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学概论自考题-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进入 20 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了城市社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就是( )A法兰克福学派 B衣阿华学派C华盛顿学派 D芝加哥学派(分数:1.00)A.B.C.D.2.萨姆纳认为,虚荣产生( )A社会自续制度 B社会自足制度C社会自存制度 D宗教制度(分数:1.00)A.B.C.D.3.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是( )A规范社会秩序 B管理公共事务C社会协调 D社会控制(分数:1.00)A.B.C.D.4.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A卢梭 B亚当斯密C
2、马克思 D赫勒(分数:1.00)A.B.C.D.5.冲突论大多注重( )A经济问题 B思想问题C权力问题 D政治问题(分数:1.00)A.B.C.D.6.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是(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分数:1.00)A.B.C.D.7.第一部用现代观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是( )A韦伯的经济与社会 B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总论C戴维斯和莫尔的分层的一些原则 D索罗金的社会流动(分数:1.00)A.B.C.D.8.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称为(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C违规行为 D违纪行为(分数:1.00)A.
3、B.C.D.9.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是( )A垂直流动 B水平流动C向上流 D向下流动(分数:1.00)A.B.C.D.10.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 )A婚姻制度 B生育制度C亲子制度 D家庭财产继承制度(分数:1.00)A.B.C.D.11.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A直接隶属关系 B非直接隶属关系C正式关系 D多元化关系(分数:1.00)A.B.C.D.12.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服从国家安排回乡的下放职工属于( )A离退休人员阶层 B服务性工作人员C农村贫困阶层 D农业劳动从业人员(分数:1.00)A.B.C.D.13.人
4、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 )A美索布达米亚平原 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长江流域(分数:1.00)A.B.C.D.14.子女相对于其父母来说的地位的变化称为( )A垂直流动 B水平流动C代内流动 D代际流动(分数:1.00)A.B.C.D.15.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这是( )A规范理沦 B控制理论C权变理论 D标签理论(分数:1.00)A.B.C.D.16.侧重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A社会病理学理论 B社会解组理沦C价值冲突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分数:1.00)A.B.C.
5、D.17.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使用“家庭暴力”概念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B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D清除对妇女暴力宣言(分数:1.00)A.B.C.D.18.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是( )A社会变异 B社会改革C社会革命 D社会进化(分数:1.00)A.B.C.D.19.提出“后工业社会论”的是( )A丹尼尔贝尔 B让雅克C奈斯比特 D贝克(分数:1.00)A.B.C.D.20.下列不能称之为“灾害”的是( )A沙丘移动 B河道迁移C泥石流 D海底地震(分数:1.00)A.B.C.D.21.现代社会
6、变迁的主要形式是( )A整体变迁 B局部变迁C自发变迁 D有计划变迁(分数:1.00)A.B.C.D.22.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跃进的社会变迁过程称为( )A“现代化革命” B“工业化革命”C“信息化革命” D“全球化革命”(分数:1.00)A.B.C.D.23.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在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进行界定时产生的,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某种情况如何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这是( )A行为偏差理论 B行为界定理论C对象建构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分数:1.00)A.B.C.D.24.下列不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A腐败问题 B恐
7、怖主义问题C环境污染问题 D毒品问题(分数:1.00)A.B.C.D.25.信息成为重要战略资源;整个社会以知识价值论为基础;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这是什么社会形态( )A信息社会 B风险社会C工业社会 D后工业社会(分数:1.00)A.B.C.D.26.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的( )A变化 B革命C变异 D延续(分数:1.00)A.B.C.D.27.把文化价值要素引入理论模式中,考察文化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作用的区位学理论是( )A扇形理论 B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C新正统区位学理论 D多核心理论(分数:1.00)A.B.C.D.28.在恐怖主义的四个要素中,除
8、了暴力性、不可预测性和象征性外,还有( )A极端性 B政治性C颠覆性 D民族性(分数:1.00)A.B.C.D.29.“技术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奥本格 B斯宾塞C汤因比 D斯宾格勒(分数:1.00)A.B.C.D.30.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C科学技术的进步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B.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C.历史和逻辑的统一D.量变和质变的统一E.
9、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32.所谓“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说的是( )(分数:2.00)A.外在控制B.内在控制C.社会控制最有效的方式D.在没有外部力量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E.社会成员被迫遵从社会规范33.属于本源制度的有( )(分数:2.00)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教育科学制度D.婚姻家庭制度E.思想文化制度34.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分数:2.00)A.人口B.区位C.经济D.文化E.组织35.“国际社会四大恶”指的是( )(分数:2.00)A.恐怖主义B.地区冲突C.种族冲突D.核武器扩散E.毒品走私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3
10、6.社区纵向格局(分数:3.00)_37.阶级(分数:3.00)_38.内在控制(分数:3.00)_39.社会现代化(分数:3.00)_40.社会解组(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41.简述社区发展的原则。(分数:5.00)_42.简述做好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分数:5.00)_43.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分数:5.00)_44.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分数:5.00)_45.简述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出现的新特点。(分数:5.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46.试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异同。(分数:
11、10.00)_47.试述社会流动的意义。(分数:10.00)_社会学概论自考题-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进入 20 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了城市社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就是( )A法兰克福学派 B衣阿华学派C华盛顿学派 D芝加哥学派(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在 2008 年 4 月真题第 20 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芝加哥学派的相关知识。要点透析 进入 20 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了对当代社会的城市社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
12、派建立的古典区位学理论把社区视为人类聚居生活的特殊的空间现象,其中城市社区中的空间位置属于一项重要的稀缺资源,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在城市里占据的空间位置反映了他们对利益的追逐,同时也是他们追逐利益的社会性后果。2.萨姆纳认为,虚荣产生( )A社会自续制度 B社会自足制度C社会自存制度 D宗教制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萨姆纳关于社会制度的观点。要点透析 萨姆纳认为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类的四种基本需要,即饥饿、爱情、虚荣和恐惧。饥饿产生社会自存制度;爱情产生社会自续制度;虚荣产生社会自足制度;恐惧产生宗教制度。3.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是( )A规范社会秩序 B管理公共
13、事务C社会协调 D社会控制(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要点透析 公共事物是涉及全体社会成员以不同利益要求为基础的共同行动,如何使这些行动的目标及行动过程被限制在社会的整体目标和有序范围内,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4.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A卢梭 B亚当斯密C马克思 D赫勒(分数:1.00)A.B. C.D.解析:5.冲突论大多注重( )A经济问题 B思想问题C权力问题 D政治问题(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要点透析 冲突理论家认为社会分层的起源在于这样的事实,即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个人或
14、群体都要强制奖惩。这种实施能力意味着权力关系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冲突论注重的是权力问题。6.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是(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要点透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阶级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7.第一部用现代观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是( )A韦伯的经济与社会 B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总论C戴维斯和莫尔的分层的一些原则 D索罗金的社会流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
15、一部用现代观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要点透析 美籍俄罗斯社会学家索罗金 1927 年发表的社会流动一书,被社会学界认为是第一部用现代观点论述社会流动的著作。8.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称为(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C违规行为 D违纪行为(分数:1.00)A.B.C. D.解析:9.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跨越等级界限的位置移动是( )A垂直流动 B水平流动C向上流 D向下流动(分数:1.00)A. B.C.D.解析:10.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 )A婚姻制度 B生育制度C亲子制度 D家庭财产继承制度(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家庭制度的相关知识
16、。要点透析 家庭制度的内容主要由婚姻制度及相应的习俗礼仪、生育制度、亲子制度、父母与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等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组成,其中婚姻制度最为重要,其他制度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11.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A直接隶属关系 B非直接隶属关系C正式关系 D多元化关系(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区横向格局的特点。要点透析 和社区纵向格局不同,在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也主要集中在社区的范围以内。12.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服从国家安排回乡的下放职工属于(
17、)A离退休人员阶层 B服务性工作人员C农村贫困阶层 D农业劳动从业人员(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要点透析 离退休人员阶层包括回乡居住的各级离退休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退休干部,以及 20 世纪 60 年代服从国家安排回乡的下放职工。1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 )A美索布达米亚平原 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长江流域(分数:1.00)A. B.C.D.解析:14.子女相对于其父母来说的地位的变化称为( )A垂直流动 B水平流动C代内流动 D代际流动(分数:1.00)A.B.C.D. 解析:15.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
18、为,是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这是( )A规范理沦 B控制理论C权变理论 D标签理论(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在 2008 年 4 月真题第 25 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标签理论。要点透析 持标签理论的人认为,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为了形成和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建立了社会规范,而这种规范是可以改变的,社会规范的应用也是可以有不同侧重的。他们认为,人人都可能会有超出常规的、与众不同的行为,但如果没有被人注意或没有被社会
19、处罚,就不会被视为偏差行为者。但如果被他人发现,并被社会的权力集团所处罚,那么这种行为就被贴上了偏差行为的标签。16.侧重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A社会病理学理论 B社会解组理沦C价值冲突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分数:1.00)A.B. C.D.解析:17.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使用“家庭暴力”概念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B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D清除对妇女暴力宣言(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明确使用“家庭暴力”概念的著作。要点透析 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使用“家庭暴力”概念是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9952000)中,在第 11 项“改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有这样的表述:“依法保护妇女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坚决制止家庭暴力。”18.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是( )A社会变异 B社会改革C社会革命 D社会进化(分数:1.00)A.B. C.D.解析:19.提出“后工业社会论”的是( )A丹尼尔贝尔 B让雅克C奈斯比特 D贝克(分数:1.00)A. B.C.D.解析:20.下列不能称之为“灾害”的是( )A沙丘移动 B河道迁移C泥石流 D海底地震(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灾害”的相关知识。要点透析 自然灾害是对人
21、和社会而言的,只有那些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毁损的自然变异或自然事件才称为“灾害”。海底地震、深海暗流、无人荒岛的沉降、北极国内的风暴等等,不能称为“灾害”。21.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是( )A整体变迁 B局部变迁C自发变迁 D有计划变迁(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要点透析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或控制社会变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人类对社会变迁的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变迁成为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就是人类参与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22.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跃进的社
22、会变迁过程称为( )A“现代化革命” B“工业化革命”C“信息化革命” D“全球化革命”(分数:1.00)A. B.C.D.解析:23.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在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进行界定时产生的,社会学家真正面对的研究对象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某种情况如何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过程及其客观条件,这是( )A行为偏差理论 B行为界定理论C对象建构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分数:1.00)A.B.C.D. 解析:24.下列不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A腐败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C环境污染问题 D毒品问题(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社会问题的相关知识。要
23、点透析 D 项属于偏差性社会问题。25.信息成为重要战略资源;整个社会以知识价值论为基础;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这是什么社会形态( )A信息社会 B风险社会C工业社会 D后工业社会(分数:1.00)A. B.C.D.解析:26.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的( )A变化 B革命C变异 D延续(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变迁的相关知识。要点透析 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的变异。社会变迁包括三类内容:其一,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其二,社会的基本结构;其三,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27.把文化价值要素引入理论模式中,考察文化因素对城市空
24、间结构形成的作用的区位学理论是( )A扇形理论 B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C新正统区位学理论 D多核心理论(分数:1.00)A.B. C.D.解析:28.在恐怖主义的四个要素中,除了暴力性、不可预测性和象征性外,还有( )A极端性 B政治性C颠覆性 D民族性(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恐怖主义的四个要素。要点透析 一般认为恐怖主义具有政治性、暴力性、不可预测性和象征性四个要素,其常见的恐怖活动主要有:(1)爆炸:(2)绑架、劫持人质;(3)暗杀;(4)劫持飞机;(5)写恐怖信或打恐怖电话;(6)网络恐怖活动等。29.“技术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奥本格 B斯宾塞C
25、汤因比 D斯宾格勒(分数:1.00)A. B.C.D.解析:30.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C科学技术的进步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分数:1.00)A. B.C.D.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B.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C.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D.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E.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解析:32.所谓“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说的是( )(分数:2.00)A.外在控制B.内在控制 C.社会控制最有效的
26、方式 D.在没有外部力量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E.社会成员被迫遵从社会规范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控制的类型。要点透析 内在控制强调社会规范的习得和内化,社会成员不是被迫而是自觉地遵从社会规范,这是社会控制最有效的方式。我国传统文化就非常重视内在控制,它要求人们通过学习,成为有修养的人。其中提出一种很高的要求就是“慎独”,所谓“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就是要求人们在没有其他人在场也没有外部力量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把握自己,不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33.属于本源制度的有( )(分数:2.00)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 C.教育科学制度
27、D.婚姻家庭制度 E.思想文化制度解析:解析 本题在 2007 年 4 月真题第 33 小题考查过,主要考查本源制发的相关知识。要点透析 所谓本源制度,是指反映并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的原始的关系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制度,包括婚姻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34.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分数:2.00)A.人口 B.区位 C.经济 D.文化 E.组织 解析:35.“国际社会四大恶”指的是( )(分数:2.00)A.恐怖主义 B.地区冲突 C.种族冲突D.核武器扩散 E.毒品走私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际社会四大恶”。要点透析 恐怖主义与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毒品走私一起并
28、称为“国际社会四大恶”。三、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36.社区纵向格局(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予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解析:37.阶级(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解析:38.内在控制(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指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解析:39.社会现代化(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全面性发
29、展过程。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新形式,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解析:40.社会解组(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指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效力,社会既不能提供给人们以预期的奖赏和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以惩罚。)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41.简述社区发展的原则。(分数:5.00)_正确答案:(1)民主原则,即社区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2)需要原则,即应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入手。(3)自力原则,即要求社区居民挖掘自身潜力、自力更生。(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5)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原则。)解
30、析:42.简述做好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分数:5.00)_正确答案:(1)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2)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精神的和物质的损失。(3)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4)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做好社会问题的防治,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解析:43.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分数:5.00)_正确答案:(1)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2)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
31、变化,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直接原因。(3)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解析:44.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分数:5.00)_正确答案:(1)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2)人类社会积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3)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抑制社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物质基础。(4)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解析:45.简述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出现的新特点。(分数:5.00)_正确答案:(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
32、个阶层。(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增强,后果严重。)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0.00)46.试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异同。(分数:10.00)_正确答案:(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似乎相似,都认为阶级是与经济相联系的,但实际上二者有本质不同。马克思关于阶级的本质注重的是生产关系,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来揭示阶级属性,而韦伯关注的是市场关系,认为阶级地位是由市场处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韦伯研究社会分层,目的是调和阶级的矛盾和冲突,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另
33、外,韦伯试图用多元标准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单元”标准,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片面理解。)解析:47.试述社会流动的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移动。它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第一,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实现劳动力流动和人才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第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基于个人出身的地位获得模式正逐步被基于个人业绩的现代模式所取代,社会流动成为个人取得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第三,社会流动加强了个人才能和成就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联系,有利于造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社会的活力。第四,社会流动有利于加强各社会集团之间的联系,消除可能存在的隔阂,促进社会成员目标方面的一致认同,从而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