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学(教学)模拟试卷 4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4.00)1.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数量,我们把仅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称作 1。(分数:2.00)填空项 1:_2.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是 1 教学原则。(分数:2.00)填空项 1:_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方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探究教学B.小班教学C.复式教学D.分层教学4.在教师指
2、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再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导生制B.设计教学法C.特朗普制D.道尔顿制5.将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道尔顿制B.特朗普制C.设计教学法D.文纳特卡制6.以某一群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来确定被试相对位置的评价属于 ( )(分数:2.00)A.实验定向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7.矮子里面挑高个的评价是 ( )(分数:2.00)A.相对评价B.
3、绝对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8.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一种 ( )(分数:2.00)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性差异评价9.某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前一段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这种评价类型是 ( )(分数:2.00)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评价10.将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评价是 ( )(分数:2.00)A.个体内差异评价B.个体间差异评价C.最佳表现评价D.典型表现评价11.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做法属于 ( )(分数:2.00)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12.教师在教学过程
4、中想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13.班主任在与学生小红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成绩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你非常努力,如果你能注意改进一下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班主任对小红所用的评价是 (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结果评价14.采用频繁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进行评价属于 (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15.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5、 ( )(分数:2.00)A.讲解操作的要领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C.指导学生观察D.激发学生的兴趣16.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分数:2.00)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7.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分数:2.00)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18.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用得最多的评价工具是 ( )(分数:2.00)A.测验B.作业C.考查D.考核19.选用某种测验时,必须首先考虑的质量指标是 ( )(分数:2.00)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20.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
6、叫作测验的 ( )(分数:2.00)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21.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验时获得的分数为什么与上一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内容 ( )(分数:2.00)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22.如果一个数学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那么这个测验就是 ( )(分数:2.00)A.低效度的B.低信度的C.低难度的D.低区分度的23.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评价。(分数:2.00)A.诊断性B.描述性C.形成性D.总结性2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
7、分数:2.00)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传授知识C.发展智力D.陶冶情操25.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具有多种形态,是( )的统一。(分数:2.00)A.课内与课外B.班级与小组C.集体与个别化D.共性与多样性2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要说明了 ( )(分数:2.00)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27.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 ( )(分数:2.00)A.板书有序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C.教学方法适当D.教学结构合理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8.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分数:2.00)_29.简述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分数:2.00)
8、_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学(教学)模拟试卷 4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4.00)1.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数量,我们把仅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称作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单一课)解析:2.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是 1 教学原则。(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循序渐进)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方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
9、(分数:2.00)A.探究教学B.小班教学C.复式教学 D.分层教学解析: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4.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再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导生制B.设计教学法 C.特朗普制D.道尔顿制解析:解析: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
10、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5.将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道尔顿制B.特朗普制 C.设计教学法D.文纳特卡制解析: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6.以某一群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来确定被试相对位置的评价属于 ( )(分数:2.00)A.实验定向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解析:解析:常模参照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
11、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其评价的标准是群体的平均成绩。7.矮子里面挑高个的评价是 ( )(分数:2.00)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解析: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8.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一种 ( )(分数:2.00)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D.个性差异评价解析:解析: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绝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
12、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适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就属于合格考试的一种。9.某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前一段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这种评价类型是 ( )(分数:2.00)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 D.诊断评价解析: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10.将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评价是 ( )(分数:2.00)A.个体内差异评价 B.个体间差异评价C.最佳表现评价D.典型表现评价解析: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的
13、不同方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11.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做法属于 ( )(分数:2.00)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解析:解析: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属于课程开始前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解析: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
14、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13.班主任在与学生小红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成绩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你非常努力,如果你能注意改进一下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班主任对小红所用的评价是 (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D.结果评价解析: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看到了学生的努力,这属于形成性评价。14.采用频繁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进行评价
15、属于 ( )(分数:2.00)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解析:解析: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思想是采取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15.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 )(分数:2.00)A.讲解操作的要领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C.指导学生观察 D.激发学生的兴趣解析:解析: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16.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分数:2.00)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解析: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
16、平考生的能力。17.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分数:2.00)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解析:解析:课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单一课即一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包括又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等。综合课即一节课中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18.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用得最多的评价工具是 ( )(分数:2.00)A.测验 B.作业C.考查D.考核解析:解析: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用得最多的评价工具是测验,即考试。19.选用某种测验时,必须首先考虑的质量指标是 ( )(分数:2.00)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解
17、析: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能够准确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选用某种测验时,必须首先考虑它的效度。20.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作测验的 ( )(分数:2.00)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解析: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指的是测验对不同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而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21.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
18、容的人格测验时获得的分数为什么与上一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内容 ( )(分数:2.00)A.信度 B.效度C.区分度D.难度解析: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同一测验两次所得分数的不一致,即信度问题。22.如果一个数学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那么这个测验就是 ( )(分数:2.00)A.低效度的 B.低信度的C.低难度的D.低区分度的解析:解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不能体现出测验的有效性,也就是测验的低效度性。23.某老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
19、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 )评价。(分数:2.00)A.诊断性B.描述性C.形成性 D.总结性解析: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2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分数:2.00)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传授知识C.发展智力D.陶冶情操解析:解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5.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具有多种形态,是( )的统一。(分数:2.00)A.课内与课外B.班级与小
20、组C.集体与个别化D.共性与多样性 解析:解析:教学具有多样性,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主要说明了 ( )(分数:2.00)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 解析:解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思孟学派提出的对学习过程的概括。27.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是 ( )(分数:2.00)A.板书有序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方法适当D.教学结构合理解析:解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课的最根本要求。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8.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解析:29.简述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做好讨论前的准备。正确选择讨论课题,指导学生收集材料。 (2)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独立思考,联系实际发表意见。 (3)做好讨论后的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