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匮要略分类模拟题 1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肺饮 (分数:2.00)_2.心下坚筑 (分数:2.00)_3.心下续坚满 (分数:2.00)_4.胸胁支满 (分数:2.00)_5.水在五脏 (分数:2.00)_6.脐下悸 (分数:2.00)_7.虚者即愈 (分数:2.00)_8.实者三日复发 (分数:2.00)_9.支饮不得息 (分数:2.00)_10.平旦 (分数:2.00)_二、(二)填空题(总题数:14,分数:35.00)11.“脉双弦者, 1 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 2 也。” (分数:2.
2、00)12.金匮要略中的四饮,分别是指 1 饮、 2 饮、 3 饮、 4 饮。 (分数:4.00)13.“其人素盛今瘦, 1,沥沥有声,谓之 2。饮后水流在胁下, 3,谓之 4。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 5,身体 6,谓之 7。咳逆倚息, 8,其形如肿,谓之 9。” (分数:9.00)14.“夫心下有留饮,其人 1。” (分数:1.00)15.“病痰饮者,当以 1。” (分数:1.00)16.“心下有痰饮, 1,目眩, 2 主之。” (分数:2.00)17.外台茯苓饮主治脾气虚兼有痰饮者,其药物组成有茯苓、枳实、橘皮、生姜、 1、 2。 (分数:2.00)18.“腹满, 1,此肠间有水气, 2
3、主之。” (分数:2.00)19.“病溢饮者,当 1,大青龙汤主之, 2 亦主之。” (分数:2.00)20.“膈间支饮,其人喘满, 1,面色 2,其脉 3,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 4 主之。” (分数:4.00)21.“心下有支饮,其人 1,泽泻汤主之。” (分数:1.00)22.“卒呕吐, 1,膈间有水, 2,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分数:2.00)23.“支饮不得息, 1 主之。” (分数:1.00)24.“假令瘦人脐下有悸, 1,此水也, 2 主之。” (分数:2.00)三、(三)判断分析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5.凡病痰饮者,只能用温药。 (分数:2.00)_26
4、.金匮要略的四饮是指痰饮、伏饮、留饮、支饮。 (分数:2.00)_27.苓桂术甘汤主治肾阳不足,水饮内停出现胸胁支满、目眩者。 (分数:2.00)_28.夫短气有微饮,当发其汗,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皆可主之。 (分数:2.00)_29.己椒苈黄丸证所见的口舌干燥是热盛伤津所致。 (分数:2.00)_30.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俱可治疗溢饮。 (分数:2.00)_31.仲景指出,判断服木防己汤后,其病即愈或将复发的指征是喘满有否好转。 (分数:2.00)_32.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是因其大小便不通。 (分数:2.00)_33.葶苈大枣泻肺汤既可治肺痈,又能治支饮。 (分数:2.00)_34.小青
5、龙汤既可治支饮,也可治溢饮。 (分数:2.00)_35.十枣汤既可治悬饮,也可治支饮邪实的咳烦胸中痛。 (分数:2.00)_36.木防己汤与小青龙汤均可治疗支饮咳喘的实证。 (分数:2.00)_四、(四)问答题(总题数:5,分数:15.00)37.痰饮病的治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分数:3.00)_38.己椒苈黄丸适用于痰饮病哪种病情?服该方后出现“口中有津液”或“渴”,表示病情有何变化? (分数:3.00)_39.为什么说苓桂术甘汤、肾气丸都为“温药和之”的代表方? (分数:3.00)_40.心下有支饮,为什么会出现其人苦冒眩?应怎样治疗? (分数:3.00)_41.甘遂半夏汤证、十枣汤证
6、、木防己汤证均可见心下痞坚一症,其病情有何不同? (分数:3.00)_五、(五)病案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6.00)42.赵某,男,57 岁,1985 年 9 月 28 日入院。患者自觉四周及自身在旋转,反复发作已 7 天,并伴有头重、耳鸣、胸闷、恶心、呕吐,时有水平性眼球震颤。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甘油试验(+),诊为梅尼埃综合征。 要求:请写出诊断、辨证分析、病机、治法、选方用药。 (分数:6.00)_金匮要略分类模拟题 1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肺饮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
7、即饮犯于肺的支饮证。2.心下坚筑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上脘处感觉坚实不舒、动悸不宁。3.心下续坚满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心下坚实痞满感持续存在。4.胸胁支满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胸胁内痞满不适。5.水在五脏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指饮邪侵扰五脏的病情。6.脐下悸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自觉脐下跳动不适。7.虚者即愈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胃脘痞塞坚实感变虚软者,预示其病将愈。8.实者三日复发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胃脘痞塞坚实感持续存在者,预示其病短期内又将复发。
8、9.支饮不得息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水饮犯肺致呼吸迫促困难。10.平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指清晨。二、(二)填空题(总题数:14,分数:35.00)11.“脉双弦者, 1 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 2 也。” (分数:2.00)解析:寒 饮12.金匮要略中的四饮,分别是指 1 饮、 2 饮、 3 饮、 4 饮。 (分数:4.00)解析:痰 悬 溢 支13.“其人素盛今瘦, 1,沥沥有声,谓之 2。饮后水流在胁下, 3,谓之 4。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 5,身体 6,谓之 7。咳逆倚息, 8,其形如肿,谓之 9。” (分数:9.00)解析:水走肠间
9、痰饮 咳唾引痛 悬饮 汗出而不汗出 疼重 溢饮 短气不得卧 支饮14.“夫心下有留饮,其人 1。” (分数:1.00)解析:背寒冷如手大15.“病痰饮者,当以 1。” (分数:1.00)解析:温药和之16.“心下有痰饮, 1,目眩, 2 主之。” (分数:2.00)解析:胸胁支满 苓桂术甘汤17.外台茯苓饮主治脾气虚兼有痰饮者,其药物组成有茯苓、枳实、橘皮、生姜、 1、 2。 (分数:2.00)解析:人参 白术18.“腹满, 1,此肠间有水气, 2 主之。” (分数:2.00)解析:口舌干燥 己椒苈黄丸19.“病溢饮者,当 1,大青龙汤主之, 2 亦主之。” (分数:2.00)解析:发其汗 小
10、青龙汤20.“膈间支饮,其人喘满, 1,面色 2,其脉 3,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 4 主之。” (分数:4.00)解析:心下痞坚 黧黑 沉紧 木防己汤21.“心下有支饮,其人 1,泽泻汤主之。” (分数:1.00)解析:苦冒眩22.“卒呕吐, 1,膈间有水, 2,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分数:2.00)解析:心下痞 眩悸者23.“支饮不得息, 1 主之。” (分数:1.00)解析:葶苈大枣泻肺汤24.“假令瘦人脐下有悸, 1,此水也, 2 主之。” (分数:2.00)解析:吐涎沫而癫眩 五苓散三、(三)判断分析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5.凡病痰饮者,只能用温药。 (分数:
11、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改为当以温药和之。26.金匮要略的四饮是指痰饮、伏饮、留饮、支饮。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伏饮、留饮改为悬饮、溢饮。27.苓桂术甘汤主治肾阳不足,水饮内停出现胸胁支满、目眩者。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肾阳不足,水饮内停改为脾胃阳虚,饮停心下。28.夫短气有微饮,当发其汗,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皆可主之。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发其汗改为从小便去之。29.己椒苈黄丸证所见的口舌干燥是热盛伤津所致。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热盛津伤改为饮阻气结,津不上承。30.大青龙汤、
12、小青龙汤俱可治疗溢饮。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 23 条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31.仲景指出,判断服木防己汤后,其病即愈或将复发的指征是喘满有否好转。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喘满改为心下痞坚。32.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是因其大小便不通。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大小便不通改为饮盛痼结难解。33.葶苈大枣泻肺汤既可治肺痈,又能治支饮。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葶苈大枣泻肺汤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两次,一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中肺痈证治,一为
13、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支饮证治,因二者都属于痰涎壅肺,邪实气逆的实证,故异病同治。34.小青龙汤既可治支饮,也可治溢饮。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 35 条云:“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第 23 条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故小青龙汤既可治疗支饮,也可治溢饮。35.十枣汤既可治悬饮,也可治支饮邪实的咳烦胸中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无论是悬饮还是支饮,由于皆属水饮邪实,积结胸胁,形气俱实,故都可用十枣汤治疗。36.木防己汤与小青龙汤均可治疗支饮咳喘的实证。 (分数:2.00)_正确答
14、案:()解析:错误 全句改为:木防己汤主治虚实错杂的支饮证,小青龙汤可治支饮咳喘的实证。四、(四)问答题(总题数:5,分数:15.00)37.痰饮病的治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金匮要略提出痰饮病的治则是:“当以温药和之”。即在治疗痰饮病时,要选用温性药物,因痰饮病总由阳虚阴盛所致,或为脾失运化,或为肺失宣化,或为肾失温化,皆由阳不化气,以致水饮停聚,形成痰饮病。温药能够振奋阳气,促进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恢复,使气化复常;温药还能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为祛除体内的饮邪打开通路,如此则饮邪可消。“和之”则强调虽温但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因为温药可以温运阳气
15、,但温之太过又有化燥伤津之弊,若专于温补又虑恋邪,故言温药“和之”。此意正与内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之论一脉相承。可见,“温药和之”是痰饮病治本的法则。若饮盛邪实,则当根据病情,酌选发汗、攻逐、分利、清热等治标之法。38.己椒苈黄丸适用于痰饮病哪种病情?服该方后出现“口中有津液”或“渴”,表示病情有何变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己椒苈黄丸具有涤饮泻实,前后分消的作用,适用于肠间饮结成实之痰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 29 条日:“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其腹满是因饮邪内结肠间,阻遏气机所致。由于饮阻气结,津不得上承,故口舌干燥。饮走肠间,必见“
16、沥沥有声”,还常见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畅等症。服药后,由口舌干燥转为口中有津液,此为饮去病解之征。因为药后,肠间水饮得以前后分消,饮邪去,气机通畅,津液上达,故口中有津液。若服药后,口舌干燥不解,并加重至口渴,则为饮阻气结较为顽固,说明病重药轻,应在己椒苈黄丸原方中加入芒硝以软坚破结。39.为什么说苓桂术甘汤、肾气丸都为“温药和之”的代表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温药和之”表示治痰饮病虽然要用温药,但温之不可太过,亦非专一温补。观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方中桂枝、白术、甘草皆为温药,与甘淡平性长于利水的茯苓为伍,则温而不燥,温而消(饮)符合上述“温药和之”的要
17、求。肾气丸中有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其中附子、桂枝属于温热之品,但与干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润药相配则温而不燥,茯苓、泽泻的利水消饮及丹皮的行瘀则使肾气丸温而兼消。可见上述两方都以温药为主,但既非专于温补,又不过于温燥,所以是“温药和之”的代表方。40.心下有支饮,为什么会出现其人苦冒眩?应怎样治疗?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心下停有水饮,饮邪阻遏清阳,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头目不得充养,故其人苦冒眩。冒眩一症,如尤在泾所释:“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轻而乍见玄黑也。”治疗本证可用泽泻汤。方中泽泻利水除饮,白术补脾制水,二药共奏
18、利水祛饮健脾制水之功。水饮去,清浊升降有序,则冒眩自止,故原文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41.甘遂半夏汤证、十枣汤证、木防己汤证均可见心下痞坚一症,其病情有何不同?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木防己汤证为饮热互结胸膈兼正气虚的支饮,其心下痞坚与喘满,面色黧黑,脉沉紧等并见,属虚实夹杂;甘遂半夏汤证是饮留心下欲去未尽的痰饮,以欲自利,利反快,虽利而心下续坚满为主症,属饮留邪实,正气未虚;十枣汤证系饮积胁下的悬饮,以咳唾引痛脉,沉弦有力为特征,兼见心下痞硬满,也属邪实正未虚者。五、(五)病案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6.00)42.赵某,男,57 岁,1985 年
19、9 月 28 日入院。患者自觉四周及自身在旋转,反复发作已 7 天,并伴有头重、耳鸣、胸闷、恶心、呕吐,时有水平性眼球震颤。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甘油试验(+),诊为梅尼埃综合征。 要求:请写出诊断、辨证分析、病机、治法、选方用药。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诊断:痰饮病(支饮冒眩)。 辨证分析:饮停于胃,上溢胸中,旁及两胁,阻碍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目眩晕、头重;饮停中焦,升降失司,故恶心、呕吐;饮阻气机,故胸闷。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滑,皆为脾胃阳虚,饮停心下之机。 病机:饮盛上泛,蒙闭清阳。 治法:利水消饮,健脾制水。 选方用药:泽泻汤。 泽泻 45g、白术 10g、法半夏 15g、生姜 15g、茯苓 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