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题-3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1,分数:21.00)1.研究者之所以要进行理论抽象和理论概括,主要是因为其研究目的是_ A.为了在杂乱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B.透过社会事件的表面现象而看到事物的实质 C.为了总结社会现象出现的特点 D.进行更大范围的社会研究 E.为了提高社会研究的工作效率(分数:1.00)A.B.C.D.E.2.为了发现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社会研究者常常采用_的方法。 A.大量应用文献分析 B.理论抽象 C.理论概括 D.缩小调查范围 E.更精确的抽样(分数:1.00)A.B.C.
2、D.E.3.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看,社会理论的社会功能有_ A.指导 B.解释 C.预测 D.概括 E.评价(分数:1.00)A.B.C.D.E.4.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_ A.概念 B.变量 C.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D.理论模型 E.理论假设(分数:1.00)A.B.C.D.E.5.人们在使用概念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时_ A.既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又抓住其次要特点 B.只是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C.不区分本质特征和次要特点 D.舍弃了社会现象的次要特点 E.全面地反映社会现象的实质和表现(分数:1.00)A.B.C.D.E.6.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是_ A.明确 B.抽象 C.实在
3、 D.具体 E.概括(分数:1.00)A.B.C.D.E.7.关于变量与概念之间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的社会现象某种特征 B.变量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客观的社会现象某种特征的存在及变化程度 C.概念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变量则必须能够在经验当中测量 D.对某种社会现象做出综合性的理论概括和描述时,更多地需要运用概念 E.在经验研究中对一个概念进行测量时,必须首先将它转化为一个变量(分数:1.00)A.B.C.D.E.8.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是为了_ A.使概念的含义更加明确 B.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在经验中可以操作的实际测量 C.反映概念所说明的事物和
4、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D.将概念转化为一定的变量 E.扩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数:1.00)A.B.C.D.E.9.社会研究过程的设计测量方案中需要运用变量的是_ A.分析社会资料 B.收集社会资料 C.理论总结 D.整理社会资料 E.理论表述(分数:1.00)A.B.C.D.E.10.理论的基本形式是_ A.理论假设 B.理论命题 C.理论模型 D.理论抽象 E.理论概括(分数:1.00)A.B.C.D.E.11.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命题分为_ A.简单描述性命题 B.探索性命题 C.解释性命题 D.比较性命题 E.预测性命题(分数:1.00)A.B.C.D.E.12.理
5、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常用的有_ A.公式法 B.坐标图示法 C.定量结构图示法 D.变量结构图示法 E.关系图示法(分数:1.00)A.B.C.D.E.13.变量结构图示法是首先找出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各种概念或变量,并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表述它们,然后按照它们之间可篚的关系而将各个变量区分为_ A.自变量 B.他变量 C.中介变量 D.因变量 E.中间变量(分数:1.00)A.B.C.D.E.14.社会理论可以划分为_ A.宏观社会理论 B.理论命题 C.中观社会理论 D.理论模型 E.微观社会理论(分数:1.00)A.B.C.D.E.15.从应用的角度看,宏观社会理论可以_ A.解决具体的行
6、为和社会现象 B.为一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理论导向 C.可以为微观的社会研究提供理论背景 D.可以为具体的政策和其他行为提供具体的指导 E.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检验而获得其理论的真实性程度(分数:1.00)A.B.C.D.E.16.下列属于中观社会理论的有_ A.社会分层理论 B.社区理论 C.社会控制理论 D.符号互动论 E.结构功能理论(分数:1.00)A.B.C.D.E.17.在社会研究中理论假设的来源可以是_ A.社会研究过程中的前期探索性调查 B.对以前理论文献的分析 C.对定量调查资料做的推论统计分析 D.人们的生活经验 E.人们的想象(分数:1.00)A.B.C.D
7、.E.18.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被调查的个体情况与总体情况相一致的概率主要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_ A.抽样方法 B.总体的同质性程度 C.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D.抽样的随机性程度 E.样本量(分数:1.00)A.B.C.D.E.19.理论检验的步骤包括_ A.命题推演 B.命题假设 C.经验检验 D.理论推演 E.理论建构(分数:1.00)A.B.C.D.E.20.下列属于难以直接加以经验测量的抽象概念有_ A.失业问题 B.犯罪问题 C.犯罪率 D.失业率 E.考试分数(分数:1.00)A.B.C.D.E.21.在理论检验过程中对假设命题进行推演的目的主要有_ A.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理
8、论假设命题的真实意义 B.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 C.澄清概念的真实含义 D.使命题能够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 E.对复合概念加以分解(分数:1.00)A.B.C.D.E.二、B简答题/B(总题数:8,分数:32.00)22.简述社会理论的特点。(分数:4.00)_23.简述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分数:4.00)_24.简述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重要特点。(分数:4.00)_25.在社会研究中应该如何推测两个社会现象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分数:4.00)_26.简述社会研究中理论模型各种表述方式的优缺点。(分数:4.00)_27.简述社会研究科学逻辑的具体
9、原则。(分数:4.00)_28.简述命题推演的类型。(分数:4.00)_29.简述定性研究的方法特点。(分数:4.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8,分数:32.00)30.试述社会理论的来源。(分数:4.00)_31.试述社会理论的发展。(分数:4.00)_32.试述社会理论的基本形式与层次。(分数:4.00)_33.试述社会研究中理论的层次划分及各个层次的特点。(分数:4.00)_34.试述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分数:4.00)_35.试述经验归纳原则和演绎推理原则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和局限性。(分数:4.00)_36.试述假设经验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及应用。(分数:4.00)_37.试
10、述社会研究中“理解方法”的研究逻辑。(分数:4.00)_四、B应用题/B(总题数:1,分数:15.00)38.请根据提示,完成理论检验的步骤及每个步骤应该完成的任务。理论检验的步骤: U /U_。例如,由于流动和熟练劳动力的需要,工业是扩大家庭减少和核心家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U /U_。比如,根据上述理论,可以逻辑地导出下列一组命题:第一,一个国家越工业化,其家庭结构就越倾向于核心家庭化;第二,在任何国家中,农村地区扩大式家庭结构的特征强于工业化的城市地区;第三,因工作而迁移的人,比那些没有迁移的人,与扩大式家庭的联系更弱。 U /U_ 例如,将“工业化”操作化为“汽车产量”、“每百户电话拥有
11、量”等等。 U /U_ 比如,对于上述假设,我们就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 U /U_ U /U_(分数:15.00)_社会研究方法自考题-3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1,分数:21.00)1.研究者之所以要进行理论抽象和理论概括,主要是因为其研究目的是_ A.为了在杂乱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B.透过社会事件的表面现象而看到事物的实质 C.为了总结社会现象出现的特点 D.进行更大范围的社会研究 E.为了提高社会研究的工作效率(分数:1.00)A. B. C.D.E.解析:解析 研究者进行理论抽象和理论概括的原因在
12、于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在杂乱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以及透过社会事件的表面现象而看到事物的实质。答案为 AB。2.为了发现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社会研究者常常采用_的方法。 A.大量应用文献分析 B.理论抽象 C.理论概括 D.缩小调查范围 E.更精确的抽样(分数:1.00)A.B. C. D.E.解析:解析 社会研究者为了发现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常常采用理论抽象和理论概括的方法。答案为BC。3.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看,社会理论的社会功能有_ A.指导 B.解释 C.预测 D.概括 E.评价(分数:1.00)A.B. C. D.E.解析:解析 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看,社会理论有解释和预测这两个主要
13、的社会功能。答案为 BC。4.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_ A.概念 B.变量 C.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D.理论模型 E.理论假设(分数:1.00)A. B. C. D.E.解析:解析 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概念、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答案为 ABC。5.人们在使用概念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时_ A.既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又抓住其次要特点 B.只是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C.不区分本质特征和次要特点 D.舍弃了社会现象的次要特点 E.全面地反映社会现象的实质和表现(分数:1.00)A.B. C.D. E.解析:解析 人们在使用概念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时往往只是抓住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14、而舍弃了社会现象的次要特点。答案为 BD。6.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是_ A.明确 B.抽象 C.实在 D.具体 E.概括(分数:1.00)A.B. C.D.E. 解析:解析 社会理论有抽象和概括两个基本特点。答案为 BE。7.关于变量与概念之间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的社会现象某种特征 B.变量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客观的社会现象某种特征的存在及变化程度 C.概念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变量则必须能够在经验当中测量 D.对某种社会现象做出综合性的理论概括和描述时,更多地需要运用概念 E.在经验研究中对一个概念进行测量时,必须首先将它转化为一个变量(分数:1.0
15、0)A. B. C. D. E. 解析:解析 变量和概念之间有以下差别: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的社会现象某种特征,而变量侧重于从量的方面去反映客观的社会现象某种特征的存在及变化程度;概念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变量必须能在经验中测量;对某种社会现象作出综合性的理论概括和描述时更多地用概念而不是变量;此外,在经验研究中对一个概念进行测量时必须首先将它转化为一个变量。答案为 ABCDE。8.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是为了_ A.使概念的含义更加明确 B.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在经验中可以操作的实际测量 C.反映概念所说明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D.将概念转化为一定的变量 E.扩大概念的内涵和
16、外延(分数:1.00)A. B. C.D.E.解析:解析 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就是使抽象的概念较容易测量的过程,是为了使概念的含义更加明确。答案为 AB。9.社会研究过程的设计测量方案中需要运用变量的是_ A.分析社会资料 B.收集社会资料 C.理论总结 D.整理社会资料 E.理论表述(分数:1.00)A. B. C.D. E.解析:解析 社会研究过程的设计测量方案阶段需要运用变量的是分析社会资料、收集社会资料以及整理社会资料。答案为 ABD。10.理论的基本形式是_ A.理论假设 B.理论命题 C.理论模型 D.理论抽象 E.理论概括(分数:1.00)A.B. C. D.E.解析:解析 概念
17、是理论的基本要素,但仅有概念没办法构成理论,理论还有其基本形式,即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答案为 BC。11.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命题分为_ A.简单描述性命题 B.探索性命题 C.解释性命题 D.比较性命题 E.预测性命题(分数:1.00)A. B.C. D. E. 解析:解析 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命题划分为简单描述性命题、解释性命题、比较性命题和预测性命题。答案为 ACDE。12.理论模型有多种表述方式,常用的有_ A.公式法 B.坐标图示法 C.定量结构图示法 D.变量结构图示法 E.关系图示法(分数:1.00)A. B. C.D. E.解析:解析
18、 理论模型常用的表述方式有公式法、坐标图示法和变量结构图示法。答案为 ABD。13.变量结构图示法是首先找出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各种概念或变量,并用文字或其他符号来表述它们,然后按照它们之间可篚的关系而将各个变量区分为_ A.自变量 B.他变量 C.中介变量 D.因变量 E.中间变量(分数:1.00)A. B.C. D. E.解析:解析 变量结构图示法将各种概念或变量用文字或其他符号进行表述以后按照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区分为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答案为 ACD。14.社会理论可以划分为_ A.宏观社会理论 B.理论命题 C.中观社会理论 D.理论模型 E.微观社会理论(分数:1.00)A. B
19、.C. D.E. 解析:解析 社会理论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宏观社会理论、中观社会理论和微观社会理论。答案为 ACE。15.从应用的角度看,宏观社会理论可以_ A.解决具体的行为和社会现象 B.为一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理论导向 C.可以为微观的社会研究提供理论背景 D.可以为具体的政策和其他行为提供具体的指导 E.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检验而获得其理论的真实性程度(分数:1.00)A.B. C. D.E.解析:解析 宏观社会理论的应用意义在于它可以为一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理论导向,也可以为微观的社会研究提供理论背景。答案为 BC。16.下列属于中观社会理论的有_
20、 A.社会分层理论 B.社区理论 C.社会控制理论 D.符号互动论 E.结构功能理论(分数:1.00)A. B. C. D.E.解析:解析 社会理论根据层次不同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其中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社区理论、社会控制理论都属于中观社会理论。答案为 ABC。17.在社会研究中理论假设的来源可以是_ A.社会研究过程中的前期探索性调查 B.对以前理论文献的分析 C.对定量调查资料做的推论统计分析 D.人们的生活经验 E.人们的想象(分数:1.00)A. B. C.D. E.解析:解析 在社会研究中理论假设的来源主要有:(1)社会研究过程中的前期探索性调查;(2)对以前理论文
21、献的分析;(3)人们的生活经验或常识。答案为 ABD。18.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被调查的个体情况与总体情况相一致的概率主要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_ A.抽样方法 B.总体的同质性程度 C.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D.抽样的随机性程度 E.样本量(分数:1.00)A.B. C.D. E. 解析:解析 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被调查的个体情况与总体情况相一致的概率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即总体的同质性程度、抽样的随机性程度和样本量。答案为 BDE。19.理论检验的步骤包括_ A.命题推演 B.命题假设 C.经验检验 D.理论推演 E.理论建构(分数:1.00)A. B.C. D.E.解析:解析 理论检验有两
22、个步骤,即命题推演和经验检验。答案为 AC。20.下列属于难以直接加以经验测量的抽象概念有_ A.失业问题 B.犯罪问题 C.犯罪率 D.失业率 E.考试分数(分数:1.00)A. B. C.D.E.解析:解析 犯罪率和失业率属于操作化之后的变量,可以测量;考试分数属于数据也可以测量,而失业问题和犯罪问题都是抽象概念难以直接测量。答案为 AB。21.在理论检验过程中对假设命题进行推演的目的主要有_ A.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理论假设命题的真实意义 B.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 C.澄清概念的真实含义 D.使命题能够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 E.对复合概念加以分解(分数:1.00)
23、A.B. C.D.E. 解析:解析 在理论检验过程中对假设命题进行推演的目的有多个,但主要的目的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以及对复合概念加以分解。答案为 BE。二、B简答题/B(总题数:8,分数:32.00)22.简述社会理论的特点。(分数:4.00)_正确答案:(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包括日常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等)。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解析:23.简述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分数:4.00)_正确答案:(1)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
24、之一; (2)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3)社会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4)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解析:24.简述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重要特点。(分数:4.00)_正确答案:(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两个重要特点: (1)其概率性特点,即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不具有必然性,某种特定的现象(原因)只是有可能导致某种特定的结果,而不是必然导致后者的发生。(2)社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常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人们只能观察和测量到两个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变化的情况,而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解析:25.在社会研究中应该如何推测两个
25、社会现象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分数:4.00)_正确答案:(首先要确定两个社会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共同变化的情况;其次要按照两个现象发生的时间上先后顺序,按照“前因后果”的原理去确定其因果关系;最后要按照已有的理论和常识去判定两个具有共同变化效应的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解析:26.简述社会研究中理论模型各种表述方式的优缺点。(分数:4.00)_正确答案:(1)变量结构图示法的优点包括:它可以包含许多变量;它能够较清楚地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其主要缺点在于它难以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2)坐标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够表示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6、。其缺点是它只能包含少数几个变量,而无法表述众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3)公式法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其缺点是它往往只能包含少量的变量。)解析:27.简述社会研究科学逻辑的具体原则。(分数:4.00)_正确答案:(1)经验归纳原则。(2)演绎推理原则。(3)假设检验原则。(4)统计性原则。(5)抽样推论原则。)解析:28.简述命题推演的类型。(分数:4.00)_正确答案:(1)命题的逻辑推演。逻辑推演是按照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从一个理论假设命题中得到另外一个或多个新的命题。 (2)命题的操作化推演。命题的操作化推演是指按照对概念进行
27、操作性定义的方式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验测量的变量。)解析:29.简述定性研究的方法特点。(分数:4.00)_正确答案:(1)定性研究不需要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因此,不需要在正式收集资料前严格设计一个假设性的理论模型。 (2)由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场所,通过与被研究者进行长期性的深度接触,并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去获得有关的定性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而得出研究结论。)解析:三、B论述题/B(总题数:8,分数:32.00)30.试述社会理论的来源。(分数:4.00)_正确答案:(从一般意义上看,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每天都观察到一些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从
28、而形成对某种具体现象的反映。当人们对同类现象的观察比较多了以后,就会形成对这类现象的经验概括,即人们通过有限的经验观察而获得的对一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概括。经验概括还属于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而不是理论层次的概括。理论研究者要进一步地通过理论思维或专门的研究活动而将一般性的经验概括上升为理论。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包括在形式上使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具有理论形式的命题,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通过一定的方式去论证和检验理论命题的真实性。当他们通过这些方法建立了某种理论后,还可以用这个理论去解释新发生的现象,并预测未发生的现象。例如,理论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大学毕业与获得高工资的关系,而是使
29、用更加抽象的“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的概念,将这一现象概括为这两个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而验证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理论命题。当这个理论命题得以确立以后,研究者们还可以用它来解释其他高收入者的原因,并且预测高教育水平者的收入水平一般会高于其他人。)解析:31.试述社会理论的发展。(分数:4.00)_正确答案:(1)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研究者可能会发现有些新发生的社会现象很难用已有的理论去解释。 (2)当难以解释的现象越来越多,或者其中有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特别重要时,研究者就只有修改已有的理论。如果经过简单的修改后的理论可以恢复其解释和预测
30、的能力,则这个理论框架在总体上仍可保留。 (3)然而,在一些时候,当做出局部的修改也难以达此目的时,整个的理论框架就只有被放弃了,其位置就会被其他更有效的理论框架所取代。 (4)综上所述社会研究中各种理论框架的修改和替代过程也就是社会理论发展的过程。)解析:32.试述社会理论的基本形式与层次。(分数:4.00)_正确答案:(社会理论的基本形式: (1)理论命题。所谓理论命题,是指研究者用来说明各个概念(变量)存在及表现的程度,以及各个概念(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的科学语句。 (2)理论模型。理论命题虽然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及其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但一个命题当中只能包含一个或少数几个概念
31、,而客观的社会现象往往是受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的,社会研究需要将社会现象中各种复杂因素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所谓“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 社会理论的层次: (1)宏观社会理论。宏观社会理论是对发生在整体社会层次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反映。这种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社会理论,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是反映社会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 (2)微观社会理论。所谓微观社会理论,是指关于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理论。微观社会理论所反映的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个人和家庭层次等微观的社会层次上,并且往往是通过在微观层次的经验研究而产生的。微观社
32、会理论所使用的概念抽象程度较低,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的结构也比较简单,因此,比较容易直接通过与经验事实的比较来加以验证。 (3)中观社会理论。中观社会理论是指抽象和概括的程度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并且通常是反映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类社会现象的理论。)解析:33.试述社会研究中理论的层次划分及各个层次的特点。(分数:4.00)_正确答案:(社会理论可以分为宏观社会理论、微观社会理论和中观社会理论。 (1)宏观社会理论。宏观社会理论是对发生在整体社会层次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反映。这种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社会理论,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是反映社会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此外,宏观社会理论具有高度
33、的概括性,往往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社会。并且宏观社会理论往往采用高度抽象的概念,具有复杂的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以及比较庞大的理论体系。由于宏观社会理论高度抽象,它往往难以直接通过具体的经验研究来验证。从应用的角度看,宏观社会理论一方面可以为一个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理论导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微观的社会研究提供理论背景。 (2)微观社会理论。所谓微观社会理论,是指关于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理论。微观社会理论所反映的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个人和家庭层次等微观的社会层次上,并且往往是通过在微观层次的经验研究而产生的。微观社会理论所使用的概念抽象程度较低,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的结构也比较简单,因此
34、,比较容易直接通过与经验事实的比较来加以验证。从应用上看,微观社会理论主要解决具体的行为和社会现象,它可以为具体的政策和其他行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社会理论提供更细致的微观基础,起到加强或者弱化宏观社会理论的作用。 (3)中观社会理论。中观社会理论是指抽象和概括的程度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并且通常是反映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类社会现象的理论。例如,在社会学中的社会分层理论、社区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等都属于中观社会理论。中观社会理论使用概念使用抽象程度、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的复杂程度一般都低于宏观社会理论,但又高于微观社会理论,因此,中观社会理论的发展既要以相应的宏观社会理
35、论为其发挥指导作用,也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检验而获得检验其理论的真实性程度。)解析:34.试述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分数:4.00)_正确答案:(所谓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是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认识论原则,包括经验归纳原则、演绎推理原则、假设检验原则、统计性原则、抽样推论原则等。 (1)经验归纳原则。所谓“经验归纳”是指人们通过对特定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经验观察的资料累积中总结出关于该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2)社会研究中的演绎推理原则。演绎推理是指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从一个(或多个)命题推导出另一个新的命题。在社会研究中演绎推理主要应用于两个过程中。其一是在对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命题进行
36、经验检验之前,需要从这个抽象命题推演出一个或多个能够在经验中加以检验的命题。其二是将经过检验为真的普遍性理论推演到具体的事例上,以使社会研究的结论能够指导具体工作。 (3)社会研究中的假设检验原则。所谓“假设检验方法”是指研究者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料去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 (4)社会研究中的统计性原则。社会研究中的“统计性原则”是指在社会研究中要发现社会运行的统计性规律。所谓“统计性规律”是指某类现象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概率度。 (5)社会研究中的抽样推论原则。社会研究中的抽样推论原则是指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对
37、部分成员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解析:35.试述经验归纳原则和演绎推理原则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和局限性。(分数:4.00)_正确答案:(1)经验归纳原则与自然科学一样,现代社会科学也是建立在经验归纳基础上的。所谓“经验归纳”是指人们通过对特定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经验观察的资料累积中总结出关于该现象的普遍性命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人们自发地运用着归纳原则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近代自然科学遵循归纳原则,强调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要建立在对经验观察并进行归纳的基础之上。现代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也强调对社会的认识应该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归纳而得出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性概括。在社会研究中遵循归纳原则的最大好处是保证研究结论能够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并且能够通过众多经验观察的归纳而为建立普遍性命题打下基础。但是,在现实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常常无法观察到某一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所有情况。因此,仅靠归纳法来得出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普遍性概括是具有缺陷的。 (2)演绎推理是指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从一个(或多个)命题推导出另一个新的命题。在演绎推理中,新命题的真实性(即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由原有命题真实性来保证的。演绎推理的逻辑方法也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中。在社会研究中演绎推理主要应用于两个过程中。其一是在对一个比较抽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