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逻辑自考题-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与“所有的发明创造者都是天生聪明的”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是_A所有的发明创造者都不是天生聪明的 B有的发明创造者是天生聪明的C没有一个发明创造者不是天生聪明的 D有的发明创造者不是天生聪明的(分数:1.00)A.B.C.D.2.据卫星提供的最新气象资料表明,原先预报的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不一定出现。以下最接近上文中所断定内容的是_A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不出现B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出现C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一定不出现D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出现的可
2、能性比不出现大(分数:1.00)A.B.C.D.3.“并非(p 当且仅当 q)”等值于_A(p 或者 q)并且(非 p 或者非 q) B(p 并且 q)或者(非 p 并且非 q)C(p 并且非 q)或者(非 p 并且 q) D(p 并且非 q)并且(非 p 并且 q)(分数:1.00)A.B.C.D.4.与“这种商品既不实用又不价廉”这一判断不同真也不同假的判断是_A这种商品既实用又价廉 B这种商品既不价廉又不实用C这种商品或者实用或者价廉 D这种商品或者不实用或者不价廉(分数:1.00)A.B.C.D.5.若“如果甲掌握了两门外语,那么他精通逻辑”为假,则下列为真的是_A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而
3、且不精通逻辑B甲掌握了两门外语而且精通逻辑C或者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或者他精通逻辑D如果甲精通逻辑,那么他没有掌握两门外语(分数:1.00)A.B.C.D.6.若既肯定 SEP,又肯定 SIP,则_A不违反逻辑规律 B违反了同一律C违反了矛盾律 D违反了排中律(分数:1.00)A.B.C.D.7.一个联言判断“pq”为真,那么_Ap 真 q 真 Bp 真 q 假Cp 假 q 真 Dp 假 q 真(分数:1.00)A.B.C.D.8.“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老师讲课。”这句话主要违反了_A矛盾律 B排中律C同一律 D充足理由律(分数:1.00)A.B.C.D.9.“既不肯定 SE
4、P 式的判断,又不肯定 SIP 式的判断。”这一议论_A只违反矛盾律 B只违反排中律C只违反同一律 D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分数:1.00)A.B.C.D.10.关于电脑故障的陈述中,下列判断为真的是_A显卡坏了B如果主板坏了,那么内存条也一定出现了故障C主板或显卡坏了D主板坏了(分数:1.00)A.B.C.D.11.根据已知条件“有 C 是 B”和“所有 A 不是 B”,能推出的正确结论是_A所有 A 不是 C B有 A 不是 CC所有 C 不是 A D有 C 不是 A(分数:1.00)A.B.C.D.12.“凡是思维高度发达的人都能辩证地思维;原始人不是思维高度发达的人;所以,原始人
5、不能辩证地思维。”这一推理_A是三段论第一格的有效式B违反了三段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C违反了三段论“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D是三段论第二格的有效式(分数:1.00)A.B.C.D.13.将推理划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根据是_A前提与结论是否等值 B前提与结论是否都真实C前提是否蕴涵结论 D思维进程的不同(分数:1.00)A.B.C.D.14.“王兰和李平是朋友;李平和张云是朋友;所以,王兰和张云是朋友。”这是_A正确的传递关系推理 B错误的传递关系推理C三段论推理 D模态推理(分数:1.00)A.B.C.D.15.直接推理 (分数:1.00)A.B.C.D.
6、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若“P 或者 q 或者 r”真,其支判断的真假情况可以是_AP 真而 q 假 r 假 BP 假而 q 假 r 假Cp 假而 q 真 r 真 DP 假而 r 假EP 假而 q 假(分数:2.00)A.B.C.D.E.17.以“张三或是历史学家或是小说家或是诗人”为前提进行推理,可以推出的结论有_A张三是历史学家 B张三或不是小说家或不是诗人C张三是诗人 D张三不是历史学家并且张三不是诗人E张三不是诗人(分数:2.00)A.B.C.D.E.18.已知“甲不在武汉且乙在广州”与“当且仅当甲在武汉,乙才在广州”均假,下列判断中取值为真的是_A甲在武
7、汉且乙在广州 B甲在武汉但乙不在广州C并非“或甲在武汉或乙在广州” D只有甲不在武汉,乙才在广州E如果甲在武汉,那么乙在广州(分数:2.00)A.B.C.D.E.19.以“所有 P 是 M”、“所有 S 不是 M”为大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必然推出_A所有 S 不是 P B所有 S 是 PC有 S 是 P D有 S 不是 PE没有 S 不是 P(分数:2.00)A.B.C.D.E.20.下列式子中,属于三段论第二格有效式的是_AAEE BAAACAII DEIOEAAI(分数:2.00)A.B.C.D.E.21.下列推理中,根据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而进行的有效推理是_(分数:2.00)A.B
8、.C.D.E.22.以下各项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有A预期理由 B自相矛盾C混淆概念 D偷换论题E模棱两可(分数:2.00)A.B.C.D.E.23.一个三段论,如果其结论是假的,那么其推理形式和前提必定是_A推理形式无效且前提中有虚假 B推理形式无效或前提中有虚假C推理形式无效且前提真实 D推理形式有效且前提中有虚假E推理形式无效和前提中有虚假两者中至少有一个真实(分数:2.00)A.B.C.D.E.24.“并非只有贪污才会犯大错误”的等值判断是_A贪污而没犯大错误 B并非只要不贪污就不会犯大错误C并非如果犯大错误,那么就是贪污 D如果犯大错误,那么就是贪污E如果贪污,那就犯大错误(分数:2.00
9、)A.B.C.D.E.25.以 PEM 为大前提,再增补下列哪项为小前提,可有效推出结论 SOP_AMAS BMOSCMIS DMESEMAP(分数:2.00)A.B.C.D.E.三、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00)26.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 1 的判断。(分数:1.00)填空项 1:_27.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q”是假的,当且仅当 1。(分数:1.00)填空项 1:_28.既否定 SAP,又否定同素材的 SOP,这就违反了逻辑上的 1 律。(分数:1.00)填空项 1:_29.一个正确的推理必须推理有效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30.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前件式和 1
10、。(分数:1.00)填空项 1:_31.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有且只有 1 不同的项。(分数:1.00)填空项 1:_32.根据排中律,若“或者甲来或者乙来”为假,则联言判断 1 为真。(分数:1.00)填空项 1:_33.演绎推理不是 1,而是必然性推理。(分数:1.00)填空项 1:_34.同一要求 1、判断要同一。(分数:1.00)填空项 1:_35.“必然 p”和“必然非 p”之间具有 1 关系。(分数:1.00)填空项 1:_四、图表题(总题数:2,分数:10.00)36.请列出 A、B 两个判断形式的真值表,并回答 A 是否蕴涵 B。A:pq B:pq(分数:5.00)_37.设下列
11、A、B、C 三句话中一句为真,两句为假。请列出真值表并回答甲是不是工人,乙是不是营业员。A如果甲是工人,那么乙是营业员。B如果乙是营业员,那么甲是工人。C乙不是营业员。p 表示“甲是工人”,q 表示“乙是营业员”(分数:5.00)_五、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25.00)38.写出下列三段论的推理式,指出其格和式,并根据三段论规则,说明其是否有效。粮食是我国居民的主食,大米是粮食,所以,大米是我国居民的主食。(分数:5.00)_39.下面这段话表达了一个什么推理?请用符号表示其形式结构,并说明其是否正确。这些推理都不是三段论推理。因为所有三段论推理都是借助中项得出结论的,而这些推理都不是借助
12、中项得出结论的。(分数:5.00)_40.甲说:“你完成了任务没有?”乙说:“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甲说:“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乙说:“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请分析:在甲、乙二人的对话中,谁的话不符合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犯了何种逻辑错误?(分数:5.00)_41.一个三段论,其大前提是 I 判断,那么其结论能够是否定判断吗?为什么?(分数:5.00)_42.甲: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乙:一般疑问句就不表达判断。丙:我既不赞成你们俩的观点,也不反对你们俩的观点。问:三个人中,谁的话违反了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违反了什么规律?犯了何种逻辑错误?(分数:5.00)_六、证明题(总题
13、数:1,分数:8.00)43.已知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 O 判断,试证明:(1)其小前提必为 A 判断;(2)该三段论为第三格 OAO式。(分数:8.00)_七、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12.00)44.某班收到一封表扬信,表扬一个同学在校外做了一件好事。辅导员通过调查,肯定是甲、乙、丙三个同学中的一个做的,于是就去问这三个同学,这三个同学分别说了以下几句话:甲说:“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乙说:“这件好事是甲做的。”丙说:“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后来证实,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话是正确的。试问:这件好事是谁做的?请写出推导过程。(分数:6.00)_45.甲、乙、丙、丁四个排球队要进行一次友谊
14、赛,体育爱好者小张、小李、小刘和小王在一起推测四个队哪个队能获得冠军。小张说:“丁队准能获得冠军。”小李说:“乙队能获得冠军。”小刘说:“反正甲队不能获得冠军。”小王说:“丁队也是不能获得冠军的。”比赛结束表明,他们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推断是正确的。请问,是哪个队获得了冠军?请写出推导过程。(分数:6.00)_普通逻辑自考题-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与“所有的发明创造者都是天生聪明的”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是_A所有的发明创造者都不是天生聪明的 B有的发明创造者是天生聪明的C没有一个发明创造者不是天生聪明
15、的 D有的发明创造者不是天生聪明的(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性质判断的负判断。题干中的判断为 SAP 型判断,SAP 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 SOP,即“有的发明创造者不是天生聪明的”。2.据卫星提供的最新气象资料表明,原先预报的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不一定出现。以下最接近上文中所断定内容的是_A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不出现B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可能出现C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一定不出现D明年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出现的可能性比不出现大(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模态判断。“不一定出现”可看作“不必然出现”,由模态方
16、阵可知“非必然 p”等值于“可能非 P”,因此选 A。3.“并非(p 当且仅当 q)”等值于_A(p 或者 q)并且(非 p 或者非 q) B(p 并且 q)或者(非 p 并且非 q)C(p 并且非 q)或者(非 p 并且 q) D(p 并且非 q)并且(非 p 并且 q)(分数:1.00)A.B.C. D.解析:4.与“这种商品既不实用又不价廉”这一判断不同真也不同假的判断是_A这种商品既实用又价廉 B这种商品既不价廉又不实用C这种商品或者实用或者价廉 D这种商品或者不实用或者不价廉(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言判断的负判断。与题干中所给判断不同真不同
17、假的是其负判断。“p 且 q”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非 p 或者非 q”,即“这种商品或实用或价廉”。5.若“如果甲掌握了两门外语,那么他精通逻辑”为假,则下列为真的是_A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而且不精通逻辑B甲掌握了两门外语而且精通逻辑C或者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或者他精通逻辑D如果甲精通逻辑,那么他没有掌握两门外语(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假言判断。题干中的判断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其后件假,前件真时,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为假。故“甲掌握了两门外语”为真,“精通逻辑”为假,在这种情况下为真的只有选项 D。6.若既肯定 SEP,又肯定 SIP,则_A
18、不违反逻辑规律 B违反了同一律C违反了矛盾律 D违反了排中律(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基本规律的矛盾律。SEP、SIP 是互相矛盾的判断,对互相矛盾的判断同时进行肯定,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7.一个联言判断“pq”为真,那么_Ap 真 q 真 Bp 真 q 假Cp 假 q 真 Dp 假 q 真(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言判断。联言判断的逻辑特征是:当且仅当 p、q 都真时,“pq”才为真。故选 A。8.“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们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老师讲课。”这句话主要违反了_A矛盾律 B排中律C同一律 D充足理由
19、律(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基本规律的矛盾律。“教室里一片寂静”与“老师讲课”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情况,不能同时存在。9.“既不肯定 SEP 式的判断,又不肯定 SIP 式的判断。”这一议论_A只违反矛盾律 B只违反排中律C只违反同一律 D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基本规律的排中律。由逻辑方阵可知 E 与 I 是矛盾关系,对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加以否定,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10.关于电脑故障的陈述中,下列判断为真的是_A显卡坏了B如果主板坏了,那么内存条也一定出现了故障C主板或显
20、卡坏了D主板坏了(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在 2006 年上半年真题第一大题第 14 小题考查过,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容选言判断。电脑故障可能是显卡坏了,可能是主板坏了,也可能是其他部件坏了,由相容选言判断取真时其选言支真假情况可知,A、C、D 项真假不定。所以 B 项正确。11.根据已知条件“有 C 是 B”和“所有 A 不是 B”,能推出的正确结论是_A所有 A 不是 C B有 A 不是 CC所有 C 不是 A D有 C 不是 A(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段论。可将题干中所给条件整理为 CIB 和 AEB,由前提否定且有一特称
21、可推知结论为 O 判断,由 A 在前提中周延可推知,这个三段论的结论为 COA,即有 C 不是 A。12.“凡是思维高度发达的人都能辩证地思维;原始人不是思维高度发达的人;所以,原始人不能辩证地思维。”这一推理_A是三段论第一格的有效式B违反了三段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C违反了三段论“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D是三段论第二格的有效式(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段论的规则。题干中的推理是三段论推理。其中大项是“辩证地思维”,小项是“原始人”,中项为“思维高度发达的人”。结论为否定,则大项周延,而大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违反了三段
22、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B 项正确。13.将推理划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根据是_A前提与结论是否等值 B前提与结论是否都真实C前提是否蕴涵结论 D思维进程的不同(分数:1.00)A.B.C.D. 解析:14.“王兰和李平是朋友;李平和张云是朋友;所以,王兰和张云是朋友。”这是_A正确的传递关系推理 B错误的传递关系推理C三段论推理 D模态推理(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传递关系推理的应用。“朋友”是非传递关系,不能由“王兰和李平是朋友;李平和张云是朋友”从而推出“王兰和张云是朋友”,所以此推理是错误的传递关系推理。15.直接推
23、理 (分数:1.00)A.B.C.D. 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6.若“P 或者 q 或者 r”真,其支判断的真假情况可以是_AP 真而 q 假 r 假 BP 假而 q 假 r 假Cp 假而 q 真 r 真 DP 假而 r 假EP 假而 q 假(分数:2.00)A. B.C. D.E.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个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并且可以同时为真的选言判断,因此选 A、C。17.以“张三或是历史学家或是小说家或是诗人”为前提进行推理,可以推出的结论有_A张三是历史学家 B张三或不是小说家或不是诗人C张三是诗人 D张三不
24、是历史学家并且张三不是诗人E张三不是诗人(分数:2.00)A. B.C. D.E.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为真时,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并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而 B、D、E 项是对部分选言支的否定,并不能确定其真假,所以是不正确的,应选 A、C。18.已知“甲不在武汉且乙在广州”与“当且仅当甲在武汉,乙才在广州”均假,下列判断中取值为真的是_A甲在武汉且乙在广州 B甲在武汉但乙不在广州C并非“或甲在武汉或乙在广州” D只有甲不在武汉,乙才在广州E如果甲在武汉,那么乙在广州(分数:2.00)A.B. C.D. E.解析:考点
2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合判断之间的真假情况。由已知条件可推出“甲在武汉且乙不在广州”为真。而此时,只有 B、D 项为真。19.以“所有 P 是 M”、“所有 S 不是 M”为大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必然推出_A所有 S 不是 P B所有 S 是 PC有 S 是 P D有 S 不是 PE没有 S 不是 P(分数:2.00)A. B.C.D. E.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段论。由题干中给出的三段论前提形式可推知该推理是三段论的第二格形式,由三段论有效形式图表可知,第二格以 A、E 判断作为大、小前提的有效形式分别为 AEE 或 AEO,即结论为 SOP 或 SEP。因此答案为 A、D。20
26、.下列式子中,属于三段论第二格有效式的是_AAEE BAAACAII DEIOEAAI(分数:2.00)A. B.C.D. E.解析:21.下列推理中,根据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而进行的有效推理是_(分数:2.00)A. B.C. D.E.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接推理。B、D 项是错误的反对关系推理,E 项是矛盾关系推理。22.以下各项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有A预期理由 B自相矛盾C混淆概念 D偷换论题E模棱两可(分数:2.00)A.B.C. D. E.解析:考点 本题在 2009 年上半年真题第二大题第 21 小题考查过,考查的知识点是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在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论证
27、的过程中,如果违反了同一律,就会犯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预期理由是违反论证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是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是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23.一个三段论,如果其结论是假的,那么其推理形式和前提必定是_A推理形式无效且前提中有虚假 B推理形式无效或前提中有虚假C推理形式无效且前提真实 D推理形式有效且前提中有虚假E推理形式无效和前提中有虚假两者中至少有一个真实(分数:2.00)A.B. C.D.E. 解析:24.“并非只有贪污才会犯大错误”的等值判断是_A贪污而没犯大错误 B并非只要不贪污就不会犯大错误C并非如果犯大错误,那么就是贪污 D
28、如果犯大错误,那么就是贪污E如果贪污,那就犯大错误(分数:2.00)A.B. C. D.E.解析:考点 本题在 2007 年上半年真题第二大题第 21 小题考查过,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合判断的等值判断。“并非(只有 p,才 q)”等值于“非 p 并且 q”,即原判断等值于“不贪污且会犯大错误”;由“并非(如果 p,那么 q)”等值于“p 并且非 q”可知 B、C 项均等值于“不贪污且会犯大错误”。所以 B、C 项正确。25.以 PEM 为大前提,再增补下列哪项为小前提,可有效推出结论 SOP_AMAS BMOSCMIS DMESEMAP(分数:2.00)A. B.C. D.E.解析:考点 本题在
29、2005 年上半年真题第二大题第 20 小题考查过,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段论的规则。因大前提为否定,则小前提必为肯定,因此排除 B、D 项,E 项违反了“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的规则。三、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10.00)26.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 1 的判断。(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包含有其他判断)解析:27.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pq”是假的,当且仅当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p 假而 q 真)解析:28.既否定 SAP,又否定同素材的 SOP,这就违反了逻辑上的 1 律。(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排中)解析:29.一个正
30、确的推理必须推理有效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前提真实)解析:30.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肯定前件式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否定后件式)解析:31.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有且只有 1 不同的项。(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三个)解析:32.根据排中律,若“或者甲来或者乙来”为假,则联言判断 1 为真。(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甲没来并且乙没来(或:甲、乙都没来))解析:33.演绎推理不是 1,而是必然性推理。(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或然性推理)解析:34.同一要求 1、判断要同一。(分
31、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概念要明确)解析:35.“必然 p”和“必然非 p”之间具有 1 关系。(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反对)解析:四、图表题(总题数:2,分数:10.00)36.请列出 A、B 两个判断形式的真值表,并回答 A 是否蕴涵 B。A:pq B:pq(分数:5.00)_正确答案:(p qpq(A)pq(B)1 1 1 11 0 1 00 1 1 10 0 0 1由表可见,A 不蕴涵 B。)解析:37.设下列 A、B、C 三句话中一句为真,两句为假。请列出真值表并回答甲是不是工人,乙是不是营业员。A如果甲是工人,那么乙是营业员。B如果乙是营业员
32、,那么甲是工人。C乙不是营业员。p 表示“甲是工人”,q 表示“乙是营业员”(分数:5.00)_正确答案:(p q q(C)pq(A)qp(B)1 1 0 1 11 0 1 0 10 1 0 1 00 0 1 1 1根据此表可以看出:只有第三行符合已知条件,即 A、B、C 三句话中一句为真,两句为假。在这种情况下,p 假而 q 真,即甲不是工人,乙是营业员。)解析:五、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25.00)38.写出下列三段论的推理式,指出其格和式,并根据三段论规则,说明其是否有效。粮食是我国居民的主食,大米是粮食,所以,大米是我国居民的主食。(分数:5.00)_正确答案:(M 1AP)解析:
33、39.下面这段话表达了一个什么推理?请用符号表示其形式结构,并说明其是否正确。这些推理都不是三段论推理。因为所有三段论推理都是借助中项得出结论的,而这些推理都不是借助中项得出结论的。(分数:5.00)_正确答案:(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AM)解析:40.甲说:“你完成了任务没有?”乙说:“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甲说:“那么,你是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乙说:“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请分析:在甲、乙二人的对话中,谁的话不符合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犯了何种逻辑错误?(分数:5.00)_正确答案:(1)乙的话不符合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2
34、)因为“我完成了任务”和“我没有完成任务”是互相矛盾的判断,乙把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同时否定掉了,违反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解析:41.一个三段论,其大前提是 I 判断,那么其结论能够是否定判断吗?为什么?(分数:5.00)_正确答案:(1)其结论不能是否定判断。(2)因为大前提是 I 判断,其主、谓项都不周延,因而大项无论作为 I 判断的主项还是谓项都不周延。如果结论是否定判断,则大项周延。这样,就会违反三段论“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就会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要避免这种逻辑错误,结论就不能是否定判断。)解析:42.甲: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乙:一般疑问句就不表达
35、判断。丙:我既不赞成你们俩的观点,也不反对你们俩的观点。问:三个人中,谁的话违反了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违反了什么规律?犯了何种逻辑错误?(分数:5.00)_正确答案:(1)三个人中,丙的话违反了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2)甲、乙二人所说的话表达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丙对甲、乙二人的话都不赞成,便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再则,丙对甲、乙二人的话都不反对,又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解析:六、证明题(总题数:1,分数:8.00)43.已知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 O 判断,试证明:(1)其小前提必为 A 判断;(2)该三段论为第三格 OAO式。(分数:8.00)_正确答
36、案:(证明:已知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 O 判断,则其结论必为 O 判断,故其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在大前提中大项必须周延,因此大前提必为 MOP,由此可见,中项在大前提中没有周延,根据基本规则,中项在小前提中必须周延;又因为大前提为否定判断,所以小前提必须为肯定判断,所以小前提必为 MAS。所以该三段论为第三格的 OAO 式。)解析:七、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12.00)44.某班收到一封表扬信,表扬一个同学在校外做了一件好事。辅导员通过调查,肯定是甲、乙、丙三个同学中的一个做的,于是就去问这三个同学,这三个同学分别说了以下几句话:甲说:“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乙说:“这件好事是甲做的
37、。”丙说:“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后来证实,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话是正确的。试问:这件好事是谁做的?请写出推导过程。(分数:6.00)_正确答案:(1)这件好事是丙做的。(2)推导过程如下:在甲、乙、丙三个人的说法中,甲和乙的说法是互相矛盾的,其中必有一真一假。根据题设可知:丙的说法“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是假的,这就意味着“这件好事是丙做的”。既然“这件好事是丙做的”,则可推知乙所说的“这件好事是甲做的”为假;甲所说的“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为真。说明:推导前,可以把甲、乙、丙三个人的说法整理为以下判断形式:甲:“这件好事不是甲做的。”乙:“这件好事是甲做的。”丙:“这件好事不是丙做的。”)解析
38、:45.甲、乙、丙、丁四个排球队要进行一次友谊赛,体育爱好者小张、小李、小刘和小王在一起推测四个队哪个队能获得冠军。小张说:“丁队准能获得冠军。”小李说:“乙队能获得冠军。”小刘说:“反正甲队不能获得冠军。”小王说:“丁队也是不能获得冠军的。”比赛结束表明,他们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推断是正确的。请问,是哪个队获得了冠军?请写出推导过程。(分数:6.00)_正确答案:(1)是甲队获得了冠军。(2)推导过程如下:小张的预测与小王的预测是两个互相否定的判断,根据排中律,唯一的一句真话必是其中之一,因而,小李与小刘的预测便都是假的。小李预测“乙队能得冠军”假,即说明乙队不是冠军;而小刘预测“甲队不能获得冠军”假,则说明甲队是冠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