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行为学自考题-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据统计,在全盘自动化的情况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耗费之比是_(分数:1.00)A.90:10B.60:40C.10:90D.5:95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其应用的带有阶级性的学科是_(分数:1.00)A.社会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生物学D.生理学3.为了证明承包制与工作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先测定未实行承包制时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然后再测定实行承包制后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这种研究方法就是_(分数:1
2、.00)A.现场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间隔时序准实验法D.不等同对照组准实验法4.直接推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是_(分数:1.00)A.物质利益B.家庭和睦C.良好的动机D.随大流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_(分数:1.00)A.气质B.能力C.性格D.个性6.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_(分数:1.00)A.生产性行为B.创造性行为C.分配性行为D.交换性行为7.霍兰德认为,适于从事沉思型的科学研究活动,比如生物学家、化学家和其他各类专业研究人员的人的“个性定向”是_(分数:1.00)A.现实操作型B.调查研究型C.管理型D.社会型8.把事业生涯划分成
3、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依据是_(分数:1.00)A.人的生命周期B.个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特征C.人的不同行为特征D.人的年龄9.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_(分数:1.00)A.外部环境B.群体规模C.群体构成D.群体任务10.在组织中更大众化的沟通形式是_(分数:1.00)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平行沟通D.非正式沟通11.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_(分数:1.00)A.人际关系理论B.人际反应特质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社会比较理论12.哪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可以计算出群体成
4、员的人际关系(即人缘的好坏),和群体的团结性(即群体凝聚力)?_(分数:1.00)A.社会测量法B.参照测量法C.关系分析法D.量表法13.影响群体互动的三个相互依赖关系中,互惠式相互依赖关系_(分数:1.00)A.最为简单B.与其他两种一样简单C.最为复杂D.与其他两种一样复杂14.激励的目的是_(分数:1.00)A.调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B.使组织得以协调运转C.发挥组织中全体员工的创造性D.更好地适应组织领导的需要15.在国外有关领导素质的观点中,传统素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1.00)A.亚里士多德B.杜拉克C.弗莱西曼D.吉普16.豪斯提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不同环境之需,领导
5、者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希望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并相信其能达到目标。这属于_(分数:1.00)A.指令B.支持型C.参与型D.成就型17.方案选择的先决条件是_(分数:1.00)A.拟定方案B.核定价值准则C.对备选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D.决定合理的目标18.需要的指向性是指_(分数:1.00)A.人的某种需要若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未能解决会转移到另一种需要的满足B.人的需要因为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C.有些需要可以重新产生甚至有周期性D.任何需要都指向某种事物1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当存在下列哪方面的问题时不会使职工感到不满意?_(分数:1.00)A.与上级
6、之间的人事关系B.职务保障C.责任感D.公司的政策和制度20.期望理论把工作绩效和报酬之间的关系定义为_(分数:1.00)A.期望B.关联性C.效价D.期望值21.自主管理活动的最高目标是_(分数:1.00)A.使人感到生活充实B.生机勃勃的人和企业C.尊重人的精神D.企业的繁荣和对社会的贡献22.发展现代组织结构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础是_(分数:1.00)A.行为组织结构理论B.近代组织结构理论C.古代组织结构理论D.传统组织结构理论23.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是_(分数:1.00)A.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B.组织目标的合理性C.组织结构合理化D.组织运行有效化24.以下反映
7、着组织变革的基本过程的是_(分数:1.00)A.组织成员的个性发展过程B.组织领导的个性发展过程C.组织成员的态度发展过程D.组织领导的态度发展过程25.最重要的是组织的生存问题,成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的组织是_(分数:1.00)A.学院型B.俱乐部型C.棒球队型D.堡垒型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Y 理论认为_(分数:2.00)A.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B.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C.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D.人把对于自身经济的安全需要看得高于一切E.大多数人都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潜能只是部分发挥27.第四类群
8、体规范主要涉及到_(分数:2.00)A.如何着装B.上班时和下班时,应该与谁交友C.员工报酬D.困难任务的分配E.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28.所谓的领导三要素指的是_(分数:2.00)A.客观环境B.领导作风C.组织结构D.领导者E.被领导者29.影响人的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的因素有_(分数:2.00)A.个人能力B.爱好C.兴趣D.价值观E.抱负水准30.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包括_(分数:2.00)A.阻碍组织的变革B.削弱个体优势C.效率较低D.组织合并的障碍E.约束力不强四、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五、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5.00)31.知觉 (分数:3.0
9、0)_32.正式群体 (分数:3.00)_33.正式领导 (分数:3.00)_34.组织体制 (分数:3.00)_35.亚文化 (分数:3.00)_六、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数:6.00)_37.简述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分数:6.00)_38.简述联络员角色这种协作机制的最大局限性。 (分数:6.00)_39.简述决策的特点。 (分数:6.00)_4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的论点。 (分数:6.00)_七、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国外有关领导素质的观点。 (分数:10.00)_42.试述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
10、(分数:10.00)_组织行为学自考题-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一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据统计,在全盘自动化的情况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耗费之比是_(分数:1.00)A.90:10B.60:40C.10:90 D.5:95解析:解析 据统计,体力劳动和与脑力劳动的耗费比重,在机械化水平低下的手工劳动的情况下,一般为 90:10;在中等机械水平下,为 60:40;在全盘自动化的情况下,为 10:90。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其应用的带有阶级性的学科是_(分数:1.00)A
11、.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C.生物学D.生理学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属于领会的内容。3.为了证明承包制与工作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先测定未实行承包制时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然后再测定实行承包制后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这种研究方法就是_(分数:1.00)A.现场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间隔时序准实验法 D.不等同对照组准实验法解析:解析 间隔时序准实验法是在保持原群体结构条件下,来测定未实行承包制时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然后再测定实行承包制后班组群体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以此来证明承包制对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4.直接推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是_(分数:1.
12、00)A.物质利益B.家庭和睦C.良好的动机 D.随大流解析:解析 良好的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发动和维持其成就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_(分数:1.00)A.气质B.能力C.性格 D.个性解析:解析 在组织行为学中,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6.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_(分数:1.00)A.生产性行为B.创造性行为 C.分配性行为D.交换性行为解析:解析 创造性行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7.霍兰德认为,适于从事沉思型的科学研究活动,比如生物学家、化学家和其他各类专业
13、研究人员的人的“个性定向”是_(分数:1.00)A.现实操作型B.调查研究型 C.管理型D.社会型解析:解析 霍兰德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他认为有六种基本的“个性定向”决定着人们从事职业的种类。其中,调查研究型这类人适合于从事沉思型的科学研究活动(思考、实验、理解)。这些职业包括生物学家、化学家和其他各类专业研究人员。8.把事业生涯划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依据是_(分数:1.00)A.人的生命周期B.个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特征 C.人的不同行为特征D.人的年龄解析:解析 把人的整个生涯,按照个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特征差别来划分。如根据人的需要、价值观、态度、行为等的不同而划
14、分为人的早期生涯、中期生涯和晚期生涯。9.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_(分数:1.00)A.外部环境B.群体规模C.群体构成 D.群体任务解析:解析 就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这一点来讲,群体的构成成分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差异本身可能并不能预测群体成员离职率的高低,但一个群体内部存在巨大差异,就会导致群体成员离职率升高。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每个人都与其他人存在一定差异,他们就不会有很强的局外人之感。10.在组织中更大众化的沟通形式是_(分数:1.00)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平行沟通 D.非正式沟通解析:解析 平行沟通是指组织成员同一等级间的沟通,它是组织中更为大众化的沟
15、通形式,通过平行沟通加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部的交流,有利于各种关系的平衡和沟通。11.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_(分数:1.00)A.人际关系理论B.人际反应特质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 D.社会比较理论解析:解析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12.哪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可以计算出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即人缘的好坏),和群体的团结性(即群体凝聚力)?_(分数:1.00)A.社会测量法 B.参照测量法C.关系分析法D.量
16、表法解析:解析 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即“人缘”的好坏,和群体的团结性即凝聚力都是可以通过社会测量法计算的。13.影响群体互动的三个相互依赖关系中,互惠式相互依赖关系_(分数:1.00)A.最为简单B.与其他两种一样简单C.最为复杂 D.与其他两种一样复杂解析:解析 在群体三个相互依赖关系中,互惠式相互依赖关系最为复杂。在这里,群体之间交换他们的投入和产出。14.激励的目的是_(分数:1.00)A.调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B.使组织得以协调运转C.发挥组织中全体员工的创造性D.更好地适应组织领导的需要解析:解析 激励的目的就是要调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不同的目的、需要
17、、态度,他们不单纯地只对组织目标发生兴趣。通过领导的激励功能,可以把因需求不同而产生的组织成员的行为导向组织目标。15.在国外有关领导素质的观点中,传统素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1.00)A.亚里士多德 B.杜拉克C.弗莱西曼D.吉普解析:解析 传统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生而具有的,生而不具有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成为领导者。亚里士多德是这种观点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已注定属于治人或治于人的命运。16.豪斯提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不同环境之需,领导者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希望下属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并相信其能达到目标。这属于_(分数:1.00)A.指令B.支持型C.参与型D
18、.成就型 解析:解析 豪斯认为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使用。其中,成就型领导是领导者树立挑战性的工作目标期望下属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对下属努力程度有较高水平的信任。17.方案选择的先决条件是_(分数:1.00)A.拟定方案B.核定价值准则C.对备选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 D.决定合理的目标解析:解析 对备选方案进行科学地评估是方案选择的先决条件。所提供的备选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目标的实现需要进行检验,然后再从实现目标的角度对他们加以评价。18.需要的指向性是指_(分数:1.00)A.人的某种需要若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未能解决会转移到另一种需要的满足B.人的需要因为满足方式的
19、改变而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C.有些需要可以重新产生甚至有周期性D.任何需要都指向某种事物 解析:解析 需要的指向性是指任何需要都指向某种事物,如食物、知识、交往中的人。1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当存在下列哪方面的问题时不会使职工感到不满意?_(分数:1.00)A.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B.职务保障C.责任感 D.公司的政策和制度解析:解析 赫兹伯格归纳职工非常不满的因素有:(1)公司的政策和制度;(2)技术监督;(3)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4)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5)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6)工资;(7)职务保障;(8)个人的生活;(9)工作条件;(10)职务地位。赫兹伯
20、格归纳职工感到十分满意的因素有:(1)工作上的成就感;(2)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3)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4)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5)工作的发展前途;(6)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20.期望理论把工作绩效和报酬之间的关系定义为_(分数:1.00)A.期望B.关联性 C.效价D.期望值解析:解析 期望理论把工作绩效与报酬的关系定义为工具性或关联性。21.自主管理活动的最高目标是_(分数:1.00)A.使人感到生活充实B.生机勃勃的人和企业 C.尊重人的精神D.企业的繁荣和对社会的贡献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JK 活动的理性概念图,自主管理活动要完成的最高目标是生机勃勃的人和企业。22.发
21、展现代组织结构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础是_(分数:1.00)A.行为组织结构理论B.近代组织结构理论C.古代组织结构理论D.传统组织结构理论 解析:解析 传统组织结构理论是发展现代组织结构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基础。其中的许多观点,如分工和专业化原则、命令统一和控制幅度原则、严格制度管理及管理者个人权威等,至今仍可作为组织内部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3.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是_(分数:1.00)A.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B.组织目标的合理性 C.组织结构合理化D.组织运行有效化解析:解析 目标是组织活动的方向,组织目标的合理性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24.以下反映着组
22、织变革的基本过程的是_(分数:1.00)A.组织成员的个性发展过程B.组织领导的个性发展过程C.组织成员的态度发展过程 D.组织领导的态度发展过程解析:解析 勒温从探讨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冻结三个过程。在组织变革过程中,人的变革是最主要的,要实施变革,首先必须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由此,组织成员的态度发展过程就反映着组织变革的基本过程。25.最重要的是组织的生存问题,成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的组织是_(分数:1.00)A.学院型B.俱乐部型C.棒球队型D.堡垒型 解析:解析 美国学者杰弗瑞研究认为,对于堡垒型的组织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组织的生存问题。这种组织的成员具有较
23、大的流动性,而安全保障不足。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Y 理论认为_(分数:2.00)A.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B.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的,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C.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D.人把对于自身经济的安全需要看得高于一切E.大多数人都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潜能只是部分发挥 解析:解析 Y 理论的要点是:人并非生来就是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人们从事工作如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大多数人均具有较高的想像力和创造性,能够妥善地解决组织的各种问题,并且潜能只是部分发挥。27.
24、第四类群体规范主要涉及到_(分数:2.00)A.如何着装B.上班时和下班时,应该与谁交友C.员工报酬 D.困难任务的分配 E.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 解析:解析 第四类群体规范与资源的分配有关。这类规范主要涉及到员工报酬,困难任务的分配,新型工具和设备的分发等。28.所谓的领导三要素指的是_(分数:2.00)A.客观环境 B.领导作风C.组织结构D.领导者 E.被领导者 解析:解析 任何一种领导活动,都必须具备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这些基本要素,即领导三要素,但领导者是构成领导活动三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没有领导者就没有领导活动。29.影响人的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的因素有_(分数:2.00
25、)A.个人能力B.爱好 C.兴趣 D.价值观 E.抱负水准 解析:解析 人的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是可以变化的,三个因素对它们的变化起着决定性影响,包括:(1)爱好和兴趣。(2)价值观。(3)抱负水准。30.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包括_(分数:2.00)A.阻碍组织的变革 B.削弱个体优势 C.效率较低D.组织合并的障碍 E.约束力不强解析:解析 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包括:(1)阻碍组织的变革。(2)削弱个体优势。(3)组织合并的障碍。四、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五、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5.00)31.知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26、,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32.正式群体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显的群体。在正式群体中,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并且指向组织目标的。33.正式领导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34.组织体制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35.亚文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
27、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六、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36.简述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此有人把归因论叫做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的自我知觉、自我思想认识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 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随之而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归因
28、,会影响将来的期望和坚持努力的行为。一般人可作出四种归因:(1)努力程度;(2)能力大小;(3)任务难度;(4)运气与机会。 归因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下列三个方面: (1)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2)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3)期望与预测,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37.简述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能促进群体的生存。(2)能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测性。(3)能够减少群体成员中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问题。(4)允许群体成员表
29、达群体的中心价值观,澄清代表群体身份的标志。38.简述联络员角色这种协作机制的最大局限性。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其局限性是,在处理相互作用群体之间的信息时,联络员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尤其在大型群体中和相互作用相当频繁的群体中更是如此。39.简述决策的特点。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决策的目标性;(2)决策的选择性;(3)决策的关键性;(4)决策的创新性;(5)决策的层次性。4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的论点。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强调需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即需要的普遍性原理。(2)强调需要分为层次,成阶梯式逐级上升,即层次性原理。(
30、3)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激励力量增强。这就是主导性原理。七、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国外有关领导素质的观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传统素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生而具有的,生而不具有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成为领导者。亚里士多德是这种观点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已注定属于治人或治于人的命运。沿着亚里士多德的思路,一些心理学家对历史上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领导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个案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优秀的领导者所具有的品质。研究传统素质的心理学家所提出的领导者的个性特性范围广泛,多达几百
31、种,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但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这样的十全十美的“伟人”。(2)现代素质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家们从注重企业管理人员训练开发的新方法中得到启示,逐步认识到,领导者的个性品质是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后天的培养可以造就有效的领导者,从而形成了现代领导素质理论。现代素质理论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识人方面和育人方面。现代素质理论存在着某些缺陷,就是孤立地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忽视了被领导者和环境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3)美国学者的领导素质观。在美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美国人推崇个人成就,敢于冒险,注重实用和效率。反映在领导素质观上
32、,强调两点:一是实际能力;二是创业精神。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把领导者的素质称为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务实的结合,是可以学来的。长期研究领导行为的学者斯多基尔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于 1974 年对领导者的素质作了一个概括。(4)日本企业界对领导素质的认识。日本的管理思想源于中国的儒学,吸收了美国管理科学的有关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领导素质标准。这种标准既体现在能力品质方面,又注重气质性格的作用。42.试述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从如何增强组织活力和保持动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四个具体目
33、标:使组织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利于实现组织目标;使组织具有足够的持续性,以保证在目标和方法方面进行有秩序的变革;使组织具有足够的适应性,以便及时地对外部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内部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应;使组织具有足够的革新性,以便在条件适宜时还能够主动地去进行相应的变革。(2)从组织应达到的功效来看,组织变革和发展应达到如下四个具体目标:要建立起能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先进而可行的经营目标和工作目标;要确立和健全各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以保证生产和各项工作互相密切配合而有秩序地进行;要建立科学、合理和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责划分明晰,权力分配得当;要健全对外有适应性和灵活性,对内有协调性和高效性的组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