性是一致的B.承认真理的全面性是一致的C.承认真理的具体性是一致的D.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29.任何科学理论
9、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_(分数:3.00)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_(分数:3.00)A.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片面性31.真理的发展是一个_(分数:3.00)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3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_(分数:7.00)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D.真理来源于主
10、观创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 2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2,分数:100.00)1.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_(分数:3.00)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到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2.实践是认识的来
11、源表明_(分数:3.00)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没有实践,主体就无法达到客体,认识就不会发生。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因此,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每个人的才能和知识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实践。3.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分数:3.00)A.兴趣爱好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D.好奇心理解析: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
12、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_(分数:3.00)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表现。社会实践不断开拓新领域,涌现出新的问题、新的需要,正是这些新的问题和新的需要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如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就是在现代科技实践发展的推动下产生的。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_(分数:3.00)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认
13、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陆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有些浅薄,要想彻底了解事物还需要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因此,认识的真理性是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发展的。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_(分数:3.00)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解析:7.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_(分数:3.00)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
14、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8.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分数:3.00)A.能动性 B.被动性C.消极性D.积极性解析:9.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_(分数:3.00)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相互作用。其中实践关系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它是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10.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韵本质的是_(分数:
15、3.00)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解析:1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_(分数:3.00)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另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反映论的原则;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与人的直接经验无关。12.驳斥不可知论
16、最有力的论据是_(分数:3.00)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批驳不可知论的论据。不可知论是一种错误的、消极的理论,它怀疑人的认识能力,不承认人类知识的客观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进到认识论中来,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彻底批驳了不可知论以及哲学上的一切其他怪论。13.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_(分数:3.00
17、)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解析:1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_(分数:3.00)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在认识论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都是机械的。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看作单纯的有生命的存在物,把客体看作消极的认识对象,这样认识就被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分数:3.00)A.感性认识理性
18、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人们先是产生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认识,然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认识。1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_(分数:3.00)A.唯心主义辩证法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解析:17.理性认识的形式是_(分数:3.00)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解析:1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
19、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_(分数:3.00)A.能动性B.间接性C.客观性D.直接性 解析:19.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_(分数:3.00)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的错误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验论的观点。经验论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最可靠的。它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即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把它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2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
20、在认识论上犯了_(分数:3.00)A.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 D.经验论的错误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理论的观点。唯理论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认为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它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即夸大了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践经验,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教条。2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_(分数:3.00)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由感性
21、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和表面;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实践的继续促进感性认识的积累,由量变而质变,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辩证运动也体现了人们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过程。2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_(分数:3.00)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订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运动并未完结,还要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这第
22、二次飞跃就是要把前一阶段获得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故选 D。A、B、C 三项均属于第一次飞跃。2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_(分数:3.00)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 D.恩格斯解析:24.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_(分数:3.00)A.感性和理性的统一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正确和错误的统一D.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
23、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25.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_(分数:3.00)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解析:26.在真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_(分数:3.00)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全面性D.真理的具体性解析:27.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_(分数:3.00)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B.真理既是绝对
24、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D.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8.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_(分数:3.00)A.承认真理的相对性是一致的B.承认真理的全面性是一致的C.承认真理的具体性是一致的D.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
25、是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可见,承认客观真理同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2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_(分数:3.00)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解析:解析3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_(分数:3.00)A.绝对性B.相对性 C.全面性D.片面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它有两个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承认真理有待干扩展和深化,也就是承认真理的相对性。31.真理的发展是一个_(分数:3.00)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解析:3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_(分数:7.00)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