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真题 2010年 7月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6050(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1分(总题数:10,分数:10.00)1.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A.弗罗姆B.马斯洛C.亚当斯D.修茨2.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的态度功能是( )(分数:1.00)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3.认知失调理论是五十年代由_提出的。( )(分数:1.00)A.海德B.罗杰斯C.费斯汀格D.科尔伯格4.“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
2、这种观点体现了个体的( )(分数:1.00)A.自我障碍B.自我实现的预言C.习得无助D.自我服务偏见5.认为情绪的发生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观点的提出者是( )(分数:1.00)A.坎农-巴德B.詹姆斯C.沙赫特和辛格D.阿特金森6.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强化的主要方式?( )(分数:1.00)A.积极的强化B.消极的强化C.中性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7.我们喜欢让我们感到情感满足,心情愉快的人是因为( )(分数:1.00)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理论D.吸引8.当很多人在场时,个体的利他行为会( )(分数:1.00)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9.提出利他行为的模仿理论
3、的学者是( )(分数:1.00)A.威尔逊B.洛伦茨C.拉塔内D.班杜拉10.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的程度可以用_表示。( )(分数:1.00)A.抱负水平B.比较水平C.预期价值D.效用-价值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1分,共(总题数:10,分数:10.00)11.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注意交流融合。(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2.将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是集中型的沟通传递。(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3.态度具有社会性、稳定性、相对性。(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4.自我表现是个体有意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
4、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5.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忽视一致性反应,而根据特殊的信息作出归因。(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6.自我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以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7.时尚根据发展的过程,分为流行、风靡、时狂。(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8.人际吸引的得失理论是由梅特提出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9.个体高度介入时容易产生自我服务的偏见。( )(分数:1.00)A.正确B.错误20.自我服务偏见长期以来对个体是不利的。( )(分数:1.
5、00)A.正确B.错误四、填空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空 1分,共 6分(总题数:3,分数:6.00)21.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包括 1、情感成分和 2。 (分数:2.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22.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减少失调的方法主要有改变认知、 1 和 2。(分数:2.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23.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主要有 1 和 2。 (分数:2.00)填空项 1:_填空项 1:_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总题数:5,分数:15.00)24.通俗心理学 (分数:3.00)_25.自我障碍 (分数:3.00)_26.显著性偏见 (
6、分数:3.00)_27.利他行为 (分数:3.00)_28.合作 (分数:3.00)_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总题数:5,分数:30.00)29.简述态度的功能。 (分数:6.00)_30.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 (分数:6.00)_31.简述印象管理的不同理论。 (分数:6.00)_32.简述影响自我暴露的相关因素。 (分数:6.00)_33.简述人际冲突的原因。 (分数:6.00)_七、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1小题 14分,(总题数:2,分数:29.00)34.试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分数:14.00)_35.试述影响人际吸
7、引的因素。 (分数:15.00)_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真题 2010年 7月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课程代码:06050(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1分(总题数:10,分数:10.00)1.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A.弗罗姆B.马斯洛C.亚当斯D.修茨 解析:2.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的态度功能是( )(分数:1.00)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 解析:3.认知失调理论是五十年代由_提出的。( )(分数:1.00)A.海德B.罗杰斯C.费斯汀
8、格 D.科尔伯格解析:4.“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这种观点体现了个体的( )(分数:1.00)A.自我障碍B.自我实现的预言C.习得无助 D.自我服务偏见解析:5.认为情绪的发生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观点的提出者是( )(分数:1.00)A.坎农-巴德B.詹姆斯 C.沙赫特和辛格D.阿特金森解析:6.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强化的主要方式?( )(分数:1.00)A.积极的强化B.消极的强化C.中性的强化 D.厌恶形式的强化解析:7.我们喜欢让我们感到情感满足,心情愉快的人是因为( )(分数:1.00)A.强化B.相互作用 C.得失理论D.吸引解析:8.当很多人在场时,个体的利他行
9、为会( )(分数:1.00)A.增加B.减少 C.不变D.不确定解析:9.提出利他行为的模仿理论的学者是( )(分数:1.00)A.威尔逊B.洛伦茨C.拉塔内D.班杜拉 解析:10.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的程度可以用_表示。( )(分数:1.00)A.抱负水平B.比较水平C.预期价值D.效用-价值 解析: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1分,共(总题数:10,分数:10.00)11.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注意交流融合。(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2.将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是集中型的沟通传递。( )(分数:1.00)A.正确 B.错
10、误解析:13.态度具有社会性、稳定性、相对性。(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4.自我表现是个体有意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5.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忽视一致性反应,而根据特殊的信息作出归因。(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16.自我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以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7.时尚根据发展的过程,分为流行、风靡、时狂。( )(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8.人际吸引的得失理论是由梅特提出的。( )(分数:1
11、.00)A.正确B.错误 解析:19.个体高度介入时容易产生自我服务的偏见。(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20.自我服务偏见长期以来对个体是不利的。( )(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填空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空 1分,共 6分(总题数:3,分数:6.00)21.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包括 1、情感成分和 2。 (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认知成分)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行为成分)解析:22.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减少失调的方法主要有改变认知、 1 和 2。(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增加认知)填空项 1:_
12、(正确答案:改变重要性)解析:23.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主要有 1 和 2。 (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社会两难情景)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囚徒两难情景)解析: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总题数:5,分数:15.00)24.通俗心理学 (分数:3.00)_正确答案:(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的一致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其中一个要素是培养自己预见别人将会怎样行动的能力,因此他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由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就叫做通俗心理学。 )
13、解析:25.自我障碍 (分数:3.00)_正确答案:(自我障碍是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解析:26.显著性偏见 (分数:3.00)_正确答案:(一个刺激(一个事件或关于另一个人的信息)越容易被某个人获得,这个刺激越有可能被他用来影响答案,即被他加工而影响反应。同样,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解析:27.利他行为 (分数:3.00)_正确答案:(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解析:28.合作 (分数:3.00)_正确答案:(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能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
14、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这个现象就是合作。)解析: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6分,共 3(总题数:5,分数:30.00)29.简述态度的功能。 (分数:6.00)_正确答案:((1)顺应功能社会态度能促使个体把活动指向有助于达到自己目的的事物上去,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关系。 (2)认识功能态度能给个体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提供必要的信念,以利自己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正确的定向行为。 (3)防御功能态度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动机,能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增加对挫折的忍耐力,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4)调节功能态度能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并作为个性的一部分而存在,调节着自己的行为;同样
15、也调节人际关系,调节与他人的交往关系。)解析:30.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 (分数:6.00)_正确答案:((1)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 (2)这个理论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者的报酬和代价。 (3)这个理论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上的公平“原则,这是与他人交往活动后的心理体验。)解析:31.简述印象管理的不同理论。 (分数:6.00)_正确答案:((1)符号相互作用论人从出生到成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由语言、姿态等抽象符号沟通之后,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观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渐渐学会了“采用他人的角色”来观察问题,并看待自己就像其他人看待自己一样。
16、(2)自我表现论把社会交往看成是类似于舞合表演。每一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脚本”来行动。一个“脚本”是一组经过仔细选择的、能够表现自我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活动。 (3)情景认同论对于每一个社会背景,每一个人际交往的场合,都存在着一种社会行为形式,这种行为形式传递着对这个场合来说是恰当的认同。)解析:32.简述影响自我暴露的相关因素。 (分数:6.00)_正确答案:(自我暴露的决定因素既与个人有关又与社会有关。种族、性和文化因素都是主要的。其他还有构成个体情景的诸因素。 (1)回报与自我暴露 (2)喜欢和自我暴露 (3)社会赞同与自我暴露 (4)非语言行为和自我暴露 (5)自我暴露的速度)解析:33.
17、简述人际冲突的原因。 (分数:6.00)_正确答案:((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2)归因 (3)报复 (4)信息沟通不良)解析:七、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1小题 14分,(总题数:2,分数:29.00)34.试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分数:14.00)_正确答案:(凯利提出了对人们行为进行归因的体系。他提出了三个基本维度。 (1)第一个维度称为实体的特异性,是指某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不同的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如果某个人对范围广泛的刺激都作同样的反应,那么,实体的特异性就是低的。相反,如果只对某个刺激作出特定的反应,而对于其他许多刺激都没有作出类似的反应,那么,实体的
18、特异性就是高的。例如一个学生对画画很感兴趣,对跳舞不感兴趣,说明对画画的特异性是高的。 (2)第二个维度是一致性反应,是指其他人对这个实体都这样反应的程度,即反应是否是一个一致性的反应。如果只有这个人对这个实体作出了这样的反应,而其他人没有这样做,那么一致性程度是低的。相反,如果该人对这个实体作出了这样的反应,而其他人也这么做,那么,一致性程度就是高的。就是这个班的同学都喜欢画画,那么就存在高的一致性了。 (3)第三个维度是一贯性是指个体对于这种刺激在其他的时间和其他的场合下以同样方式反应的程度。如果该个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下都作幽这样的反应,那么一贯性程度就是高的。相反,在不同的时间内
19、,或有不同的场合下对同一刺激作 出了不同的反应,那么,一贯性就是低的。例如这个学生无时无刻不喜欢画画,在学校也画画在家也画画,说明对画画的一贯性是高的。 (4)在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中,提出了协变原则。他认为人们在归因中三个维度在协同变化。凯利的模型认为,在实体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低,而一贯性高这种条件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内在原因。相反,在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一贯性都高的情况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外在原因。而在一致性高,实体的特异性低,一贯性低的情况下,我们往往把行为的原因归于偶然的环境或情景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在一次重要的商务会谈中,一方拿出了一个提案。另一方的领导看了提
20、案以后,大发脾气,愤怒地吼叫这个提案毫无道理,走出会场,使谈判中断。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呢?是领导内在的原因,还是外在的原因,是领导本身脾气坏,还是这种提案确实不行?按照凯利的归因模型,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假如其他的谈判者对这个提案没有发脾气,即一致性是低的;人们曾经看到过这位领导在其他不是谈判的场合下也发过脾气,即一贯性是高的;人们也看到过这位领导在其他谈判桌上也发过脾气,即实体特异性是低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得出结论,这位领导发脾气是因为他内在的原因。但是,如果几位谈判者对这个提案也很不满,即一致性是高的;人们看到过这位领导在接受同样类型的提案时也发过脾气,即一贯性是高的;人们没有看到过
21、这位领导在其他场合下发过脾气,即实体的特异性是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把这种行为归于外在原因,即这个提案确实不合理。)解析:35.试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分数:15.00)_正确答案:(一、情境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在一定的情境因素下展开的,这种情境因素作为人际关系的有效载体,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结构与性质。这些情境因素包括人际间的交往距离、交往频率、交往中的集群性和个体的体验性等等。 1、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 如果其他一切条件不变,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被我们的生活常识所验证了的事实。一般说来,与自
22、己的同学、同事、朋友、同乡、近邻等接近的机会多,交往的机会多,较易产生好感和建立友谊,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2、结群 人的需要是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动机,是行为的先兆。因此,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两人的物理距离比较接近,而且交往者又有这种结群的需要时,交往的机会便可大大增加,双方都表现出对交往的渴望、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交往过程中热情地应答对方。使对方也沉浸在交往的热烈气氛中,这就容易使人际关系显得轻松、愉快、和谐融洽。反之,如果双方无意进行接触,虽然距离很近,也会因擦肩而过而错失良机,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3、体验 在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验也是导致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
23、素,这种体验着重表现在交往者对交往对象的态度上,如印象的好坏,个人的喜恶、情绪的状态等等。总之,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以及能给我们令人愉快或惬意体验的人。 二、个人特质因素 个人的特质是导致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个人特质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成分。这些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通过个体的心理内化来实现的。 1、外表和容貌 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 2、才华和能力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一
24、个人越有能力,人们就越喜欢他。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人们与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在一起,可以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些。然而,才华和能力的吸引力是相当复杂的。3、个性品质 一般地,个性品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力持久、稳定、深刻。在其他方面一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人诚实、正直、乐于助人、友好和善而不奸诈狡猾、损人利己、敌对冷酷等,那么我们就会产生喜欢他的倾向。 三、类似和互补 导致人际吸引除上面所述因素外,交往对象的熟悉,态度的类似,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一致,需要和个性的互补,相互尊重,相互愉悦等因素都影响人际吸引的深度和强度。 1、类似性 类似性吸引包括许多方面。总之,人们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别人。 2、互补性 人们需求(个性)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它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