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2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38.00)1.简述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分数:2.50)_2.简述确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主要依据。 (分数:3.00)_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分数:2.50)_4.简述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分数:2.50)_5.简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的内涵。 (分数:2.50)_6.简述将协调发展原则作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分数:2.50)_7.简述实施协调发展原则的制度措施。 (分数:2.50)_8.简述预
2、防原则的内涵。 (分数:2.50)_9.简述实施预防原则的制度措施。 (分数:2.50)_10.简述实施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制度措施。 (分数:2.50)_11.简述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 (分数:2.50)_12.简述环境标准的类型。 (分数:2.50)_13.简述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权限。 (分数:2.50)_14.简述“三同时”制度。 (分数:2.50)_15.简述环境费的含义。 (分数:2.50)_二、论述题(总题数:8,分数:20.00)16.论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分数:2.50)_17.试述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含义。 (分数:2.50)_18.试述受益者负担
3、原则的意义。 (分数:2.50)_19.什么是公众参与原则?该原则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分数:2.50)_20.试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程序。 (分数:2.50)_21.试论“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违反“三同时”制度的行政法律责任。 (分数:2.50)_22.试述环境费制度的特征。 (分数:2.50)_23.试述目前中国自然资源法律规定对生态破坏的治理措施及其适用范围。 (分数:2.50)_三、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4,分数:42.00)24.凯伦酒店是一家中美合资三星级酒店,该酒店开业半年每天噪声不断,周围居民苦不堪言,纷纷向环保局投诉。经环保部门检测,该店的噪声超
4、过国家标准,且未办理“三同时”手续。于是环保部门作出该酒店停业的决定,并要求在停业期间限期治理。与此同时,周围居民和酒店部分职工以酒店噪声超过排放标准为由向法院提出了民事赔偿诉讼。 问题:环保部门作出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分数:3.00)_25.A 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投资兴建了一条三氧化二砷生产线并投入生产。由于其排放的含砷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中,造成与 A 相邻村庄的村民在饮用河水后出现了砷中毒的症状。此后环保部门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 31 条的规定,责令 A 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A 遂委托 B 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表认为:由于 A 工
5、厂排放的含砷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中,导致该评价区域内水环境中砷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在未彻底消除污染的情况下,河水不适宜再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为此,报告表的结论是:除非 A 工厂投入技术先进的污染物处理设备,全面回收处理废水中的砷物质,否则 A 工厂应当另行选址建设。然而,由于污染物回收处理设备成本过高,A 工厂难以投入相应资金,且 A 工厂在当地属于利税大户,地方政府也不愿意令其搬迁。环保部门只好以“A 工厂应当积极治理已产生的污染,减少废水排放并缴纳排污费,补偿村民所遭受的损失”作为审批意见通过了该项目,但河水被污染的状况最终未能获得解决,厂群纠纷时有发生。 (注:环境影响评价法第 31 条
6、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 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分数:3.00)_26.1999 年,重庆市天南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南公司”)下属的城南水泥厂为了扩大生产,计划将其厂内原 2.2 米的窑径改为 2.5 米。在改建过程中,城南水泥厂认为该项目仅仅是扩大机立窑的窑径,送风的罗茨风机并未改大,而且改造的目的是使气流通过面积增大,让窑内原料反应更充分,减少排放污染,不属于技术改造项目,因此没有向有关环境主管机关递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 7 月,在没有经过环境保护部门对
7、其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的情况下,该厂便将改造过的生产设施正式投入使用,结果在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影响。事后,重庆市环保局经过调查,认为天南公司的窑径改造项目既是扩大生产规模,又是改造生产设备和工艺的项目。于是,重庆市环保局于 2000 年 12 月 19 日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天南公司作出罚款 7 万元的处罚决定。 问题:天南公司的窑径扩大项目是否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分数:3.00)_27.王某从 1981 年开始养鸡,每年收入从 1981 年的 2000 多元到 1991 年 1.5 万元。1991 年下半年某公司在他家鸡舍不到 3 米的地方建了一个预制板厂,该厂
8、搅拌机、汽车、吊车、推土机等各种机器设备整天震响,致使 1800 只小鸡全部被震死,正在下崽的母猪像疯了一样的闹,不得不处理掉。从 1991 年到 1992年 6 月损失 3 万元。为此,王某来到环保局投诉,要求被访单位赔偿损失,停止侵害。环保局查明:该预制板厂虽然建设了与生产经营项目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但是该厂从未使用过。 问题:环保局应该如何处理? (分数:3.00)_28.养鸡场经营者甲发现自她所在市的某公司在她鸡场附近修建预制板厂以来,小鸡纷纷死亡,产蛋鸡也不再下蛋,经济损失达数万元。同时,其住宅出现裂缝,家人住院。后查明主要原因是各种设备产生的震动和噪声所致。据环保局监测,其住宅及养
9、鸡场噪声已达 80 分贝和 95 分贝。该厂自规划以来,未履行“三同时”手续,也未安装任何消声防震措施。环保局在调解的同时,对该厂罚款 3 万元,并要求补办“三同时”审批手续,审批通过前不得生产。 问题:环保局的处罚有无法律依据? (分数:3.00)_29.光明造纸厂位于某河流中上游。2008 年 6 月,环境监测站对该造纸厂的污水进行监测,发现该厂对所排放污水的净化处理不够,多种污染物质的含量严重超标。遂向该厂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但光明纸厂不予理会,没有采取任何净化措施。1998 年 10 月,市环保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其征收排污费,但该厂领导却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拒绝缴纳。环保局在多次征收
10、未果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纸厂缴纳应缴纳的排污费。 问题:市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 (分数:3.00)_30.2005 年以来,渔民孙某等 18 人经当地政府批准在 L 县沿海滩涂合伙开办、经营了五个贝类养殖场和一个鱼类养殖场。2010 年 7 月上旬,来自 Q 县的工业污水沿河道和灌渠倾泻而下,进入孙某等人的六个养殖场,致使滩涂贝类、鱼类成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经水产专家评估小组评估认定,悬浮物、COD(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离子、挥发酚的严重超标是导致该养殖场鱼类、贝类死亡的唯一原因。同时,环境监测站也对这次贝类和鱼类死亡事故进行鉴定评估,认定向河道排污的 Q 县A、
11、B、C、D、E、F、G、H 造纸厂等八家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中均含有造成鱼类、贝类死亡的物质。另有I 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排放的污水中也包含悬浮物、COD(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离子、挥发酚等物质,对污染的造成也有一定责任。这次污染事故造成的渔业经济损失为 1365.97 万元。 受害渔民根据鉴定评估机构的鉴定报告对九家排污企业提起索赔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各被告停止排放污水的侵害行为,连带赔偿经济损失 1365.97 万元。法院经审理查明,八家造纸厂违反国家规定超标排污,I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超标排污。八家造纸厂认为,他们已向环保部门缴纳了排污费,不应再承担污染赔偿责任;I 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认为,其污水排
12、放已经达标,属于合法排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九被告都认为鱼贝类死亡系原告人管理不善所致,与被告的污水排放行为无因果关系,但均未提供相应证据。 请问:八个超标排污企业以已经缴纳排污费为由。拒绝承担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分数:3.00)_31.某县有一大块湿地,具有很好的旅游价值和生态价值。2009 年,该县通过人大会议,决定对该片湿地进行开发,以便可以扩大该县的耕地面积。该决定一经做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问题:请从“协调发展原则”的角度阐述这一决定是否合理。 (分数:3.00)_32.四川省某县一企业设在农村地区,其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
13、准 10 分贝,但其前后左右都是荒地,因而没有其他单位和居民受到该厂环境噪声的干扰,只有其本厂的职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噪声危害。当地环境保护局以该企业超标排放噪声为由,责令其限期治理,并征收其环境噪声超标排污费每月 1600 元。该企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行政决定。其理由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 16 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按照该法第 2 条规定,环境噪声污染必须有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我企业只满足噪声超标一个条件,不属于限期治理和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对象。结果,法院采纳了原告企业的意见,判决撤销环保局的决定。
14、 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数:3.00)_33.某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化学添加剂的企业。2007 年,该厂通过了区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估审批。在废水处理设施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2009 年,该化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在未向环保局申报的情况下扩建了加工精制 3硝基、4氨基苯酚(NAP)工艺和设备,但是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相应改造,在投入生产使用前也未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扩建的设备投入使用后,因原废水处理设施无法处理大量的新增废水,造成处理池废水外溢和直接排放,污染了附近的河道。区环保局接到举报后对化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但化工厂以保守技术秘密为由阻拦环保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并
15、拒绝提供扩建工程的任何资料。经环保局对排污口污水排放进行监测,表明污染物排放严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问题:请说明该化工厂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哪些基本法律制度? (分数:2.50)_某市机器厂(甲)家属楼与棉纺厂(乙)纺织车间仅一墙之隔。纺织车间 1993 年 4 月新上一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后鼓风机日夜运作,致使楼房的居民无法入睡,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甲厂职工多次反映,要求环保部门予以处理。1993 年 9 月市环境监理总站经调查、监测证实,该车间厂界噪声为74.2 分贝,所处区域为类混合区。为此市环保局向乙厂下达书面通知,要求缴纳超标排污费,但乙厂置之不理。1993 年
16、 11 月,市环保局对乙厂作出行政处罚:(1)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 25000 元;(2)追缴滞纳金 1500 元;(3)罚款 5000 元。乙厂不服,提出几点理由:(1)污染源所在地建设在先,甲厂住宅楼建设在后,责任在甲厂选址不当;(2)主要污染源鼓风机系国家定点厂家生产,低噪音符合排放标准,出现高噪音应属厂家产品质量问题。 问题:(分数:5.00)(1).你认为乙厂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依据环境法,请具体分析说明乙厂有无违法行为?(分数:2.50)_(2).环保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数:2.50)_34.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抗公司”)是我国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多年
17、来,该公司坚持发展和环保两手抓的经营方针,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鲁抗公司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期以来,投资逾亿元资金,建设了一系列废气、废液、废渣处理工程,其中,厌氧生化处理青霉素丝体残渣装置,通过了国家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0 年代后期,针对国家对淮河流域企业提出的环保高要求,公司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投资 5000 万元,在南区引进建成了一套 CASS 污水综合处理系统,使南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1.2 万吨,COD 去除率超过95%,1999 年,通过了山东省环保局废水排放全面达标验收。在解决废水污染的同时,鲁抗公司先后对 6台
18、锅炉的除尘系统进行了改造,选用全硫含量低于 0.5%的低硫煤及新型除尘器,保证了烟气、粉尘、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鲁抗公司在狠抓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建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每一位员工在进入生产岗位前,都要接受环保法规和防治污染知识的教育;公司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严格按 GMP 标准和 ISO14001 标准组织生产,尽可能地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建立了“五不准”原则,即:不准清浓污水混流,不准茵渣冲入下水道,不准废炭、废油、废溶煤冲入下水道,不准包装物、杂物冲入水池,不准擅自停用环保设备和装置。凡违反“五不准”的员工,查出一个,下岗一个
19、。1998 年,公司成立了环保检查小组,协助监督生产单位推行清洁生产。整个集团公司建立起了科学高效的环保管理网络,对提炼、发酵、溶煤等重点排污岗位设置警示牌,生产实现微机自控,发动全员开展节能降耗,减轻环保压力;同时,公司还开展了环保学习月活动,对各单位的环保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评比;在工程建设中,公司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实施环保“三同时”制度。因为在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方面的突出贡献,鲁抗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业污染普查工作先进企业”、“山东省医药环保先进单位”,并于 2001 年顺利通过了 ISO14001 环保体系认证。鲁抗公司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决将污染消除在生产
20、过程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鲁抗公司的成功经验值得向全国企业推广。 问题:请从“预防原则”的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分数:2.50)_35.2012 年 10 月,某市 A 油井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石油流入附近河流,导致河流水源严重污染,致使全市饮用水严重紧张。后经有关部门调查,A 油井所在公司的生产设备落后,设备装置严重不合格。但是该市 B 环评机构在对 A 油井进行环境评估时,声称 A 油井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均符合国家要求,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问题:请问 B 环评机构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分数:2.50)_36.2004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 年 7 月
21、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了项目环评的厦门 PX 项目,由于潜在的环境健康风险,引发厦门市民的强烈反对和大规模的反对游行。此后厦门市政府积极应对、听取民意,举行了较为公开、可参与的市民座谈会。最终该项目迁至漳州。 问题:试从“公众参与”原则的角度分析该案例。 (分数:2.50)_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2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38.00)1.简述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反映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精神和本质。 (2)弥补
22、法律规定的不足。 (3)指导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2.简述确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主要依据。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确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主要依据包括五个方面: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具有法律规范的特性,以便于执法者、司法者解决环境与资源保护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纠纷与矛盾。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不能等同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属于比较抽象的法律规范,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则属于比较具体和直接的法律规范。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必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有原则,与其他部门法共有的原则不应成为环境与资源保
23、护法的基本原则。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应当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之中,并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范体系具有指导与纲领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应当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和所有领域普遍、广泛适用。 (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内容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战略性、宣示性的口号不宜直接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原则。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 (2)预防原则。 (3)受益者负担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4.简述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
24、:环境保护法,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完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与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率先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纳入法治轨道,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和基本政策。 (2)为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确立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管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体制,促进了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4)促进了全民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其他部门法在修订时纳入与保护环境与资源相关的条款。5.简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的内涵。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协调发展原
25、则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协调发展是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发展过程中的统一协调。 (2)协调发展的实质是重视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利益。 (3)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6.简述将协调发展原则作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将协调发展原则作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1)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有利于实现社会的长久繁荣与发展。7.简述实施协调发展原则的制度措施。 (
26、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决策。 (2)通过“三同时”制度保障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3)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 (4)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5)通过清洁能源制度解决环境对经济的制约。 (6)通过绿色 GDP 核算等经济政策促进和保障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8.简述预防原则的内涵。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预防原则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预防的对象是环境损害,这种损害是科学上确定的、形成共识的。(2)预防的目的是避免或者减少环境损害。(3)预防的性
27、质属于事前积极控制。9.简述实施预防原则的制度措施。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决策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2)通过“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3)通过清洁生产制度在生产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4)通过循环经济制度在资源废物循环阶段落实预防原则。 (5)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排污阶段落实预防原则。10.简述实施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制度措施。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2)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3)征收环境税。 (4)实行土地复垦制度。11.简述公众参与原则的内涵。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公
28、众参与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1)参与主体是公众。公众即社会大众、普通民众,亦即受经济活动影响的社会个体及其集合。 (2)参与的对象主要是影响到公众环境利益的建设项目。 (3)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 (4)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与监督权。12.简述环境标准的类型。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总体上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及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五类。13.简述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权限。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依照环境保护法第 10 条的规定,国务院环保部门根据国家环
29、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14.简述“三同时”制度。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这一规定在我国其他污染防治法律中也有规定,一般将其简称为“三同时”制度。15.简述环境费的含义。 (分数
30、:2.50)_正确答案:()解析:环境费是对所有环境收费的统称,指国家或者其他公法人团体以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为目的,依法向环境利用行为人收取的与其行为相对等的金钱。在各国环境立法上,环境费通常表现为环境规费、环境公课、环境受益费等形式。二、论述题(总题数:8,分数:20.00)16.论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选择发展道路时,吸取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理性地分析了各种道路的利弊。 (1)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当前所处条件与工业化国家过去所处的历史条件存在巨大不同,特别体现在资源与能源
31、的匮乏、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利润率的下降、已经被发达国家严重污染了的全球环境等等。在此条件下,如果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国必然会比发达国家付出更加沉重的环境代价。但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还是本着“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行事,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有法不依现象还非常严重。 (2)环境保护优先论在中国同样也走不通。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经济基础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国民又期望美好的生活质量。如果中国将“环境保护优先”作为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方法,那么在现实中,可能会面临许多两难的选择,如就业岗位、脱贫致富、能源供应、汽车出行等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与冲突等。即便是美国这样发达的
32、超级大国,仍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进行着某种利益平衡,为了维护国内能源企业的利益、就业岗位等,甚至不惜选择放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军者的地位。 因而,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牺牲其中的任何一种利益以换取另一种利益,都可能导致利益失衡、社会发展停滞或者环境代价过大的后果。17.试述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含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受益者负担原则是指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或者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危害者,应当支付由其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损害费用,并承担治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责任。受益者负担原则包括“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
33、四个方面的内容。 (1)“谁开发谁保护”是指开发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负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2)“谁破坏谁恢复”是指环境与资源的破坏者,应当承担修复生态环境功能的责任和义务。 (3)“谁利用谁补偿”是指环境与资源的利用者,应当承担生态补偿的责任和义务。 (4)“谁污染谁治理”是指环境的污染者,应当承担治理污染的责任和义务。18.试述受益者负担原则的意义。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实现社会公平。受益者负担原则的本质是将污染者的污染成本内在化,让污染成本进入产品的价格,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同时,污染成本内在化,也减少政府公共支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2)降低环境保护的成本。让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利用者补偿、污染者治理,实际上是让最知情者、最有经验者、最方便者对环境进行保护、对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