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诉讼法学自考题-2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18,分数:36.00)1.传来证据(分数:2.00)_2.间接证据(分数:2.00)_3.直接证据(分数:2.00)_书证_物证_6.公书证(分数:2.00)_7.私书证(分数:2.00)_8.视听资料(分数:2.00)_9.证人证言(分数:2.00)_10.鉴定结论(分数:2.00)_11.勘验笔录(分数:2.00)_12.证明对象(分数:2.00)_13.推定的事实(分数:2.00)_14.证明责任(分数:2.00)_15.证明责任的分配(分数:2.00)_16.证据保全(分数:
2、2.00)_质证_18.证明标准(分数:2.00)_二、B简答题/B(总题数:24,分数:48.00)19.简述证明材料和诉讼证据的区别。(分数:2.00)_20.简述民事诉讼证据“形式的合法性”的含义。(分数:2.00)_21.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程序的合法性”的含义。(分数:2.00)_22.简述反证与证据反驳的区别。(分数:2.00)_23.简述区分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意义。(分数:2.00)_24.简述间接证据证明力不可低估的原因。(分数:2.00)_25.简述在收集、提供、审核间接证据时的注意事项。(分数:2.00)_26.简述区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意义。(分数:2.00)_27.简
3、述书证的特征。(分数:2.00)_28.简述书证与物证的区别。(分数:2.00)_29.简述视听资料与书证、物证的区别。(分数:2.00)_30.简述视听资料与传统形式证据相比所具有的特征。(分数:2.00)_31.简述证人证言的特征。(分数:2.00)_32.简述证人证言与当事人陈述的区别。(分数:2.00)_33.简述鉴定结论的特征。(分数:2.00)_34.简述勘验笔录的特征。(分数:2.00)_35.简述证明对象的种类。(分数:2.00)_36.简述免予证明的事实的种类。(分数:2.00)_37.简述自认的承认方式。(分数:2.00)_38.简述自认无需证明的主要理由。(分数:2.00
4、)_39.简述证据审查和判断的内容。(分数:2.00)_40.简述对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进行质证时出示证据原件或原物的除外情况。(分数:2.00)_41.简述质证的顺序。(分数:2.00)_42.简述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的认定原则。(分数:2.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16.00)43.试述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分数:6.00)_44.试述证明责任与提供证据责任的区别。(分数:5.00)_45.试述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分数:5.00)_民事诉讼法学自考题-2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
5、:18,分数:36.00)1.传来证据(分数:2.00)_正确答案:(传来证据也称派生证据是指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物证的照片、合同复印件、转述的证言等,它是从原始证据中派生而来的证据,是第二手的证据材料。)解析:2.间接证据(分数:2.00)_正确答案:(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但能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解析:3.直接证据(分数:2.00)_正确答案:(直接证据是能够单独地、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解析:书证_正确答案:(书证是指以书面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含义来证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证据。)解
6、析:物证_正确答案:(物证是指以物品的形状、质量、规格、痕迹等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证据。)解析:6.公书证(分数:2.00)_正确答案:(公书证就是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解析:7.私书证(分数:2.00)_正确答案:(私书证是指公文书以外的其他文书,包括公民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不具有公权力的机构制作的文书。)解析:8.视听资料(分数:2.00)_正确答案:(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储存的数据、资料证明民事案件事实的证据,一般包括录音录像资料、电脑储存资料、电视监视资料三种。)解析:9.证人证言(分数:2.00)_正确答案:(证人将其了解的案件
7、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或者经法院同意提供的书面证言,称为证人证言。)解析:10.鉴定结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根据所提供的案件材料,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后作出的书面结论。)解析:11.勘验笔录(分数:2.00)_正确答案:(勘验笔录就是法院指派的人员对与争议有关的现场、物品进行勘测、调查、检验时,对勘验过程和结果所作的客观记录。)解析:12.证明对象(分数:2.00)_正确答案:(证明对象也称待证事实,是指证明主体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解析:13.推定的事实(分数:2.00)_正确答案:(推定的事实是指根据
8、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够推定出的另一事实。根据推定的基础不同,推定可分为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两种。)解析:14.证明责任(分数:2.00)_正确答案:(证明责任也称举证责任是指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中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负有证实该法律要件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承受不利的裁判后果的风险。)解析:15.证明责任的分配(分数:2.00)_正确答案:(证明责任的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法律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时承受不利的裁判后果的风险,预先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解析:16.证据保全(分数:2.00)_正确答案:(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利害
9、关系人、诉讼参加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决定,对证据加以调查收集、固定保存的活动。)解析:质证_正确答案:(质证是指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证明材料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及其证明力的有无与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对质与辩驳的诉讼活动。)解析:18.证明标准(分数:2.00)_正确答案:(证明标准是指在诉讼中负证明责任的主体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解析:二、B简答题/B(总题数:24,分数:48.00)19.简述证明材料和诉讼证据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证明材料与诉讼证据的区别仍是相当明显的:证明材料未经当事人质证和法院审核认定,能否成为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即
10、能否成为诉讼证据,尚不能确定;而诉讼证据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的真实情况,是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解析:20.简述民事诉讼证据“形式的合法性”的含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包含两层意思:(1)诉讼证据必然以法律规定的存在形式表现出来。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证据的七种形式,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作为法院认定民事案件事实根据的诉讼证据,必然存在于上述七种证据形式之中。(2)诉讼证据必然符合法律对于证据形式的特定要求。也就是说,法律对于证据形式有特定要求的,只有符合该要求的证据才能成为诉讼证据。)解析:21.简述民事诉讼证据“程序的合法性”的含义。
11、(分数:2.00)_正确答案:(包含两层意思:(1)只有依法定的程序与方法调查、收集、提交的证明材料才能成为诉讼证据。(2)证明材料转化为诉讼证据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代理人、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明材料要转为诉讼证据,必须经过法律规定的质证程序,未经质证,任何证明材料都不能成为法院认定事实的根据。)解析:22.简述反证与证据反驳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1)反证是证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证据反驳则是反对对方证据的诉讼活动。(2)反证针对的对象是对方主张的事实,证据反驳针对的对象则是对方提出的证据。)解析:23.简述区分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意义。(分数:2.00)_
12、正确答案:(区分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首先,有利于促使当事人尽可能收集与提供原始证据。其次,有利于明确证据的审查方法与标准。传来证据容易出现差错,法院在审核传来证据时应当特别慎重,将其与原始证据加以核对,以确定其在转述、复制、传抄的过程中有无差错。此外,传来证据可以成为获取原始证据的线索,从而为当事人及法院调查收集证据提供有效的方法。)解析:24.简述间接证据证明力不可低估的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1)案件事实发生在过去,加上案件的复杂性,在实践中许多事实只能靠间接证据来证明;(2)可以通过间接证据获取直接证据;(3)间接证据可以补强直接证据的效力,对案件事实起辅助性的证明作用,甚
13、至作为鉴别直接证据真伪的依据;(4)间接证据还可与直接证据结合起来,或者几个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形成证据链锁,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解析:25.简述在收集、提供、审核间接证据时的注意事项。(分数:2.00)_正确答案:(1)应注意在运用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时,必须确保每个间接证据本身都是真实可靠的。(2)间接证据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使其形成完整的、严密的证明体系或链锁,而且这个证明体系是合乎理性的、无懈可击的。(3)应注意间接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必须与案件本身的事实存在必然的联系,没有必然的联系就不能成为间接证据。(4)应注意诸间接证据之间必须是协调一致的,都是围绕着案件的主要事实加以证实的。如果间接证
14、据之间有矛盾,而又无法加以排除,案件事实就无法认定。(5)应注意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所有的证据既能从正面证实案件的事实真相,又能从反面排除虚假成分,从而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解析:26.简述区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首先,有利于明确不同的证据有不同的作用,从而促使当事人、代理人尽量收集、提供直接证据,尽量用直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防止把那些只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一个片断的证据,当作可以单独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使用。其次,有利于明确间接证据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从而促使在无法获得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当事人、代理人尽可能多地收集间接证据,形成证据链锁,
15、证明案件事实。再次,有利于形成科学而严格的间接证据证明规则。)解析:27.简述书证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书证具有以下特征:(1)书证以其思想内容来证明民事案件事实。(2)书证往往能够直接证明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3)书证较为准确客观,即使伪造也易于发现。)解析:28.简述书证与物证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1)证明方法不同。物证以物品的形状、质量、规格、痕迹等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民事案件事实;书证以文字、符号、图形的思想内容证明民事案件事实。(2)构成要件不同。对于物证的形式等构成要件,法律没有特殊要求;但是对于书证的形式、制作手续等,法律有时会作出特殊规定。
16、)解析:29.简述视听资料与书证、物证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1)视听资料不同于书证。视听资料以音响、图像、数据表达的内容来证明民事案件事实,而书证以文字、符号、图形表达的内容来证明民事案件事实;视听资料是动态的方式证明,而书证以静态的方式证明。(2)视听资料不同于物证。视听资料除以外形、特征,还以思想内容证明民事案件事实,而物证仅以外部特征证明民事案件事实。)解析:30.简述视听资料与传统形式证据相比所具有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1)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2)生动逼真,易于保存。(3)具有较大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解析:31.简述证人证言的特征。(分数:2.0
17、0)_正确答案:(1)客观性。证人往往亲身经历了案件的有关过程,耳闻目睹了有关事实,或者间接了解到案件情况。证人证言只是证人就其所了解与知悉的案情向法院所作的陈述。(2)可信性。通常情况下,证人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他们站在中立的立场看待案件事实并将其反映到法庭,证言的可信度较高。(3)证人的不可替代性。证人是了解案件客观情况的人,他们对案情的描述不可能由其他人代办,证人在诉讼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解析:32.简述证人证言与当事人陈述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证人证言是证人向法庭所作的陈述,证人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其证言也就较为客观,但受证人自身的记忆、叙述能力及其对案
18、件事实了解程度的影响;当事人的陈述是当事人就案件事实所作的叙述,较为全面细致,但当事人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决定了当事人的陈述往往虚实同在,真伪并存。)解析:33.简述鉴定结论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1)权威性。鉴定结论是由具有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单位或个人,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对案件事实作出的分析、鉴别与判断,与一般人的认识、判断比较起来,鉴定结论具有更高的权威性。(2)专门性。鉴定结论是对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的鉴别与判断,而不是对于一般性问题作出的判断。(3)客观性。作出鉴定结论必须以案件材料作为基础,且只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问题作出鉴别与判断,对于案件涉及的其他问题与法律问题,
19、鉴定结论不能作出判断。)解析:34.简述勘验笔录的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1)制作主体的特殊性。勘验笔录由审理案件的法院指派人员制作,或者在法院指派人员的参与、指导下制作,其他人员制作的笔录,不是勘验笔录。(2)内容的客观性。勘验笔录是对勘验过程以及勘验对象的客观记载,不得掺入勘验人员的主观意志。(3)制作时间的特殊性。除诉前证据保全制作的勘验笔录外,勘验笔录都是在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后才制作的。(4)制作程序的法定性。勘验人员制作勘验笔录,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解析:35.简述证明对象的种类。(分数:2.00)_正确答案:(1)民事实体法事实; (2)程序法事实; (3)证据事实;
20、 (4)外国法和地方性法规、习惯。)解析:36.简述免予证明的事实的种类。(分数:2.00)_正确答案:(1)众所周知的事实; (2)自然规律及定理; (3)推定的事实; (4)预决的事实; (5)已为有效公证文书证明的事实; (6)自认的事实。)解析:37.简述自认的承认方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1)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2)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解析:38.简述自认无需证明的主要理由。(分数:2.00)_正确答案:(1)如果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不利于自己的事
21、实是虚假的,该方当事人必然会加以否认或反驳,未加否认或反驳而直接承认的,说明该事实是真实的;(2)只有有争议的事实才能成为证明对象,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提出不利于自己的事实表示承认,或者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仍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表明当事人之间就该事实没有争议,因而该事实不能成为证明对象。)解析:39.简述证据审查和判断的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1)证明材料的真实性;(2)证明材料的关联性;(3)证明材料的合法性;(4)证明材料的证明力。)解析:40.简述对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进行质证时出示证据原件或原物的除外情况。(分数:2.00)_正确答案:(1)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
22、难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的;(2)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或原物一致的。)解析:41.简述质证的顺序。(分数:2.00)_正确答案:(1)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2)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3)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提出申请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可对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解析:42.简述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的认定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1)国
23、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2)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4)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5)证人提供的对与其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解析:三、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16.00)43.试述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分数:6.00)_正确答案:(1)客观性。 民事诉讼证据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真凭实据,任何想象、揣测或臆造的东西以及伪造、虚假的东西,都不能成为民事诉讼证据,这就是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客观性是民事诉讼证据最本质和最基本的特征。 (2)关联性。 民事诉讼证据与民事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民事诉讼证据的关联性。 民事诉讼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必须是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偶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可以是直接的联系,如合同文本能够直接证明合同之债的存在,也可以是间接的联系,如被告人在外地出差的证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