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5762       资源大小:61.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6及答案解析.doc

    1、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在新闻工作单位,记者的基本功是 _(分数:1.00)A.写作B.口才C.采访D.交际2.“采访”一词,据考证最早见于下列哪部作品 _(分数:1.00)A.史记B.搜神记序C.徐霞客游记D.左传3.曾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采访过诸多战役的记者是 _(分数:1.00)A.邵飘萍B.范长江C.海凌D.郁文4.记者能不能及时发现新闻,能不能采访到新闻,关键在于他有没有 _(分数:1.00)A.政策水平B.新闻敏感C.顿悟性思维D.新闻线索5.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

    2、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有 _(分数:1.00)A.普遍意义B.典型意义C.新鲜性D.知名度6.采访中开座谈会的好处是 _(分数:1.00)A.提高采访的针对性B.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了解情况深入细致D.能听各方意见,全面了解情况7.访问类型的区别根据是 _(分数:1.00)A.访问形式B.访问内容C.访问性质D.访问分量8.记者问采访对象:“您对这次展览会是否满意?”这种提问方法是 _(分数:1.00)A.诱导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闭合式提问D.迂回式提问9.“人身上最灵敏的器官是眼睛”,“十八般武器,眼睛是最锐利的武器”,此话出自 _(分数:1.00)A.刘白羽B.高尔基C.穆青D.夏

    3、衍10.在记者新闻生涯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新闻敏感是 _(分数:1.00)A.“天生”的B.性格决定的C.别人教出来的D.实践中培养训练的11.采访的“透视”法,也叫 _(分数:1.00)A.抓特点B.抓问题C.抓特色D.抓本质12.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_(分数:1.00)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领导未表态的问题13.新闻属于 _(分数:1.00)A.说明文B.记叙文C.议论文D.特殊文体14.新闻作为主观认识客观并反映客观的产物,其主、客观的结合点就集中体现于 _(分数:1.00)A.实际B.取材C.主题D.构思15.新华社的一个记者组在江南几个省采访

    4、夏收情况,这一采访方式叫 _(分数:1.00)A.交叉采访B.隐性采访C.巡回采访D.易地采访16.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 _(分数:1.00)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B.是否尊重事实C.是否按计划行事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17.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表现在写作中要多用 _(分数:1.00)A.褒词B.贬词C.中性词D.修饰语18.动态消息就内容来说,一般都属于 _(分数:1.00)A.非事件新闻B.事件性新闻C.纯新闻D.简明新闻19.全国好新闻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运用的结构形式是 _(分数:1.00)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结构C.散文式结构

    5、D.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结构20.采访中,必要时把被采访者的收藏品拿去请文物专家鉴定。这是 _(分数:1.00)A.间接核实B.多方核实C.与本人核实D.技术检验核实21.新闻体裁中的通讯从何脱胎而来 _(分数:1.00)A.古典文学B.古代应用文C.古代小说D.古代记叙性散文22.游记的写作方法基本上可运用于 _(分数:1.00)A.人物通讯B.事件通讯C.工作通讯D.风貌通讯23.工作通讯有多种表现手法,取决于报道内容的 _(分数:1.00)A.多样性B.复杂性C.生动性D.典型性24.一般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或事件,同时其报道面较宽,这种通讯的表现形式称为 _(分数:

    6、1.00)A.白描B.巡礼C.素描D.速写25.特写的“特”,主要表现在对事实的局部如实地加以 _(分数:1.00)A.再现B.描述C.放大D.勾勒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层次,主要指文章内容表达的次序,体现作者思路进展的步骤,人们常把文章的层次叫做_(分数:2.00)A.意义段B.结构段C.部分D.段落E.自然段27.选择观察时机时记者应当注意 _(分数:2.00)A.记者认为适宜的时机B.体现观察对象特点的时机C.由记者工作日程而定D.根据观察目的确定时机E.抓住观察的关键时刻28.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 _(分数:2.00)A.叙述式B.总结式C.对比式D.评述

    7、式E.引语式29.工作通讯在运笔方面应做到 _(分数:2.00)A.画龙点睛B.据实陈述C.精选锤炼D.评赞驳议E.旁征博引30.报告文学在写作上讲究如下特色 _(分数:2.00)A.生动性B.新闻性C.批判性D.文学性E.趣味性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12.00)31.采访基点 (分数:3.00)_32.特约记者 (分数:3.00)_33.采访计划 (分数:3.00)_34.勾推法 (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35.简述采访写作对实现新闻传播的特殊功能。 (分数:5.00)_36.访问进一步深化阶段“激发”的意义何在? (分数:5.00)_37.简

    8、述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 (分数:5.00)_五、简单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20.00)38.举例并分析空泛提问和具体提问的不同效果。 (分数:10.00)_39.举例说明怎样调动被采访者的情绪和注意力。 (分数:10.00)_六、综合应用题(总题数:1,分数:20.00)40.写一篇现场短新闻(限 600 字) (分数:20.00)_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6 答案解析(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在新闻工作单位,记者的基本功是 _(分数:1.00)A.写作B.口才C.采访 D.交际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采

    9、访决定新闻写作,采访成功了,写作就会水到渠成,新闻写作的成败取决于采访的成败。所以,记者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采访上,练好这项基本功。2.“采访”一词,据考证最早见于下列哪部作品 _(分数:1.00)A.史记B.搜神记序 C.徐霞客游记D.左传解析:3.曾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采访过诸多战役的记者是 _(分数:1.00)A.邵飘萍B.范长江 C.海凌D.郁文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记者的业务分工中的特派记者。 范长江担任大公报特派记者职务时,曾采访过绥东战争、西安事变,还深入华北前线、淞沪前线进行采访,不仅如此,他还参加了淮北战役、台儿庄战役和徐州大会战的报道。4.记者能不能及时发现新闻,能不能采

    10、访到新闻,关键在于他有没有 _(分数:1.00)A.政策水平B.新闻敏感 C.顿悟性思维D.新闻线索解析:5.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有 _(分数:1.00)A.普遍意义B.典型意义 C.新鲜性D.知名度解析:6.采访中开座谈会的好处是 _(分数:1.00)A.提高采访的针对性B.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了解情况深入细致D.能听各方意见,全面了解情况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座谈会。 访问座谈会又称调查会,这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主要适用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在访问中,需要记者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经过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

    11、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并可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7.访问类型的区别根据是 _(分数:1.00)A.访问形式B.访问内容 C.访问性质D.访问分量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访问活动的类型划分。 根据访问内容的不同,可把访问分为五种: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8.记者问采访对象:“您对这次展览会是否满意?”这种提问方法是 _(分数:1.00)A.诱导式提问B.开放式提问C.闭合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提问的方法。 闭合式提问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比如:“您这次访问是否成功?”回答只能是“成

    12、功”或“并不成功”,对此必须作出明确的答复,不能模棱两可。9.“人身上最灵敏的器官是眼睛”,“十八般武器,眼睛是最锐利的武器”,此话出自 _(分数:1.00)A.刘白羽B.高尔基C.穆青 D.夏衍解析:10.在记者新闻生涯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新闻敏感是 _(分数:1.00)A.“天生”的B.性格决定的C.别人教出来的D.实践中培养训练的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虽然它属于精神的范畴,但绝非神秘莫测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新闻敏感主要是通过在实践中培养训练而获得的,也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才能逐步地培养提高。11.采访的“透

    13、视”法,也叫 _(分数:1.00)A.抓特点B.抓问题C.抓特色D.抓本质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采访方法技巧中的多方面开掘。 多方面的开掘包括找特点、抓问题、会“透视”。“透视”法是透过客观事物复杂的表象,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认清事物的内在规律,也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本质。12.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_(分数:1.00)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领导未表态的问题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多方面开掘中的抓问题。 采访中抓什么问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抓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3)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4)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

    14、问题。13.新闻属于 _(分数:1.00)A.说明文B.记叙文 C.议论文D.特殊文体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丰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14.新闻作为主观认识客观并反映客观的产物,其主、客观的结合点就集中体现于 _(分数:1.00)A.实际B.取材C.主题 D.构思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它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新闻作为主观认识客观并反映客观的产物,其主、客观的结合点就

    15、集中体现于主题。15.新华社的一个记者组在江南几个省采访夏收情况,这一采访方式叫 _(分数:1.00)A.交叉采访B.隐性采访C.巡回采访 D.易地采访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各种采访特殊方式的不同特点。 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旅行采访,其特点是流动性大,每到一地,一般停留时间很短,通常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主题的报道。分析题干,应选 C。其他选项都带有一定的迷惑性,要掌握五种特殊采访方式的不同特点,理解并能运用。16.在采访中,记者“有采访意图”与“带框框”的原则区别集中表现在 _(分数:1.00)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B.是否尊重事实 C.是否按计划行事D.是否完成采访任务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报

    16、道思想的由来。 在明确报道思想的过程中,有意图与“带框框”截然不同,带着一定的意图去采访强调尊重客观事实,主观意图只是为采访指明方向。“带框框”是那种“在家想点子,出门找例子”的做法,是不尊重事实的表现。17.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表现在写作中要多用 _(分数:1.00)A.褒词B.贬词C.中性词 D.修饰语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的语言特色。 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主要表现在: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18.动态消息就内容来说,一般都属于 _(分数:1.00)A.非事件新闻B.事件性新闻 C.纯新闻D.简明新闻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消息的分类。 消息按事

    17、实的性质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其中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的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消息等,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19.全国好新闻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运用的结构形式是 _(分数:1.00)A.倒金字塔结构B.金字塔结构C.散文式结构 D.倒金字塔和金字塔结合式结构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方式。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是郭春玲采写的一篇新闻,全篇借鉴散文写法,运用散文式结构,运用散文的抒情笔法,把表彰大会情况写得活灵活现。20.采访中,必要时把被采访者的收藏品拿去请文物专家鉴定。这是 _(分数:1.00)A.间接核实B.多

    18、方核实C.与本人核实D.技术检验核实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 技术检验是核实访问记录材料方法的一种,它主要包括物证材料的化学实验,成果鉴定和听取专家、权威的评定意见等等。21.新闻体裁中的通讯从何脱胎而来 _(分数:1.00)A.古典文学B.古代应用文C.古代小说D.古代记叙性散文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通讯的出现。 通讯的产生、演变、发展,一直同古典文学密切相关,通讯脱胎于古代传记、游记,而古代的传记和游记均属于记叙性散文。22.游记的写作方法基本上可运用于 _(分数:1.00)A.人物通讯B.事件通讯C.工作通讯D.风貌通讯 解析:23.工作通讯有多种表现手法,取决于报

    19、道内容的 _(分数:1.00)A.多样性 B.复杂性C.生动性D.典型性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通讯的表现手法。 工作通讯的样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有采访札记、记者来信、采访录、深度报道等。它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取决于报道内容的多样性。24.一般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或事件,同时其报道面较宽,这种通讯的表现形式称为 _(分数:1.00)A.白描B.巡礼 C.素描D.速写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通讯的表现形式。 考生可以运用排除法做此题。通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记事、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A、C 两项可以排除。D 项的速写是在快速捕捉事实的基础上,对事件经过、轮廓、主要特征或人物

    20、事迹的粗线条表现。也可以排除。25.特写的“特”,主要表现在对事实的局部如实地加以 _(分数:1.00)A.再现B.描述C.放大 D.勾勒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特写的特点。 新闻特写的“特”主要是题材内容的集中,重在突出细节,再把细节“放大”开来,进行如实描绘,即时事实的局部如实地加以“放大”。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层次,主要指文章内容表达的次序,体现作者思路进展的步骤,人们常把文章的层次叫做_(分数:2.00)A.意义段 B.结构段 C.部分 D.段落E.自然段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的结构及组成。 人们常把文章的层次叫做意义段、结构段,或者称之为部分。段落也

    21、叫自然段,它和层次一样,都属于新闻结构的组成部分。27.选择观察时机时记者应当注意 _(分数:2.00)A.记者认为适宜的时机B.体现观察对象特点的时机 C.由记者工作日程而定D.根据观察目的确定时机 E.抓住观察的关键时刻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观察时机的选择。 记者选择观察时机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时机;(2)要考虑到事物在变动中最能反映出事物特征的关键时刻;(3)要考虑到观察对象所能提供的观察机会,并加以充分利用。选项 A、C 太过主观,不是科学的观察方法,故排除。28.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 _(分数:2.00)A.叙述式 B.总结式 C.对比式D.评述式 E.引语

    22、式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导语的形式。 直接性导语可分为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间接性导语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29.工作通讯在运笔方面应做到 _(分数:2.00)A.画龙点睛B.据实陈述 C.精选锤炼D.评赞驳议 E.旁征博引 解析:30.报告文学在写作上讲究如下特色 _(分数:2.00)A.生动性B.新闻性 C.批判性D.文学性 E.趣味性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一种边缘文体,在写作上讲究新闻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色。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12.00)31.采访基点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采访基点:所谓采访基

    23、点,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记者根据需要选择建立若干相对稳定的采访基地,即记者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32.特约记者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33.采访计划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34.勾推法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勾推法:就是先访问采访对象周围的人,掌握基本情况和某些细节,再去访问本人。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

    24、数:15.00)35.简述采访写作对实现新闻传播的特殊功能。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新闻来源于事实,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新闻和事实是“源”和“流”的关系,先有事实而后有新闻。一方面,新闻是由事实构成的,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另一方面,新闻以事实为依据,但不是事实本身。只有当事实经过报道者的认识和反映,成了一种信息被传播开来,新闻才能出现在为数众多的读者面前。所以,客观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最基本的环节就是采访和写作。作为一种手段,发现和捕捉新闻事实,并赋予一定的再现形式传播于社会,这就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对实现新闻传播的特殊功能。36.访问进一步深化阶段“激发”的意

    25、义何在?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激发阶段是记者对所获情况进行概括提炼的阶段。有时采访对象处于不自觉状态,记者如果先谈自己的看法,请教对方,一起讨论,有利于调动被访问者的思维激情,深化对问题的共识,进而获得更能说明和表现主题的材料。最后激发阶段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访问,这时,记者更要自觉进入角色,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升华,同采访对象讨论、研究正是深化认识的重要一环。37.简述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主要是: (1)最能体现新闻性。 (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

    26、和制作标题。 (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五、简单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20.00)38.举例并分析空泛提问和具体提问的不同效果。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有甲乙两个记者,同时去访问某村优秀村干部,他们各自准备了一些问题。记者甲提问的问题是: 你们村是怎样集资建立食品加工厂的? 食品加工厂给村民带来什么收获? 你们村肯定还有不少问题,请说说? 记者乙提问的问题是: 听说你领导村民建立食品加工厂时,很多人是自愿出资的,能说一下这些人的情况吗? 食品加工厂投入使用后,村民们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变化吗? 食品加工厂是否解决了村里劳动力外流的现象呢? 除了这些,食品加工厂还

    27、为村里做了哪些贡献呢? 这两组问题,只要一分析,不难看出,前者大而无当,不具体,对方难以回答,即使回答,也可能不着边际。而后者针对村干部所做的具体事情提问。这样,对方便于回答,有了具体材料,新闻报道也好写。39.举例说明怎样调动被采访者的情绪和注意力。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注意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记者与采访对象交谈,彼此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定的神态、表情以至细微的动作,给对方传送一种心理活动信息。这种心理活动信息又称“非语言信息”。记者要善于掌握传送这种信息的主动权。 有的采访对象初次见到记者,可能显得拘谨、局促,表现出眼光飘忽,目

    28、不正视,或搓着双手,或坐立不安。这时,记者就要通过闲谈、说笑来缓和对方的紧张心理。 有的采访对象愿意谈、谈兴也浓,但往往有些担心,生怕自己谈的不对路、记者不需要,因此会出现一种不安感,如下意识地瞥一眼记者手中的笔记本,或拢一拢头发、撸一撸鼻子、拉一拉衣角等。这时,记者应及时理解这种信息,点点头,笑一笑,作一个肯定的手势,再抓紧在采访笔记本上多记上几笔,采访对象就会继续保持谈兴,增强谈下去的信心与兴致。如果记者感到对方谈得离题太远,不是采访所需要的内容,那么记者放下采访本子,搁下笔,丢一个漫不经心的眼神,或将眼睛移向窗外,都会使采访对象谈兴降落下去。记者应乘机提出新的问题,或用启发式话语将谈话的

    29、思路引到采访的本意上。在通常情况下,只要记者意图明、交底清、善应变、能引导,采访对象都能将所知道的情况讲给记者,而记者只需点一点头、摆一下手势或发出“嗯”、“嗯”声,就能维持对方谈话兴趣。遇到特别好的有价值的材料,记者应明确肯定并鼓励对方谈下去。六、综合应用题(总题数:1,分数:20.00)40.写一篇现场短新闻(限 600 字)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例文: 初春夜,危情抢修3 月 21 日 18 时 50 分,齐齐哈尔电业局碾子山供电局值班室的电话铃骤然响起。打电话的人语气急促:“铲车将火车道旁的电线杆撞倒了! 情况紧急,请你们务必帮忙!”放下电话,值班员立即向副局长陈

    30、必胜汇报了情况。陈必胜第一时间组织抢修队伍赶赴 5 公里以外的事故现场。 现场情况远比陈必胜想象的要糟糕。 由于龙兴沙石厂铲车司机操作不慎,向火车车厢倾倒沙石时,将火车道旁的电杆拦腰撞断。停电使整个铁道线上所有装卸机械停止了运转。被撞断的电杆钢筋裸露,上半截横在半空,随时可能将临近的两基电杆拉倒。 “列车的停靠时间有限! 这趟车原本是七点半发往沈阳的,现在沙石装不上,我们已经延误超时停车了。如果凌晨三点还不能发车,会影响整个列车线运行的! 我们将严重违约,后果不堪设想! 请你们一定想想办法!”沙石厂厂长王风岭满头是汗,焦急地搓着手走来走去。 “您放心,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恢复供电!”查看现场后,

    31、陈必胜马上集合所有队员,布置抢修任务。 “现在是七点二十分,离凌晨三点还有七个多小时。为了保证所有的沙石都能顺利装车,我们一定要在七小时内完成所有抢修任务!” “刘国胜,马上封锁现场! 放好警示标志!” “武文涛,向局里请求增援人员和车辆!” “王永生,联系需要更换的水泥杆和工器具、材料!” “是!”干脆的回答后,所有抢修队员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20 时 25 分,“嘟嘟!”碾子山供电局一台 15 吨吊车和七名增援人员赶到现场。 21 时 15 分,“起! 起!”吊车顶住受损电杆上半部分,避免危险进一步扩大。 21 时 50 分,更换的水泥杆和相关工器具、材料全部运到现场。 22 时 1

    32、2 分,工作负责人宣读工作票,马上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提问,更换电杆作业正式开始。 启动临时照明,在空中拆除残损电杆夜越来越深,初春的北方依旧寒气袭人,抢修工作却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凌晨 1 时 10 分,新线杆已经放进挖好的坑中,抢修人员把导线和原先拆除的分支线进行连接。 1 时 50 分,离最后时限还有 1 小时 10 分钟。“轰隆隆”铁道线上所有传动机械都恢复了运转。凭着过硬的技术,供电局的抢修人员提前一小时完成了全部任务,为沙石装车赢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了确保装车过程万无一失,抢修人员全部守在现场,防止突发情况发生。 凌晨 2 时整,装满沙石的列车缓缓驶出了站台。望着绝尘而去的列车,所有人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