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45.00)1.关于股票和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3.00)A.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持有者可以向公司退股,但不能从企业抽走投资B.股票持有者有权参加股份公司利润的分配C.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按照股票的票面额从股份公司利润中分得的收入D.股息实质上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股份公司本质上是_(分数:3.00)A.资本民主化的形式B.消灭了劳动与资本的界限C.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而成为资产者D.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3.股票价
2、格是_(分数:3.00)A.股票的票面金额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D.股息收入的转化形式4.股票价格_(分数:3.00)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5.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_(分数:3.00)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B.股息和汇率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6.有一张股票,当股息为 200 元时,其价格为 4000 元。如果利息率不变,股息下降到 100 元,其价格应为_(分数:3.00)A.2000 元B.4000 元C.6000 元D.8000 元7.假定有一张票面额为
3、 200 元的股票,一年领取 25 元股息,而当年存款利息率为 5%,则这张股票价格为_(分数:3.00)A.200 元B.300 元C.400 元D.500 元8.级差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_(分数:2.00)A.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B.农产品价值所形成的C.工业品的价值所形成的D.工业品的生产价格所形成的9.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_(分数:2.00)A.劣等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B.中等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C.优等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D.各种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平均生产价格所决定10.资本主义地租是_(分数:2.50)A.农产品价值低
4、于生产价格的差额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11.资本主义社会中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_(分数:2.50)A.土地自然条件的好坏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12.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_(分数:2.50)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回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D.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13.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_(分数:2.50)A.级差地租B.级差地租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14.绝对地租形成
5、的原因是_(分数:2.50)A.土地自然条件好坏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1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_(分数:2.50)A.土地的劳动生产率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D.土地私有权垄断16.土地价格是_(分数:2.50)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资本化的地租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总和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17.一块土地每年可得级差地租 500 元,绝对地租 200 元,其他租金 100 元,银行利息率是 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_(分数:2.50)A.1B.1C.1 万元D.800 元二、多项选择
6、题(总题数:22,分数:55.00)18.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_(分数:2.50)A.商业利润B.借贷利息C.银行利润D.资本主义地租19.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_(分数:2.50)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运输阶段D.销售阶段20.产业资本主要包括_(分数:2.50)A.商业部门的资本B.工业部门的资本C.农业部门的资本D.运输业部门的资本21.货币资本是_(分数:2.50)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C.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D.一定数量的贵金属货币22.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职能形态有_(分数
7、:2.50)A.货币政策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23.资本生产时间包括_(分数:2.50)A.劳动时间B.自然力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C.停工时间D.非劳动时间24.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_(分数:2.50)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25.固定资本是_(分数:2.50)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D.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26.下列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50)A.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B.流动资
8、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C.固定资本价值要经过多次生产和销售过程才能周转回来D.流动资本价值经过一次生产和销售过程即可周转回来2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_(分数:2.50)A.两大部类的平衡B.总供需的平衡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28.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看包括_(分数:2.50)A.生产资料B.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D.剩余价值2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_(分数:2.50)A.(v+m)=cB.(c+v+m)=c+cC.(c+v+m)=(v+m)+(v+m)D.(c+v+m)=(c+c)+(c+c)3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
9、主要表现形式有_(分数:2.5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3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_(分数:2.50)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32.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为_(分数:2.50)A.不变资本的价值B.可变资本的价值C.剩余价值D.固定资本的价值33.生产成本的形式_(分数:
10、2.50)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B.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C.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D.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3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_(分数:2.50)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3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_(分数:2.50)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通过资本的转移实现的D.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的结果36.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_(分数:2.50)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C.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3
11、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_(分数:2.50)A.许多部门的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不再相等B.进一步掩盖了利润的真正来源C.更加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D.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38.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_(分数:2.50)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39.生产价格形成后_(分数:2.50)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B.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C.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D.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生产价格等于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12、6-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45.00)1.关于股票和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3.00)A.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持有者可以向公司退股,但不能从企业抽走投资 B.股票持有者有权参加股份公司利润的分配C.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按照股票的票面额从股份公司利润中分得的收入D.股息实质上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解析:解析 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即为股票。它的持有者不能向公司退股,也不能从企业抽走投资。2.股份公司本质上是_(分数:3.00)A.资本民主化的形式B.消灭了
13、劳动与资本的界限C.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而成为资产者D.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 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从本质上来说是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也是大资本支配其他阶层货币收入的形式。3.股票价格是_(分数:3.00)A.股票的票面金额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息收入的转化形式解析:解析 股票作为一种商品没有价值,但它却有价格。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4.股票价格_(分数:3.00)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 解析:解析 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息和银行利息率。它与股息成正比,与存
14、款利息率成反比。5.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_(分数:3.00)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B.股息和汇率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 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解析:解析 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为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6.有一张股票,当股息为 200 元时,其价格为 4000 元。如果利息率不变,股息下降到 100 元,其价格应为_(分数:3.00)A.2000 元 B.4000 元C.6000 元D.8000 元解析:解析 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其公式为: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本题中,当股票价格为 4000 元、股息为 200 元时,可计算出
15、存款利息率为 5%;当股息下降到 100 元时,因其存款利息率为 20%保持不变,所以股票价格为 100/5%=2000(元)。7.假定有一张票面额为 200 元的股票,一年领取 25 元股息,而当年存款利息率为 5%,则这张股票价格为_(分数:3.00)A.200 元B.300 元C.400 元D.500 元 解析:解析 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其公式为: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本题中,股息为 25 元,存款利息率为 5%,所以股票价格为 25/5%=500(元)。8.级差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_(分数:2.00)A.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 B.农产品价值所形成
16、的C.工业品的价值所形成的D.工业品的生产价格所形成的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9.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_(分数:2.00)A.劣等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 B.中等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C.优等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D.各种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平均生产价格所决定解析:解析 由劣等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了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以使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也能获得平均利润。10.资本主义地租是_(分数:2.50)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B.土地所有
17、者得到的平均利润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解析:解析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也即资本主义地租是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11.资本主义社会中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_(分数:2.50)A.土地自然条件的好坏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解析:解析 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12.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_(分数:2.50)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回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D.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解析:解
18、析 级差地租的形态包括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工)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两种。其中,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13.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_(分数:2.50)A.级差地租 B.级差地租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解析:解析 级差地租的形态包括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两种。其中,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有:(1)不同的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2)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本中,虽然地块的肥沃程度相同,但是其地理位置不同,这就导致其地租不同。这就属于级差地
19、租。14.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_(分数:2.50)A.土地自然条件好坏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的形成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1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_(分数:2.50)A.土地的劳动生产率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D.土地私有权垄断解析:解析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16.土地价格是_(分数:2.50)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资本化的地租 C.绝对地租和
20、级差地租的总和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解析:解析 土地的价格并非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资本化的地租,即土地价格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土地价格由地租和银行存款利息率两个因素所决定。17.一块土地每年可得级差地租 500 元,绝对地租 200 元,其他租金 100 元,银行利息率是 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_(分数:2.50)A.1 B.1C.1 万元D.800 元解析:解析 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正比变化,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本题中,地租量为500+200+100=800,利息率为 5%,所以土地价格=8005%=1.6(万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5
21、5.00)18.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_(分数:2.50)A.商业利润B.借贷利息C.银行利润 D.资本主义地租 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包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和农业地租。19.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_(分数:2.50)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运输阶段D.销售阶段 解析:解析 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三个阶段。20.产业资本主要包括_(分数:2.50)A.商业部门的资本B.工业部门的资本 C.农业部门的资本 D.运输业部门的资本 解析:解析 资本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实现着
22、价值的增殖,而产业资本就是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21.货币资本是_(分数:2.50)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C.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 D.一定数量的贵金属货币解析:解析 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22.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职能形态有_(分数:2.50)A.货币政策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解析:解析 产业资本的全部循环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与
23、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3.资本生产时间包括_(分数:2.50)A.劳动时间 B.自然力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 C.停工时间 D.非劳动时间 解析:解析 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其中,非劳动时间又包括自然力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如棉花的自然生长时间)、停工时间以及生产资料的流通时间。24.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_(分数:2.50)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解析:解析 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
24、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因此,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既属于固定资本,也属于不变资本。25.固定资本是_(分数:2.50)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解析:解析 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即为固定资本;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即为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价值需经过多次生
25、产过程,才能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由此可知,选项 ACD 所述属于固定资本;而选项 B 则属于流动资本。26.下列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有_(分数:2.50)A.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 B.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C.固定资本价值要经过多次生产和销售过程才能周转回来 D.流动资本价值经过一次生产和销售过程即可周转回来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1)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本题中,选项 ABCD 所述即为生产资
26、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对其影响的表现。27.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_(分数:2.50)A.两大部类的平衡B.总供需的平衡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解析:解析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它有两个方面:(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的价值。(2)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28.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看包括_(分数:2.50)A.生产资料B.不变资本价值 C.可变资本价值 D.剩余价值 解析:解析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价值、
27、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如何通过商品的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以便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2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_(分数:2.50)A.(v+m)=c B.(c+v+m)=c+c C.(c+v+m)=(v+m)+(v+m) D.(c+v+m)=(c+c)+(c+c)解析:解析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这个条件用公式表示为:(v+m)=c。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1)(c+v+m)=c+c,即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部类
28、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2)(c+v+m)=(v+m)+(v+m),即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选项 D 属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买现条件。3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分数:2.5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属于要求简单应用的内容,考生应予以灵活掌握。3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
29、阶段的特点有_(分数:2.50)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 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市场销售扩大,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日益增多,信贷关系逐渐活跃,当社会生产赶上和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时,便过渡到高涨阶段。32.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为_(分数:2.50)A.不变资本的价值 B.可变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固定资本的价值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剩余价值。33.生产成本的形
30、式_(分数:2.50)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B.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 C.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解析:解析 在资本主义生产成本范畴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了,它们共同作为生产成本范畴,都表现为资本的消耗,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资本耗费的产物,基于此,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源泉的真相就被抹煞掉了,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从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来看,剩余价值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的增加额,即表现为资本家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3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_(分数:2.50)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
31、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属于要求领会的内容,考生对此应准确掌握。35.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_(分数:2.50)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通过资本的转移实现的 D.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的结果 解析:解析 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直到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价格变动的自发调整,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体趋于平衡时才会停止,也即在形成平均利润时停止。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结果必然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36.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_(分数:2.50)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C.
32、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解析:解析 决定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的因素包括:(1)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2)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投入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3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_(分数:2.50)A.许多部门的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不再相等 B.进一步掩盖了利润的真正来源 C.更加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D.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解析:解析 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许多生产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变得不相等了,利润的多少,似乎完全取决于预付资本的数量,资本
33、似乎是利润的源泉,这样就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源泉以及资本主义的剥削的关系。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是按照价值销售,平均利润的形成后,商品则是按生产价格销售。38.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_(分数:2.50)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解析:解析 商品的生产价格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39.生产价格形成后_(分数:2.50)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B.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C.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D.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生产价格等于价值 解析:解析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许多商品的生产价格经常与商品的价值不相一致。以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和社会平均资本周转速度为基准,资本有机构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慢的生产部门,其商品的生产价格大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和资本周转速度快的生产部门,其商品的生产价格小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相当和资本周转速度相当的生产部门,其商品的生产价格大体与其价值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