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1 及答案解析(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_(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_(分数:2.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解放思想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_(分数:2.00)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国民经济的商品化C.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D.实现
2、国民经济的社会化4.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_(分数:2.00)A.国营经济B.公私合营C.加工订货D.统购包销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_(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一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6.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分数:2.00)A.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7.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是
3、_(分数:2.00)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8.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_(分数:2.00)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9.毛泽东认为,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采取的方针是_(分数:2.00)A.劳动改造B.讨论、批评、说服教育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团结批评团结”10.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_(分数:2.00)A.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B.社会主义改造阶段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已经进入共产主义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分数:2.00)A.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B.个
4、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2.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行动纲领和总揽全局的根本方针是_(分数:2.00)A.马列经典B.党的基本路线C.行政法规D.社会传统13.社会主义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_(分数:2.00)A.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国家主权问题D.领土完整问题1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分数:2.00)A.社会稳定B.人民幸福C.党的领导D.科学发展1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的必由之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_(分数:2.00)A.科技进步B.文化繁荣C.社会安定D.改革开放16.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其中稳定是_(分数:2.00)A.目的B.动力C.前提D.根本17.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_(分数:2.00)A.民营经济B.集体经济C.公有制经济D.外资经济1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_(分数:2.00)A.形成科学宏观调控体系B.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C.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D.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_(分数:2.00)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按贡献分配
6、C.按需分配D.按要素分配2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_(分数:2.00)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C.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1.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是_(分数:2.00)A.毛泽东B.周恩来C.叶剑英D.邓小平2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_(分数:2.00)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港澳台问题23.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动力是_(分数:2.00)A.信息技术B.互联网C.新科技革命D.新兴产业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_(分数:2.00)A.独立自主B
7、.反对霸权主义C.反对强权政治D.国家主权平等2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_(分数:2.00)A.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B.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49.00)2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数:7.00)_27.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分数:7.00)_28.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数:7.00)_29.简述如何实现中国梦。 (分数:7.00)_3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分数:7.00)_31.简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
8、中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作出的新探索。 (分数:7.00)_32.简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分数:7.00)_三、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5.00)33.请阅读以下材料: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
9、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 (分数:15.00)_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10、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3-1 答案解析(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_(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_(分数:2.00)A
11、.一切从实际出发B.解放思想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四个方面内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既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互相联结,互相补充。其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_(分数:2.00)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国民经济的商品化C.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D.实现国民经济的社会化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
1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_(分数:2.00)A.国营经济B.公私合营 C.加工订货D.统购包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其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_(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一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
13、成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6.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分数:2.00)A.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
14、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7.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是_(分数:2.00)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8.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_(分数:2.00)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
15、革命纲领的会议。1922 年 7 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9.毛泽东认为,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采取的方针是_(分数:2.00)A.劳动改造B.讨论、批评、说服教育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团结批评团结”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认为,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10.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_(分数:2.00)A.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B.社会主义改造阶段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16、主义初级阶段 D.已经进入共产主义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我们逐步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_(分数:2.00)A.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
17、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2.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行动纲领和总揽全局的根本方针是_(分数:2.00)A.马列经典B.党的基本路线 C.行政法规D.社会传统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或者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13.社会主义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_(分数:2.00)A.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国家主权问题D.领土完整问题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8、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分数:2.00)A.社会稳定B.人民幸福 C.党的领导D.科学发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梦。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19、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_(分数:2.00)A.科技进步B.文化繁荣C.社会安定D.改革开放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16.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其中稳定是_(分数:2.00)A.目的B.动力C.前提 D.根本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17.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_(分数:2.00)A.民营经济B.集体经济C.公有制经济 D
20、.外资经济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1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_(分数:2.00)A.形成科学宏观调控体系B.深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C.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D.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21、_(分数:2.00)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贡献分配C.按需分配D.按要素分配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2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_(分数:2.00)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C.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1.代
22、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是_(分数:2.00)A.毛泽东B.周恩来 C.叶剑英D.邓小平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人物。1955 年 5 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第 15 次常委会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2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_(分数:2.00)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港澳台问题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邓小平
23、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先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23.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动力是_(分数:2.00)A.信息技术B.互联网C.新科技革命 D.新兴产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动力。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新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财富的增长速度,促使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和市场;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和生产过程的分解,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新的机会和条件;而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降低了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成本,导致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全球化。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_(分
24、数:2.00)A.独立自主B.反对霸权主义C.反对强权政治D.国家主权平等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2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_(分数:2.00)A.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B.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25、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二、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49.00)2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1)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2)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也是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
26、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则是革命的对象。27.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虽历经艰辛和曲折,但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8.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数:7
27、.00)_正确答案:()解析: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具体说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29.简述如何实现中国梦。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
28、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
29、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31.简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作出的新探索。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定不移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作出了新的探索。(1)2013 年 6 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2)2014 年 2 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发表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30、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 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2.简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31、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4)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三、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5.00)33.请阅读以下材料: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
32、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毛泽东思想形
33、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在 1945 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