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理学自考题-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法学能独立于社会科学之中的原因是其_不同于其他学科。 A.研究对象 B.科学性质 C.产生条件 D.哲学史观(分数:1.00)A.B.C.D.2.下列关于法学体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 A.法学体系问题就是法学的整体结构问题 B.有法学就有法学的整体结构问题,也因此就有法学体系 C.法学体系的模式是固定不变的 D.法学体系是一国法学的整体化反映(分数:1.00)A.B.C.D.3.严复将_的_以法意之名移译到中国
2、。 A.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B.孟德斯鸠,法理学与法哲学 C.奥斯丁,论法的精神 D.奥斯丁,法理学与法哲学(分数:1.00)A.B.C.D.4.认为法学是“人和神的事物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的是_ A.查士丁尼 B.亚里士多德 C.凯尔苏斯 D.托马斯阿奎那(分数:1.00)A.B.C.D.5.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这一规定不属于_ A.命令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分数:1.00)A.B.C.D.6.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3、。”这一规定属于法构成要素中的_ A.法律原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技术性规定 D.法律规范(分数:1.00)A.B.C.D.7.将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_ A.凯尔森 B.埃利希 C.韦伯 D.庞德(分数:1.00)A.B.C.D.8.对主体的精神和行为都予以调整,以观念形态存在体现应然性并以诸多美德或善为主要内容,规格和境界最高的伦理规范是指_ A.秩序 B.正义 C.利益 D.自由(分数:1.00)A.B.C.D.9.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都同法的作用密切相关 B.法的秩序价值、利益价值和正义价值要依赖于法的作用的
4、发挥 C.法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以认识、揭示和发挥法的作用为出发点和归宿 D.法的作用只有积极的而没有消极的方面(分数:1.00)A.B.C.D.10.奴隶制法的特征之一是_ A.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B.确认奴隶对一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习惯法(分数:1.00)A.B.C.D.11.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由于各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传统不同,因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不正确的是_ A.民法法系中法的体系一般由宪法、民法、商法、刑法、程序法等部门法构成,实体法与程序法界限清晰 B.民法法系的司法体系比较清楚,一般都有司法部、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界限分明 C.
5、民法法系的判决书一般都很长,判决书不是由法院署名,而是由法官个人署名 D.民法法系中采用审问制和讯问制,在开庭审理中,法官居于主要地位(分数:1.00)A.B.C.D.12.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_ 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 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 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分数:1.00)A.B.C.D.1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该报告是_ A.21 世纪议程 B.我们的共同未来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京都协定书(分数:1.00)A.B.C.D.14.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_ A.省人大及其常
6、委会 B.县人大及其常委会 C.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 D.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分数:1.00)A.B.C.D.15.当今各国立法最基本的准则是_ A.立法应当遵循宪法原则 B.立法应当遵循人民主权原则 C.立法应当遵循基本人权原则 D.立法应当遵循法治原则(分数:1.00)A.B.C.D.16.在研究和认识法的渊源方面,作出最突出贡献的是_ A.博登海默 B.庞德 C.凯尔森 D.奥斯丁(分数:1.00)A.B.C.D.17.下列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的是_ A.宪法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有关问题作出的规范性决议或决定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分数:1.00)A.B.C
7、.D.18.下列行为中,可以产生新法或法典的是_ A.法的形式的规范化 B.法的清理 C.法的汇编 D.法的编纂(分数:1.00)A.B.C.D.19.环境法的调整突出特点是_ A.实现社会正义 B.民主性和法治性 C.社会关系与技术规范的结合 D.市场经济关系和行政管理方法相结合(分数:1.00)A.B.C.D.20.对于发生在旧刑法生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如果在新刑法生效时才对该行为进行审理,原则上应当_ A.适用新刑法 B.适用旧刑法 C.以新刑法为主,参考旧刑法 D.适用处罚最重的刑法(分数:1.00)A.B.C.D.21.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 A.相关法律规
8、定的存在 B.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C.相关法律事件的发生 D.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分数:1.00)A.B.C.D.22.下列关于人权的正确表述是_ A.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体现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上 B.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是天赋的 C.资产阶级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是由实在法所授予的,不是生来就有的 D.人权理论形成于 19世纪(分数:1.00)A.B.C.D.23.现代的权力责任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注重_的责任追究。 A.行政权力 B.司法权力 C.检察权力 D.立法权力(分数:1.00)A.B.C.D.24.罚金属于_ A.刑事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
9、.违宪制裁(分数:1.00)A.B.C.D.25.在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中,有权进行行政解释的主体是_ A.国务院办公会议 B.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C.国务院办公厅 D.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分数:1.00)A.B.C.D.26.我国法律适用过程中较少使用归纳推理的直接原因是_ A.中国缺少法律推理的传统 B.中国法制较为落后 C.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 D.中国的归纳推理未得到法律的认可(分数:1.00)A.B.C.D.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表明儒家_ A.注重德治,轻视法治 B.轻视权利观念,重义务观念 C.主张取消专门司法和法学 D.追求司法公平(分数:1.00)A.B.
10、C.D.28.法制得以实现的保障是_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分数:1.00)A.B.C.D.29.我国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是_ A.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B.国家工作人员 C.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分数:1.00)A.B.C.D.30.下列有关“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的表述有错误的是_ A.法律意识是推动公民守法的重要思想动力 B.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制定出高质量法律的思想基础 C.社会越富有,越容易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D.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分数:1.00)A.B.C.D.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
11、.00)31.下列关于法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_ A.法学所研究的法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B.法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对一般法律规定的理解,还要研究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发展等方面的概念、原理和知识 C.法学研究法或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这里的法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法 D.在法学的研究对象中存在一些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E.研究法学对今天的法学发展没有任何意义(分数:2.00)A.B.C.D.E.32.法的调整类型主要有_ A.授权型调整 B.命令型调整 C.禁止型调整 D.许可型调整 E.允许型调整(分数:2.00)A.B.C.D.E.33.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的影响表现在_ A.法律发展观
12、的更新 B.法律价值观的转换 C.法治理念的转变 D.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 E.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分数:2.00)A.B.C.D.E.34.体现着公私法混合性质的部门法有_ A.经济法 B.合同法 C.劳动法 D.社会保障法 E.环境法(分数:2.00)A.B.C.D.E.35.需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的情形有_ 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 B.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C.对法规概念有争议 D.对法律的适用范围有争议 E.法律汇编书籍中由于印刷错误而导致的法规错误(分数:2.00)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
13、0.00)五、B判断说明题/B(总题数:5,分数:20.00)36.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应着重关注法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不要研究纸面上的法,而要研究生活中的“活法”。(分数:4.00)_37.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法,按照其阶级本质所作的基本分类。(分数:4.00)_38.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资源性要素往往被称之为权威渊源。(分数:4.00)_39.构成法的体系的中观结构和基本单位的是部门法,法的体系是部门法的宏观结构。(分数:4.00)_40.作为损害直接原因的行为要承担责任,而作为间接原因的行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承担法律责任。(分数:4.00)_六、B简答题/B(
14、总题数:4,分数:20.00)41.法学产生的前提是什么?(分数:5.00)_42.简述法和政治的相互关系。(分数:5.00)_43.简述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质。(分数:5.00)_44.简述法律职业的含义。(分数:5.00)_七、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5.试述具体的法和一般的法。(分数:10.00)_46.试述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特质。(分数:10.00)_法理学自考题-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法学能独立于社会科学之中的原因
15、是其_不同于其他学科。 A.研究对象 B.科学性质 C.产生条件 D.哲学史观(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法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其他学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的问题,这是法学能够独立于社会科学之中的主要原因。答案为 A。2.下列关于法学体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 A.法学体系问题就是法学的整体结构问题 B.有法学就有法学的整体结构问题,也因此就有法学体系 C.法学体系的模式是固定不变的 D.法学体系是一国法学的整体化反映(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法学体系问题就是法学的整体结构问题,法学是由各种具体法学知识和理论合成的。有法学就有法学的整
16、体结构问题,也因此就有法学体系。法学体系是一国的法学的整体反映。法学体系的模式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法学研究的发展进步而发展,所以选项 C说法错误。答案为 C。3.严复将_的_以法意之名移译到中国。 A.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B.孟德斯鸠,法理学与法哲学 C.奥斯丁,论法的精神 D.奥斯丁,法理学与法哲学(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严复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法意之名移译到中国。答案为 A4.认为法学是“人和神的事物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的是_ A.查士丁尼 B.亚里士多德 C.凯尔苏斯 D.托马斯阿奎那(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查士丁
17、尼在所著的法学总论法学阶梯中指出:“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答案为 A。5.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这一规定不属于_ A.命令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规范作不同的划分。强行性规则指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明确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而不必再援用其他规则来确定本规则内容的规则。义务规则是明确规定主体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则。命令性
18、规则是义务规则的一种,即规定主体应当作为的义务,亦称积极义务。本题不属于确定性规则。答案为 C。6.刑法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这一规定属于法构成要素中的_ A.法律原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技术性规定 D.法律规范(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法的构成要素分为三类:(1)规则;(2)原则;(3)概念。作为法的要素之一的法的概念,是人们对法、法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而产生的范畴。本题中是对犯罪预备此概念的分析总结,属于法律概念。答案为 B。7.将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_ A.凯尔森 B.埃利希 C.韦伯 D.庞德
19、(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制度论”和“结果说”是西方学者对法律秩序的两种重要界说。“制度论”把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结果说”则视法律秩序为法作用于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果。前者以凯尔森为主要代表,后者的领衔人物则是埃利希、韦伯和庞德。答案为 A。8.对主体的精神和行为都予以调整,以观念形态存在体现应然性并以诸多美德或善为主要内容,规格和境界最高的伦理规范是指_ A.秩序 B.正义 C.利益 D.自由(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正义的概念。正义就是对主体的精神和行为都予以调整,以观念形态存在体现应然性并以诸多美德或善为主要内容
20、,规格和境界最高的伦理规范。答案为 B。9.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都同法的作用密切相关 B.法的秩序价值、利益价值和正义价值要依赖于法的作用的发挥 C.法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以认识、揭示和发挥法的作用为出发点和归宿 D.法的作用只有积极的而没有消极的方面(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的作用有重大意义并非指法对实际生活的作用都是积极的。法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恶法的作用主要是消极的。此外,中国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介于良法和恶法之间的“笨法”,其作用就是积极和消极相混合的。因此,选项 D表述错误。答案为 D。10.奴隶制法的特征之一是_
21、A.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B.确认奴隶对一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习惯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奴隶制法有五大特征:(1)严格维护奴隶主所有制。(2)公开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统治。(3)公开确认自由民在法律上的不平等。(4)刑罚特别野蛮残酷。(5)保留原始社会规范的残余。答案为C。11.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由于各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传统不同,因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不正确的是_ A.民法法系中法的体系一般由宪法、民法、商法、刑法、程序法等部门法构成,实体法与程序法界限清晰 B.民法法系的司法体系比较清楚,一般都有司法部、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它
22、们各司其职、界限分明 C.民法法系的判决书一般都很长,判决书不是由法院署名,而是由法官个人署名 D.民法法系中采用审问制和讯问制,在开庭审理中,法官居于主要地位(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民法法系的法院判决书一般比较简明扼要,判决书的推理方式一般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判决书最后署名是某某法院。而普通法法系的判决书一般都很长,多的可达几百页,判决书最后不是由法院署名,而是由法官个人署名。因此,选项 C表述错误。答案为 C。12.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_ 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 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 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分数:
23、1.00)A.B.C. D.解析:解析 国家是现在政治活动的主要领域,法和国家的联系是最直接的联系。一定的法和一定的国家,都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产生于相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担负着共同的历史使命,两者相伴而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答案为 C。1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该报告是_ A.21 世纪议程 B.我们的共同未来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京都协定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的共同未来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
24、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答案为 B。14.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_ A.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B.县人大及其常委会 C.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 D.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中国,根据宪法或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部委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的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地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
25、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有权制定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答案为 B。15.当今各国立法最基本的准则是_ A.立法应当遵循宪法原则 B.立法应当遵循人民主权原则 C.立法应当遵循基本人权原则 D.立法应当遵循法治原则(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宪法是万法之法,也是其他所有法律和法规直接或间接的立法基础。立法应当遵循宪法原则,是当今各国立法最基本的准则。答案为 A。16.在研究和认识法的渊源方面,作出最突出贡献的是_ A.博登海默 B.庞德 C.凯尔森 D.奥斯丁(分数:1.00)A.B.C.D.
26、 解析:解析 奥斯丁既是现代法理学的创始人,也是要求人们明辨法的渊源的确切含义和范围,并努力使其明晰化的第一位人物。奥斯丁在法的渊源问题上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其具体叙说了许多闪光的思想理论,而且更在于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运用了不同于自然法学等的新方法,即分析实证的方法。答案为 D。17.下列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的是_ A.宪法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有关问题作出的规范性决议或决定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决定,它们和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答案为 B。18.下
27、列行为中,可以产生新法或法典的是_ A.法的形式的规范化 B.法的清理 C.法的汇编 D.法的编纂(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的编纂,又称法律编纂、法典编纂,指立法主体在法的清理和汇编的基础上,将现存同类法或同一部门法加以研究审查,从统一的原则出发,决定它们的存废,对它们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形成集中、统一和系统的法。由于法的编纂会对法律进行补充,所以会产生新的法。答案为 D。19.环境法的调整突出特点是_ A.实现社会正义 B.民主性和法治性 C.社会关系与技术规范的结合 D.市场经济关系和行政管理方法相结合(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环境法是关于保护
28、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通常指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环境法的调整的突出特点是社会关系与技术规范的结合。答案为 C。20.对于发生在旧刑法生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如果在新刑法生效时才对该行为进行审理,原则上应当_ A.适用新刑法 B.适用旧刑法 C.以新刑法为主,参考旧刑法 D.适用处罚最重的刑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刑事审判中,各国大多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对于发生在旧刑法生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如果在新刑法生效时才对该行为进行审理,原则上应当适用旧刑法,但是如果适用新刑法对该案进行审理时得出的判决结果更轻的话,则应当适用新刑法进行裁判。答案为
29、B。21.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 A.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 B.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C.相关法律事件的发生 D.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其中基本条件有两个: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答案为 D。22.下列关于人权的正确表述是_ A.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体现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上 B.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是天赋的 C.资产阶级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是由实在法所授予的,不是生来就有的 D.人权理论形成于 19世纪(分数:1.00)A. B.C.D
30、.解析:解析 人权理论产生于 18世纪中后期。天赋人权的观念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认为人权是生来就有的,不是由实在法授予的,也不能被实在法所剥夺和消灭。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自“五四宪法”开始即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表现。答案为 A。23.现代的权力责任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注重_的责任追究。 A.行政权力 B.司法权力 C.检察权力 D.立法权力(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现代的权力责任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注重行政权力的责任追究,因为行政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更为经常和突出;同时也要注意立法权力、司法权力以及其他权力的责任追究,因为这些权力同样能形成对公民权利的侵害。答
31、案为 A。24.罚金属于_ A.刑事制裁 B.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违宪制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金钱赔偿在民事责任中称为赔偿金,在行政责任中称为罚款,在刑事责任中成为罚金。答案为 A。25.在我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中,有权进行行政解释的主体是_ A.国务院办公会议 B.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C.国务院办公厅 D.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根据立法法规定,国务院有权解释行政法规,省会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和经济特区所在市的人大常委会有权对自己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国务院主管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和省会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
32、经济特区所在市的人民政府有权解释自己制定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答案为 D。26.我国法律适用过程中较少使用归纳推理的直接原因是_ A.中国缺少法律推理的传统 B.中国法制较为落后 C.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 D.中国的归纳推理未得到法律的认可(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普通法系国家法官进行法律推理的基本模式。遵循先例方法就是法官从此前的判决中找到与本案相似的先例,从而得出判决结论的一种推理。我国较少使用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不采取判例制度。答案为 C。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句话表明儒家_ A.注重德治,轻视法治 B.轻视权利观念,重义务观念
33、 C.主张取消专门司法和法学 D.追求司法公平(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先秦法家的法治与儒家主张的德治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手段,但两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德主刑辅”),先“德治”、后“法治”就是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答案为 A。28.法制得以实现的保障是_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违法必究是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引申出来的要求,也是实现立法目的和法的普遍约束力所必需的。能否做到违法必究,关系到国家法制能否取信于民,是否具有尊严和权威。因此,违法必究是我们的
34、法制得以实现的一个保障。答案为 D。29.我国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是_ A.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B.国家工作人员 C.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在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客体多种多样。但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各种公务活动的监督尤为重要,是国家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公务活动是否合法,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权威能否得到维护。答案为 D。30.下列有关“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的表述有错误的是_ A.法律意识是推动公民守法的重要思想动力 B.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制定出高质量法律的思想基础 C.社会越富有,越容易形
35、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D.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法律意识对于法治建设的作用之一在于法治建设是增强法律意识的物质基础。所以良好的法律意识的形成不在于社会的富有,而在于法治建设的水平。答案为 C。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1.下列关于法学研究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_ A.法学所研究的法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B.法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对一般法律规定的理解,还要研究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发展等方面的概念、原理和知识 C.法学研究法或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这里的法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法 D.在法学的研究对象中存在一些不以人们意志为
36、转移的客观规律 E.研究法学对今天的法学发展没有任何意义(分数:2.00)A.B. C. D. E.解析:解析 法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一般的法律规定,还包括法的产生与运行,所以法学研究的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研究的是不断地变化发展中的法。所以,A 选项说法错误,E 项显然错误,其他选项说法均正确。答案为 BCD。32.法的调整类型主要有_ A.授权型调整 B.命令型调整 C.禁止型调整 D.许可型调整 E.允许型调整(分数:2.00)A. B. C. D.E.解析:解析 同法的调整方式和调整范围相联的是法的调整类型。法的调整类型是多样化的,根据法在设定行为模式方面的基本做法,可以说法的调整类
37、型主要有三种:(1)授权型调整;(2)命令型调整;(3)禁止型调整。答案为 ABC。33.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的影响表现在_ A.法律发展观的更新 B.法律价值观的转换 C.法治理念的转变 D.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 E.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分数:2.00)A. B. C. D. E. 解析:解析 法律全球化将引发法律理念系统的重要变化,在理念层面主要体现在:(1)法律价值观的转换。(2)法律发展观的更新。(3)法治理念的转变。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在:(1)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2)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答案为 ABCDE。34.体现着公私法混合性质的部门法有_ A.经济法 B.合同法
38、 C.劳动法 D.社会保障法 E.环境法(分数:2.00)A. B.C. D. E. 解析:解析 除合同法只调整私人关系外,其他几项皆体现了公法和私法混合的性质,因为其中均涉及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答案为 ACDE。35.需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的情形有_ A.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 B.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C.对法规概念有争议 D.对法律的适用范围有争议 E.法律汇编书籍中由于印刷错误而导致的法规错误(分数:2.00)A. B. C.D.E.解析:解析 根据立法法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1
39、)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2)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答案为 AB。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判断说明题/B(总题数:5,分数:20.00)36.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应着重关注法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不要研究纸面上的法,而要研究生活中的“活法”。(分数:4.00)_正确答案:(错误 社会法学派认为法学应着重关注法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不仅要研究纸面上的法,更要研究生活中的“活法”。)解析:37.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法,按照其阶级本质所作的基本分类。(分数:4.00)_正确答案:(错误 法的历史类型,
40、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实中依然存在着的法,按照其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所作的基本分类。)解析:38.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资源性要素往往被称之为权威渊源。(分数:4.00)_正确答案:(错误 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进路性渊源往往被称之为权威渊源。)解析:39.构成法的体系的中观结构和基本单位的是部门法,法的体系是部门法的宏观结构。(分数:4.00)_正确答案:(正确 法的体系又称法体系、法的体系、部门法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的体系概念表明,构成法的体系的微观要素是法律规范,构成法的体系的中观结构和基本单位是部门法,法的体系是部门法的宏观结构。)解析:40.作为损害直接原因的行为要承担责任,而作为间接原因的行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承担法律责任。(分数:4.00)_正确答案:(正确 间接原因对损害的发生不起直接作用,而往往是偶然介入了其他因素,并与这些因素结合,才产生了损害后果。所以,作为损害直接原因的行为要承担责任,而作为间接原因的行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情况下才承担法律责任。)解析:六、B简答题/B(总题数:4,分数:20.00)41.法学产生的前提是什么?(分数:5.00)_正确答案:(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没有法就不可能有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