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行为学自考题分类模拟题 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17.00)1.人的行为是_(分数:1.00)A.无规律的B.有规律的C.时而有规律的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态度心理结构的三种成分的关系是_(分数:1.00)A.有机结合B.杂乱无章C.相互斗争D.彼此失衡3.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包括_(分数:1.00)A.挑战性的工作B.公平的报酬C.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D.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较为固定、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印象被称为_(分数:1.00)A.近因效应B.投射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5.具有情
2、感和活动都非常缓慢,情感活动单调持久且不易形于外气质的人,属于 _(分数:1.00)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6.下列关于情绪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1.00)A.情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B.情绪是自发的C.情绪是一种主观意识体验D.情绪会产生生理唤醒7.组织承诺的三因素不包括_(分数:1.00)A.感情承诺B.效果承诺C.规范承诺D.持续承诺8.关于组织公民行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1.00)A.它是一种自我裁量的自动自发行为B.它的出现与正式的报酬直接相关C.它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组织的绩效D.它可以促进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9.群体是由_个体组成。(分数:1.
3、00)A.一个或一个以上B.两个或两个以上C.三个或三个以上D.四个或四个以上10.按照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_(分数:1.00)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C.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D.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11.组织的整体战略通常由组织的_制定。(分数:1.00)A.基层管理层B.中级管理层C.高级管理层D.管理委员会12.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称为_(分数:1.00)A.角色认同B.角色直觉C.角色期待D.角色冲突13.群体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不包括_(分数:1.00)A.认同感B.归属感C.充实感D.力量感14.常用的群
4、体决策方法不包括_(分数:1.00)A.头脑风暴法B.视频会议法C.德尔菲法D.名义小组法15.非正式群体以_作为判断是非好恶的标准。(分数:1.00)A.爱好B.利益C.观点D.感情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与作用划分的类型是_(分数:1.00)A.积极型B.破坏型C.利益型D.中间型17.为了寻求友谊、情感,得到社交上的满足,群体成员以亲密的感情为基础而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属于非正式群体中的_(分数:1.00)A.利益型B.情感型C.爱好型D.信仰型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人的需要的特点包括_(分数:2.00)A.多样性B.层次性C.可变性D.社
5、会制约性E.潜在性19.态度的心理结构由_构成。(分数:2.00)A.感觉成分B.知觉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意向成分E.价值成分20.知觉过程一般可以分为_(分数:2.00)A.观察B.选择C.组织D.解释E.反应21.关于气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气质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B.气质是人天生的C.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D.气质是一个人自然特征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E.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22.情绪智力的主要表现是_(分数:2.00)A.自我意识B.自我管理C.自我激励D.感同身受E.社会技能23.下列关于群体的说法中,正确
6、的是_(分数:2.00)A.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B.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C.群体成员有着不同的目标D.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E.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24.群体的发展阶段经历了_(分数:2.00)A.形成阶段B.震荡阶段C.规范化阶段D.执行阶段E.中止阶段25.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_(分数:2.00)A.自然凝聚力B.工作凝聚力C.领导者凝聚力D.情感凝聚力E.道德凝聚力26.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有_(分数:2.00)A.是自发形成的B.主要依靠兴趣、情感、共同需要等情感因素来维持C.其领导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D.有强有力的群体规范E.具有很强的凝聚力27.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包括_(分
7、数:2.00)A.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足B.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C.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晴雨表D.不会产生抵触情绪E.不传播小道消息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28.动机 (分数:2.00)_29.价值观 (分数:2.00)_30.知觉 (分数:2.00)_31.能力 (分数:2.00)_32.组织公民行为 (分数:2.00)_33.假设群体 (分数:2.00)_34.角色 (分数:2.00)_35.从众行为 (分数:2.00)_36.社会促进效应 (分数:2.00)_四、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6.00)37.简述知觉对象的特征。 (分数:4.00)
8、_38.简述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 (分数:4.00)_39.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 (分数:4.00)_40.简述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分数:4.00)_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8.00)41.组织公民行为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分数:6.00)_42.试述群体的作用。 (分数:6.00)_43.试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分数:6.00)_六、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1.00)44.我到机修车间上任时,车间职工队伍的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不算管理人员,全车间工人有 71 名,其中 66 名是 35 岁以下的青年工人。他们虽然年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技术水平普遍
9、偏低,急需补上这一课。怎样才能尽快提高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呢?有一天晚上,我和车间的团支书王小云一起散步,顺便谈到这一问题。小王好像心不在焉,一直偏过头去看那些在路灯下下棋的“马路天使”们。当我想提醒她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高兴地说:“主任,有了,七个,就是他们七个。”她二话没说,拉着我的胳膊来到他们的旁边,指着他们给我看,然后又把我推到僻静处,兴奋地说-:“主任,你看清了吧?刚才我指的那七个人,都是我们车间这几年退休的老师傅。”她兴奋地向我谈起了想法。她说这些退休老工人过去在技术上都是内行,现在下棋的兴趣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现在其实都有些孤独感,每天在家里做饭、带孙子,晚上才凑在一起,过
10、去由于对他们重视不够,所以他们都有点怨气,退休后压根儿就不到车间去。如果能把他们请回到车间去,定期给青年工人现场指导,或者聘请他们做技术顾问,向他们咨询,不是好办法么?小王的一席话,使我开了窍。为了把这项工作做细致,做扎实,我们拟订了一个计划,并由我和车间党支书负责向厂部汇报,由小王负责做好青年工人的工作。最后,我们采取了三个步骤: (1)先利用车间团支部组织青年做好事,给每一个退休的老师傅做一个三合板的象棋盘,然后利用活动目送到他们各家,借此机会有意识的向他们请教一些技术问题,唤起他们对几十年工作环境的回忆,缩短新老员工间的心理距离。 (2)有车间领导出面“三顾茅庐”,先拉家常,再做检讨,然
11、后试探口气,让他们逐步感到自己仍是归属于这个集体的,集体也认可他们。 (3)给他们送去有厂长签字的烫金封面的聘书,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和归属感。 事后,有位退休的老工人说:“只要厂里还看得起我们这些人,我们就是死了,这把老骨头也要为工厂出把力。” 问题: 试从非正式群体管理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 (分数:11.00)_组织行为学自考题分类模拟题 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17.00)1.人的行为是_(分数:1.00)A.无规律的B.有规律的 C.时而有规律的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2.态度心理结构的三种成分的关系是_(分
12、数:1.00)A.有机结合 B.杂乱无章C.相互斗争D.彼此失衡解析:3.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包括_(分数:1.00)A.挑战性的工作B.公平的报酬C.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D.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4.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较为固定、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印象被称为_(分数:1.00)A.近因效应B.投射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刻板效应的概念。刻板效应指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具有概括性的、笼统的
13、印象。5.具有情感和活动都非常缓慢,情感活动单调持久且不易形于外气质的人,属于 _(分数:1.00)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抑郁质。抑郁质类型的人,其情感和活动都非常缓慢,情感活动单调持久且不易形于外,具有明显的内向性。6.下列关于情绪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1.00)A.情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B.情绪是自发的 C.情绪是一种主观意识体验D.情绪会产生生理唤醒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情绪的特征。情绪不是自发的,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引起情绪的刺激,有时是外在的,有时是内在的。7.组织承诺的三因素不包括_(分数:1.00)A.感情承诺B
14、.效果承诺 C.规范承诺D.持续承诺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组织承诺的三因素。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是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8.关于组织公民行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1.00)A.它是一种自我裁量的自动自发行为B.它的出现与正式的报酬直接相关 C.它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组织的绩效D.它可以促进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组织公民行为的特点。组织公民行为的出现与正式的报酬并不直接相关。9.群体是由_个体组成。(分数:1.00)A.一个或一个以上B.两个或两个以上 C.三个或三个以上D.四个或四个以上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群体的概念
15、。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10.按照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_(分数:1.00)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C.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D.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解析:11.组织的整体战略通常由组织的_制定。(分数:1.00)A.基层管理层B.中级管理层C.高级管理层 D.管理委员会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群体的外部环境。组织的整体战略通常是由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制定的,它规定着组织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12.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称为_(分数:1.00)A.角色认同B.角色直觉 C.角色期待D.角色冲突解析:13.群体
16、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不包括_(分数:1.00)A.认同感B.归属感C.充实感 D.力量感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凝聚力心理感受的具体表现。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即为认同感、归属感与力量感。14.常用的群体决策方法不包括_(分数:1.00)A.头脑风暴法B.视频会议法 C.德尔菲法D.名义小组法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群体决策方法。常用的群体决策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15.非正式群体以_作为判断是非好恶的标准。(分数:1.00)A.爱好B.利益C.观点D.感情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非正式群体的相关内容。非正式群
17、体以共同的感情为基础,以感情作为判断是非好恶的标准。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与作用划分的类型是_(分数:1.00)A.积极型B.破坏型C.利益型 D.中间型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非正式群体的划分类型。利益型是按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来划分的。17.为了寻求友谊、情感,得到社交上的满足,群体成员以亲密的感情为基础而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属于非正式群体中的_(分数:1.00)A.利益型B.情感型 C.爱好型D.信仰型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人的需要的特点包括_(分数:2.00)A.多样性 B.层次性 C.可变性 D.社会制约性 E.潜在
18、性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需要的特点。需要具有指向性、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社会制约性等特点。19.态度的心理结构由_构成。(分数:2.00)A.感觉成分B.知觉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意向成分 E.价值成分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态度的心理结构。态度的心理结构由知觉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意向成分构成。20.知觉过程一般可以分为_(分数:2.00)A.观察 B.选择 C.组织 D.解释 E.反应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知觉过程。知觉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及反应。21.关于气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气质是人们典
19、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B.气质是人天生的 C.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D.气质是一个人自然特征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E.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解析:22.情绪智力的主要表现是_(分数:2.00)A.自我意识 B.自我管理 C.自我激励 D.感同身受 E.社会技能 解析:23.下列关于群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 B.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C.群体成员有着不同的目标D.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 E.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群体。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24.群体的发展阶段经历
20、了_(分数:2.00)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执行阶段 E.中止阶段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群体的五大发展阶段。群体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阶段和中止阶段。25.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_(分数:2.00)A.自然凝聚力 B.工作凝聚力 C.领导者凝聚力 D.情感凝聚力 E.道德凝聚力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分为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和情感凝聚力。26.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有_(分数:2.00)A.是自发形成的 B.主要依靠兴趣、情感、共同需要等情感因素来维持 C.
21、其领导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D.有强有力的群体规范 E.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解析:27.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包括_(分数:2.00)A.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足 B.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 C.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晴雨表 D.不会产生抵触情绪E.不传播小道消息解析: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28.动机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29.价值观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30.知觉 (
22、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31.能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主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32.组织公民行为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引发的,一般包括无私并主动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的任务要求等。33.假设群体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假设群体:又称为统计群体,即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的群体。34.角色 (分数:2.00)_正确
23、答案:()解析:角色:是指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35.从众行为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从众行为:又称从众影响行为、相符行为、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意见的行为。36.社会促进效应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四、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6.00)37.简述知觉对象的特征。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这种
24、整合遵循以下规则: (1)接近律。在时间、空间上接近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倾向。 (2)相似律。具有相似性的对象往往容易被知觉为一组。 (3)闭锁律。人们能够把分散但是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觉对象的反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4)连续律。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联系的对象往往容易被视为一个整体。38.简述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选聘员工。 (2)决策。 (3)创造力。 (4)激励。 (5)领导力。 (6)谈判。39.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
25、(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 (3)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40.简述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影响工作效率。 (3)容易传播谣言。 (4)会产生破坏作用。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8.00)41.组织公民行为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依赖工作环境的构建。组织通常希望并一直在鼓励组织成员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员工和组织的关系是与经济交换相区别的社会交换关系。社会交换是一种基于信任的自愿性行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领导者的信任、组织
26、公平感、组织支持感及员工和领导者之间建立的良好的关系等,都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所以,构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是较为有利的。 (2)行为科学原理对行为的塑造。在塑造人的行为方面,行为科学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在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有效的行为塑造来推进组织公民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强化行为的重复发生。得到强化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发生。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管理者应当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不断的强化。 情境迁移影响行为改变。 运用角色榜样促进学习。可以通过树立角色榜样,让其他员工学习。直接主管的身体力行也可以成为下属的角色榜样。42.试述群体的作用。 (分数:6.00)_
27、正确答案:()解析:群体的作用如下: (1)完成组织任务。这是群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 (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3)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4)协调人际关系。 (5)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激励。43.试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六、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1.00)44.我到机修车间上任时,车间职工队伍的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不算管理人员,全车间工人有 71 名,其中 66 名是 35 岁以下的青年
28、工人。他们虽然年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急需补上这一课。怎样才能尽快提高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呢?有一天晚上,我和车间的团支书王小云一起散步,顺便谈到这一问题。小王好像心不在焉,一直偏过头去看那些在路灯下下棋的“马路天使”们。当我想提醒她时,她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高兴地说:“主任,有了,七个,就是他们七个。”她二话没说,拉着我的胳膊来到他们的旁边,指着他们给我看,然后又把我推到僻静处,兴奋地说-:“主任,你看清了吧?刚才我指的那七个人,都是我们车间这几年退休的老师傅。”她兴奋地向我谈起了想法。她说这些退休老工人过去在技术上都是内行,现在下棋的兴趣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现在其实都有
29、些孤独感,每天在家里做饭、带孙子,晚上才凑在一起,过去由于对他们重视不够,所以他们都有点怨气,退休后压根儿就不到车间去。如果能把他们请回到车间去,定期给青年工人现场指导,或者聘请他们做技术顾问,向他们咨询,不是好办法么?小王的一席话,使我开了窍。为了把这项工作做细致,做扎实,我们拟订了一个计划,并由我和车间党支书负责向厂部汇报,由小王负责做好青年工人的工作。最后,我们采取了三个步骤: (1)先利用车间团支部组织青年做好事,给每一个退休的老师傅做一个三合板的象棋盘,然后利用活动目送到他们各家,借此机会有意识的向他们请教一些技术问题,唤起他们对几十年工作环境的回忆,缩短新老员工间的心理距离。 (2
30、)有车间领导出面“三顾茅庐”,先拉家常,再做检讨,然后试探口气,让他们逐步感到自己仍是归属于这个集体的,集体也认可他们。 (3)给他们送去有厂长签字的烫金封面的聘书,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和归属感。 事后,有位退休的老工人说:“只要厂里还看得起我们这些人,我们就是死了,这把老骨头也要为工厂出把力。” 问题: 试从非正式群体管理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 (分数:11.00)_正确答案:()解析:只有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能否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都有重大的影响。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
31、为补充的,应该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发挥其积极作用。 (1)正视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对于领导者来说,应掌握本组织有多少非正式群体,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背景、思想倾向、成员构成、领导核心、行为目标及活动方式等,从而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采取粗暴或禁止态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采取否认与放任自流的做法,也会影响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发挥,对实现组织共同目标不利。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对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要采取支持和保护的原则,不仅允许其存在,而且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团结职工、搞好工作的主要阵地。对中间型和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当积极引导,切忌采取粗暴、生
32、硬、简单化的做法,对其成员要主动接近、了解,与他们建立起感情,以便从中施加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具有破坏性的非正式群体要采取“分化瓦解”“集体粉碎”的政策,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者,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取缔或适当处理。 (3)注意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任何非正式群体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虽然他们身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弱点,但往往也有突出的长处。他们在非正式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对群体成员的影响力大,做好他们的工作会影响一批人。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做好这些核心人物的工作。管理者应以平等的态度关怀他们、信任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成员的积极行为,防止和克服消极行为。管理者企图用“杀鸡儆猴”的方法对待这些人,效果大多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