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考-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5930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考-3及答案解析.doc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考-3 及答案解析(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分数:2.00)A.B.C.D.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分数:2.00)A.B.C.D.3.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 D十三大(分数:2.00)A.B.C.D.4.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 )A

    2、二中全会 B三中全会C四中全会 D五中全会(分数:2.00)A.B.C.D.5.1978年我国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马列主义理论 B实践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力的发展(分数:2.00)A.B.C.D.6.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实现的,其中第二步是组织(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分数:2.00)A.B.C.D.7.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并对其作出科学概括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C毛泽东 D邓小平(分数:2.00)A.B.C.D.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

    3、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数:2.00)A.B.C.D.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分数:2.00)A.B.C.D.10.当前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 D全面的改革(分数:2.00)A.B.C.D.1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开放 B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开放

    4、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分数:2.00)A.B.C.D.12.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分数:2.00)A.B.C.D.13.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量的优势上 B主体地位上C控制力上 D竞争力上(分数:2.00)A.B.C.D.1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A共产党一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分数:2.00)A.B.C.D.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社会

    5、公德 B职业道德C为人民服务 D集体主义(分数:2.00)A.B.C.D.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分数:2.00)A.B.C.D.17.台湾问题是( )A中日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数:2.00)A.B.C.D.18.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贫富不均和强弱不一 B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分数:2.00)A.B.C.D.19.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一种( )A经济联盟 B政治

    6、联盟C思想联盟 D民间联盟(分数:2.00)A.B.C.D.20.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并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的是( )A党的组织建设 B党的思想建设C党的制度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分数:2.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5.00)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分数:3.00)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分数:3.00)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D.保护民族工商业2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

    7、、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3.00)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稳定是目的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分数:3.00)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5.和谐世界应该是( )(分数:3.00)A.民主的世界B.和睦的世界C.公正的世界D.包容的世界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26.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共同的显著特点。(分数:10.00)_27.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数:10.00)_28.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分数:10.00)_29.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理论的内涵。(分数:10.00)_30.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分数:10.00)_31.简述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分数:10.00)_四、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5.00)32.下面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材料 1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 年 2月)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

    9、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 1月)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 年 5月)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

    10、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 年 5月 24日)材料 2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年 12月)请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材料 1,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及揭示其内涵。(2)综合材料 1、2,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在依据和

    11、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观点。(分数:15.00)_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考-3 答案解析(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点透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2.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12、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点透析 2007 年 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 D十三大(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要点透析 1982 年 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4.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中共十一

    13、届( )A二中全会 B三中全会C四中全会 D五中全会(分数:2.00)A.B. C.D.解析:5.1978年我国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马列主义理论 B实践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力的发展(分数:2.00)A.B. C.D.解析:6.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实现的,其中第二步是组织(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要点透析 我国的农业合作化是逐步进行的,其中,第二步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

    14、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并对其作出科学概括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C毛泽东 D邓小平(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的提出。要点透析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数:2.00)A.B. C.D.解析: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概述。要点透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10.当前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是( )

    16、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 D全面的改革(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的理解。要点透析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1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开放 B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开放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分数:2.00)A.B.C. D.解析:12.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分数:2.00)A.B.

    17、C.D.解析:13.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量的优势上 B主体地位上C控制力上 D竞争力上(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点透析 国有经济在我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1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A共产党一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分数:2.00)A.B.C.D. 解析: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C为人民服务 D集

    18、体主义(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要点透析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首先,这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客观要求;其次,这也要求国家和集体要重视和依法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再次,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点透析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

    19、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7.台湾问题是( )A中日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数:2.00)A.B.C.D. 解析:18.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贫富不均和强弱不一 B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要点透析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20、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障碍和阻力,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19.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一种( )A经济联盟 B政治联盟C思想联盟 D民间联盟(分数:2.00)A.B. C.D.解析:20.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并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的是( )A党的组织建设 B党的思想建设C党的制度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分数:2.00)A.B.C. D.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5.00)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分数:3.00)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要点透析 中国特色

    21、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分数:3.00)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D.保护民族工商业 解析:2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3.00)A.改革是

    22、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稳定是目的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点透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分数:3.00)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25.和谐世界应该是( )(分数:3.00)A.民主的世界 B.和睦的世界 C.公正的世界 D.包容的世界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26.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共同的显著特点。(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3)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解析:27.怎样做到一切从

    24、实际出发?(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2)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3)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4)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解析:28.简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都是

    25、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析:29.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3)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解析:30.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分数:10.00)

    26、_正确答案:(1)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3)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解析:31.简述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4)坚持最广泛、

    27、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解析:四、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5.00)32.下面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材料 1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 年 2月)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

    28、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 1月)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 年 5月)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摘自中

    29、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 年 5月 24日)材料 2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年 12月)请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材料 1,分析材料中的观点及揭示其内涵。(2)综合材料 1、2,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在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观点。(分数:15.00)_正确答案:(1)在材料 1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2)依据: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观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考-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