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医学(二)自考真题 2016 年 04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_(分数:1.00)A.污染物的生成B.污染物的转化C.污染物的代谢D.污染物的释放2.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该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是_(分数:1.00)A.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B.传染性皮肤病C.传染性肝炎D.介水传染病3.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理因素是_(分数:1.00)A.激光B.甲苯C.有机溶剂D.霉菌4.健康体检属于_(分数:1.00)
2、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临床预防5.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_(分数:1.00)A.地方性砷中毒B.乙型脑炎C.森林脑炎D.血吸虫病6.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参考依据是_(分数:1.00)A.职业接触史B.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C.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D.临床表现7.2002 年我国颁发的法定职业病中职业性肿瘤的种类有_(分数:1.00)A.10 种B.9 种C.8 种D.7 种8.近年来体质指数(BMI)的结果广泛用于判断_(分数:1.00)A.健康状况B.是否肥胖C.血压高低D.血脂是否正常9.下列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是_(分数:1.00)A.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B.沙门菌食物中毒
3、C.赤霉病麦食物中毒D.葡萄球菌食物中毒10.痛风患者的膳食应_(分数:1.00)A.提高蛋白质摄入B.提高能量摄入C.限制嘌呤摄入D.限制维生素摄入11.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_(分数:1.00)A.210 小时B.220 小时C.230 小时D.240 小时1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环节是_(分数:1.00)A.传染源、病源携带者和传播途径B.传染源、病源携带者和疫源地C.传染源、病源携带者和易感人群D.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_(分数:1.00)A.常见病,潜伏期长B.常见病,潜伏期短C.增长速度快,发病呈老年化D.增长速度慢,发病呈年轻化
4、14.治疗结果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未愈的资料是_(分数:1.00)A.定量资料B.等级资料C.二分类计数资料D.多分类计数资料15.单样本 t 检验用于比较的是_ A样本均数 和总体均数 0 的差别 B样本均数 (分数:1.00)A.B.C.D.16.描述十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_(分数:1.00)A.条图B.圆图C.线图D.直方图17.用于分析等级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是_ A.u 检验 B. 2检验 C.秩和检验 D.直线回归(分数:1.00)A.B.C.D.18.几何均数描述的数值变量特点是_(分数:1.00)A.正态分布B.非正态分布C.对数正态分布D.分布类型不清19.在特定
5、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调查的方法是_(分数:1.00)A.爆发应急调查B.抽样调查C.现场调查D.普查20.病因中的充分病因表现为_(分数:1.00)A.若有某病因存在,就必定会导致某疾病发生B.若有某病因存在,不一定会导致某疾病发生C.若某疾病的发生必须要有某病因的存在才能发生D.若某疾病的发生不一定要有某病因的存在才能发生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医院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_(分数:2.00)A.不良的工作环境B.紧急的工作性质C.复杂的医患关系D.沉重的工作负荷E.职业责任风险22.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包括_(分数:2.00)A.急性职业
6、中毒B.慢性职业中毒C.多发性职业中毒D.亚急性职业中毒E.混合性职业中毒23.医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有_(分数:2.00)A.直接接触传播B.间接接触传播C.共同媒介传播D.生物媒介传播E.空气传播24.具有潜伏期病原携带者的疾病有_(分数:2.00)A.白喉B.麻疹C.流脑D.伤寒E.痢疾25.流行病学中由“果”追“因”的分析性研究方法为_(分数:2.00)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回顾性研究D.前瞻性研究E.筛检研究三、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26.根据有无人为活动污染,可将自然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 1。 (分数:1.00)27.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
7、物理性因素、 1 和生物性因素。 (分数:1.00)28.在职业病的三级预防措施上,有组织的职业健康促进属于第一级预防,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职业人群的 1,或避免易感者暴露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环境中,从而防治职业性病损的发生。 (分数:1.00)29.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 1 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分数:1.00)30.生活事件是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 1 的事件。 (分数:1.00)31.行为医学的出现,补充了 1 医学模式的不足,丰富和完善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分数:1.00)32.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形式有偶然关联、虚假关联、伴
8、随关联和 1。 (分数:1.00)33.统计表是表达统计分析结果中数据和 1 的表格形式。 (分数:1.00)34.统计上一般将 1 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分数:1.00)35.高血压的职业分布是脑力劳动者 1 体力劳动者。 (分数:1.00)四、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36.健康 (分数:3.00)_37.计划免疫 (分数:3.00)_38.心理因素 (分数:3.00)_39.内对照 (分数:3.00)_40.偶然关联 (分数:3.00)_五、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41.简述饮用水的污染来源。 (分数:5.00)_42.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
9、分数:5.00)_43.简述 AIDS 急性感染期发生的时间及临床表现。 (分数:5.00)_44.社会病的临床个案诊断和社会诊断的区别是什么? (分数:5.00)_45.简述直线相关的意义和适用的资料分布类型。 (分数:5.00)_六、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20.00)46.食物中毒可分为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四大类。请问毒蕈中毒属于哪类食物中毒?根据毒蕈所含有毒成分和中毒的临床表现,毒蕈中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溶血型食物中毒的有毒成分、潜伏期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分数:10.00)_某医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40 例慢性肝炎病人,治疗
10、前后分别检查其丙氨酸转氨酶结果以阴阳性表示:治疗前后均阳性的是 2 人,治疗前后均阴性的是 10 人,治疗前阳性治疗后阴性的是 25 人,治疗前阴性治疗后阳性的是 3 人。(分数:10.00)(1).对此数据列出统计表。(分数:5.00)_(2).利用 2 检验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肝炎病人是否有效?(比较界值为 3.84)(分数:5.00)_预防医学(二)自考真题 2016 年 04 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_(分数:1.00)A.污
11、染物的生成B.污染物的转化 C.污染物的代谢D.污染物的释放解析:2.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该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是_(分数:1.00)A.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B.传染性皮肤病C.传染性肝炎D.介水传染病 解析:解析 介水传染病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该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3.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理因素是_(分数:1.00)A.激光 B.甲苯C.有机溶剂D.霉菌解析:解析 生产环境中的异常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其中,电离辐射有 X 射线, 射线等;非电离辐射有紫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4.健康体
12、检属于_(分数:1.00)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临床预防解析:解析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预防或“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5.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是_(分数:1.00)A.地方性砷中毒 B.乙型脑炎C.森林脑炎D.血吸虫病解析:解析 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由于地质化学因素的特殊使某地区生活环境中的某种化学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一类区域性疾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6.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参考依据是_(分数:1.00)A.职业接触史B.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 C.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D.临
13、床表现解析:7.2002 年我国颁发的法定职业病中职业性肿瘤的种类有_(分数:1.00)A.10 种B.9 种C.8 种 D.7 种解析:解析 2002 年我国颁发的法定职业病中,职业性肿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等 8 种。8.近年来体质指数(BMI)的结果广泛用于判断_(分数:1.00)A.健康状况B.是否肥胖 C.血压高低D.血脂是否正常解析:解析 近年来广泛采用体质指数 BMI 来判断肥胖,BMI 18.523 为正常;24 为超重;28 为肥胖。9.下列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是_(分数:1.00)A.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
14、B.沙门菌食物中毒C.赤霉病麦食物中毒D.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解析:解析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或添加了非食品级的、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或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有亚硝酸盐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10.痛风患者的膳食应_(分数:1.00)A.提高蛋白质摄入B.提高能量摄入C.限制嘌呤摄入 D.限制维生素摄入解析:解析 痛风患者饮食:限制嘌呤饮食,限制总能量摄入,低蛋白、低脂肪、适当糖类饮食,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低盐饮食,多饮水、忌
15、饮酒和限制刺激性食物。11.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是_(分数:1.00)A.210 小时B.220 小时C.230 小时D.240 小时 解析:解析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人体后 12 小时内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潜伏期为 240 小时。1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基本环节是_(分数:1.00)A.传染源、病源携带者和传播途径B.传染源、病源携带者和疫源地C.传染源、病源携带者和易感人群D.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解析:解析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_(分数:1.00)A.常见病,潜伏期长 B.常见病,潜伏期短C.增长速度快,发病
16、呈老年化D.增长速度慢,发病呈年轻化解析:解析 慢性病的共同特点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多种因素共同致病,一果多因,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多种因素相互关联,一因多果;增长速度快,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4.治疗结果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未愈的资料是_(分数:1.00)A.定量资料B.等级资料 C.二分类计数资料D.多分类计数资料解析:解析 有序分类变量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等级资料,是为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为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15.单样本 t 检验用于比较的是_ A样本均数 和总体均数 0 的差别 B样本均数 (分数:1.00)A. B.C
17、.D.解析:解析 单样本 t 检验适用于样本均数 与已知总体均数 0 的比较,其比较的目的是检验样本均数 16.描述十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_(分数:1.00)A.条图B.圆图C.线图 D.直方图解析:解析 线图适合于描述某统计量随另一连续性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常用于描述统计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17.用于分析等级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是_ A.u 检验 B. 2检验 C.秩和检验 D.直线回归(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秩和检验是将定量数据从小到大、等级从弱到强或从强到弱转换成秩后(秩转换),求秩和,计算检验统计量秩统计量,做出统计推断。在实际工作中,对
18、于不满足 t 检验应用条件的数值变量资料(计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等级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18.几何均数描述的数值变量特点是_(分数:1.00)A.正态分布B.非正态分布C.对数正态分布 D.分布类型不清解析:解析 对于数值变量呈倍数关系或成对数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如抗体效价及抗体滴度,某些传染病的潜伏期,细菌计数等,宜用几何均数表示其平均水平。19.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每一个成员都进行调查的方法是_(分数:1.00)A.爆发应急调查B.抽样调查C.现场调查D.普查 解析:20.病因中的充分病因表现为_(分数:1.00)A.若有某病因存在,就必定会导致某疾病发生 B.
19、若有某病因存在,不一定会导致某疾病发生C.若某疾病的发生必须要有某病因的存在才能发生D.若某疾病的发生不一定要有某病因的存在才能发生解析:解析 若有某病因存在,就必定会导致某疾病发生,则该病因为充分病因。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医院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_(分数:2.00)A.不良的工作环境 B.紧急的工作性质 C.复杂的医患关系 D.沉重的工作负荷 E.职业责任风险 解析:22.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包括_(分数:2.00)A.急性职业中毒 B.慢性职业中毒 C.多发性职业中毒D.亚急性职业中毒 E.混合性职业中毒解析:解析 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包括:急性职业中
20、毒、慢性职业中毒及亚急性职业中毒。23.医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有_(分数:2.00)A.直接接触传播 B.间接接触传播 C.共同媒介传播 D.生物媒介传播 E.空气传播 解析:解析 医源性感染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共同媒介传播;生物媒介传播。24.具有潜伏期病原携带者的疾病有_(分数:2.00)A.白喉 B.麻疹 C.流脑 D.伤寒 E.痢疾 解析:解析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指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并可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只有少数传染病如白喉、麻疹、流脑、伤寒、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等存在这种携带者。25.流行病学中由“果”追“因”的分析性研究方法为_(分数:
21、2.00)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C.回顾性研究 D.前瞻性研究E.筛检研究解析:解析 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回顾性研究,研究方向由“果”追“因”,该方法在研究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系时,是从已有的结果去追溯其可能的原因,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三、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26.根据有无人为活动污染,可将自然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 1。 (分数:1.00)解析:次生环境27.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因素、 1 和生物性因素。 (分数:1.00)解析:化学性因素28.在职业病的三级预防措施上,有组织的职业健康促进属于第一级预防,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职业人群的 1,或避免易
22、感者暴露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环境中,从而防治职业性病损的发生。 (分数:1.00)解析:易感性29.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 1 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分数:1.00)解析:监测30.生活事件是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 1 的事件。 (分数:1.00)解析:心理平衡失调31.行为医学的出现,补充了 1 医学模式的不足,丰富和完善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分数:1.00)解析:生物心理社会32.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形式有偶然关联、虚假关联、伴随关联和 1。 (分数:1.00)解析:因果关联33.统计表是表达统计分析结果中数据和 1 的表格形式
23、。 (分数:1.00)解析:统计指标34.统计上一般将 1 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分数:1.00)解析:P0.05 或 P0.0135.高血压的职业分布是脑力劳动者 1 体力劳动者。 (分数:1.00)解析:高于四、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36.健康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37.计划免疫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计划免疫是根据人群免疫状况与疫情监测分析,按照规定程序,在特定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疾病疫苗的预防接种。38.心理因素 (分数:3.00)_正确答案:(
24、)解析: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特征有关的因素。39.内对照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对照组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个人群,将该人群中无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作为对照人群。40.偶然关联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研究过程中的随机误差所造成的不真实的关联。五、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41.简述饮用水的污染来源。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生活饮用水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工矿企业废水、废渣污染。 (2)自然灾害污染。 (3)意外水污染事故。 (4)生活污水污染。 (5)农业污染。42.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分数:5.
25、00)_正确答案:()解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来自: (1)致病菌污染食品。 (2)食品的储存方式不当,导致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烹调加工不当。43.简述 AIDS 急性感染期发生的时间及临床表现。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艾滋病急性感染期:人体从感染 HIV 后 26 周出现发热、皮疹、乏力、淋巴结肿大等急性症状,持续约 2 周自行消退。44.社会病的临床个案诊断和社会诊断的区别是什么?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临床个案诊断是针对个体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并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疗效进行复验过程。社会诊断是对个体所处的整个人群身心健康的
26、判定,需要收集人群健康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卫生政策与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情况,并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加以确定。45.简述直线相关的意义和适用的资料分布类型。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直线相关又称简单相关,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与相关方向,适用于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六、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20.00)46.食物中毒可分为化学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四大类。请问毒蕈中毒属于哪类食物中毒?根据毒蕈所含有毒成分和中毒的临床表现,毒蕈中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溶血型食物中毒的有毒成分、潜伏期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分数:10.00)_正确答
27、案:()解析:(1)毒蕈中毒属于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2)毒蕈中毒大致分为四型: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 (3)溶血型食物中毒的有毒成分为鹿花蕈素,属甲基联胺化合物,有强烈的溶血作用。潜伏期多数为612 小时,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 34 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出现血红蛋白尿。病程一般为 26 天,死亡率低。某医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40 例慢性肝炎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检查其丙氨酸转氨酶结果以阴阳性表示:治疗前后均阳性的是 2 人,治疗前后均阴性的是 10 人,治疗前阳性治疗后阴性的是 25 人,治疗前阴性治疗后阳性的是 3 人。(分数:10.00)(1).对此数据列出统计表。(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慢性肝炎病人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的结果 治疗后 治疗前 + - 合计 + - 合计 2 3 0 25103527 13 40 (2).利用 2 检验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肝炎病人是否有效?(比较界值为 3.84)(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假设: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肝炎效果相同。 b=25,c=3,b+c=2840, 2 =(|b-c|-1) 2 /b+c=15.7 15.73.84,p0.05 按 a=0.05 水准认为治疗方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