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考分类模拟 1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最早出现的规范化方法是_(分数:2.00)A.结构化方法B.生命周期法C.原型法D.面向对象方法2.在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中产生系统说明书的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阶段B.系统设计阶段C.系统实施阶段D.系统维护阶段3.在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中产生系统设计说明书的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阶段B.系统设计阶段C.系统实施阶段D.系统维护阶段4.借助严格的过程约束和完备的文档管理,实现了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的是_(分数:2.00)A.
2、生命周期法B.原型法C.面向对象方法D.快速应用开发5.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不包括_(分数:2.00)A.将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分成系统分析等多个连续性阶段B.生命周期法比较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C.使系统开发项目像瀑布般从上向下推进D.对每个阶段中开发人员和用户需要履行的职责分别做了规定6.以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的合作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是_(分数:2.00)A.生命周期法B.原型法C.面向对象法D.快速应用开发7.以下关于原型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需要经过多个重复迭代的过程B.原型法比较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C.原型法的使用场合一定是直接利用该原型生成可用的系统D.缩微系统是原型法的使
3、用场合之一8.下列关于原型法优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用户较深入地参与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中B.用户试用系统后,可在开发期间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C.使软件向通用性方向发展D.可以较早地发现错误和漏洞9.原型法的使用场合是_(分数:2.00)A.演示宣传系统B.“部分功能”的系统C.缩微系统D.以上选项都是10.下列关于面向对象方法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B.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C.使用户较深入地参与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中D.逐步使软件的生产像硬件组装那样用“软件集成块”来构筑11.在面向对象方法的流程中,将相同的
4、数据类型抽象为独立的同类模块的阶段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维护12.在面向对象方法的流程中,将对象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区分控制的阶段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维护13.在面向对象方法的流程中,将设计转换为代码的阶段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维护14.以下关于对象和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对象是面向对象模型的基本单元B.对象具有明显的独立性C.类与对象之间具有层次结构,类与类之间没有层次结构D.对象都属于一定的类15.以下关于消息和继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
5、2.00)A.对象通过封装技术保持内部信息的隐蔽B.消息是对象之间的通信机制C.下层子类只能从一个父类中继承D.继承提高了软件模块的可重用性16.快速应用开发的优点不包括_(分数:2.00)A.可明显压缩低效率的重复环节B.可以更快地构建系统,产出标准化的软件C.有利于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建立良好关系D.可以更快地完成系统开发工作17.在信息系统构件的要素中,表示构件所能完成的功能的是_(分数:2.00)A接B.实现C.部署D.重用18.可执行文件属于构件要素中的_(分数:2.00)A.接口B.实现C.部署D.重用19.以下关于基于构件的开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强调构件的可复
6、用B.一个构件只能有一个实现C.决定构件重用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与其他构件整合D.主要通过整合已有的构件来完成较大型的软件系统的开发20.基于构件开发的核心是_(分数:2.00)A.系统设计B.系统实现C.系统整合D.系统部署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5,分数:60.00)21.信息系统规划书 (分数:4.00)_22.企业的价值链 (分数:4.00)_23.关键成功要素 (分数:4.00)_24.企业系统规划法 (分数:4.00)_25.情景法 (分数:4.00)_26.技术可行性 (分数:4.00)_27.经济可行性 (分数:4.00)_28.管理可行性 (分数:4.00)_29.法理的可行性
7、 (分数:4.00)_30.外包 (分数:4.00)_31.信息系统开发 (分数:4.00)_32.结构化方法 (分数:4.00)_33.原型 (分数:4.00)_34.对象 (分数:4.00)_35.类 (分数:4.00)_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考分类模拟 1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最早出现的规范化方法是_(分数:2.00)A.结构化方法 B.生命周期法C.原型法D.面向对象方法解析:解析 最早出现的规范化开发方法是结构化方法。答案为 A。2.在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中产生系统说明书的是_(分数:2.00)A.
8、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C.系统实施阶段D.系统维护阶段解析:解析 系统分析阶段,要通过调查和业务流程的分析,得出“该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提交系统功能需求报告,也称“系统说明书”。答案为 A。3.在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中产生系统设计说明书的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阶段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D.系统维护阶段解析:解析 系统设计阶段,建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完成功能需求设计,提交“系统设计说明书”。答案为 B。4.借助严格的过程约束和完备的文档管理,实现了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的是_(分数:2.00)A.生命周期法 B.原型法C.面向对象方法D.快速应用开发解析:
9、解析 生命周期法借助严格的过程约束完备的文档管理,实现了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答案为A。5.生命周期法的特点不包括_(分数:2.00)A.将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分成系统分析等多个连续性阶段B.生命周期法比较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C.使系统开发项目像瀑布般从上向下推进D.对每个阶段中开发人员和用户需要履行的职责分别做了规定解析:解析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如下:(1)将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分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多个连续性阶段;(2)对每个阶段中开发人员和用户需要履行的职责分别做了规定,明确了每个阶段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提交功能需求报告、系统说明书等文档的要求;(3)使系统开发项目像瀑布
10、般从上向下推进,各阶段的任务紧密衔接,以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答案为 B。6.以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的合作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是_(分数:2.00)A.生命周期法B.原型法 C.面向对象法D.快速应用开发解析:解析 原型法以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的合作为基础。答案为 B。7.以下关于原型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需要经过多个重复迭代的过程B.原型法比较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C.原型法的使用场合一定是直接利用该原型生成可用的系统 D.缩微系统是原型法的使用场合之一解析:解析 原型法的使用场合非常灵活,不一定是直接利用该原型生成可用的系统。答案为 C。8.下列关于原型法优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
11、(分数:2.00)A.用户较深入地参与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中B.用户试用系统后,可在开发期间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C.使软件向通用性方向发展 D.可以较早地发现错误和漏洞解析:解析 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有:(1)用户较深入地参与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中;(2)用户试用系统后,可在开发期间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3)快捷开发,几周就可完成一个可操作的原型;(4)用户眼见所关注的需求逐步实现,对系统实施的态度也更为积极;(5)可以较早地发现错误和漏洞。答案为 C。9.原型法的使用场合是_(分数:2.00)A.演示宣传系统B.“部分功能”的系统C.缩微系统D.以上选项都是 解析:解析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原型使
12、用场合:(1)演示宣传系统;(2)“部分功能”的系统;(3)缩微系统。答案为 D。10.下列关于面向对象方法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B.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C.使用户较深入地参与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中 D.逐步使软件的生产像硬件组装那样用“软件集成块”来构筑解析:解析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目的:(1)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2)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3)逐步使软件的生产像硬件组装那样用“软件集成块”来构筑。这种方法在快速高效地开发大规模软件和大型应用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曾被人称作解决“软件危机”的突破口。答案
13、为C。11.在面向对象方法的流程中,将相同的数据类型抽象为独立的同类模块的阶段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维护解析:解析 在系统分析阶段,从功能需求出发,分析识别出对象,将相同的数据类型抽象为独立的同类模块。答案为 A。12.在面向对象方法的流程中,将对象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区分控制的阶段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D.系统维护解析:解析 在系统设计阶段,描述对象的行动和交互关系,对其共性和个性进行区分控制。设置操作集合,使对象具有良好的独立性;设计对象的层次和抽象关系。答案为 B。13.在面向对象方法的流程中,将设计转换为代
14、码的阶段是_(分数:2.00)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 D.系统维护解析:解析 在系统实施阶段,使用可重用的软件库和面向对象的语言,将设计转换为代码。答案为C。14.以下关于对象和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对象是面向对象模型的基本单元B.对象具有明显的独立性C.类与对象之间具有层次结构,类与类之间没有层次结构 D.对象都属于一定的类解析:解析 类与对象、类与类之间具有层次结构(分类结构或组装结构)。答案为 C。15.以下关于消息和继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对象通过封装技术保持内部信息的隐蔽B.消息是对象之间的通信机制C.下层子类只能从一个父类中继承
15、 D.继承提高了软件模块的可重用性解析:解析 下层子类可以只从一个父类中继承,也可以从两个以上的父类中继承。答案为 C。16.快速应用开发的优点不包括_(分数:2.00)A.可明显压缩低效率的重复环节B.可以更快地构建系统,产出标准化的软件 C.有利于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建立良好关系D.可以更快地完成系统开发工作解析:解析 对企业而言,快速应用开发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明显压缩低效率的重复环节,可以更快地完成系统开发工作;在系统开发实施全程,均由用户和系统开发人员合作完成,有利于双方建立良好关系。快速开发方法的前提是要有精通开发工具的人员,能够如期完成迭代环节;参与者要能高强度参与项目,并适应快速循
16、环的压力。答案为 B。17.在信息系统构件的要素中,表示构件所能完成的功能的是_(分数:2.00)A接 B.实现C.部署D.重用解析:解析 接口(Interface)指定了构件所能完成的功能。答案为 A。18.可执行文件属于构件要素中的_(分数:2.00)A.接口B.实现C.部署 D.重用解析:解析 部署(Deployment):指构件的存在形式,如可执行文件。答案为 C。19.以下关于基于构件的开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强调构件的可复用B.一个构件只能有一个实现 C.决定构件重用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与其他构件整合D.主要通过整合已有的构件来完成较大型的软件系统的开发解析:解析
17、一个构件可以有多个实现,如可同时处理 XML 文件和关系数据库文件。答案为 B。20.基于构件开发的核心是_(分数:2.00)A.系统设计B.系统实现C.系统整合 D.系统部署解析:解析 系统整合成为整个开发过程的核心,决定构件重用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与其他构件整合。答案为 C。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5,分数:60.00)21.信息系统规划书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信息系统规划书是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模板工具。22.企业的价值链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企业的价值链指的是创造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而这些价值都是顾客愿意支付的。23.关键成功要素 (分数:4.
18、00)_正确答案:()解析:关键成功要素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24.企业系统规划法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论,其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25.情景法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情景法是一种权变的分析方法,它承认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26.技术可行性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技术可行性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该项目是否能实现”。27.经济可行性 (分数:4.00
19、)_正确答案:()解析:经济可行性分析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该项目何时能收回成本”。28.管理可行性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管理的可行性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该项目在企业中能否获得支持”。29.法理的可行性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法理的可行性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该系统有何潜在的风险”。30.外包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外包是指企业只需有基本的软硬件和网络通信平台,就可以用租赁方式得到应用系统,或者用交服务费的方式直接购买信息服务。31.信息系统开发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信息系统开发是从开始调查、形成概念,到系统设计、开发并安
20、装到位,最终交付使用的完整过程。32.结构化方法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结构化方法是指:以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为依据,依次完成信息系统的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编程等各项任务的规范化开发方法。33.原型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开发者初步了解需求后,在短期内快速开发出一个功能粗略的简易模型,称之为原型。34.对象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对象是面向对象模型的基本单元。在用户眼中,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某类事务或某个实体,在系统开发人员眼中,对象是将属性、结构相同的数据及相关操作封装后的整体模块。35.类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类是具有相同结构、属性、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形成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