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9360       资源大小:7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及答案解析.doc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_(分数:2.00)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2.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_(分数:2.00)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_(分数:2.00)A.部分与整体的

    2、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_(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_(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_(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D.矛盾的特殊性7.在

    3、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_(分数:2.00)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8.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C.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_(分数:2.00)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

    4、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_(分数:2.00)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_(分数:2.00)A.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B.事物中促进其发展的方面C.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D.事物中促进其运动的方面12.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_(分数:2.00)A.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B.一帆风顺的前进运动C.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D.时进时退的曲折运动13.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_(分数:2.00)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

    5、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4.循环论的错误在于_(分数:2.00)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15.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_(分数:2.00)A.冬去春来,夏尽秋至B.夜去昼来,昼尽夜至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_(分数:2.00)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

    6、化的过程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17.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_(分数:2.00)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18.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C.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9.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_(分数:2.00)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20.意识是_(分数:2.00)A.纯粹自然界运动

    7、过程的产物B.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产物C.纯粹生物反映形式的产物D.创造世界的某种力量的产物21.意识的本质是_(分数:2.00)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22.人脑与动物大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脑容量的不同B.大脑重量不同C.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D.人脑有严密的结构2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_(分数:2.00)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4.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_(分数:2.00)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

    8、.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25.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研究历史资料D.参加社会实践2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2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_(分数:2.00)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28.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_(分数:2.00)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

    9、和利用规律二、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29.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_(分数:2.00)A.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B.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C.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系统化的科学的世界观30.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_(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3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_(分数:2.00)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集合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

    10、点的有_(分数:2.00)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C.物是感觉的集合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33.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_(分数:2.00)A.古代的唯心主义B.近代的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34.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_(分数:2.00)A.水是万物的本原B.火是万物的始基C.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35.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_(分数:2.00)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11、物主义36.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_(分数:2.00)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社会性D.不彻底性3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_(分数:2.00)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B.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C.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D.认为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没有秩序,变化不停的38.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_(分数:2.00)A.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B.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C.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D.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

    12、量39.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_(分数:2.00)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40.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包括_(分数:2.00)A.自然客体B.社会客体C.精神客体D.物质客体4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_(分数:2.00)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42.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_(分数:2.00)A.物质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教育、医疗

    13、实践D.科学实验4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_(分数:2.00)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可以直接产生出科学理论4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_(分数:2.00)A.对立统一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永恒发展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5.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_(分数:2.00)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46.联系的普遍性是指_(分数:2.00)A.每

    14、一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B.每一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C.具体事物是世界普遍联系的一个环节D.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47.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_(分数:2.00)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承认世界可知性和否认世界可知性的对立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48.在社会发展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_(分数:2.00)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49.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_(分数:2.00)A.本质决定

    15、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50.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_(分数:2.00)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歧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_(分数:2.00)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解析:解析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

    16、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如果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那就必然失败。2.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_(分数:2.00)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 解析:解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3.金、银

    17、、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_(分数:2.00)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的理解,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请考生理解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_(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解析: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分

    18、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_(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层含义的理解与掌握,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6.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_(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特殊性解析:解析 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

    19、盾的次要方面。7.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_(分数:2.00)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质变和量变关系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请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8.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C.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D.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质和属性的含义,属于需要识记的内

    20、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_(分数:2.00)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 解析:解析 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们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出度的范围。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1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21、,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_(分数:2.00)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质变和量变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请考生灵活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1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_(分数:2.00)A.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B.事物中促进其发展的方面C.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D.事物中促进其运动的方面解析:解析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12.否定

    22、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_(分数:2.00)A.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B.一帆风顺的前进运动C.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 D.时进时退的曲折运动解析:解析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3.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_(分数:2.00)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解析:解析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

    23、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4.循环论的错误在于_(分数:2.00)A.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B.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解析:解析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循环论片面夸大事物发展曲折性、回复性的一面,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看作是简单的周而复始,从根本上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前进性。15.下

    24、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_(分数:2.00)A.冬去春来,夏尽秋至B.夜去昼来,昼尽夜至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因果联系的理解,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请考生在记忆性的基础上理解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16.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_(分数:2.00)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17.在内容和形式

    25、的矛盾运动中_(分数:2.00)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解析:解析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18.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C.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真相和假象的含义,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19.规律具有两个

    26、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_(分数:2.00)A.客观性 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解析:解析 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具有两个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20.意识是_(分数:2.00)A.纯粹自然界运动过程的产物B.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C.纯粹生物反映形式的产物D.创造世界的某种力量的产物解析:解析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1.意识的本质是_(分数:2.00)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解析:解析 意识的

    27、本质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2.人脑与动物大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脑容量的不同B.大脑重量不同C.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人脑有严密的结构解析:解析 由实物的刺激(第一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它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人还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也就是由信号的信号语言和文字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2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_(分数:2.00)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

    28、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解析:解析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原材料和半成品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外部客观世界相接触,感觉器官把事物、现象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制作,才能产生意识。24.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_(分数:2.00)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解析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是: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

    29、表现。25.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研究历史资料D.参加社会实践 解析:解析 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2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2.00)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 解析:解析 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2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_(分数:2.00)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C.彻底克服

    30、保守思想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解析:解析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8.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_(分数:2.00)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解析:解析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二、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29.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_(分数:2.00)A.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B.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

    31、体系 C.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系统化的科学的世界观解析: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也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30.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_(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D.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 解析: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

    32、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3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_(分数:2.00)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 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解析:解析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 18 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_(分数:2.00)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B.

    33、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集合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表现,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33.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_(分数:2.00)A.古代的唯心主义B.近代的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解析:解析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4.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_(分数:2.00)A.水是万物的本原 B.火是万物的始基 C.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解析:解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

    34、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五行杂以成百物”,天地万物是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颗粒(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在虚空中数量的多少构成不同的事物。35.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_(分数:2.00)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解析:解析 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35、史唯物主义。36.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_(分数:2.00)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社会性D.不彻底性 解析:解析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直观性;(4)不彻底性。3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_(分数:2.00)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B.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C.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D.认为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没有秩序,变化不停的解析: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

    36、想是:(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2)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3)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38.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_(分数:2.00)A.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B.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C.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D.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 解析:解析 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其次,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最后,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

    37、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它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成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出发点。39.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_(分数:2.00)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解析:解析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即坚持了一元论。(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这就肯定了物质的可知性。(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40.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包括_(分数:2.00)A.自然客体

    38、 B.社会客体 C.精神客体 D.物质客体解析:解析 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4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_(分数:2.00)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解析:解析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42.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_(分数:2.00)A.物质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

    39、关系的实践 C.教育、医疗实践D.科学实验 解析:解析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归结起来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_(分数:2.00)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可以直接产生出科学理论解析:解析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44.下

    40、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有_(分数:2.00)A.对立统一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 C.永恒发展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45.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_(分数:2.00)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主要表现,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46.联系的普遍性是指_(分数:2.00)A.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

    41、是相互联系着的 B.每一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 C.具体事物是世界普遍联系的一个环节D.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解析:解析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47.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_(分数:2.00)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承认世界可知性和否认世界可知性的对立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和

    42、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48.在社会发展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_(分数:2.00)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解析:解析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

    43、,新事物能迅速成长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49.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_(分数:2.00)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50.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_(分数:2.00)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 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歧 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矛盾斗争性的主要表现,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