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5761       资源大小:6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5及答案解析.doc

    1、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报纸既不是书籍也不是杂志,它的生命主要的就寄托在大大小小的新闻和通讯上面。”这句话出自_。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B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C与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D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分数:1.00)A.B.C.D.2.重要的新闻学文献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作者是_。A毛泽东 B刘少奇C陆定一 D戈公振(分数:1.00)A.B.C.D.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_。A水与鱼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分数:1.00)A.B.C.

    2、D.4.记者直接认识和获取新闻的唯一手段是_。A职业敏感 B深入群众C建立采访基点 D采访(分数:1.00)A.B.C.D.5.新闻采访的组织原则是_。A依靠领导 B实事求是C内外有别 D执行政策(分数:1.00)A.B.C.D.6.下列选项中,既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的是_。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D内外有别原则(分数:1.00)A.B.C.D.7.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是_。A是否求实、正派、勤奋 B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C是否待人真诚,谦虚谨慎 D是否艰苦奋斗(分数:1.00)A.B.C.D.8.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当前,

    3、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_。A采写人情稿 B拿原则做交易C见利忘义 D有偿新闻(分数:1.00)A.B.C.D.9.记者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除了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要懂得新闻价值,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外,还要_。A增强社会责任感 B养成随时随地采访的职业习惯C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D接触实际,注重实践(分数:1.00)A.B.C.D.10.记者能不能及时发现新闻,能不能采访到新闻,关键在于他有没有_。A政策水平 B顿悟性思维C新闻线索 D新闻敏感(分数:1.00)A.B.C.D.11.记者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是_。A发现线索 B确定选题C选择角度 D主题先行(分数:1.00)A

    4、.B.C.D.12.关于新闻采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B新闻要“七分采,三分写”C新闻要“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 D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写作上(分数:1.00)A.B.C.D.13.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属于记者的_。A新闻敏感 B新闻判断力C新闻概括力 D新闻分析能力(分数:1.00)A.B.C.D.14.访问最重要的是_。A少讲多听 B善于提问C启发诱导 D沟通思想(分数:1.00)A.B.C.D.15.新闻采访的材料加工工作中最优先、最重要的一环是_。A整理记录 B材料核实C语言加工 D结构调整(分数:1.00)A.B.C.D.16.记者为了立体报道

    5、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进程,长时间住在工地,这种采访方式属于_。A蹲点采访 B易地采访C隐性采访 D交叉采访(分数:1.00)A.B.C.D.17.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新闻事实作直接的切实的观察,体现了观察的_。A直接性 B综合性C客观性 D经常性(分数:1.00)A.B.C.D.18.新闻采访的性质,可以概括为_。A是一种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B是调查研究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C是一种充满排他性的采集新闻事实的过程D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分数:1.00)A.B.C.D.19.在采访中,吃透“两头”的“下头”指的是_。A好人好事 B下级情况C实际情况

    6、D群众意见(分数:1.00)A.B.C.D.20.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的是_。A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当事人 B新闻人物C事件目击者 D知情者(分数:1.00)A.B.C.D.21.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是_。A明确报道思想 B渊博的知识C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D收集广泛的资料(分数:1.00)A.B.C.D.22.记者采访的基本技法是_。A上下结合 B点面结合C纵横结合 D正反结合(分数:1.00)A.B.C.D.2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_。A有影响力的问题 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上级未表态的问题(分数:1.00)A.B.C.D.24.实践证明,新闻采访比一般的调查

    7、研究有着更大的难度,更应当_。A明确采访的思路 B做好访前准备C了解采访对象 D拟定采访计划(分数:1.00)A.B.C.D.25.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的准备,称之为_。A临时准备 B间接准备C平时准备 D广义准备(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按记者的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记者可以分为_。(分数:2.00)A.专业记者B.地方记者C.机动记者D.特派记者E.摄影记者27.记者的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_。(分数:2.00)A.获取新闻线索B.挖掘新闻素材C.选择报道角度D.善于沙里淘金E.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28.积累资料应注

    8、意的问题是_。(分数:2.00)A.坚持不懈B.目标明确C.经常整理D.详细核对E.准确全面29.现场观察可分为_。(分数:2.00)A.观察的直接性B.观察的综合性C.同步观察D.事前观察E.事后观察30.新闻采访的结合艺术包括_。(分数:2.00)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纵横结合D.正反结合E.内外结合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18.00)31.第一手材料(分数:3.00)_32.采访基地(分数:3.00)_33.宣传价值(分数:3.00)_34.报道思想(分数:3.00)_35.新闻观察(分数:3.00)_36.巡回采访(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

    9、00)37.记者应怎样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分数:5.00)_38.简述记者的业务素质的内容。(分数:5.00)_39.在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有什么作用?(分数:5.00)_40.记者在采访时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分数:5.00)_41.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哪些?(分数:5.00)_42.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分数:5.00)_五、简单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17.00)43.某省一著名企业,办得很有成效,总结了不少经验,本报派你去采访,请写出你在采访前要做的准备。(分数:8.00)_44.某市发生恶性爆炸案件,你作为机动记者要迅速赶到现场采访。请在采访公安局负责同志前列一

    10、个提问提纲。(分数:9.00)_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报纸既不是书籍也不是杂志,它的生命主要的就寄托在大大小小的新闻和通讯上面。”这句话出自_。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B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C与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D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在报纸上的重要性。题干中的话出自 20世纪 40年代延安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2.重要的新闻学文献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作者是_。A毛泽东 B刘少奇C陆定一 D戈

    11、公振(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学研究重要文献的作者。A、B、D 三项的新闻学研究专著分别是: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与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国报学史。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_。A水与鱼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本题属识记层次。新闻来源于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新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源与流的关系,对新闻的采访写作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也是采访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4.记者直接认识和获取新闻的唯一手段是_。A职业敏感 B深入群众C建立采访基

    12、点 D采访(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采访的目的。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起点,其目的在于获得新闻,也就是说,采访是获取新闻的手段。选项 A是记者的业务素质,选项 B是记者采访工作路线,选项 C是记者采访活动的立脚点,均排除,依题意可知答案为D。5.新闻采访的组织原则是_。A依靠领导 B实事求是C内外有别 D执行政策(分数:1.00)A. B.C.D.解析:6.下列选项中,既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一条重要的采访原则的是_。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D内外有别原则(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采访的实事求是原则。记

    13、者采访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是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A、B、C、D 四个选项都是记者要遵循的原则,但 A项,也是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故选项 A符合题意。7.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是_。A是否求实、正派、勤奋 B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C是否待人真诚,谦虚谨慎 D是否艰苦奋斗(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记者的作风修养。无产阶级新闻记者就是要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群众要求。很多新闻事实都来源于群众生活中。记者只有真正深入群众中,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履行一个记者的职责。8.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

    14、首先要坚决反对_。A采写人情稿 B拿原则做交易C见利忘义 D有偿新闻(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在 2010年 10月真题第 5题考查过,主要考查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偿新闻就是记者在采访时,以各种名义索要、接受采访对象的钱物,这样做严重败坏了文德,损害了记者的职业道德。所以,记者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有偿新闻。9.记者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除了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要懂得新闻价值,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外,还要_。A增强社会责任感 B养成随时随地采访的职业习惯C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D接触实际,注重实践(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

    15、题考查新闻敏感的培养。记者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应该做到:(1)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2)要懂得新闻价值;(3)接触实际,注重实践;(4)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10.记者能不能及时发现新闻,能不能采访到新闻,关键在于他有没有_。A政策水平 B顿悟性思维C新闻线索 D新闻敏感(分数:1.00)A.B.C.D. 解析:11.记者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是_。A发现线索 B确定选题C选择角度 D主题先行(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采访作用中的发现和落实线索。新闻采访首先是发现线索,这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没有任何线索,记者也就无法进行采访活动,新闻线索是记者要着力捕捉的对象。12

    16、.关于新闻采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B新闻要“七分采,三分写”C新闻要“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 D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写作上(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采访的地位。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记者的水平主要表现于采访水平。选项 A、B、C 说法均正确,D 项说法错误。13.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属于记者的_。A新闻敏感 B新闻判断力C新闻概括力 D新闻分析能力(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敏感的四种判断能力。遇到这类问题,考生要善于运用反向思维,不仅要识记四种判断能力,还要了解每种

    17、判断能力的具体表现。除了题干中的能力外,新闻的判断能力还包括判断同一新闻事件诸多事实中,孰轻孰重的能力;判断某一线索能否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14.访问最重要的是_。A少讲多听 B善于提问C启发诱导 D沟通思想(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提问的方法与技巧。访问的学问在于善于提问,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在采访中往往交替使用多种提问方法。15.新闻采访的材料加工工作中最优先、最重要的一环是_。A整理记录 B材料核实C语言加工 D结构调整(分数:1.00)A.B. C.

    18、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记录时核对无误的表现。新闻采访必须把搜集材料和加工材料结合进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保证材料的准确无误,如果连材料最基本的真实性都不能判定,那么其他一切加工、分析,都是徒劳无功的。16.记者为了立体报道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进程,长时间住在工地,这种采访方式属于_。A蹲点采访 B易地采访C隐性采访 D交叉采访(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蹲点采访的特点。蹲点采访的采访周期长,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适合就某一重大题材作深度报道。题干中的小浪底建设工程就属于重大题材的一种,所以,记者要长期住在工地,对此进行蹲点采访。17.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新

    19、闻事实作直接的切实的观察,体现了观察的_。A直接性 B综合性C客观性 D经常性(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观察的特点。新闻观察的特点包括:观察的直接性;观察的综合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经常性;观察的敏感性。其中,观察的直接性是观察的首要特点。18.新闻采访的性质,可以概括为_。A是一种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B是调查研究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C是一种充满排他性的采集新闻事实的过程D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分数:1.00)A.B.C.D. 解析:19.在采访中,吃透“两头”的“下头”指的是_。A好人好事 B下级情况C实际情况

    20、 D群众意见(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在 2008年 10月真题第 13题考查过,主要考查报道思想的上下结合。新闻界经常讲的吃透“两头”中的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20.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的是_。A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当事人 B新闻人物C事件目击者 D知情者(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采访的临时准备。新闻发生时,当事人是最熟悉最了解当时情况的人,他们亲历了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所知道的情况是最真实可信的,所以,记者选择采访对象时,首先要选择这些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

    21、可靠的第一手材料。21.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是_。A明确报道思想 B渊博的知识C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D收集广泛的资料(分数:1.00)A.B.C. D.解析:22.记者采访的基本技法是_。A上下结合 B点面结合C纵横结合 D正反结合(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结合艺术中的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就是要求记者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遍事实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事实,这样才能透过事物的真相了解事物的本质及意义。记者采访就是要了解整个事实的来龙去脉及其本质意义,所以要在采访中运用点面结合的采访艺术,这是采访的基本技法。2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_。A有影响力

    22、的问题 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上级未表态的问题(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深入采访中多方面开掘的方法。采访中抓什么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抓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3)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4)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24.实践证明,新闻采访比一般的调查研究有着更大的难度,更应当_。A明确采访的思路 B做好访前准备C了解采访对象 D拟定采访计划(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采访准备的必要性。实践证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新闻采访也不例外。新闻采访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3、,只有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地认识采访对象,从而准确地反映它,达到新闻采访的目的。25.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的准备,称之为_。A临时准备 B间接准备C平时准备 D广义准备(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临时准备的含义。本题属于识记层次。平时准备又叫间接准备和广义准备,指的是不以某一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临时准备又叫直接准备或狭义准备,指的是以完成一次具体报道任务为目的的采访前准备。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按记者的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记者可以分为_。(分数:2.00)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

    24、派记者E.摄影记者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记者的业务分工。E项属于根据报道手段的不同划分出来的类别。27.记者的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_。(分数:2.00)A.获取新闻线索 B.挖掘新闻素材 C.选择报道角度 D.善于沙里淘金E.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新闻敏感的作用。新闻敏感的作用集中表现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的辨别和认识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3)有利于选取最佳报道角度;(4)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28.积累资料应注意的问题是_。(分数:2.00)A.坚

    25、持不懈 B.目标明确C.经常整理 D.详细核对E.准确全面 解析:29.现场观察可分为_。(分数:2.00)A.观察的直接性B.观察的综合性C.同步观察 D.事前观察 E.事后观察 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观察的类型。现场观察可分为事前观察、同步观察和事后观察,而 A、B 两项中的直接性和综合性则是观察的特点。30.新闻采访的结合艺术包括_。(分数:2.00)A.上下结合 B.点面结合 C.纵横结合 D.正反结合 E.内外结合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采访的艺术。“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记者在采访中要善于把上下、点面、纵横、正反等各方面信息结合起来考虑,这种结合艺术也是记者深入采访的常用艺术。三、名词解

    26、释题(总题数:6,分数:18.00)31.第一手材料(分数:3.00)_正确答案:(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解析:32.采访基地(分数:3.00)_正确答案:(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记者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从而作为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解析:33.宣传价值(分数:3.00)_正确答案:(即新闻事实本身包

    27、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新闻的宣传价值服从新闻宣传思想,不同时期的宣传思想决定不同的宣传价值。)解析:34.报道思想(分数:3.00)_正确答案:(是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解析:35.新闻观察(分数:3.00)_正确答案:(指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解析:36.巡回采访(分数:3.00)_正确答案:(记者沿着某一预定路线进

    28、行的采访、考察活动,又称游动采访、旅行采访。巡回采访常常选择那些历史、地理、文化、军事、经济等方面有显著特色的路线,但不规定具体采访对象,由记者沿线考察,灵活选题,就地采访并随时发回报道。)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37.记者应怎样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分数:5.00)_正确答案:(1)要常到第一线去,真正沉下去采访。(2)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神入”,即思想深入。(3)要建立采访基点,获取各种线索和信息。(4)要持之以恒,扎根群众。)解析:38.简述记者的业务素质的内容。(分数:5.00)_正确答案:(记者的业务素质,主要是指记者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也就是

    29、新闻的采访报道能力。这种能力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活动能力。作为社会活动家,记者要在社会上广泛建立联系,广泛结交朋友。要多方面接触群众,及时了解种种信息,成为名副其实的“消息灵通人士”。(2)职业敏感性。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善于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和识别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3)逻辑思维能力。记者要善于迅速梳理各种情况和事实,弄清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实质。(4)文字功底和口才。记者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述能力和技巧,口头表达能力和技巧,以及网络采访的能力和技巧。)解析:39.在采访过程中新闻线索有什么作用?(分数:5.00)_正确答案:(记者要发现新闻,往往是从发现新闻线索

    30、开始的。新闻线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线索发出的信号,就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作为触发记者新闻敏感的外因,正是记者所要捕捉的目标。(2)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新闻线索是采访活动的向导。记者靠线索引路,追寻新闻才有具体的目标,也才能直奔目标,抓住新闻。(3)新闻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记者抓住一个好的新闻线索,就能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如果线索本身的价值就不大,记者在采访中再怎么使劲,也肯定采访不到有价值的新闻。)解析:40.记者在采访时应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分数:5.00)_正确答案:(1)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同时也不可忽

    31、略新闻的知情人。(2)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3)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4)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解析:41.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哪些?(分数:5.00)_正确答案:(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大致有:(1)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2)溯本求源,寻求物证。(3)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4)技术检验,包括物证材料的化学检验,成果鉴定和听取专家、权威的评定意见等等。)解析:42.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分数:5.00)_正确答案:(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是:(1)隐性采访只能在不得不使用的情况下使用。(2)隐性采访不可涉足国家机密和公民隐私。(3)隐性采访采取的是“单枪

    32、匹马”的战术,因此,要注意把事实核对清楚,避免出现事实差错。(4)为了消除隐性采访只是记者个人活动的不利因素,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把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解析:五、简单应用题(总题数:2,分数:17.00)43.某省一著名企业,办得很有成效,总结了不少经验,本报派你去采访,请写出你在采访前要做的准备。(分数:8.00)_正确答案:(采访前的准备应包括:(1)明确报道思想;(2)选择、了解采访对象;(3)收集与分析背景材料;(4)对该企业从事的行业的知识有所了解;(5)拟定采访计划。要回答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对此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即企业的规模、创办过程等。第二个方面是特点,即此企业与同类企业相比有何特色,其效益的创造得益于何措施。第三个方面要回答该企业的做法有何意义和价值。)解析:44.某市发生恶性爆炸案件,你作为机动记者要迅速赶到现场采访。请在采访公安局负责同志前列一个提问提纲。(分数:9.00)_正确答案:(1)围绕了解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材料)提问题。(2)围绕了解原因和损失状况提问题。(3)围绕政府救援及善后事宜提问题。(4)围绕案件侦破进度提问题。)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