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工程自考题模拟 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面对软件危机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B.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技术开发落后C.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D.生产方式落后,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2.画某系统的数据流图时,顶层图有_(分数:2.00)A.0 张B.1 张C.2 张D.3 张及其以上3.在测试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B.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C.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
2、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D.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方案4.以下哪一个不是 UML 表达泛化语义的约束_(分数:2.00)A.完整B.不完整C.互斥D.重复5._的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分数:2.00)A.单元测试B.功能测试C.性能测试D.集成测试6.下列四种模块的耦合性中,信息隐蔽性最好的是_(分数:2.00)A.控制耦合B.数据耦合C.标记耦合D.内容耦合7.在分层数据流图映射或软件结构的设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分层的数据流图映射成软件结构图也应该是分层的B.软件结构图的物理输入与输出部分放在主图中较为合适C.变换型通常用于高层数
3、据流图的转换,而事务型通常用于较低层数据流图的转换D.分层 DFD 的映射方法:主图是变换型,子图是事务型;或主图是事务型,子图是变换型8.结构化程序设计采用的三种基本控制的结构是_(分数:2.00)A.顺序、选择、循环B.顺序、分支、选择C.选择、循环、重复D.输入、变换、输出9.以下有关 PDL 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所有关键字都有固定语法,以便提供结构化控制结构、数据说明和模块化的手段B.描述处理过程的说明性语言没有严格的语法C.具有数据说明机制、模块定义和调用机制D.PDL 的总体结构与一般程序完全不相同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操作是对一个类中
4、所有对象要做的事情的抽象B.操作可以被其他对象调用C.一个类必须包含操作D.操作名是该操作的标识,是一正文串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捕获系统功能需求是需求分析的核心活动B.捕获系统功能需求的目的是创建系统的用况模型C.用况模型包含参与者、用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D.对每一个参与者的描述,要给出其角色和对环境的要求12.在集成测试的过程中,以下关于自底向上测试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从软件结构最低的一层开始B.主要缺点是需要设计承接模块C.比自顶向上的测试好D.比自顶向上的测试差13.在程序测试中,目前要为成功的测试设计数据,产生这些测试用例主要依赖于_(分数:2
5、.00)A.黑盒方法B.测试人员的经验C.白盒测试D.猜错14.下列模型中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的是_(分数:2.00)A.瀑布模型B.增量模型C.螺旋模型D.喷泉模型15.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中,适合于大型软件的开发,并且吸收了软件工程“演化”的概念的是_(分数:2.00)A.喷泉模型B.瀑布模型C.变换模型D.螺旋模型1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关联是类目中的一种结构关系B.关联是具有特定语义的偶对集合,每一个偶对是一个对象C.关联用一条连接两个类目的线段表示D.一个关联连接 n 个类目叫做 n 元关联17.成熟度 1 级的组织,通常表现为_(分数:2.00)A.
6、一种倾向B.遇到风险,守承诺,不放弃C.能重复组织的成功经验D.满足进度18.关于共用目标 4 及其相关的共用实践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共用目标 4 是一个已定量管理过程B.已定量管理过程是一个未定义的过程C.定量管理即 P-D-C-AD.共用目标 4 有 2 个共用实践19.以下不属于 RUP 软件设计的活动的是_(分数:2.00)A.体系结构设计B.用况设计C.精化用况D.对类设计20.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首先应当进行_,然后再进行集成测试,最后再进行有效性测试和系统测试。(分数:2.00)A.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C.确认测试D.系统测试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
7、00)21.没有子状态的状态称为 1,包含子状态的状态称为 2。 (分数:1.00)22.规约一个状态时,进入/退出效应 1 有参数和监护条件。 (分数:1.00)23.结构化方法中主要描述工具是 1 和数据字典。 (分数:1.00)24.HIPO 图的 H 图用于描述软件的 1,矩形框表示一个模块,矩形框之间的直线表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分数:1.00)25.PAD 图采用 1 来表示程序的控制流。 (分数:1.00)26.通过详细描述每一用况的事件流,最终形成一系列精化的用况,记为 1。 (分数:1.00)27.控制类用于规约基本动作和 1 的处理与协调。 (分数:1.00)28.在路径
8、测试技术中,采用 1 来表达被测程序模型,揭示程序中的控制结构。 (分数:1.00)29. 1 是从系统用户的角度出发见到的一个工作单元,有其“生”,有其“亡”。 (分数:1.00)30. 1 体现了软件创建所固有的迭代和无间隙的特征。 (分数:1.00)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31.解释结构符“+”、“|”、“”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分数:5.00)_32.简述类的操作。 (分数:5.00)_33.简述体系结构分析的目标和任务。 (分数:5.00)_34.增量模型的突出优点是什么? (分数:5.00)_35.简述在软件测试中,路径测试的测试策略有哪些? (分数:5.00)
9、_四、综合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25.00)36.说明状态图的特征,画出状态图并说明其含义。 (分数:10.00)_37.请使用盒图、PAD 图和 PDL 语言描述下列程序的算法。 在数据 a(1)a(10)中求最大数和次大数。 (分数:15.00)_软件工程自考题模拟 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面对软件危机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B.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技术开发落后C.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 D.生产方式落后,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10、解析:2.画某系统的数据流图时,顶层图有_(分数:2.00)A.0 张B.1 张 C.2 张D.3 张及其以上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系统层次数据流图。 除顶层数据流图外,其他各层数据流图都是某一父图的子图,并且顶层数据流图以及其唯一加工的均不必编号。3.在测试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B.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 C.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D.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方案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故选
11、项 B 正确。4.以下哪一个不是 UML 表达泛化语义的约束_(分数:2.00)A.完整B.不完整C.互斥D.重复 解析:5._的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分数:2.00)A.单元测试B.功能测试C.性能测试D.集成测试 解析:6.下列四种模块的耦合性中,信息隐蔽性最好的是_(分数:2.00)A.控制耦合B.数据耦合 C.标记耦合D.内容耦合解析:7.在分层数据流图映射或软件结构的设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分层的数据流图映射成软件结构图也应该是分层的B.软件结构图的物理输入与输出部分放在主图中较为合适C.变换型通常用于高层数据流图的转换,而事务型通常用于较低层数据流图
12、的转换 D.分层 DFD 的映射方法:主图是变换型,子图是事务型;或主图是事务型,子图是变换型解析:8.结构化程序设计采用的三种基本控制的结构是_(分数:2.00)A.顺序、选择、循环 B.顺序、分支、选择C.选择、循环、重复D.输入、变换、输出解析:9.以下有关 PDL 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所有关键字都有固定语法,以便提供结构化控制结构、数据说明和模块化的手段B.描述处理过程的说明性语言没有严格的语法C.具有数据说明机制、模块定义和调用机制D.PDL 的总体结构与一般程序完全不相同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 PDL 的特点。 PDL 也称程序描述语言,又称为伪
13、码,是一种用于描述模块算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 PDL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所有关键字都有固定语法,以便提供结构化控制结构、数据说明和模块的特征。 (2)描述处理过程的说明性语言没有严格的语法。 (3)具有数据说明机制,包括简单的与复杂的数据说明。 (4)具有模块定义和调用机制。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操作是对一个类中所有对象要做的事情的抽象B.操作可以被其他对象调用C.一个类必须包含操作 D.操作名是该操作的标识,是一正文串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类的操作。 一个类可以有多个操作,也可以没有操作。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捕获系统功
14、能需求是需求分析的核心活动 B.捕获系统功能需求的目的是创建系统的用况模型C.用况模型包含参与者、用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D.对每一个参与者的描述,要给出其角色和对环境的要求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需求获取。 需求获取目的是以 UML 为基础,使用 UML 中的用况、参与者以及依赖等术语来抽象客观实际问题,捕获系统功能需求是需求获取的核心活动,其目的是创建系统用况模型,包含参与者、用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2.在集成测试的过程中,以下关于自底向上测试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从软件结构最低的一层开始 B.主要缺点是需要设计承接模块C.比自顶向上的测试好D.比自顶向上的测试差解析
15、:13.在程序测试中,目前要为成功的测试设计数据,产生这些测试用例主要依赖于_(分数:2.00)A.黑盒方法B.测试人员的经验C.白盒测试 D.猜错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白盒测试。 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14.下列模型中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的是_(分数:2.00)A.瀑布模型 B.增量模型C.螺旋模型D.喷泉模型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
16、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15.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中,适合于大型软件的开发,并且吸收了软件工程“演化”的概念的是_(分数:2.00)A.喷泉模型B.瀑布模型C.变换模型D.螺旋模型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与增量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两种模型均忽略了的风险分析,弥补了这两种模型的不足。1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2.00)A.关联是类目中的一种结构关系B.关联是具有特定语义的偶对集合,每一个偶对是一个对象 C.关联用一条连接两个类目的线段表示D.一个关联连接 n 个类目叫做 n 元关联解析:17
17、.成熟度 1 级的组织,通常表现为_(分数:2.00)A.一种倾向 B.遇到风险,守承诺,不放弃C.能重复组织的成功经验D.满足进度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成熟度 1 级的组织的表现。 成熟度 1 级的组织,通常表现为一种倾向,即遇到风险时,不守承诺,放弃过程,并不能重复它们的成功经验。18.关于共用目标 4 及其相关的共用实践说法不正确的是_(分数:2.00)A.共用目标 4 是一个已定量管理过程B.已定量管理过程是一个未定义的过程 C.定量管理即 P-D-C-AD.共用目标 4 有 2 个共用实践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共用目标 4 及其相关共用实践。 已定量管理过程是
18、一个已定义的过程,是过程制度化的一个新的“水平”。19.以下不属于 RUP 软件设计的活动的是_(分数:2.00)A.体系结构设计B.用况设计C.精化用况 D.对类设计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 RUP 的软件设计的活动。 RUP 中,软件设计的主要活动有:体系结构设计、用况的设计、类的设计、子系统设计。20.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首先应当进行_,然后再进行集成测试,最后再进行有效性测试和系统测试。(分数:2.00)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C.确认测试D.系统测试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软件测试步骤。 软件测试步骤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性测试和系统测试。故选项 A 正确。二
19、、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00)21.没有子状态的状态称为 1,包含子状态的状态称为 2。 (分数:1.00)解析:简单状态 组合状态22.规约一个状态时,进入/退出效应 1 有参数和监护条件。 (分数:1.00)解析:不能23.结构化方法中主要描述工具是 1 和数据字典。 (分数:1.00)解析:数据流图24.HIPO 图的 H 图用于描述软件的 1,矩形框表示一个模块,矩形框之间的直线表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分数:1.00)解析:层次关系25.PAD 图采用 1 来表示程序的控制流。 (分数:1.00)解析:二维树型结构图26.通过详细描述每一用况的事件流,最终形成一系列精化的
20、用况,记为 1。 (分数:1.00)解析:用况精化27.控制类用于规约基本动作和 1 的处理与协调。 (分数:1.00)解析:控制流28.在路径测试技术中,采用 1 来表达被测程序模型,揭示程序中的控制结构。 (分数:1.00)解析:控制流程图29. 1 是从系统用户的角度出发见到的一个工作单元,有其“生”,有其“亡”。 (分数:1.00)解析:一个事务30. 1 体现了软件创建所固有的迭代和无间隙的特征。 (分数:1.00)解析:喷泉模型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31.解释结构符“+”、“|”、“”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是顺序结构
21、,是指数据 A 是由数据 B 和数据 C 顺序构成。 “|”是选择结构,是指由数据 A 是由数据 B 或是由数据 C 定义的,即数据 A 不可能同时由 B 和 C 定义。是重复结构,是指数据 A 是由多个重复出现的数据 B 构成的。 例如,(1)“学生成绩”是由“姓名”、“性别”、“学号”、“科目”和“成绩”构成的,则记为:学生成绩=姓名+性别+学号+科目+成绩。 (2)“性别”是“男”或是“女”,记为:性别=男|女。 (3)“学生成绩表”是由多个“学生成绩”构成的,记为: 学生成绩表=学生成绩。32.简述类的操作。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类的操作: (1)类的操作是一个对类
22、中所有对象要做事情的抽象,它可以被其他对象所调用。 (2)操作的可见性和属性的可见性相似,可分为:公有的:可以被其他类调用;受保护的:只有其子类才能调用;私有的:只有本类的操作才能使用;包内的:只有在同一包中声明的类才能使用。 (3)操作名是该操作的标识,是一正文串。 (4)操作的参数表,用于给出该操作的参数。 (5)操作的返回类型是对操作的实现类型或操作的返回值类型的规约,它与具体的实现语言有关。 (6)操作的性质串用于确定操作的特性值。 (7)操作可分为类范围的操作和对象范围的操作。33.简述体系结构分析的目标和任务。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体系结构分析的目标是通过
23、标识分析包和分析类,建立系统分析模型和体系结构“骨架”,并标识有关分析包和分析类的特定需求。 (2)体系结构分析的任务: 任务 1:标识分析包。该任务的基本输入是系统的用况模型。 任务 2:处理分析包之间的共性。 任务 3:标识服务包。 任务 4:定义分析包的依赖。该任务的目标是发现相对独立的包,实现包的高内聚和低耦合。 任务 5:标识重要的实体类。该任务的目标是标识在体系结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实体类。 任务 6:标识分析包和重要实体类的公共特定需求。该任务的目标是依据需求获取阶段所标识的非功能需求,针对在分析期间所标识的包和分析类,标识它们的一些公共的特定需求。34.增量模型的突出优点是什么
24、?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是较少的,从而可减少开发由增量表示的小系统所承担的风险。 (2)由于很快发布了第一个版本,因此可以减少用户需求的变更。 (3)允许增量投资,即在项目开始时可以仅对一个或两个增量投资。35.简述在软件测试中,路径测试的测试策略有哪些?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路径覆盖:执行所有可能穿过程序控制流程的路径。 (2)语句覆盖:至少执行过程中所有语句一次。 (3)分支覆盖:至少将程序中的每一个分支执行一次。 (4)条件覆盖与条件组合覆盖:条件覆盖是指每个判定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至少执行一次,条件
25、组合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每个判定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四、综合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25.00)36.说明状态图的特征,画出状态图并说明其含义。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状态图是一个标准的计算机概念,它是有限自动机的图形表示,它可作为建立动态模型的图形工具。状态图反映了状态与事件的关系。它是一种图,用结点表示状态,结点用圆圈表示;圆圈内有状态名,用带箭头连线(弧)表示状态的转换,上面标记事件名,箭头方向表示转换的方向。状态图如下图所示。 37.请使用盒图、PAD 图和 PDL 语言描述下列程序的算法。 在数据 a(1)a(10)中求最大数和次大数。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N-S 流程图 PAD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