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学概论自考题-2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处无期徒刑的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_(分数:2.00)A.20 年B.18 年C.15 年D.10 年2.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假释须已实际执行了_(分数:2.00)A.5 年以上B.10 年以上C.15 年以上D.20 年以上3.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_(分数:2.00)A.原判刑期的 1/2 以上B.5 年C.10 年D.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4.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_(分数:2.00)A.5
2、年B.7 年C.10 年D.15 年5.根据刑法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_(分数:2.00)A.5 年B.10 年C.15 年D.20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_(分数:2.00)A.危害交通运输的犯罪B.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C.侵犯民主权利的犯罪D.重大责任事故犯罪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属于_(分数:2.00)A.危害国家安全罪B.危害公共安全罪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D.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8.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故意导致被害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其法定最低刑为_(分数:2.00)A.死刑B.10 年有期徒刑C.3
3、 年有期徒刑D.1 年有期徒刑9.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是属于_(分数:2.00)A.抢夺罪B.盗窃罪C.抢劫罪D.诈骗罪10.我国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为盗窃罪的主体须年满_(分数:2.00)A.10 周岁B.14 周岁C.16 周岁D.18 周岁11.对犯介绍贿赂罪的,处_(分数:2.00)A.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B.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C.7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D.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12.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上述单位以各种名
4、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是_(分数:2.00)A.对单位行贿罪B.行贿罪C.单位行贿罪D.单位受贿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3.刑法的基本原则为_(分数:2.00)A.罪刑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C.以事实为依据D.以法律为准绳E.罪刑相适应原则14.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溯及力标准有_(分数:2.00)A.从旧原则B.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E.从新兼从轻原则15.根据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范围的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_(分数:2.00)A.一般客体B.特殊客体C.同类客体D.直接客体E.间接客体16.表明犯罪活动客观外在表现的事实特征有_
5、(分数:2.00)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时间D.犯罪地点E.犯罪方法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的是_(分数:2.00)A.犯罪动机B.犯罪目的C.犯罪表示D.危害行为E.危害结果18.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过失包括_(分数:2.00)A.过于自信的过去B.不可避免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不可抗拒的过失E.不可预见的过失19.犯罪主观方面通常是指_(分数:2.00)A.故意B.大错C.过错D.过失E.无意20.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有_(分数:2.00)A.为了他人或自己合法利益B.危险正在发生C.不得已而采取D.避险不能过当E.利益均衡21.犯罪未遂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6、_(分数:2.00)A.已经着手实施犯罪B.犯罪未能得逞C.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D.犯罪对象未被侵犯E.犯罪行为未实施22.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为_(分数:2.00)A.自动放弃犯罪行为B.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行为C.防止危害结果发生D.放任危害结果发生E.有效防止危害结果发生23.共同犯罪的三个要件为_(分数:2.00)A.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人B.共同犯罪故意C.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共同过失E.一个故意其余过失24.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集团特征的有_(分数:2.00)A.人数较多,至少有三人B.常纠集在一起进行犯罪活动C.有固定的成员和首要分子D.都是有预谋
7、地实施犯罪E.对社会具有危害性25.关于教唆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分数:2.00)A.教唆犯不能成为单独的犯罪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D.被教唆人犯被教唆外的罪,教唆犯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罚E.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应对教唆犯从重或加重处罚26.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非刑罚的处理方法包括_(分数:2.00)A.判处刑事损害赔偿B.采取刑事教育措施C.提出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司法建议D.驱逐出境E.剥夺勋章、奖章和荣誉称号27.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有_(分数:2.00)A.遵守法律
8、、行政法规,服从监督B.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C.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D.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E.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28.缓刑的适用条件有_(分数:2.00)A.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刑犯B.犯罪人不是累犯C.犯罪人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好,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D.犯罪分子执行了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E.犯罪人没有前科29.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假释应当符合的条件有_(分数:2.00)A.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且已经执行了一定刑期的犯罪分子B.只适用于在服刑期间确
9、有悔改表现,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C.假释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D.对累犯不得假释E.对于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30.根据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可将犯罪分为_(分数:2.00)A.故意犯罪B.过失犯罪C.作为犯罪D.不作为犯罪E.共同犯罪31.根据实现犯罪的程度,可将犯罪分为_(分数:2.00)A.预备犯B.未遂犯C.中止犯D.自首犯E.既遂犯32.我国刑法分则中的侵犯财产罪包括的类型有_(分数:2.00)A.暴力、胁迫、抢夺型的侵犯财产罪B.盗窃、诈骗型的侵犯财产罪C.侵占、挪用型的侵犯财产罪
10、D.贪污、贿赂型的侵犯财产罪E.毁坏、破坏型的侵犯财产罪33.在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的有_(分数:2.00)A.国家机关B.国家工作人员C.国有公司D.企业事业单位E.人民团体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34.00)34.刑法 (分数:3.00)_35.犯罪 (分数:3.00)_36.犯罪客体 (分数:3.00)_37.一般客体 (分数:3.00)_38.不作为危害行为 (分数:3.00)_39.犯罪的客观方面 (分数:3.00)_40.危害行为 (分数:4.00)_41.犯罪主体 (分数:4.00)_42.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分数:4.00)_43.刑事责任年龄 (分数:
11、4.00)_法学概论自考题-2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判处无期徒刑的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_(分数:2.00)A.20 年B.18 年C.15 年D.10 年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减刑的限度,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10 年。2.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适用假释须已实际执行了_(分数:2.00)A.5 年以上B.10 年以上 C.15 年以上D.20
12、年以上解析:解析 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假释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是已经执行了原判刑期的 1/2 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必须是已经实际执行了 10 年以上。3.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_(分数:2.00)A.原判刑期的 1/2 以上B.5 年C.10 年D.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解析:解析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4.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_(分数:2.00)A.5 年B.7 年C.10 年 D.15 年解析:解析 在决定假释时必须同时宣布假释的考验期限,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是 10 年。5.根据刑法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
13、徒刑的,其追诉时效为_(分数:2.00)A.5 年B.10 年 C.15 年D.20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10 年不再追诉。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_(分数:2.00)A.危害交通运输的犯罪B.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C.侵犯民主权利的犯罪 D.重大责任事故犯罪解析:解析 本题中,C 选项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此外,考生对刑法分则中的 10 类犯罪的具体内容应予掌握。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属于_(分数:2.00)A.危害国家安全罪B.危害公共安全罪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D.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
14、济秩序罪解析:解析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包括:(1)扰乱公共秩序罪。(2)妨害司法罪。(3)妨害国(边)境管理罪。(4)妨害文物管理罪。(5)危害公共卫生罪。(6)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8)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9)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8.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故意导致被害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其法定最低刑为_(分数:2.00)A.死刑B.10 年有期徒刑C.3 年有期徒刑 D.1 年有期徒刑解析:解析 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9.以非法占有为目
15、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是属于_(分数:2.00)A.抢夺罪B.盗窃罪C.抢劫罪 D.诈骗罪解析:解析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10.我国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为盗窃罪的主体须年满_(分数:2.00)A.10 周岁B.14 周岁C.16 周岁 D.18 周岁解析:解析 盗-g 罪的主体为已满 16 周岁的人。11.对犯介绍贿赂罪的,处_(分数:2.00)A.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B.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C.7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D.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解析:解析 介绍贿赂罪就是向国家
16、工作人员介绍贿赂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对犯此罪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2.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上述单位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是_(分数:2.00)A.对单位行贿罪 B.行贿罪C.单位行贿罪D.单位受贿罪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对单位行贿罪概念的考查。对单位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上述单位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3.刑法的基本原则为_(分数:
17、2.00)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依据D.以法律为准绳E.罪刑相适应原则 解析: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当原则三项。14.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溯及力标准有_(分数:2.00)A.从旧原则 B.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E.从新兼从轻原则 解析:解析 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原则主要包括:(1)从旧原则。(2)从新原则。(3)从旧兼从轻原则。(4)从新兼从轻原则。15.根据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范围的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_(分数:2.00)A.一般客体 B.特殊客体C.同类客体 D.直接客体 E
18、.间接客体解析:解析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范围的不同,可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16.表明犯罪活动客观外在表现的事实特征有_(分数:2.00)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时间 D.犯罪地点 E.犯罪方法 解析:解析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方法等事实表明犯罪活动客观外在表现的事实特征。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的是_(分数:2.00)A.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 C.犯罪表示 D.危害行为E.危害结果 解析:解析 任何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必要要件是危害行为,其他都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其中危害结果是大多数犯罪构成的
19、必要要件。18.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过失包括_(分数:2.00)A.过于自信的过去 B.不可避免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 D.不可抗拒的过失E.不可预见的过失解析:解析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有两种:一种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这种过失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另一种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却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这种过失在刑法理论上称为过于自信的过失。19.犯罪主观方面通常是指_(分数:2.00)A.故意 B.大错C.过错D.过失 E.无意解析:解析 犯罪的主观方面就是
20、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是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20.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有_(分数:2.00)A.为了他人或自己合法利益 B.危险正在发生 C.不得已而采取 D.避险不能过当 E.利益均衡解析: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紧急避险须具备的条件包括:(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4)紧急避险不能过当。21.犯罪未遂必须具备的条件有_(分数:2.00)A.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B.犯罪未能得逞 C.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 D.犯罪对象未被侵犯E.
21、犯罪行为未实施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犯罪未遂应具备的条件,属于需要应用的知识点,考生应准确掌握。22.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为_(分数:2.00)A.自动放弃犯罪行为 B.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行为 C.防止危害结果发生D.放任危害结果发生E.有效防止危害结果发生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属于需要应用的知识点,考生应准确掌握。23.共同犯罪的三个要件为_(分数:2.00)A.两个或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人 B.共同犯罪故意 C.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D.共同过失E.一个故意其余过失解析:解析 共同犯罪须具备的要件包括:(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达到刑
22、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24.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集团特征的有_(分数:2.00)A.人数较多,至少有三人 B.常纠集在一起进行犯罪活动 C.有固定的成员和首要分子 D.都是有预谋地实施犯罪 E.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犯罪集团的特征,属于需要领会的知识点,考生应准确掌握。25.关于教唆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分数:2.00)A.教唆犯不能成为单独的犯罪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被教唆人犯被教唆
23、外的罪,教唆犯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罚E.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应对教唆犯从重或加重处罚解析:解析 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被教唆人是否接受教唆,是否实施所教唆的犯罪,并不影响教唆犯的成立。因而,教唆犯还可以成立单独的犯罪。关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按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6.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非刑罚的处理方法包括_(分数:2.00)A.判处刑事损害赔偿 B.采取刑事教育措施 C.提出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的司法建议 D.驱逐出境E.剥夺勋章、奖
24、章和荣誉称号解析:解析 刑法规定了三种非刑罚的处理方法,即:判处刑事损害赔偿;采取刑事教育措施;提出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的司法建议。27.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有_(分数:2.00)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B.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C.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D.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E.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考生应准确掌握。28.缓刑的适用条件有_(分数:2.00)A.对象是被判处拘
25、役或者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刑犯 B.犯罪人不是累犯 C.犯罪人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好,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 D.犯罪分子执行了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E.犯罪人没有前科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缓刑的适用条件,属于需要应用的知识点,考生应准确掌握。29.依照刑法的规定,适用假释应当符合的条件有_(分数:2.00)A.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且已经执行了一定刑期的犯罪分子 B.只适用于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C.假释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D.对累犯不得假释 E.对于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
26、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假释的适用条件,属于需要应用的知识点,考生应准确掌握。30.根据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可将犯罪分为_(分数:2.00)A.故意犯罪 B.过失犯罪 C.作为犯罪D.不作为犯罪E.共同犯罪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犯罪的分类,根据犯罪的主观方面的要件,可以将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31.根据实现犯罪的程度,可将犯罪分为_(分数:2.00)A.预备犯 B.未遂犯 C.中止犯 D.自首犯E.既遂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犯罪的分类,根据实现犯罪的程度,可以将犯罪分为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既遂犯。32.我国刑法分则中的侵犯财产罪包括的类型有_
27、(分数:2.00)A.暴力、胁迫、抢夺型的侵犯财产罪 B.盗窃、诈骗型的侵犯财产罪 C.侵占、挪用型的侵犯财产罪 D.贪污、贿赂型的侵犯财产罪E.毁坏、破坏型的侵犯财产罪 解析:解析 侵犯财产罪是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十类犯罪中的一类,其具体包括本题选项 ABCE 四项内容。33.在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的有_(分数:2.00)A.国家机关 B.国家工作人员C.国有公司 D.企业事业单位 E.人民团体 解析:解析 受贿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人民团体可能成为单位受贿罪的主体。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0,分数:34.00)34.刑法 (分数:3.00
28、)_正确答案:()解析:刑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5.犯罪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犯罪是由于侵犯国家的统治秩序,按照刑事法律的规定,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36.犯罪客体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37.一般客体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行为所共同具有的客体,它反映一切犯罪的共同本质。38.不作为危害行为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不作为危害行为是指负有履行特定义务的人能够履行该种义务而不履行从而构成犯
29、罪的行为。39.犯罪的客观方面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客观外在表现。表明犯罪活动客观外在表现的事实特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40.危害行为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危害行为指人在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41.犯罪主体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对自己的罪行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42.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其所产生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内在的、合乎规律的联系。43.刑事责任年龄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依照刑法规定,一个人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