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考-1 及答案解析(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新阶段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分数:2.00)A.B.C.D.2.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如何把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起来D如何把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分数:2.00)A.B.C.D.3.下列不属于 2002年 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
2、中指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是(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C基础在坚持立党为公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分数:2.00)A.B.C.D.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基本尺度的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分数:2.00)A.B.C.D.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分数:2.00)A.B.C.D.6.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最基本的联盟是(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B劳动者之间的联盟C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分
3、数:2.00)A.B.C.D.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 )A在表面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C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分数:2.00)A.B.C.D.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分数:2.00)A.B.C.D.9.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是( )A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B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C坚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分数:2.00)A.B.C.D.10.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 )A十四大 B十五大C十六大
4、 D十七大(分数:2.00)A.B.C.D.1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 )A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分数:2.00)A.B.C.D.1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分数:2.00)A.B.C.D.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数:2.00)A.B.
5、C.D.14.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数:2.00)A.B.C.D.1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 D国际主义(分数:2.00)A.B.C.D.16.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中,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A民族发展 B民族自治C民族平等 D民族自立(分数:2.00)A.B.C.D.17.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 )A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分数:2.00)A.
6、B.C.D.18.1995年,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D告台湾同胞书(分数:2.00)A.B.C.D.1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分数:2.00)A.B.C.D.20.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分数:2.00)A.B.C.D.二、多项选择题(
7、总题数:5,分数:15.00)21.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分数:3.00)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强国之路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坚持( )(分数:3.00)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人民民主专政23.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分数:3.00)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C.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D.各种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24.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分数:3.00)A.最高立法机关B.最高权力机关C.最高司法机关D.最高行政机关25.新时
8、期统一战线所包括的两个范围的联盟是( )(分数:3.00)A.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B.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D.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26.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分数:10.00)_27.如何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数:10.00)_28.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分数:10.00)_29.简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分数:10.00)_3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什么因素
9、决定的?(分数:10.00)_3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数:10.00)_四、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5.00)32.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 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74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 56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 18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 75.8%和 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 31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 253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 41.9%和 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 6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8.
10、7%,其中国有成分 4860.2亿元,集体成分1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和 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 1996年增加了 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 1.5个百分点和 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 1978年的 0.9%上升到 1997年的 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3
11、)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分数:15.00)_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考-1 答案解析(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新阶段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著作。要点透析 1938 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2.邓小平理论的
12、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如何把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起来D如何把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分数:2.00)A. B.C.D.解析:3.下列不属于 2002年 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是(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C基础在坚持立党为公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要点透析 2002 年 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
13、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基本尺度的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分数:2.00)A.B. C.D.解析: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要点透析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6.新民主主义革命统
14、一战线最基本的联盟是(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B劳动者之间的联盟C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的联盟。要点透析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第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第二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在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基本的、主要的联盟;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
15、)A在表面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C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要点透析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特征层面深入到了本质层面。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更集中、更鲜明、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要点透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
16、“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筒明概括。9.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是( )A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B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C坚持内外联动、互利共赢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要点透析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在对
17、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对不能动摇,这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10.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 )A十四大 B十五大C十六大 D十七大(分数:2.00)A.B.C. D.解析:1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 )A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点透析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或质量改善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1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 )A社会主
18、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分数:2.00)A.B.C. D.解析: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要点透析 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
19、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14.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数:2.00)A.B. C.D.解析:1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 D国际主义(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点透析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20、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16.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中,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A民族发展 B民族自治C民族平等 D民族自立(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要点透析 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17.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 )A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分数:2.00)A.B.C.D.
21、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提出。要点透析 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概念,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18.1995年,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D告台湾同胞书(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祖国和平统一问题的文件。
22、要点透析 1995 年 1月 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并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1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点透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23、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0.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分数:2.00)A.B.C. D.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5.00)21.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分数:3.00)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强国之路解析:解析 本题
24、主要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点透析 2000 年 5月,江泽民在上海召开的党建座谈会上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坚持( )(分数:3.00)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人民民主专政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要点透析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3.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 )(分数:3.00)A.公有
25、制的主体地位 B.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C.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D.各种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解析:24.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分数:3.00)A.最高立法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D.最高行政机关解析:25.新时期统一战线所包括的两个范围的联盟是( )(分数:3.00)A.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B.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D.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联盟。要
26、点透析 新时期统一战线所包括的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60.00)26.简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
27、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解析:27.如何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数:10.00)_正确答案:(1)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3)重视理论的创新。理论在与历史、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发展和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
28、解析:28.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解析:29.简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3)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
29、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解析:30.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分数:10.00)_正确答案:(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错的,早已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解析:3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坚持科学发
30、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4)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6)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解析:四、材料题(总题数:1,分数:15.00)32.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 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74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 56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 18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 75.8%和 24.2%
31、。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 31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 253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 41.9%和 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 6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8.7%,其中国有成分 4860.2亿元,集体成分1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和 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 1996年增加了 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 1.5个百分点和 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
32、值中所占比重已由 1978年的 0.9%上升到 1997年的 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善,已从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不但没有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反而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未变,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成分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增长。(3)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4)由于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