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管理学自考题-1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5.00)1.抽样检验按_分为计数抽样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分数:2.00)A.所测量产品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B.检验特点C.检验内容D.检验的抽样方案2.在抽样检验过程中,如果要求保证批质量的平均值,则应采用_(分数:2.00)A.计量抽样检验B.计数抽样检验C.标准型抽样检验D.连续型抽样检验3.对于给定的抽样方案,当批质量水平(如不合格率)为某一指定的可接收值(如可接收质量界限)时的拒收概率是_(分数:2.00)A.使用方风险B.生产方风险C.使用方风险质量 P1D.生产方风
2、险质量 P04.通常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来表示过程能力 B 的大小,一般取 B 为_(分数:2.00)A.4B.6C.8D.125.在过程能力研究中,为了评定不同变异来源对总变异的贡献的研究方法是_(分数:2.00)A.峰值性能研究B.过程特征研究C.变异性构成研究D.变异贡献特征研究6.过程能力指数 C p (有时称为过程潜力指数或工序能力指数)定义为规范宽度与过程标准偏差的比值。即为_(分数:2.00)A.Cp=T/3T/3SB.Cp=T/6T/6SC.Cp=T/9D.Cp=T/17.当 C p =0.87 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分数:2.00)A.简化质量检验,采用抽样检验B.放宽波动幅度,
3、降低设备精度等级C.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放宽容差范围D.应停止加工,找出原因,改进工艺8.若 C p =1.8 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分数:2.00)A.增加检验频次B.放宽公差范围C.降低设备精度等级D.停止继续加工,找出原因,改进工艺9.当 C p 0.67 时表示过程能力_(分数:2.00)A.不足B.不充分C.尚可D.充分10.C p 值的“安全”下限为_(分数:2.00)A.1B.1C.1D.211.当 1.67C p 1.33 时,过程能力的判定为_(分数:2.00)A.过高B.充分C.尚可D.不充分12.若 C p =1.45 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分数:2.00)A.降
4、低对原材料的要求B.加强质量检验C.改进工艺,提高 Cp 值D.停止加工,挑出不合格品13.若 C p 1.67 时,过程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分数:2.00)A.增加检验频次B.降低设备精度等级C.改进工艺D.放宽容差范围14.当_时,表明工序能力充分。(分数:2.00)A.0B.1C.Cp1D.115.当 1.33C p 1 时,过程能力的判定为_(分数:2.00)A.过高B.充分C.尚可D.不充分16.以下哪项不是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_(分数:2.50)A.减少中心偏移量B.减少标准偏差C.放宽容差范围D.提高加工精度17.提高过程能力的首要措施是_(分数:2.50)A.减少中心偏移量
5、B.增大误差范围C.加强频数检查D.改进工艺18.修订容差范围,其前提条件是_(分数:2.50)A.必须保证放宽容差范围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B.必须减少工序中心偏移量C.必须减少标准偏差D.必须增大工序中心偏移量19.控制图在生产工序中的主要作用是_(分数:2.50)A.评价质量特性B.发现与区别异常波动C.发现不合格D.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20.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其基本工具是_(分数:2.50)A.直方图B.树图C.方阵图D.控制图21.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落在 6 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和可能性是_(分数:2.50)A.99B.95C.68D.8022.在
6、计量值控制图中,计算简便但效果较差的是_(分数:2.50)A.平均值极差控制图B.中位数极差控制图C.单值极差控制图D.缺陷数控制图23.最常用的计量值控制图是_(分数:2.50)A.平均值极差控制图B.不合格品数控制图C.中位数极差控制图D.不合格品率控制图24.在计数值控制图中,样本量可以不等的控制图是_(分数:2.50)A.不合格品数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C.缺陷控制图D.单位缺陷数控制图25.一组样本数据为 X 1 =10.0,X 2 =10.1,X 3 =9.8,X 4 =10.2,X 5 =9.9,则该样本的平均值与极差分别为_(分数:2.50)A.10B.0,0C.10D.1
7、0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45.00)26.常用的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有_(分数:3.00)A.二项分布B.泊松分布C.超几何分布D.均匀分布E.正态分布27.关于正态分布,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3.00)A.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是对称的、单峰的钟形曲线B.任何一个正态分布均由均值和标准偏差两个参数完全确定C. 确定中心位置, 决定分布曲线的形状D. 越小,曲线越陡,数据离散程度越小; 越大,曲线越扁平,数据离散程度越大E.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是随机变量在相应区间取值的概率28.根据引起变异因素的性质,可以把变异分为_(分数:3.00)A.轻微变异B.重大变异C.一般原因变异
8、D.特殊原因变异E.不可避免的随机变异29.从统计的目的和性质看,统计技术可划分为_(分数:3.00)A.描述性统计B.统计推断C.推测统计D.假设统计E.实地统计30.用来比较两事物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有_(分数:3.00)A.假设检验B.显著性检验C.方差分析D.水平对比法E.树图31.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运用_(分数:3.00)A.散布图B.实验设计法C.排列图D.树图E.头脑风暴法32.统计推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_(分数:3.00)A.参数估计B.假设检验C.实验设计D.点估计E.区间估计33.构造点估计常用的方法有_(分数:3.00)A.矩估计法B.最大似然估计法C.最小二乘法D
9、.贝叶斯估计法E.无偏性估计法34.求置信区间常用的方法有_(分数:3.00)A.利用已知的抽样分布B.利用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联系C.利用大样本理论D.最小化最大准则E.容许性准则35.似然比法导出的重要检验有_(分数:3.00)A.贝叶斯检验B.U 检验C.同变检验D.t 检验E.F 检验36.统计学家为了评估检验同一假设而提出的优良性准则有_(分数:3.00)A.一致最大功效准则B.无偏性准则C.容许检验D.同变检验E.贝叶斯检验和最小化最大检验37.实验设计法中提出实验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是_(分数:3.00)A.随机化B.偶然性C.局部控制D.重复E.控制38.抽样中的误差引起的原因
10、一般有_(分数:3.00)A.抽样误差B.抽样检查误差C.抽样检验误差D.系统误差E.非抽样误差39.一个抽样检验方案通常包含的参数有_(分数:3.00)A.交验批量B.样本量C.合格判定数D.抽样程序E.检验方法40.按抽样方式的不同,抽样检验可以划分为多种抽样方案,分别是_(分数:3.00)A.标准型抽样检验B.选择型抽样检验C.调整型抽样检验D.连续型抽样检验E.突破型抽样检验质量管理学自考题-1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5.00)1.抽样检验按_分为计数抽样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分数:2.00)A.所测量产品质量特性数
11、据的性质 B.检验特点C.检验内容D.检验的抽样方案解析:解析 抽样检验有很多种类型,根据所测量产品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抽样检验分为两类,即计数抽样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答案为 A。2.在抽样检验过程中,如果要求保证批质量的平均值,则应采用_(分数:2.00)A.计量抽样检验 B.计数抽样检验C.标准型抽样检验D.连续型抽样检验解析:解析 在抽样检验过程中,如果要求保证批质量的平均值,必须采用计量抽样检验;如果要求保证批的不合格数或缺陷数,则只能采用计数抽样检验。答案为 A。3.对于给定的抽样方案,当批质量水平(如不合格率)为某一指定的可接收值(如可接收质量界限)时的拒收概率是_(分数:2.00
12、)A.使用方风险B.生产方风险 C.使用方风险质量 P1D.生产方风险质量 P0解析:解析 对于给定的抽样方案,当批质量水平为某一指定的可接收值时的拒收概率。即好的质量批被拒收时生产方所承担的风险,称为 a 风险或生产方风险。答案为 B。4.通常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来表示过程能力 B 的大小,一般取 B 为_(分数:2.00)A.4B.6 C.8D.12解析:解析 过程能力 B 只通常用标准偏差 的 6 倍来表示,即过程能力:B=6。答案为 B。5.在过程能力研究中,为了评定不同变异来源对总变异的贡献的研究方法是_(分数:2.00)A.峰值性能研究B.过程特征研究C.变异性构成研究 D.变异贡献特
13、征研究解析:解析 在过程能力研究中,变异性构成研究使用一种专门设计的实验,控制变异性的来源,以评定不同变异来源对总变异的贡献。答案为 C。6.过程能力指数 C p (有时称为过程潜力指数或工序能力指数)定义为规范宽度与过程标准偏差的比值。即为_(分数:2.00)A.Cp=T/3T/3SB.Cp=T/6T/6S C.Cp=T/9D.Cp=T/1解析:解析 过程能力指数 C p (有时称为过程潜力指数或工序能力指数)定义为规范宽度与过程标准偏差的比值,用公式可表示为:C p =T/6T/6S。其中,T 为产品规范确定的容差范围, 为过程标准偏差,S 为样本标准偏差。答案为 B。7.当 C p =0
14、.87 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分数:2.00)A.简化质量检验,采用抽样检验B.放宽波动幅度,降低设备精度等级C.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放宽容差范围 D.应停止加工,找出原因,改进工艺解析:解析 当 1C p 0.67 时,应分析分散程度大的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放宽容差范围;加强质量检验,进行全数检验或增加检验频次。答案为 C。8.若 C p =1.8 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分数:2.00)A.增加检验频次B.放宽公差范围C.降低设备精度等级 D.停止继续加工,找出原因,改进工艺解析:解析 当 C p 1.67 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对于关键或主要项目再次缩小
15、容差范围,以提高产品质量;或者放宽波动幅度,降低设备精度等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答案为 C。9.当 C p 0.67 时表示过程能力_(分数:2.00)A.不足 B.不充分C.尚可D.充分解析:解析 当 C p 0.67 时表示过程能力不足,当 1C p 1.67 时表示过程能力不充分,当1.33C p 1 时表示过程能力尚可,当 1.67C p 1.33 时表示过程能力充分,当 C p 1.67 时表示过程能力过高。答案为 A。10.C p 值的“安全”下限为_(分数:2.00)A.1B.1C.1 D.2解析:解析 当 C p 值为 1.33 时,生产的所有单元处于规范限内的目标更容易实
16、现,当 C p 值为 2.00时则更容易。根据许多实践者的经验,他们建议的 C p 的“安全”下限为 1.5。答案为 C。11.当 1.67C p 1.33 时,过程能力的判定为_(分数:2.00)A.过高B.充分 C.尚可D.不充分解析:解析 当 C p 0.67 时表示过程能力不足,当 1C p 0.67 时表示过程能力不充分,当1.33C p 1 时表示过程能力尚可,当 1.67C p 1.33 时表示过程能力充分,当 C p 1.67 时表示过程能力过高。答案为 B。12.若 C p =1.45 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分数:2.00)A.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 B.加强质量检验C.改进工
17、艺,提高 Cp 值D.停止加工,挑出不合格品解析:解析 若 C p =1.45,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当不是关键或主要项目时,放宽波动幅度;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简化质量检验,采用抽样检验或减少检验频次方法。答案为 A。13.若 C p 1.67 时,过程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分数:2.00)A.增加检验频次B.降低设备精度等级 C.改进工艺D.放宽容差范围解析:解析 当 C p 1.67 时,过程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对于关键或主要项目再次缩小容差范围,以提高产品质量;或者放宽波动幅度,降低设备精度等级,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答案为 B。14.当_时,表明工序能力充分。(分数:2.00)A.0B
18、.1C.Cp1D.1 解析:解析 当 C p 0.67 时表示过程能力不足,当 1C p 1.67 时表示过程能力不充分,当1.33C p 1 时表示过程能力尚可,当 1.67C p 1.33 时表示过程能力充分,当 C p 1.67 时表示过程能力过高。答案为 D。15.当 1.33C p 1 时,过程能力的判定为_(分数:2.00)A.过高B.充分C.尚可 D.不充分解析:解析 过程能力指数 C p 分布的范围不同,它的等级和过程能力判定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是不同的,当 1.33C p 1 时,过程能力的判定的为尚可。答案为 C。16.以下哪项不是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_(分数:2.50)A.减
19、少中心偏移量B.减少标准偏差C.放宽容差范围D.提高加工精度 解析:解析 过程能力指数反映了过程能力,影响过程能力指数有三个变量,即产品容差范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与容差中心的偏移量;过程的质量特性值的分散程度。因此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有三个,即减少中心偏移量、减少标准偏差、增大容差范围。答案为 D。17.提高过程能力的首要措施是_(分数:2.50)A.减少中心偏移量 B.增大误差范围C.加强频数检查D.改进工艺解析:解析 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有三个,即减少中心偏移量、减少标准偏差和增大容差范围。提高过程能力的首要措施是调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中心的偏移量。答案为 A。18.修订容差范围,其前
20、提条件是_(分数:2.50)A.必须保证放宽容差范围不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B.必须减少工序中心偏移量C.必须减少标准偏差D.必须增大工序中心偏移量解析:解析 修订容差范围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放宽容差范围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对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容差要求进行修订,以提高过程能力。答案为 A。19.控制图在生产工序中的主要作用是_(分数:2.50)A.评价质量特性B.发现与区别异常波动 C.发现不合格D.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解析:解析 控制图又称为管理图,它用来区分一般原因引起的变异还是特殊原因引起变异的工具,或者说发现由特殊原因引起的偶然波动的工具。答案为 B。20.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
21、控制(SPC),其基本工具是_(分数:2.50)A.直方图B.树图C.方阵图D.控制图 解析:解析 20 世纪 2030 年代,美国的统计技术与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SPC)的理论和方法。SPC 的基本工具是控制图。答案为 D。21.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落在 6 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和可能性是_(分数:2.50)A.99 B.95C.68D.80解析:解析 根据统计学变异理论,当一个过程中的某个质量特性只受到一般原因变异影响时,其量值范围呈正态分布,而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取值落在 3 之间,即 6 倍标准范围内时,其概率为99.73%。答案为 A。22.在计量
22、值控制图中,计算简便但效果较差的是_(分数:2.50)A.平均值极差控制图B.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C.单值极差控制图D.缺陷数控制图解析:解析 在计量值控制图中,中位数极差控制图的特点是:计算简便,但效果较差;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工作量大,但效果好;单值极差控制图简便省事,并能及时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答案为B。23.最常用的计量值控制图是_(分数:2.50)A.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B.不合格品数控制图C.中位数极差控制图D.不合格品率控制图解析:解析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且稳定、正常的过程,这种控制图是最常用的计量值控制图,效果较好,但工作量大。答案为 A。24.在计数值控制图中
23、,样本量可以不等的控制图是_(分数:2.50)A.不合格品数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C.缺陷控制图D.单位缺陷数控制图解析:解析 计数值控制图包括不合格品数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缺陷数控制图、单位缺陷数控制图,其中,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和缺陷数控制图样本量相等,不合格品率控制图样本量可以不等,单位缺陷数控制图样本量不等。答案为 B。25.一组样本数据为 X 1 =10.0,X 2 =10.1,X 3 =9.8,X 4 =10.2,X 5 =9.9,则该样本的平均值与极差分别为_(分数:2.50)A.10B.0,0C.10D.10 解析:解析 根据题意,平均值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
24、数:45.00)26.常用的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有_(分数:3.00)A.二项分布 B.泊松分布 C.超几何分布 D.均匀分布E.正态分布解析:解析 常用的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包括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常用的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等。答案为 ABC。27.关于正态分布,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3.00)A.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是对称的、单峰的钟形曲线 B.任何一个正态分布均由均值和标准偏差两个参数完全确定 C. 确定中心位置, 决定分布曲线的形状 D. 越小,曲线越陡,数据离散程度越小; 越大,曲线越扁平,数据离散程度越大 E.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的面积,
25、是随机变量在相应区间取值的概率 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正态分布特征的考查,属于要求领会的内容,题中五个选项都是关于正态分布的正确表述。答案为 ABCDE。28.根据引起变异因素的性质,可以把变异分为_(分数:3.00)A.轻微变异B.重大变异C.一般原因变异 D.特殊原因变异 E.不可避免的随机变异解析:解析 变异是指在过程运行中,任何与目标或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变化,有时也称波动。根据引起变异因素的性质,可将变异分为一般原因变异和特殊原因变异两类。答案为 CD。29.从统计的目的和性质看,统计技术可划分为_(分数:3.00)A.描述性统计 B.统计推断 C.推测统计D.假设统计E.实地统计解析:解
26、析 从统计的目的和性质来看,统计技术通常可划分为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推断两种基本类型。在两者的基础上将统计数据用于预测,又可以派生出一种推测统计。答案为 AB。30.用来比较两事物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有_(分数:3.00)A.假设检验 B.显著性检验 C.方差分析 D.水平对比法 E.树图解析:解析 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均需要判断所取得的结果同改进的状态有无差异。常用的比较两事物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和水平对比法。答案为 ABCD。31.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运用_(分数:3.00)A.散布图 B.实验设计法 C.排列图 D.树图 E.头脑风暴
27、法 解析:解析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常遇到两个甚至多个以上的变量,虽然它们之间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但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包括:散布图、实验设计法、排列图、树图和头脑风暴法。答案为 ABCDE。32.统计推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_(分数:3.00)A.参数估计 B.假设检验 C.实验设计 D.点估计E.区间估计解析:解析 统计推断是一个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数据,获得关于总体未知特征结论的过程。统计推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答案为 ABC。33.构造点估计常用的方法有_(分数:3.00)A.矩估计法 B.最大似然估计法 C.最小二乘法 D.贝叶斯估计
28、法 E.无偏性估计法解析:解析 点估计是依据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所含的未知参数或未知参数的函数。构造点估计常用的方法是:(1)矩估计法。(2)最大似然估计法。(3)最小二乘法。(4)贝叶斯估计法。答案为 ABCD。34.求置信区间常用的方法有_(分数:3.00)A.利用已知的抽样分布 B.利用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联系 C.利用大样本理论 D.最小化最大准则E.容许性准则解析:解析 求置信区间常用的三种方法是:(1)利用已知的抽样分布。(2)利用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联系。(3)利用大样本理论。答案为 ABC。35.似然比法导出的重要检验有_(分数:3.00)A.贝叶斯检验B.U 检验 C.同变检验
29、D.t 检验 E.F 检验 解析:解析 寻求在一定准则下的最优检验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提出了若干依据直观的推理法,得到相应的拒绝域,其中最重要的是似然比法。用似然比法导出的重要检验有:(1)U 检验。(2)t 检验。(3)F 检验。答案为 BDE。36.统计学家为了评估检验同一假设而提出的优良性准则有_(分数:3.00)A.一致最大功效准则 B.无偏性准则 C.容许检验 D.同变检验 E.贝叶斯检验和最小化最大检验 解析:解析 统计学家为了评估检验同一假设而提出的优良性准则中,较重要的有一致最大功效准则和无偏性准则、容许检验、同变检验、贝叶斯检验和最小化最大检验等。答案为 ABCDE。37.实验
30、设计法中提出实验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是_(分数:3.00)A.随机化 B.偶然性C.局部控制 D.重复 E.控制解析:解析 R. A费希尔于 1923 年与 W. A梅克齐合作发表了第一个实验设计的实例,1926 年提出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1935 年出版了实验设计法,其中包括实验设计应遵循三个原则,即随机化、局部控制和重复。答案为 ACD。38.抽样中的误差引起的原因一般有_(分数:3.00)A.抽样误差 B.抽样检查误差C.抽样检验误差D.系统误差 E.非抽样误差 解析:解析 抽样中的误差通常由两类原因引起,即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又称非抽样误差)。无论如何精心抽取样本,抽样误差总会产生,
31、这通常是由于样本不能总是代表总体而产生的结果。答案为 ADE。39.一个抽样检验方案通常包含的参数有_(分数:3.00)A.交验批量 B.样本量 C.合格判定数 D.抽样程序E.检验方法解析:解析 一个抽样检验方案通常包含以下三个参数:交验批量 N、样本量 n、合格判定数或接受数A,通常用(N,n,A)表示。答案为 ABC。40.按抽样方式的不同,抽样检验可以划分为多种抽样方案,分别是_(分数:3.00)A.标准型抽样检验 B.选择型抽样检验 C.调整型抽样检验 D.连续型抽样检验 E.突破型抽样检验解析:解析 按抽样方式的不同,抽样检验可划分为多个型和子型即多种抽样方案。常用的有标准型抽样检验、调整型抽样检验、选择型抽样检验、连续型抽样检验四种类型。答案为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