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人专升本政治真题 2006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80.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数:2.00)A.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2.辩证法思想发展的近代形态是(分数:2.00)A.朴素辩证法B.自然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命题,这种观点属于(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分数:2.00)A.人们的
2、主观愿望B.超自然的力量C.客观存在的事实D.前人的经验5.对于“发展”的理解,两种对立的观点是(分数:2.00)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与二元论6.作为事物现象的一种基本形式,假象(分数:2.00)A.不表现事物的本质B.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C.与事物的本质相一致D.完全是由人幻想出来的7.在认识的两次飞跃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更为重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分数:2.00)A.深入实际,调查研究B.汇总材料,去伪存真C.科学抽象,形成理论D.制订方案,付诸实践8.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B.地理环境C
3、.人口因素D.文化教育9.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分数:2.00)A.物质资料生产活动B.社会政治活动C.精神生产活动D.科学研究活动10.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人民群众是指(分数:2.00)A.全体劳动者B.除了领导者之外的普遍民众C.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成员D.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成员的总和11.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基本标准是(分数:2.00)A.生态环境的优劣B.民主程度的高低C.自然资源的多寡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2.从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是(分数:2.00)A.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B.保护全民利益的产物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1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
4、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分数:2.00)A.旧民主主义革命B.人民革命C.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分数:2.00)A.中共六大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分数:2.00)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6.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是在(分数:2.00)A.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B.土地革命战争后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分数:2.00)A.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B.农村包围城市C.中心城市武装起义D
5、.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18.人民军队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分数:2.00)A.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B.注重思想政治工作C.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D.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的方针是(分数:2.00)A.既统一又独立B.只联合不斗争C.又联合又斗争D.只斗争不联合20.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显著特点,是着重(分数:2.00)A.从思想上建党B.从政治上建党C.从组织上建党D.从作风上建党2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
6、的这段话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分数:2.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虚心向群众学习2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3.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分数:2.00)A.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国营经济24.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科学文化工作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是(分数:2.00)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团结批评团结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2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7、是(分数:2.00)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发展社会生产力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分数:2.00)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立党为公2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分数:2.00)A.发展科技B.发展教育C.发展民主D.发展经济2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分数:2.00)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D.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2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千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
8、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B.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30.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分数:2.00)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自发调节作用B.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C.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完全取消国家的计划调控31.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分数:2.00)A.一党制B.多党制C.多党合作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分数:2.00)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C.集体主义D.共产主义
9、33.我国对外开放的各个领域中,主体是发展(分数:2.00)A.对外政治关系B.对外经济关系C.对外文化关系D.对外军事关系34.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领导人是(分数:2.00)A.叶剑英B.廖承志C.邓颖超D.邓小平35.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概念的是(分数:2.00)A.2002年党的十六大B.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C.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D.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36.2005年 10月 15日,全长 1 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这条通往拉萨的铁路起始点是(分数:2.00)A.兰州B.西宁C.成都D.格尔木37.2005年 12月,中央农村工作
10、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着重研究的议题是(分数:2.00)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B.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C.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38.2006年 3月“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分数:2.00)A.社会主义荣辱观B.科学的世界观C.无产阶级人生观D.正确的价值观39.2005年 9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首脑会议,议程之一是庆祝联合国成立(分数:2.00)A.50周年B.55周年C.60周D.65周年40.2005年 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举办地是(分数:2.00)A.中国上海B.韩国釜山C
11、.泰国曼谷D.越南河内二、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分数:10.00)_4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分数:10.00)_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43.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数:10.00)_44.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分数:10.00)_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分数:10.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1,分数:20.00)46.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年 12月)中指出:“帝国主义
12、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二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请据此分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分数:20.00)_成人专升本政治真题 2006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40,分数:80.00)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数:2.00)A.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 2001年、2002 年
13、连续两年均作为选择题的第一个考题考核考生,这说明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基本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述为精神和物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于基础性或基本性的知识,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予以牢记,不能“想当然”、“差不多”、“大概齐”。这样,在考试时就能够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发生错误。2.辩证法思想发展的近代形态是(分数:2.00)A.朴素辩证法B.自然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 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对基本知识的考核题,具体考查考生对辩证法思想发展的近代形态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或历史阶段:即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近代的唯心辩证法思
14、想(或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形态),现代以来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形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德国古典哲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学习哲学对其应当有所了解。 考生不仅要掌握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历史形态,还应当掌握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形态或历史阶段: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形态,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态,现代以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态。2004 年就曾考过“唯物主义的古代形态是什么”的选择题。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命题
15、,这种观点属于(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对基本概念的考核题。“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著名的唯心主义命题。本题要从四个概念中确定一个正确选项,有一定难度。解答本题,第一步,基于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相对主义这个概念的准确把握,将这两个选项予以排除,确定它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主张上,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第二步,唯心主义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作为万事万物的客观物质存在,都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客观物质存在,都是主观感觉或意
16、识的产物,“存在就是被感知”就是这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典型表现。第三步,基于对主客观唯心主义概念的准确把握,确定 B项为正确选项。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分数:2.00)A.人们的主观愿望B.超自然的力量C.客观存在的事实 D.前人的经验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考核考生对唯物主义原理的运用能力。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因此,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主观意识、方案、计划等,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使主观意识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才能取得成功。5.对于“发展”的理解,两种对立的观点是(分数:2.00)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
17、与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与二元论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考核考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首先,题干从发展观上提出问题,要求回答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什么。基于这点,就可以坚决地把 B、C、D 三个选项予以排除,而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上思考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或区别;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或区别;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或区别。在这三个方面的对立或区别中,贯穿着一个根本的对立或区别,即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形
18、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的矛盾性,因而否认事物的发展,或者对事物的发展理解为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和飞跃。6.作为事物现象的一种基本形式,假象(分数:2.00)A.不表现事物的本质B.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C.与事物的本质相一致D.完全是由人幻想出来的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考核考生对现象这一概念的掌握程度。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任何现象都是某种事物本质的表现,因此,A 选项是错误的。其次,事物是客观的,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也是客观的,因此 D选项也是错误的。最后,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别,真象从正面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因此 B项是正确选项。7.在认
19、识的两次飞跃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更为重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分数:2.00)A.深入实际,调查研究B.汇总材料,去伪存真C.科学抽象,形成理论D.制订方案,付诸实践 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对基本理论的考核题。认识过程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到实践。正确地掌握了认识过程两次飞跃的理论,就会把 A、B、C 三个选项确定为第一次飞跃的范畴,毫不犹豫地把 D项确定为正确选项。8.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 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文化教育解析:解题指导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
20、义的重要基本原理。不仅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还经常从不同侧面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应很好掌握。9.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分数:2.00)A.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B.社会政治活动C.精神生产活动D.科学研究活动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考核考生对社会实践三种基本形式的相互关系原理的掌握。10.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人民群众是指(分数:2.00)A.全体劳动者B.除了领导者之外的普遍民众C.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成员D.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成员的总和 解析:解题指导 人民群众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从质上说,它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力量;从量上说,它是社会成员的绝
21、大多数,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推动历史发展的领导者,具有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双重身份,不能把领导者一概排斥于人民群众之外。处于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也属于人民群众。A、B、C 三个选项都未能完整、准确地表达人民群众的科学含义,D 选项是正确的。11.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基本标准是(分数:2.00)A.生态环境的优劣B.民主程度的高低C.自然资源的多寡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解析:解题指导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基本标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一个基本常识,应当理解和牢记。12.从国家的起源来看,国家是(分数:2.00)A.阶级矛盾调
22、和的产物B.保护全民利益的产物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对基本知识的考核题,也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应予牢记。 注:从第 1题至12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考题。以下从第 13题至 24题,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考题;从第 25题至 35题,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的考题。1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分数:2.00)A.旧民主主义革命B.人民革命 C.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对基本知识的考核题。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既不可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推迟到新
23、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1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分数:2.00)A.中共六大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解析:解题指导 1945 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正式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这样的会议及其召开时间,应当牢记。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分数:2.00)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解析:解题指导 中国新民主主义
24、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工人阶级,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常识性问题,不应选择错误。16.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是在(分数:2.00)A.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B.土地革命战争后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解题指导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因此,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为了解放农民,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逐步制定和完善了符合农村阶级关系和经济状况的土地政策和策略。党在创建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对土地革命认识不足。国民革命
25、失败后,1928 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调整了侵犯富农的策略,但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尚未解决,1931 年前后,基本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实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大众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46 年 5月 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由于土地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考生应当了解这一变化过程。
26、无论选择题的要求发生什么变化,都能正确回答。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分数:2.00)A.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B.农村包围城市C.中心城市武装起义D.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考核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和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2)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3)中国革命进行的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把武装斗争同土地革命相结
27、合,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是人民革命战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不是简单的农民战争,而是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战争,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考生应当注意,本题既可以考选择题,也可以考简答题,还可以考辨析题。18.人民军队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分数:2.00)A.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B.注重思想政治工作C.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D.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解析:解题指导 坚持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建军的根本原则。这是因为:(1)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
28、级的意志。(2)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不断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3)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4)只有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坚定不移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所以,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与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根本区别。 考生注意,本题还可以简答题和辨析题形式命题。1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的方针是(分数:2.00)A.既统一又独立B.只联合不斗争C.又联合又斗争 D.只斗争不联合解析:20.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显著特点,是着重(分数:2.00)A.
29、从思想上建党 B.从政治上建党C.从组织上建党D.从作风上建党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基本理论的考核。考查考生对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本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还可以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形式命题。 错误防范 本题的四个选项都属于党的建设的内容,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容易发生的错误是选择着重“从政治上建党”。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就必须深刻理解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性。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要求。党的组织和共产党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起来,才能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第二,中国的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决定了
30、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即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只有首先从思想上克服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袭,才能克服和防止政治上左右摇摆好走极端、组织上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作风上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等错误。2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的这段话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分数:2.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虚心向群
31、众学习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考核考生对毛泽东所说的这段话的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四个选项的比较中,B 项最符合“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个基本思想。2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解析: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要防止错选 A项和 B项。为此,要弄清以下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的胜利,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农
32、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表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3)1956 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了解这一历史发展,就会正确选择 C项。23.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分数:2.00)A.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国营经济 解析:24.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科学文化工作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是(分数:2.00)A.百
33、花齐放、百家争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团结批评团结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解析:25.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分数:2.00)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发展社会生产力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对基本理论的考核。邓小平理论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逻辑上说,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就必须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进而才能搞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因为这是我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 错误防范
34、 回答本题容易产生的错误,是误选 C选项。为了防止这一错误,要注意三点:(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3)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
35、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发展生产力是包含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根本任务,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部内容。2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分数:2.00)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立党为公解析:2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分数:2.00)A.发展科技B.发展教育C.发展民主D.发展经济 解析:2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分数:2.00)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D.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解析:解题
36、指导 本题属于对基本概念的考核,特别是考核对按劳分配这一重要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思路是:(1)分配的性质是由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除了作为主体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公有制经济以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存在。(3)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分配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还出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经济等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4)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D 项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显然不属于按劳分配,最明显的是“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是正确选项。 错误防范 在本题中容易发生的错误是把
37、A、C 两项作为正确选项误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谈不上按劳分配。“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分红收入”是职工投入的资金、技术或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如果是参股职工的工资收入,则属于按劳分配。2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千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分数:2.00)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B.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解析:解题指导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要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38、符合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规律性,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使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样,就能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有生命力。掌握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同邓小平所指出的“本本主义”“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的危害相对照,就可以判断出 A、B、C 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30.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分数:2.00)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自发调节作用B.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C.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完全取消国家的计划调控解析:31.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分数:2.00)A.一党制
39、B.多党制C.多党合作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解析: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分数:2.00)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C.集体主义 D.共产主义解析:解题指导 这类问题 2001年以来,每年都以不同的命题方式考核考生。33.我国对外开放的各个领域中,主体是发展(分数:2.00)A.对外政治关系B.对外经济关系 C.对外文化关系D.对外军事关系解析:34.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领导人是(分数:2.00)A.叶剑英B.廖承志C.邓颖超D.邓小平 解析:35.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概念的是(分数:2.00)A.2002年党的十六大B.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C.20
4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D.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解析:注:从第 36题至第 40题,是“时事”部分考题。36.2005年 10月 15日,全长 1 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这条通往拉萨的铁路起始点是(分数:2.00)A.兰州B.西宁 C.成都D.格尔木解析:37.2005年 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着重研究的议题是(分数:2.00)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B.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C.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析:38.2006年 3月“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分数:2.00)A.社会
41、主义荣辱观 B.科学的世界观C.无产阶级人生观D.正确的价值观解析:39.2005年 9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首脑会议,议程之一是庆祝联合国成立(分数:2.00)A.50周年B.55周年C.60周 D.65周年解析:40.2005年 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举办地是(分数:2.00)A.中国上海B.韩国釜山 C.泰国曼谷D.越南河内解析:二、B辨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1)质是指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各种事物都具有各自特定的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区别就在
42、于它们的质不同。因此,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因此,量和事物的存在并不是直接同一的。 解题指导 本题考核考生对质和量这两个哲学基本概念的科学涵义理解和掌握的完整程度。没有离开事物的空洞的质和量。把握质和量这两个基本概念,不仅要把握它们在哲学上抽象概括的定义,还应把握它们同事物的关系。本题没有难度。4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有制是
43、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收益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2)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实现形式。(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解题指导 本题是一个重要而又难度不大的基本理论考题,关键在于搞清楚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它们的区别。本题的答题思路和要点如下:(1)首先判断正确和错误。(2)说明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两个概念的区别。(
44、3)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联系是内容和形式的联系或关系。从理论上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表现内容的形式是多样的、可变的。因此,答案要点(2)表述为“同一种所有制(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内容)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实现形式。”(4)根据所有制(内容)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相互联系或关系的原理,总结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30.00)43.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
45、(1)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规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它们互相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起作用的三个基本因素。 (3)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影响并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解题指导 本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应该识记并掌握。44.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 年底,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6、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状态。初级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解题指导 本题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的重要基本理论问题。解答本题,首先回答为什么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明确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是 1956年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其次,回答我国的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及其长期性的原因。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分数:10.0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