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法学自考真题 2013 年 10 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下列关于行政法与宪法和其他法律部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 A.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B.有西方学者把行政法叫做“静态的宪法” C.现代国家行政机关已经越来越少地“干预”民事活动 D.在法律体系中,行政法是与宪法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法律部门(分数:1.00)A.B.C.D.2.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_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C.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D.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分数:1.00)A.B.C.D.3.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划分为_ A.平时行政法和战时行政法 B.实体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 C.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D.中央行政法和地方行政法(分数:1.00)A.B.C.D.4.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是_ A.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 C.自治条例 D.软法规范(分数:1.00)A.B.C.D.5.下列属于中央行政机关的是_ A.国务院 B.某省人民政府 C.某县人民政府 D.某乡人民政府(分数:1.00)A.B.C.D.6.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_ A.接受区人民政府委托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居委会 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设立的商标评审委员会 C.某县公安局内设的法制
3、科 D.某县政府信访办公室(分数:1.00)A.B.C.D.7.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的途径是_ A.选任 B.考任 C.委任 D.调任(分数:1.00)A.B.C.D.8.以行政规划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规划可以分为_ A.全国规划、地方规划和区域规划 B.目标规划和实施规划 C.非拘束性规划和拘束性规划 D.综合规划和特定规划(分数:1.00)A.B.C.D.9.以行政事务处理的适用频度、范围、时限和行政程序的适用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程序可以分为_ A.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 B.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 C.自由行政程序和法定行政程序 D.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和行
4、政裁判程序(分数:1.00)A.B.C.D.10.在行政合同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是_ A.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B.对不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的制裁权 C.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权和指挥权 D.不可预见的困难情况的补偿权(分数:1.00)A.B.C.D.11.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行政违法可以分为_ A.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 B.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C.行政主体的违法和行政相对人的违法 D.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分数:1.00)A.B.C.D.12.行政复议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期限是_ A.15 日 B.30 日 C.60 日 D.120 日(分数:1.00)A.B.C
5、.D.13.当事人对甲乙两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被申请人是_ A.甲乙两个行政机关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 B.甲行政机关 C.乙行政机关 D.甲乙两个行政机关作为共同被申请人(分数:1.00)A.B.C.D.14.在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负有法定举证责任的是_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诉讼代理人(分数:1.00)A.B.C.D.15.下列关于行政补偿的表述,正确的是_ A.行政补偿费用一般单独在国家财政中列支 B.行政补偿不以个人、组织所受的直接损失为限 C.行政补偿只能发生在实际损失发生之后 D.行政补偿的依据是多样性的,除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也
6、可以是政策或者规范性文件(分数:1.00)A.B.C.D.16.在行政赔偿中,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是_ A.6 个月 B.1 年 C.2 年 D.3 年(分数:1.00)A.B.C.D.17.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或者撤销的效力。这种法律效力是_ A.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B.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C.行政行为的约束力 D.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分数:1.00)A.B.C.D.18.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行为属于_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D.非要式的行政行为(分数:1.00)A.B.C.D.19.某省政府副省长在其职权分工范围内,签署了一份在
7、该省范围内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该规定属于_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地方政府规章 D.其他规范性文件(分数:1.00)A.B.C.D.20.如果经过备案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认定某部行政法规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那么对此部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_ A.废止 B.撤销 C.改变 D.撤销或改变(分数:1.00)A.B.C.D.2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经过国家立法机关依法修改,此行政行为如果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规定相抵触。对于此行政行为,作出此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应当_ A.予以废止 B.予以撤销 C.宣告无效 D.确认违法(分数:1.00)A.B.C.D.22.因行政主体的过错
8、,导致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有权机关依法定程序撤销。由此给行政相对人造成实际损失的,行政相对人提出赔偿请求后,行政主体_ A.必须赔偿 B.不必赔偿 C.必须补偿 D.不必补偿(分数:1.00)A.B.C.D.23.劳动行政机关的工伤鉴定属于_ A.行政奖励 B.行政确认 C.行政许可 D.行政裁决(分数:1.00)A.B.C.D.24.下列属于行政征收的是_ A.个人所得税 B.高速公路过路费 C.小区物业费 D.高校学生学费(分数:1.00)A.B.C.D.25.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是_ A.房产过户登记 B.户口登记 C.房产抵押登记 D.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分数:1.00)A.B.C.D
9、.26.下列属于行政裁决中权属纠纷裁决的是_ A.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劳动争议纠纷作出裁定 B.行政机关在进行土地管理时,对甲乙之间就某一土地使用权归属争议进行裁决 C.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出售变质食品的甲赔偿受害人乙医疗费 D.工商局裁决甲停止侵犯乙已注册商标的行为(分数:1.00)A.B.C.D.27.通报批评属于行政处罚中的_ A.人身自由罚 B.行为罚 C.财产罚 D.声誉罚(分数:1.00)A.B.C.D.28.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因意外事故而致违法的,行政主体应当_ A.减轻处罚 B.从轻处罚 C.不予处罚 D.正常处罚(分数:1.00)A.B.C.D.29.下列行政处罚适用简易
10、程序的是_ A.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下的罚款 B.对公民处以 10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2000 元以下的罚款 C.对公民处以 1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3000 元以下的罚款 D.对公民处以 20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4000 元以下的罚款(分数:1.00)A.B.C.D.30.代履行属于_ A.直接行政强制执行 B.间接行政强制执行 C.直接行政强制措施 D.间接行政强制措施(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1.下列关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11、_ A.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经行政法调整后,具备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B.行政活动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 C.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E.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分数:2.00)A.B.C.D.E.32.下列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子原则的是_ A.法律保留原则 B.法律优先原则 C.比例原则 D.信赖保护原则 E.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分数:2.00)A.B.C.D.E.33.对行政相对人而言,行政处罚是_ A.免除义务的行为 B.科以义务的行为 C.剥夺权益的行为 D.赋予权益
12、的行为 E.双方意志的行为(分数:2.00)A.B.C.D.E.34.下列属于行政给付的有_ A.工资 B.残疾抚恤金 C.社会救济金 D.自然灾害救济金 E.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分数:2.00)A.B.C.D.E.35.因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造成公民死亡,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的是_ A.受害公民的邻居 B.受害公民所在的单位 C.受害公民的孙子女 D.受害公民的父母 E.受害公民的未成年养女(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5,分数:15.00)36.行政法关系(分数:3.00)_37.公务员(分数:3.00)_38.行政立法(分数:3.00)_39.行政复议
13、(分数:3.00)_40.级别管辖(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15.00)41.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分数:5.00)_42.简述行政处罚的原则。(分数:5.00)_43.简述行政赔偿的方式。(分数:5.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10.00)44.论述行政公正原则。(分数:10.00)_六、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00)张某因举报单位负责人胡某贪污问题遭到报复、殴打,张某于案发当日向 A 县公安局报案,A 县公安局调查后对胡某作出了警告处罚决定。张某不服,向 A县公安局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一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受理复议申请后
14、,迟迟未能作出复议决定。问:(分数:10.00)(1).除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外,张某还可以向谁申请复议?请说明理由。(分数:5.00)_(2).如果复议期满后张某提起行政诉讼,被告是谁?请说明理由。(分数:5.00)_2010 年 12 月,甲县城管局没有书面通知乙厂就强制拆除乙厂违章建筑的房屋,也未制作物品清单,在搬运房屋内物品过程中损坏部分物品。乙厂于 2011 年 1月与丙厂合并成立新的丁厂。同年 2 月,丁厂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县城管局赔偿建房投入和物品损失。问:(分数:10.00)(1).丁厂是否具有原告资格?请说明理由。(分数:5.00)_(2).若法院经过审理认
15、定城管局的强制拆除行为程序违法,法院是否应该支持丁厂的赔偿请求?请说明理由。(分数:5.00)_行政法学自考真题 2013 年 10 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下列关于行政法与宪法和其他法律部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 A.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B.有西方学者把行政法叫做“静态的宪法” C.现代国家行政机关已经越来越少地“干预”民事活动 D.在法律体系中,行政法是与宪法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法律部门(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
16、2)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的实施法。西方学者霍兰德甚至把宪法典叫做“静态的宪法”,而把行政法叫做“动态的宪法”。(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国家的行政机关已经越来越多地“干预”民事活动。综上所述,可以断言,行政法的确是仅次于宪法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2.下列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_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C.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D.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等要素构成。3.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
17、法可划分为_ A.平时行政法和战时行政法 B.实体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 C.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D.中央行政法和地方行政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划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4.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是_ A.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 C.自治条例 D.软法规范(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在我国目前有以下几种: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判例与指导性案例和软法规范。5.下列属于中央行政机关的是_ A.国务院 B.某省人民政府 C.某县人民政府 D.某乡人民政府(分数:1.00)A. B.C
18、.D.解析:解析 所辖区域及事务范围涉及全国的行政机关,称为中央行政机关。具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员会,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的办公和办事机构。6.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_ A.接受区人民政府委托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居委会 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设立的商标评审委员会 C.某县公安局内设的法制科 D.某县政府信访办公室(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以及行政活动运作的实际情况,行政机构成为行政主体的情形有如下三种类型:(1)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这些专门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19、。例如,专利法第 41 条授权设立的专利复审委员会。(2)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在得到法定授权的情况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依照组织法和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各级人民政府直属的内部机构,另一种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内部机构。(3)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7.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的途径是_ A.选任 B.考任 C.委任 D.调任(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我国,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主要包括五种途径。其中的考任是指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20、8.以行政规划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规划可以分为_ A.全国规划、地方规划和区域规划 B.目标规划和实施规划 C.非拘束性规划和拘束性规划 D.综合规划和特定规划(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行政规划的领域非常广泛,其内容和形式非常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行政规划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综合规划(或者称总体规划)和特定规划(或者称专项规划、详细规划)。9.以行政事务处理的适用频度、范围、时限和行政程序的适用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程序可以分为_ A.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 B.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 C.自由行政程序和法定行政程序 D.行政立法程序、行
21、政执法程序和行政裁判程序(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程序进行若干不同的分类。以行政事务处理的适用频度、范围、时限和行政程序的适用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10.在行政合同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是_ A.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B.对不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的制裁权 C.对合同履行的监督权和指挥权 D.不可预见的困难情况的补偿权(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在行政合同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包括:(1)取得报酬权。(2)损害赔偿请求权。(3)损失补偿请求权。(4)不可预见的困难情况的补偿权。11.根据内容和形式的
22、不同,行政违法可以分为_ A.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 B.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C.行政主体的违法和行政相对人的违法 D.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12.行政复议申请人提出复议申请的法定期限是_ A.15 日 B.30 日 C.60 日 D.120 日(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 9 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13.当事人对甲乙两
23、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被申请人是_ A.甲乙两个行政机关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 B.甲行政机关 C.乙行政机关 D.甲乙两个行政机关作为共同被申请人(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 10 条第 4 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包括几种情况,其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14.在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负有法定举证责任的是_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诉讼代理人(分
24、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看出,被告负举证责任,是指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提供赖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责任。法律规定被告负举证责任是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诉讼程序上的反映。15.下列关于行政补偿的表述,正确的是_ A.行政补偿费用一般单独在国家财政中列支 B.行政补偿不以个人、组织所受的直接损失为限 C.行政补偿只能发生在实际损失发生之后 D.行政补偿的依据是多样性的,除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也可以是政策或者规范性文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行政补偿费用一般不单独在国家财政中列支,也不实行集中管理,而是
25、由具体的赔偿义务机关分散管理。因此 A 项错误。行政补偿以个人、组织所受的直接损失为限,所以 B 项也是错误的。行政补偿既可以在实际损失发生之后进行,也可以在实际损失发生之前,所以 C 项的说法不正确。行政补偿的依据是多样性的,除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也可以是政策或者规范性文件;行政赔偿则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进行。16.在行政赔偿中,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是_ A.6 个月 B.1 年 C.2 年 D.3 年(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 39 条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
26、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17.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或者撤销的效力。这种法律效力是_ A.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B.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C.行政行为的约束力 D.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所谓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改变)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的效力。18.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行为属于_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D.非要式的行政行为(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所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以不特定的人或事
27、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19.某省政府副省长在其职权分工范围内,签署了一份在该省范围内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该规定属于_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地方政府规章 D.其他规范性文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因此排除 A、B项。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决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则不以相应行政机关正式会议讨论决定为必要要件。20.如果经过备案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认定某部行政法规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那么对
28、此部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_ A.废止 B.撤销 C.改变 D.撤销或改变(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根据立法法第 88 条第 2 项、第 5 项、第 7 项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2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经过国家立法机关依法修改,此行政行为如果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规定相抵触。对于此行政行为,作出此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应当_ A.予以废止 B.予以撤销 C.宣告无效 D.确认违法(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相应行为如继续实施,则与
29、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故行政主体必须废止原行政行为。22.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导致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有权机关依法定程序撤销。由此给行政相对人造成实际损失的,行政相对人提出赔偿请求后,行政主体_ A.必须赔偿 B.不必赔偿 C.必须补偿 D.不必补偿(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的过错引起,而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行政行为的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起,那么,由此造成相对人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23.劳动行政机关的工伤鉴定属于_ A.行政奖励 B.行政确认 C.行政许可 D.行政裁决(分数:1.00)A.B. C.D.
30、解析:解析 根据法律规范和行政活动的实际情况,行政确认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确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证和行政鉴定。其中行政鉴定是指行政主体对特定的法律事实或客体的性质、状态、质量等进行的客观评价。24.下列属于行政征收的是_ A.个人所得税 B.高速公路过路费 C.小区物业费 D.高校学生学费(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行政征收包括税收征收、资源费征收、建设资金征收、排污费征收、管理费征收、滞纳金征收。其中,税收征收是行政征收中最主要的方面,如个人所得税。25.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是_ A.房产过户登记 B.户口登记 C.房产抵押登记 D.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分数:1
31、.00)A.B.C.D. 解析:解析 我国行政许可法第 2 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点活动的行为。”只有 D 项符合这一定义。26.下列属于行政裁决中权属纠纷裁决的是_ A.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劳动争议纠纷作出裁定 B.行政机关在进行土地管理时,对甲乙之间就某一土地使用权归属争议进行裁决 C.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出售变质食品的甲赔偿受害人乙医疗费 D.工商局裁决甲停止侵犯乙已注册商标的行为(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权属纠纷裁决是指行政主体对平等主体之间,因涉及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某一财物的所有权、使用权
32、的归属而发生的争议所作出的确定性裁决。如行政机关在进行土地行政管理时,对甲与乙就某一土地的使用权的归属发生的争议进行确认,并作出裁决归乙使用。此类裁决常用于解决土地、草原、森林、水面、滩涂、矿产等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纠纷。27.通报批评属于行政处罚中的_ A.人身自由罚 B.行为罚 C.财产罚 D.声誉罚(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以示警戒的行政处罚,故又称申诫罚或精神罚。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等。28.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因意外事故而致违法的,行政主体应当_ A.减轻处罚 B.从轻处罚 C.不予处
33、罚 D.正常处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一般来说,具有下列情况时,对行为不予处罚:(1)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违法,不予处罚。不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包括未满 14 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致违法的,不予处罚。(3)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的。(4)行为属于紧急避险行为的。(5)因意外事故而致违法的。(6)因行政机关的责任而造成违法行为的。(7)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29.下列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的是_ A.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下的罚款 B.对公民处以 100 元以下,
34、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2000 元以下的罚款 C.对公民处以 1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3000 元以下的罚款 D.对公民处以 20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4000 元以下的罚款(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是:(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3)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下罚款。30.代履行属于_ A.直接行政强制执行 B.间接行政强制执行 C.直接行政强制措施 D.间接行政强制措施(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35、 所谓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指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而是通过某些间接的手段(如代履行、执行罚)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行政强制行为。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1.下列关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 A.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经行政法调整后,具备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B.行政活动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 C.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E.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分数:2.00)A.B
36、.C. D. E. 解析:解析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和行政法律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关系,具有自己的特征。(1)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3)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32.下列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子原则的是_ A.法律保留原则 B.法律优先原则 C.比例原则 D.信赖保护原则 E.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分数:2.00)A. B. C.D.E.解析:解析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其主要包括法律保留原则和法律
37、优先原则。33.对行政相对人而言,行政处罚是_ A.免除义务的行为 B.科以义务的行为 C.剥夺权益的行为 D.赋予权益的行为 E.双方意志的行为(分数:2.00)A.B. C. D.E.解析:解析 根据各类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法律效果的不同,行政行为的内容可以归纳和概括为:(1)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2)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3)变更法律地位;(4)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行政处罚是科以义务的行为、剥脱权益的行为。34.下列属于行政给付的有_ A.工资 B.残疾抚恤金 C.社会救济金 D.自然灾害救济金 E.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分数:2.00)A.B. C. D.
38、 E. 解析:解析 综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可将行政给付的形式概括为以下几种:(1)抚恤金。一般包括对特定牺牲、病故人员的家属的抚恤金、残疾抚恤金以及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等。(2)特定人员离退休金。(3)社会救济、福利金。这里包括农村社会救济,城镇社会救济,精简退职老弱病残职工救济以及对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的经费资助。(4)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35.因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造成公民死亡,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的是_ A.受害公民的邻居 B.受害公民所在的单位 C.受害公民的孙子女 D.受害公民的父母 E.受害公民的未成年养女(分数:2
39、.00)A.B.C. D. E. 解析:解析 公民作为行政赔偿请求人,分为两种情况:(1)受害的公民本人。(2)受害公民死亡的,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以成为赔偿请求人。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是指上述继承人之外与死亡的公民具有扶养或者被扶养关系的亲属。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5,分数:15.00)36.行政法关系(分数:3.00)_正确答案:(行政法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解析:37.公务员(分数:3.00)_正确答案:(我国公务员法第 2 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
40、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解析:38.行政立法(分数:3.00)_正确答案:(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解析:39.行政复议(分数:3.00)_正确答案:(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行政相对人发生争议,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活动。)解析:40.级别管辖(分数:3.00)_正确答案:(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组织系统来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15.00)41.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分数:5.00)_正确答案:(1)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5)没有可能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