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 31 及答案解析(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_(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B.大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_(分数:2.00)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执政兴国3.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_(分数:2.00)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群众路线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_(分数:2.00)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一切从实际出发D.在
2、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_(分数:2.00)A.利用B.保护C.限制D.赎买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_(分数:2.00)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经济基础不同B.主要矛盾不同C.根本任务不同D.领导力量不同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_(分数:2.00)A.目的B.动力C.基础D.条件9.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_(分数:2.00)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B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宏观经济主要运用_(分数:2.00)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计划手段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_(分数:2.00)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度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共产党的一党制度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_(分数:2.00)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C.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4、兴D.实现共产主义13.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分数:2.00)A.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B.为社会主义服务C.解放生产力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_(分数:2.00)A.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以人为本15.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_(分数:2.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6.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其重点是_(分数:2.00)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D.建立
5、、健全民主集中制17.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_(分数:2.00)A.政治协商B.参政议政C.党的领导D.民主监督1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_(分数:2.00)A.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B.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和光大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加强无产阶级专政19.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00)A.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B.1952 年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C.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0.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_(分数:2.00)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
6、,分数:15.00)21.先进文化是指_(分数:3.00)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B.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文化C.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2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_(分数:3.00)A.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为我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_(分数:3.00)A.发展生产力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24.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包括_(分数:
7、3.00)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一手抓工业发展,一手抓农业发展25.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3.00)A.民族融合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D.各民族共同繁荣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26.简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 (分数:10.00)_27.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分数:10.00)_2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分数:10.00)_29.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10.00)_30.简述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
8、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 (分数:10.00)_31.简述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 (分数:10.00)_四、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5.00)材料 1 从 1978 年至 2006 年,我国经济年增长 9%以上,1978 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为 5689.8 亿元,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209407 亿元;1978 年我国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206.4 亿美元,2006 年已达到17607 亿美元;1978 年我国外汇储备为 1.67 亿美元,2006 年已达到 10663 亿美元。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可以说,这是我国生产力巨大发
9、展,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提高的时期。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材料来源
10、:2008 年 10 月 6 日马克思主义研究网)材料 2 邓小平于 1985 年 9 月 23 日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阐述道:“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因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体现的是量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可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
11、程。实践证明,许多重大的改革的成功,如在农村实行责任制,搞包产到户,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的正确性。 如何才能完成好这第二次革命呢?邓小平于 1986 年 9 月 2 日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一文中指出:“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1989 年 9 月 4 日邓小平又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改革开
12、放放弃不得。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的尝试,肯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真正地搞改革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 (材料来源:2004 年 8 月 21 日新华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分数:15.00)(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分数:7.50)_(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分数:7.50)_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 31 答案解析(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_(分数:2
13、.00)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B.大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_(分数:2.00)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执政兴国解析:3.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_(分数:2.00)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D.群众路线解析:考
14、点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_(分数:2.00)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C.一切从实际出发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析: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_(分数:2.00)A.利用B.保护C.限制D.赎买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采取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解决的。6
1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_(分数:2.00)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经济基础不同 B.主要矛盾不同C.根本任务不同D.
16、领导力量不同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后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_(分数:2.00)A.目的 B.动力C.基础D.条件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
17、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9.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_(分数:2.00)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B.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10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宏观经济主要运用_(分数:2.00)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 D.计划手段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运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去实现调控的目标。法律手段是指政府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行政手段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见效快等特点,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加以运用。但行政手段容易损害经济主体的利益,扭曲经济关系,引起不良的后果,因此,在调控宏观经济时要以经济手段为主。11.我国的政
19、党制度是_(分数:2.00)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度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的一党制度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有助于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利益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_(分数:2.00)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C.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
20、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解析:13.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分数:2.00)A.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B.为社会主义服务C.解放生产力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_(分数:2.00)A.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
21、.以人为本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15.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_(分数:2.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
22、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16.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其重点是_(分数:2.00)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B.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D.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
23、败工作领域。17.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_(分数:2.00)A.政治协商B.参政议政C.党的领导 D.民主监督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1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_(分数:2.00)A.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B.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和光大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
24、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追求特殊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只有为人民服务,党才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19.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00)A.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B.1952 年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C.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
25、经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由此可见,D 项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20.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_(分数:2.00)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5.00)21.先进文化是指_(分
26、数:3.00)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 B.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文化 C.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 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解析:2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_(分数:3.00)A.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
27、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为我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_(分数:3.00)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解析:24.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包括_(分数:3.00)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工业发展,一手抓农业发展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两手抓”方针的内容。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
28、抓”的方针,包括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这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25.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_(分数:3.00)A.民族融合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为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29、和归宿。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26.简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依据。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 (2)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4)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27.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
30、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 (4)坚
31、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5)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29.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
32、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0.简述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2)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3)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 (4)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31.简述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
33、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四、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5.00)材料 1 从 1978 年至 2006 年,我国经济年增长 9%以上,1978 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为 5689.8 亿元,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209407 亿元;1978 年我国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206.4 亿美元,2006 年已达到17607 亿美元;1978 年我国外汇储备为 1.67
34、亿美元,2006 年已达到 10663 亿美元。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可以说,这是我国生产力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提高的时期。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
35、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材料来源:2008 年 10 月 6 日马克思主义研究网)材料 2 邓小平于 1985 年 9 月 23 日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阐述道:“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因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体现的是量
36、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可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程。实践证明,许多重大的改革的成功,如在农村实行责任制,搞包产到户,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的正确性。 如何才能完成好这第二次革命呢?邓小平于 1986 年 9 月 2 日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一文中指出:“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
37、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1989 年 9 月 4 日邓小平又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放弃不得。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的尝试,肯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真正地搞改革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 (材料来源:2004 年 8 月 21 日新华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分数:15.00)(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分数:7.50)_正确答案:()解析: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
38、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把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改革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千家万户,同时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分数:7.50)_正确答案:()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