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行政学说史-3-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65.00)1.严格地说,对于人来说直接的意义是_(分数:2.50)A.组织目的B.组织同他的关系C.组织加给他的负担D.组织给予他的利益E.组织意愿2.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概述为_的集合体。(分数:2.50)A.暂时B.无结构形式C.有固定形态D.较稳定E.密度经常变化3.下列属于正式组织的有_(分数:2.50)A.政府组织B.宗教组织C.军队组织D.经济组织E.兴趣小组4.复合性正式组织的特征包括_(分数:2.50)A.系统性B.非人格化C.人格化D.专业化E.含有非正式组织5.
2、巴纳德根据_来界定组织。(分数:2.50)A人B.力量C.活动D.个体E.个性6.下列选项中被古立克认为是组织专业化的基础的有_(分数:2.50)A.时间B.目的C.过程D人E.地点7._是巴纳德强调组织行为中的社会因素的最重要的附加。(分数:2.50)A.目的的专业化B.过程的专业化C.人的专业化D.客户的专业化E.社团的专业化8.下列对非正式组织的描述符合巴纳德观点的有_(分数:2.50)A.非正式组织永远存在于正式组织中B.它是一个个体密度领域C.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罪恶D.它们履行着一些组织的功能E.它创造和维持了一种监督权威的神话9.巴纳德对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的内容有_(分数:2.50
3、)A.刺激回报的动态平衡B.协作体系C.权威D.沟通E.决策过程10.巴纳德指出了三种基本的组织活动,即_(分数:2.50)A.确立和界定组织目标B.沟通C.决策D.领导E.作为组织的参与者乐于合作11.特殊的诱因包括_(分数:2.50)A.物质诱因B.个人的非物质机会C.良好的物质条件D.理想方面的思考E.社会上的吸引力12.一般的诱因包括_(分数:2.50)A.社会上的吸引力B.扩大参与的机会C.思想感情交流的条件D.物质诱因E.适合自己习惯的方法和态度条件13.巴纳德把刺激分为_(分数:2.50)A.刺激方法B.说服的方法C.物质刺激D.精神刺激E.心理刺激14.巴纳德认为,当组织不能提
4、供所有的客观刺激时,可能的组织反应有_(分数:2.50)A.增长B.限制C.说服D.强制E.解释15.说服包括三种形式,即_(分数:2.50)A.形成一种强制状态B.控制C.引诱合法化D.教育E.动机灌输16.动机的灌输中,属于非正式方式的有_(分数:2.50)A.教育B.宣传C.模仿D.习惯E.态度17.巴纳德认为,地位可分为_(分数:2.50)A.能力性地位B.组织性地位C.功能性地位D.层级式功能E.梯状型功能18.当结合_时,组织权威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力量。(分数:2.50)A.职位权威B.客观权威C.主观权威D.能力权威E.职务权威19.巴纳德指出,下属对组织命令的反应可能有三种形
5、式,即_(分数:2.50)A.拒绝B.回避C.阳奉阴违D.考虑了以后才接受E.不考虑命令的好处就接受20.组织决策有两个因素,即_(分数:2.50)A.组织状况B.组织目标C.组织环境D.随机应变因素E.战略因素21.决策环境包括_(分数:2.50)A.组织目标B.物质世界C.社会世界D.外在事物E.当时的状况22.对_的鉴别构成了组织决策的随机应变因素。(分数:2.50)A.环境因素B.道德因素C.目标因素D.战略因素E.补充因素23.巴纳德指出了三种管理者功能,即_(分数:2.50)A.提供一种信息交流体系B.领导C.促成必要的个人努力D.决策E.提出和确定组织目标24.管理者必须处理的组
6、织状况有_(分数:2.50)A.物质经济B.组织外的社会关系C.组织内的社会关系D.个人经济E.社会经济25.巴纳德列举了领导者的特征,即_(分数:2.50)A.有活力B.坚忍C.有决断力D.智力E.说服力和责任性26.巴纳德认为知识分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是_(分数:2.50)A.三心二意B.不守时C.丈人相轻D.犹豫不决E.无说服力二、填空题(总题数:13,分数:35.00)27.巴纳德在其著作出版后把自己的主要贡献归结为“ 1”和“动态性”概念。 (分数:2.50)28.在巴纳德看来 1 就是一种克服由物理环境或人的生物特征所强加的一些限制的手段。 (分数:2.50)29.在巴纳德看来,一个协
7、作体系的效力就是它为成员个人提供满足以维持体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以称为体系的存在及 1 的能力。 (分数:2.50)30.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要素有三个:协作的意愿、 1 和 2。 (分数:2.50)31.巴纳德倾向于从正面肯定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它的 1。 (分数:2.50)32.在复合性正式组织中, 1 要求单一的指挥功能作为沟通中心指挥所有相对自主的单位活动。 (分数:2.50)33.巴纳德对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了以下内容: 1、权威、以及沟通和 2。 (分数:2.50)34.巴纳德认为,当组织中个人的动机得到满足时,组织就 1。 (分数:2.50)35.巴纳德认为,广义的说服包含
8、三种形式: 1、 2、 3。 (分数:2.50)36.巴纳德认识到地位系统的 1 倾向,认识到它可能导致对个人的歪曲性评价。 (分数:2.50)37.在巴纳德看来,引诱合理化有两个层次,即 1 和 2。 (分数:2.50)38.巴纳德认为“无关心区”的大小取决于 1(后者决定着个人同组织结合的程度)。 (分数:2.50)39.组织决策中采用的过程取决于三个因素: 1、 2、 3。 (分数:5.00)西方行政学说史-3-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65.00)1.严格地说,对于人来说直接的意义是_(分数:2.50)A.组织目的B.组
9、织同他的关系 C.组织加给他的负担 D.组织给予他的利益 E.组织意愿解析:解析 一个组织目的对于人来说并没有直接的意义,对他有意义的是组织同他的关系:组织加给他的负担和给予他的利益。2.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概述为_的集合体。(分数:2.50)A.暂时 B.无结构形式 C.有固定形态D.较稳定E.密度经常变化 解析:解析 从组织的发展来看,在形成正式组织后,接下来的一个发展阶段是非正式组织。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是暂时的、无结构形式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3.下列属于正式组织的有_(分数:2.50)A.政府组织 B.宗教组织 C.军队组织 D.经济组织 E.兴趣小组解析:解析 正式组织在范围上的
10、扩大(当正式的政府组织扩展时,宗教的、军队的、经济的和其他正式组织也会相应扩展),以及一个大规模社会结构的出现,就容许和要求社会凝聚力的扩大,而非正式结构的态度、习惯和习俗将对这一凝聚力的形成起重要作用。4.复合性正式组织的特征包括_(分数:2.50)A.系统性 B.非人格化 C.人格化D.专业化 E.含有非正式组织 解析:解析 组织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复合性正式组织。其组织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系统性;非人格化;专业化;含有非正式组织。5.巴纳德根据_来界定组织。(分数:2.50)A人B.力量 C.活动 D.个体E.个性解析:解析 巴纳德指出,复合性组织的组织活动是非人格化的,每一个特定的
11、人对组织的意义是有限的,巴纳德根据力量或活动而非人来界定组织。6.下列选项中被古立克认为是组织专业化的基础的有_(分数:2.50)A.时间B.目的 C.过程 D人E.地点 解析:解析 复合性正式组织的第三个特征是专业化。古立克认为目的、过程、客户(资源)和地点(地理)是组织专业化的基础。巴纳德在古立克的基础上加上了时间和人。7._是巴纳德强调组织行为中的社会因素的最重要的附加。(分数:2.50)A.目的的专业化B.过程的专业化C.人的专业化 D.客户的专业化E.社团的专业化 解析:解析 巴纳德指出,专业化的基础是互相依赖的。其中人的专业化,或他称之的“社团的专业化”是其强调组织行为中的社会因素
12、的最重要的附加。8.下列对非正式组织的描述符合巴纳德观点的有_(分数:2.50)A.非正式组织永远存在于正式组织中 B.它是一个个体密度领域 C.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罪恶D.它们履行着一些组织的功能 E.它创造和维持了一种监督权威的神话 解析:解析 巴纳德认为,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作为复合性组织的一个特征会永远存在于正式纽织中,并把它们描述为没有任何具体的联合目标而发生互动的一个“个体密度领域”。在他的思想中非正式组织不能被看作一种不可避免的罪恶,因为它们履行着一些组织功能,非正式组织还创造和维持了一种“监督权威”的神话。9.巴纳德对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的内容有_(分数:2.50)A.刺激回报的动态平
13、衡 B.协作体系C.权威 D.沟通 E.决策过程 解析:解析 巴纳德对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了以下的内容:刺激回报的动态平衡、权威、以及沟通和决策过程。10.巴纳德指出了三种基本的组织活动,即_(分数:2.50)A.确立和界定组织目标 B.沟通 C.决策D.领导E.作为组织的参与者乐于合作 解析:解析 巴纳德指出了三种基本的组织活动:作为组织的参与者乐于合作、确立和界定组织目标还有就是沟通。11.特殊的诱因包括_(分数:2.50)A.物质诱因 B.个人的非物质机会 C.良好的物质条件 D.理想方面的思考 E.社会上的吸引力解析:解析 巴纳德认为引诱或刺激的范围很广,把诱因分成特殊的和一般的两类。特
14、殊诱因是特定地给予某个人的,包括:物质诱因;个人的非物质机会;良好的物质条件;理想方面的思考。12.一般的诱因包括_(分数:2.50)A.社会上的吸引力 B.扩大参与的机会 C.思想感情交流的条件 D.物质诱因E.适合自己习惯的方法和态度条件 解析:解析 一般的诱因是非个人的、不能特定地给予某个人的,包括:社会上的吸引力;适合于自己习惯的方法和态度的条件;扩大参与的机会;思想感情交流的条件。13.巴纳德把刺激分为_(分数:2.50)A.刺激方法 B.说服的方法 C.物质刺激D.精神刺激E.心理刺激解析:解析 巴纳德把刺激也分成两类:一种是客观刺激(即“刺激方法”),另一种是主观刺激(即“说服的
15、方法”)。14.巴纳德认为,当组织不能提供所有的客观刺激时,可能的组织反应有_(分数:2.50)A.增长 B.限制C.说服 D.强制E.解释解析:解析 组织不能永远提供所有的客观刺激,一般也不能提供足够的刺激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反应一个是增长(它使组织扩大刺激的广度和深度),巴纳德将这种增长可得刺激的愿望称之为增长的首位原因。另一个反应是说服,使人们改变其欲望,认为提供给他们的引诱是恰当的。15.说服包括三种形式,即_(分数:2.50)A.形成一种强制状态 B.控制C.引诱合法化 D.教育E.动机灌输 解析:解析 说服作为对组织不能提供客观刺激的一种反应它要使人们改变其欲望,认为提供给他们的
16、引诱是恰当的。说服包含三种形式:形成一种强制状态;引诱合法化;动机灌输。16.动机的灌输中,属于非正式方式的有_(分数:2.50)A.教育B.宣传C.模仿 D.习惯 E.态度 解析:解析 作为最重要的说服方式动机的灌输,它除了教育和宣传这种正式方式外,还有一些非正式或间接的方式,如模仿、竞赛、习惯、态度等,这些也对个人动机起调节作用。17.巴纳德认为,地位可分为_(分数:2.50)A.能力性地位B.组织性地位C.功能性地位 D.层级式功能E.梯状型功能 解析:解析 巴纳德认为地位可能有两种:一是建立在工作能力上的功能性地位;二是建立在组织的职位上的梯状型功能。18.当结合_时,组织权威能成为一
17、种非常有效的力量。(分数:2.50)A.职位权威 B.客观权威C.主观权威D.能力权威 E.职务权威解析:解析 组织权威通常来说是有效的客观权威,或建立在职位或能力之上的权威在组织中都是重要的。当职位权威加上能力权威时,它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力量。19.巴纳德指出,下属对组织命令的反应可能有三种形式,即_(分数:2.50)A.拒绝 B.回避C.阳奉阴违D.考虑了以后才接受 E.不考虑命令的好处就接受 解析:解析 巴纳德认为,下属对组织命令的反应不是事先决定的,下属的反应可能有三种形式:不考虑命令的好处就接受;考虑了以后才接受;拒绝。20.组织决策有两个因素,即_(分数:2.50)A.组织状况B
18、.组织目标 C.组织环境D.随机应变因素 E.战略因素解析:解析 组织决策有两个因素:一是组织目标(或“道德”因素),是决策“环境”的一部分,它也包括物质世界、社会世界、外在事物和力量,以及当时的状况。二是“随机应变”因素。21.决策环境包括_(分数:2.50)A.组织目标 B.物质世界 C.社会世界 D.外在事物 E.当时的状况 解析:解析 组织环境包括物质世界、社会世界、外在事物和力量,以及当时的状况。另外道德因素或组织的因素在决策上是既定的,所以组织目标是决策“环境”的一部分。22.对_的鉴别构成了组织决策的随机应变因素。(分数:2.50)A.环境因素B.道德因素C.目标因素D.战略因素
19、 E.补充因素 解析:解析 决策环境相关的因素包括战略因素和补充因素,对这些因素的鉴别构成了组织决策的随机应变因素。23.巴纳德指出了三种管理者功能,即_(分数:2.50)A.提供一种信息交流体系 B.领导C.促成必要的个人努力 D.决策E.提出和确定组织目标 解析:解析 巴纳德指出了三种管理者功能:一是提供一种信息交流体系,为了执行管理决定,他们必须进行恰当的沟通。二是促成必要的个人努力,需要通过使用宣传和说服的技术将人带入组织之中,然后引出他们的贡献。三是提出和确定组织目标,所有的目标首先在管理层次建立。24.管理者必须处理的组织状况有_(分数:2.50)A.物质经济 B.组织外的社会关系
20、 C.组织内的社会关系 D.个人经济 E.社会经济解析:解析 管理者必须处理组织中的四种状况:物质经济、组织外的社会关系、组织内的社会关系、个人经济。这些都忽略了对组织来说极端重要的个人本质和社会考虑,对组织经济状况的惟一声明是组织本身的成败。维持组织经济是管理人员的责任。25.巴纳德列举了领导者的特征,即_(分数:2.50)A.有活力 B.坚忍 C.有决断力 D.智力 E.说服力和责任性 解析:解析 巴纳德列举了领导者的五大特征:有活力、坚忍、有决断力、说服力和责任性,以及智力。在这当中,他特别注意责任性和智力。巴纳德认为领导者更多是找到的,而不是训练出来的。26.巴纳德认为知识分子不负责任
21、的表现是_(分数:2.50)A.三心二意 B.不守时 C.丈人相轻D.犹豫不决 E.无说服力 解析:解析 巴纳德将智力放在领导者五大特征的最后一位,显然对知识分子评价不高,他认为他们倾向于不负责任(即三心二意、不守时、犹豫不决、无说服力)。二、填空题(总题数:13,分数:35.00)27.巴纳德在其著作出版后把自己的主要贡献归结为“ 1”和“动态性”概念。 (分数:2.50)解析:结构性28.在巴纳德看来 1 就是一种克服由物理环境或人的生物特征所强加的一些限制的手段。 (分数:2.50)解析:自由意志29.在巴纳德看来,一个协作体系的效力就是它为成员个人提供满足以维持体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可
22、以称为体系的存在及 1 的能力。 (分数:2.50)解析:对个人提供的满足进行平衡30.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要素有三个:协作的意愿、 1 和 2。 (分数:2.50)解析:目的,信息交流31.巴纳德倾向于从正面肯定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它的 1。 (分数:2.50)解析:凝聚力作用32.在复合性正式组织中, 1 要求单一的指挥功能作为沟通中心指挥所有相对自主的单位活动。 (分数:2.50)解析:协调的需要和沟通的需要33.巴纳德对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了以下内容: 1、权威、以及沟通和 2。 (分数:2.50)解析:刺激回报的动态平衡,决策过程34.巴纳德认为,当组织中个人的动机得到满足时,组
23、织就 1。 (分数:2.50)解析:获得效率35.巴纳德认为,广义的说服包含三种形式: 1、 2、 3。 (分数:2.50)解析:形成一种强制状态,引诱合法化,动机灌输36.巴纳德认识到地位系统的 1 倾向,认识到它可能导致对个人的歪曲性评价。 (分数:2.50)解析:分裂37.在巴纳德看来,引诱合理化有两个层次,即 1 和 2。 (分数:2.50)解析:一般合理化,特殊合理化38.巴纳德认为“无关心区”的大小取决于 1(后者决定着个人同组织结合的程度)。 (分数:2.50)解析:诱因超过负担或牺牲的程度39.组织决策中采用的过程取决于三个因素: 1、 2、 3。 (分数:5.00)解析:决策的目标,决策所需的速度,决策者所得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