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自考题-3-1 及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_。A16 世纪中叶 B17 世纪中叶C18 世纪中叶 D19 世纪中叶(分数:1.00)A.B.C.D.2.资本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_。A17 世纪后半期 B18 世纪后半期C19 世纪后半期 D20 世纪后半期(分数:1.00)A.B.C.D.3.当奴隶劳动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成为_的基础时,奴隶制度便形成了。A社会生产 B自然生产C经济生产 D物质生产(分数:1.00)A.B.C.D.4.奴隶社会中_的应用较原始社会末期
2、更为广泛,它是奴隶社会生产关系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A铁质工具 B石器C金属工具 D陶器(分数:1.00)A.B.C.D.5.交换价值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_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C市场竞争 D季节(分数:1.00)A.B.C.D.6.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_相交换,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分数:1.00)A.B.C.D.7.货币形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_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A第一次 B第二次C第三次 D第四次(分数:1.00)A.B.C.D.8.金银充当货币后
3、,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_。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分数:1.00)A.B.C.D.9.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货币从现象上看都是物,就本质来说都是_。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分数:1.00)A.B.C.D.10.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_。A价值形成过程和剩余价值形成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和剩余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增殖过程和资本主义劳动过
4、程(分数:1.00)A.B.C.D.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_。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分数:1.00)A.B.C.D.12.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加入劳动过程的时间称为_。A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B劳动时间C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D正常的停工时间(分数:1.00)A.B.C.D.13.因机器设备检修,工人休息而造成生产过程中断的时间称为_。A正常的停工时间 B劳动时间C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分数:1.00)A.B.C.D.14.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和周转时间_。A成正比 B成反比
5、C不成比例 D成三倍比例(分数:1.00)A.B.C.D.15.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称为_。A垄断组织 B金融资本C垄断利润 D金融寡头(分数:1.00)A.B.C.D.16.参加_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是独立的,但却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A辛迪加 B卡特尔C托拉斯 D康采恩(分数:1.00)A.B.C.D.17.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A根本特征 B重要前提条件C社会主义方向 D根本保证(分数:1.00)A.B.C.D.18._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分配的基本原则。A按劳分配 B按资本分配C按福利分配 D按风险分配(分数:
6、1.00)A.B.C.D.19._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A消费 B货币C商品 D奖金(分数:1.00)A.B.C.D.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_。A经济增长 统筹兼顾 B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C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D经济增长 以人为本(分数:1.00)A.B.C.D.21.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是_。A广义的农业 B广义服务业C加工工业 D其他产业(分数:1.00)A.B.C.D.22.下列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是_。A生产部门工人奖金 B企业基金C生产部门工人工资 D教育经费(分数:1.00)A.B.C.D.23.社会总
7、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是由_两部分组成。A劳务供给与产品供给 B出口供给与进口供给C消费品供给与生产资料供给 D国内供给与国外供给(分数:1.00)A.B.C.D.2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品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进一步增强。而形成的全球性的生产体系是_。A贸易全球化 B资本全球化C经济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分数:1.00)A.B.C.D.25._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A跨国公司 B区域经济集团化C国际经济协作 D世界贸易组织(分数:1.00)A.B.C.D.26.经济全球化是由_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A资本主义
8、 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 D封建主义(分数:1.00)A.B.C.D.27.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由_的贸易转变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A传统工业 B加工制造业C工业制成品 D现代工业(分数:1.00)A.B.C.D.28.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_。A1988 年 11 月 B1989 年 11 月C1988 年 12 月 D1989 年 12 月(分数:1.00)A.B.C.D.29.以提供生产性消费的产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称为_。A市场经济 B消费品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 D金融市场(分数:1.00)A.B.C.D.30.确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_。A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9、 B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C1978 年十三大 D1992 年南方讲话(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着_的变化而变化。(分数:2.00)A.时间B.地点C.主体D.客体E.商品品自身价值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E.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3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主要有_。(分数:2.00)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周转时间不同C.资本回收方式不同D.资本回收期限不同E.
10、物质更新方式不同34.利润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_。(分数:2.00)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不变资本的节约D.资本周速度的快慢E.国家法律的影响35.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_上仍然保持独立性。(分数:2.00)A.生产B.发展C.商业D.服务E.法律36.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产品价格。它包括_两种基本形式。(分数:2.00)A.垄断货物B.垄断高价C.垄断进口D.垄断低价E.垄断出口37.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有_。(分数:2.00)A.国家预算B.银行信贷C.劳务费用D.价格变动E.工人工资38.社会总需求是
11、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_三部分组成。(分数:2.00)A.消费需求B.国外需求C.社会需求D.投资需求E.国内需求39.贸易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要素优势迅速转化为_。(分数:2.00)A.竞争优势B.市场优势C.资金优势D.利益优势E.技术优势4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控制着经济全球化规则的_。(分数:2.00)A.实施权B.制定权C.废弃权D.修改权E.分配权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4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什么?(分数:6.00)_4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和实现过程是什么?(分数:6.00)_43.简述世界贸易组织
12、的宗旨。(分数:6.00)_44.简述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的单方面优惠原则。(分数:6.00)_45.简述引进外资,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分数:6.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0)46.论述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分数:10.00)_47.论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分数:10.00)_48.试述产业结构优化的三个产业。(分数:10.00)_政治经济学自考题-3-1 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_。A16 世纪中叶 B17 世纪中叶C18 世纪中
13、叶 D19 世纪中叶(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17 世纪中叶产生的。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2.资本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_。A17 世纪后半期 B18 世纪后半期C19 世纪后半期 D20 世纪后半期(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资本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后半期,完成于 19 世纪初期。3.当奴隶劳动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成为_的基础时,奴隶制度便形成了。A社会生产 B自然生产C经济生产 D物质生
14、产(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奴隶制度的形成。由于集体劳动逐渐过渡到个体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也逐渐从公有财产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和交换的发展导致财产占有上的不平等,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对立。当奴隶劳动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成为社会生产的基础时,奴隶制度便形成了。4.奴隶社会中_的应用较原始社会末期更为广泛,它是奴隶社会生产关系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A铁质工具 B石器C金属工具 D陶器(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奴隶社会时期使用的工具。奴隶社会中金属工具的应用较原始社会末期更为广泛,它是奴隶社会生产关系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也
15、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5.交换价值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_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C市场竞争 D季节(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变化因素。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表现;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6.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_相交换,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商品交换的本质。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体内,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商品交换的比例中才能表现出来,
16、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能得到独立的体现。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7.货币形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_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A第一次 B第二次C第三次 D第四次(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货币形式的产生。货币形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或银上。8.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_。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D金银作为货币
17、,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货币的形式。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或银上。金或银之所以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由于它的自然属性,使它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9.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货币从现象上看都是物,就本质来说都是_。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10.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
18、劳动过程,同时也是_。A价值形成过程和剩余价值形成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和剩余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增殖过程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概念。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_。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对剩余价值的掌握。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资本家之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只不过是由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9、。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一个比他预付的资本价值更大的价值,即生产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12.生产资料已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加入劳动过程的时间称为_。A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B劳动时间C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D正常的停工时间(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生产时间。生产时间由四个部分组成,考生需理解掌握各部分的含义。13.因机器设备检修,工人休息而造成生产过程中断的时间称为_。A正常的停工时间 B劳动时间C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D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生产时间。考生需理解生产时间包
20、含的内容。14.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和周转时间_。A成正比 B成反比C不成比例 D成三倍比例(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资本周转。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一年内,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周转次数越多,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相反,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周转次数越少,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15.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称为_。A垄断组织 B金融资本C垄断利润 D金融寡头(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垄断组织与垄断利润。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本题考点
21、是垄断组织的概念,因此选择 A 选项。16.参加_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是独立的,但却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A辛迪加 B卡特尔C托拉斯 D康采恩(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垄断组织的形式。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是独立的,但却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由于建立了统一的购销机构,辛迪加比卡特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选择 A 选项。17.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A根本特征 B重要前提条件C社会主义方向 D根本保证(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2、中,生产资料不是任何的私人财产,而是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因此选择 B 选项。18._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分配的基本原则。A按劳分配 B按资本分配C按福利分配 D按风险分配(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都必须加以坚持。19._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A消费 B货币C商品 D奖金(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奖金的定义。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
23、要义是发展,核心是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_。A经济增长 统筹兼顾 B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C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D经济增长 以人为本(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科学的发展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1.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是_。A广义的农业 B广义服务业C加工工业 D其他产业(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是加工工业,第三产业是广义服务业。22.下列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是_。A生产部门工人奖金 B企业基金C生
24、产部门工人工资 D教育经费(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途径。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分配。以企业基金的形式归为企业支配的企业收入、非生产部门工人的工资及奖金都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再分配可以满足非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23.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是由_两部分组成。A劳务供给与产品供给 B出口供给与进口供给C消费品供给与生产资料供给 D国内供给与国外供给(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社会总供给的概念与组成
25、。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社会总供给由国内供给(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与国外供给(以海关统计的进口总值来统计)两部分组成。2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品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进一步增强。而形成的全球性的生产体系是_。A贸易全球化 B资本全球化C经济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生产全球化的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品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进一步增强。而形成的全球性的生产体系是生产全球化。注意分清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25._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26、A跨国公司 B区域经济集团化C国际经济协作 D世界贸易组织(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的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这里考察的是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跨国公司作为适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反过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26.经济全球化是由_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 D封建主义(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条件。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条件,经济全球是由发达资
27、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和深化。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表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27.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由_的贸易转变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A传统工业 B加工制造业C工业制成品 D现代工业(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子、通信、航天、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由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转变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28.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_。A1988 年 11 月 B1989 年 11 月C1988 年 12 月 D1989 年 12 月
28、(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1989 年 11 月,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29.以提供生产性消费的产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称为_。A市场经济 B消费品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 D金融市场(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市场体系。生产资料市场是以提供生产消费的产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如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商品的市场。30.确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_。A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C1978 年十三大 D1992 年南方讲话(分数:1.00)A. B.C.D.解析:考
29、点 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与发展。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着_的变化而变化。(分数:2.00)A.时间 B.地点 C.主体D.客体E.商品品自身价值解析:考点 商品交换价值的变化因素。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相同时间和地点,却有为众多商品交换者共同认可的同一交换价值。从这种现象看,交换价值好像是一种偶然的、捉摸不定的东西。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30、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E.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解析:考点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也正因如此,商品的两个因素,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3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主要有_。(分数:2.00)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周转时间不同 C.资本回收方式不同 D.资本回收期限不同 E.物质更新方式不同 解析:考点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考生需理解并掌握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含义与区别。选项 ABCDE 均是两者的区别。34.利润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_。(分数:2.00)A.
3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不变资本的节约 D.资本周速度的快慢 E.国家法律的影响解析:考点 利润率的影响因素。利润率高低主要受 ABCD 选项中内容影响,E 选项属于无关选项。35.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_上仍然保持独立性。(分数:2.00)A.生产 B.发展C.商业 D.服务E.法律 解析:考点 垄断组织与垄断利润。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商业、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卡特尔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成员企业实力发生变化,原来的卡特尔就会瓦解,需要重新签订协议。因此本题选择 ACE 选项。36.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产品价格。它包括_两种
32、基本形式。(分数:2.00)A.垄断货物B.垄断高价 C.垄断进口D.垄断低价 E.垄断出口解析:考点 垄断价格的概念。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产品价格。它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基本形式。37.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有_。(分数:2.00)A.国家预算 B.银行信贷 C.劳务费用 D.价格变动 E.工人工资解析:考点 国家进行再分配的途径。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有国家干预(国家制定的财政收支计划)、银行信贷(通过改变资金的使用主体、使用方向、使用时间,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再分配)、劳务费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收入
33、)、价格变动(使一些部门和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转移到另一些部门和劳动者手中)。38.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_三部分组成。(分数:2.00)A.消费需求 B.国外需求 C.社会需求D.投资需求 E.国内需求解析:考点 社会总需求的组成。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及国外需求三部分组成。消费需求是指全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是指对投资品的需求(包括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和流动资产的投资需求)。国外需求是指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39.贸易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要素优势迅速转化为_。(分数:2.00)A.竞争优势 B.市场优势C
34、.资金优势D.利益优势 E.技术优势解析:考点 经济全球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优势,其劳动生产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产品的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使得发达国家的要素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转化为竞争优势,国际贸易中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通过形式上的平等的等价交换,用本国较少的国别价值的商品,换回其他国家较多的国别价值的商品,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利益优势。4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控制着经济全球化规则的_。(分数:2.00)A.实施权B.制定权 C.废弃权D.修改权 E.分配权解析:考点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表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体制、企业
35、制度、法律制度等体制机制方面都比较成熟,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般都不够成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从而形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控经济全球化进程、规则和秩序的局面。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4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什么?(分数:6.00)_正确答案:(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此外,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所谓历史和道德的因素是指劳动者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等。在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差异,纳入劳动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平均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质量和范围是不同的
36、。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一般商品在消费或使用后,它的使用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过程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解析:4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和实现过程是什么?(分数:6.00)_正确答案:(为了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我们知道,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
37、以,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包括采用先进机器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改善劳动组织等。同时,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括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也会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当上述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便会下降,劳动力价值也随之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解析:43.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分数:6.00)_正确答案:(保障充分就业,大幅度、稳定地提高实际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扩大有效需
38、求;积极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扩大生产;各成员要采取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手段和措施保护环境,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世界资源,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解析:44.简述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的单方面优惠原则。(分数:6.00)_正确答案:(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些特殊的优惠,这一原则主要表现在,允许在关税减让时,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不要求发展中国家列等减让;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履行义务时,可以有较长的过渡期和较大的灵活性;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以使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履行义务。)解析:45.简述引进外资,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分数:6.00)_正确答案:(1)必须维护国
39、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条件。(2)要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和偿还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确定合理的引进规模。(3)要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合理引导外资的投向。(4)进一步健全涉外经济法,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0)46.论述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分数:10.00)_正确答案:(第一,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的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第二,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
40、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第三,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地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原始森林的树木、天然水域中的鱼类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即原材料。在上述三个基本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解析:47.论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分数:10.00)_正确答案:(第一,由于自然规律赖以产生的自然条件变化时间很长,因而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而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
41、经济条件可能较快地发生变化。第二,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第三,在阶级社会中,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而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解析:48.试述产业结构优化的三个产业。(分数:10.00)_正确答案:(按照现代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划分标准,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标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也就是广义的服务业。)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