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成人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2008年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997       资源大小:8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成人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2008年及答案解析.doc

    1、成人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 2008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49.94,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分数:2.00)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王安石2.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分数:2.00)A.英国哲学家B.英国文学家C.美国哲学家D.法国哲学家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分数:2.00)A.夸张B.拟人C.比喻D.叠字4.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的人是(分数:2.00)A.黛玉B.王熙凤C

    2、.宝钗D.袭人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分数:2.00)A.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天净沙(秋思)C.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声声慢(寻寻觅觅)6.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分数:2.00)A.演绎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对比论证7.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分数:2.00)A.曹操短歌行、诗经氓B.陶渊明饮酒、汉乐府陌上桑C.汉乐府陌上桑、诗经氓D.白居易杜陵叟、楚辞国殇8.下列人物出白话剧日出的一组是(分数:2.00)A.陈白露、李石清、黄省三B.陈白露、周朴园、方达生C.陈白露、李石清、四凤D.陈白露、潘月亭、周萍9.下列作家中同属文学研究会的是(分数:2.0

    3、0)A.沈雁冰、叶圣陶、谢冰心B.郭沫若、郁达夫、谢冰心C.沈雁冰、朱自清、郁达夫D.朱自清、钱钟书、梁实秋10.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的作者依次是(分数:2.00)A.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B.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C.汤显祖、王实甫、关汉卿D.王实甫、汤显祖、关汉卿11.“日薄西山”、“祸起萧墙”、“夙兴夜寐”三个成语依次出自(分数:2.00)A.季氏将伐颛臾、诗经氓、陈情表B.陈情表、季氏将伐颛臾、诗经氓C.诗经氓、陈情表、季氏将伐颛臾D.陈情表、诗经氓、季氏将伐颛臾12.下列关于作者、作品、国别搭配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英国B.培根论学问英国C.莫泊桑羊脂球

    4、法国D.屠格涅夫罗亭俄国13.对鲁迅风波一文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小说以 1917 年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B.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C.小说塑造了七斤这一新式农民形象D.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B.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C.“济南二安”指易安居士李清照和幼安居士辛弃疾D.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指苏洵、苏轼、苏辙15.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分数:2.00)A.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C.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16.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分数:2.00)A.比喻、夸张、对偶、排比B.夸张、对偶、比喻、排比C.对偶、比喻、夸张、排比D.夸张、比喻、对偶、排比17.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分数:2.00)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灌:注入。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宣传。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终:始终。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中间。18.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分数:2.00)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U君臣相顾/U,不知所归。 君臣相顾:君王和大臣

    6、们互相照顾。B.孟尝君不说,曰:“诺,U先生休矣/U!” 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C.U城陷而虏/U,与巡死先后异耳。 城陷而虏,城池陷落后他被敌人俘获。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U不为生事/U。 不为生事:不是为了生出事情来。19.下列各句中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分数:2.00)A.B.C.D.20.下列句子中“乃”字可译为“于是”的是(分数:2.00)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C.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D.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二、B文言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7、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分数:9.99)(1).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分数:3.33)_(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分数:3.33)_(3).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论据?(分数:3.33)_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分数:9.9

    8、9)(1).这首词的上片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分数:3.33)_(2).在这里,“落日”和“断鸿”有何喻义?(分数:3.33)_(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综合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分数:3.33)_阅读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子产之从政也 ,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关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 ,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

    9、以鲜有败事。注:子产:郑国大夫。公孙挥:即下文所说的子羽。四国:国之四邻。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当他去野外安静地思考,作出的计划便常常成功,而在喧闹的都市里作出的计划就常常失败。(分数:9.99)(1).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分数:3.33)_(2).请把“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译成现代汉语。在这句话中,两个“之”字的用法有何不同?(分数:3.33)_(3).这段文字表现了子产怎样的特点?(分数:3.33)_三、B现代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的决不会

    10、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分数:9.99)(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分数:3.33)_(2).作者为什么要论证痛苦的永久易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论证方法?(分数:3.33)_(3).作者以“四方的圆形”与“静止的动作”为喻说明了什么?(分数:3.3

    11、3)_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型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旋涡里,那

    12、它就不会不想心事(分数:9.99)(1).作者描绘暮色晦暗、湿雪飘飞的景色有何作用?(分数:3.33)_(2).马车夫披雪呆坐说明了什么?(分数:3.33)_(3).这段文字对小母马的描写有何意义?(分数:3.33)_阅读牛汉根一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听不见枝头乌呜,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1973 年(分数:9.99)(1).这首诗表现了“根”哪三方面的特征?(分数:3.33)_(2).这首诗也是处在逆境之中的作者的自我画像,请说明作者通过“

    13、根”的自述表达了怎样的志向与情怀?(分数:3.33)_(3).请用四个字概括这首诗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分数:3.33)_四、B作文/B(总题数:1,分数:50.00)21.毫无疑问,2008 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请以我的 2008为题,写一篇兼顾叙事、抒情和议论的短文,不能少于 800 字。(分数:50.00)_成人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 2008 年答案解析(总分:149.94,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分数:2.00)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王安石 解析: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

    14、作家的文学主张所了解、掌握的情况。这是历届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查诗歌相关基础知识中较常见的题目类型。 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他认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用而已矣”,“要之以适用为本”(上人书)。正因为王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错误防范 注意区分几个古代著名作家的不同文学主张。此题中王安石与柳宗元的文学主张容易混淆。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韩愈主张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欧阳修是北

    15、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主张重道以充文,提倡文风平易、诗风平淡。2.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分数:2.00)A.英国哲学家 B.英国文学家C.美国哲学家D.法国哲学家解析: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中涉及的细节知识(外国作家的国籍、评价等)的掌握情况。这是历届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常见题目类型。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也是20 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分数:2.00)A.夸张B.拟人C.比喻D.叠字 解析:解题指导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

    16、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直接描述内心的感受:她若有所思,若有所待,而又终无所得,有的只有凄惨和忧愁。“点点滴滴”是对“梧桐细雨”的客观描绘,但写的是词人心灵的感受,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这九组叠字,不见前人首创,亦不见后人有成功的模仿,妙手偶得,别开生面,为作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4.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的人是(分数:2.00)A.黛玉B.王熙凤C.宝钗 D.袭人解析:解题指导 这段文字描写了宝玉挨打

    17、后薛宝钗探伤。从对薛宝钗安慰和劝说宝玉的语言描写上可以看出宝钗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待人体贴周到、八面玲珑的性格。宝钗吐露真情又劝说宝玉,这反映了她作为一个处处遵循封建礼教规范、推崇男子走仕途之路的“典型淑女”的那种安分守己、稳重、理智的性格特点。 错误防范 此题容易误选为 A 项。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分数:2.00)A.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天净沙(秋思) C.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声声慢(寻寻觅觅)解析:解题指导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分数:2.

    18、00)A.演绎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 D.对比论证解析: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的掌握情况。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论证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被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

    19、,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错误防范 注意区别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7.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分数:2.00)A.曹操短歌行、诗经氓B.陶渊明饮酒、汉乐府陌上桑C.汉乐府陌上桑、诗经氓 D.白居易杜陵叟、楚辞国殇解析:解题指导 陌上桑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五言叙事诗。通过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秦罗敷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了使君的丑恶和愚

    20、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和无耻。诗经氓按表现方法分类的诗歌体裁说,这是一首叙事诗;从其表现的内容说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以女主人公自我独白的方式,叙述了她与“氓”从恋爱到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全过程,有力地谴责了“氓”背信弃义的丑恶行为,表达了她的悔、她的恨和她的决绝。8.下列人物出白话剧日出的一组是(分数:2.00)A.陈白露、李石清、黄省三 B.陈白露、周朴园、方达生C.陈白露、李石清、四凤D.陈白露、潘月亭、周萍解析: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中人物的了解。陈白露、李石清、黄省三、方达生、潘月亭都是日出中的人物。周朴园、周萍、四凤是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人物。 错误防范 这道题

    21、2007 年出现过一次,题目是“下列人物都出自曹禺日出的是”,选项中的人物稍有变化,可见关于日出是知识重点;考查作品中的相关人物是历届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应该掌握。9.下列作家中同属文学研究会的是(分数:2.00)A.沈雁冰、叶圣陶、谢冰心 B.郭沫若、郁达夫、谢冰心C.沈雁冰、朱自清、郁达夫D.朱自清、钱钟书、梁实秋解析:解题指导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而且因其成员多、影响大,在流派发展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它的发起者与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发起人为:郑振铎

    22、、沈雁冰、叶绍钧(字圣陶)、许地山、王统照、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等。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朱自清、夏丐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徐志摩等,共达 170 余人。 错误防范 这道题 2007 年出现过一次,题目相同,选项中的人物稍有变化;可见关于文学研究会是知识重点,应该牢牢掌握。10.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的作者依次是(分数:2.00)A.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B.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C.汤显祖、王实甫、关汉卿D.王实甫、汤显祖、关汉卿 解析: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这是大学语文历届考试中常见的简单题型。11.“日薄西山”、“祸起萧墙”、“夙

    23、兴夜寐”三个成语依次出自(分数:2.00)A.季氏将伐颛臾、诗经氓、陈情表B.陈情表、季氏将伐颛臾、诗经氓 C.诗经氓、陈情表、季氏将伐颛臾D.陈情表、诗经氓、季氏将伐颛臾解析:解题指导 “日薄西山”出自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夙兴夜寐”出自诗经,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12.下列关于作者、作品、国别搭配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英国 B.培根论学问英国C.莫泊桑羊脂球法国D.屠格涅夫罗亭俄国解析:解题指导 欧亨利(18621910)是 19 世纪美国

    24、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作品主要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城市里市民和小人物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与爱情。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藤叶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 错误防范 2007 年考查的是关于中国作品、作者、写作年代搭配。2008 年考查的就是关于外国作品。这种题型虽简单,但是不可忽略。13.对鲁迅风波一文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小说以 1917 年张勋复辟事件为背景B.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C.小说塑造了七斤这一新式农民形象 D.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解析:解题指导 风波这篇小说以“辫子事件”为线索,描写“民国”六年即 1917 年张勋复辟的丑剧,

    25、以及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个时代性的风波。作者对九斤老太的言行只用寥寥数语,“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看不惯现实的守旧者形象。七斤是作品着意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是辛亥革命时代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七斤的主要性格特征是胆怯与愚昧。他的辫子被剪掉了,不是出于自愿的行动,而是被人强行剪去的。革命只革去了他一条辫子,但没有使他思想上得到任何教育与触动。辫子所体现的封建思想则仍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所以当听到“皇帝坐了龙庭了”的消息后,他因没有了辫子,犯了皇法,加之受赵七爷的恫吓,内心开始胆怯,惶惶不安起来。小说的结局是“皇帝不坐龙庭了”,因此,他又恢复了以往的神气。所以七斤实

    26、际上是一个愚昧、麻木,没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农民形象。所以选项 C 是错误的。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B.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C.“济南二安”指易安居士李清照和幼安居士辛弃疾D.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指苏洵、苏轼、苏辙解析:解题指导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唯一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因此选项 B“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的说法是错误的。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将近万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是济南人。宋代苏洵、苏轼、苏辙被后人誉为“三苏”

    27、。15.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是(分数:2.00)A.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解析:解题指导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选项 B 的意思是“左右的人因为(认为)孟尝君轻视他,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16.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分数:2.00)A.比喻、夸张、对偶、排比B.夸张、对偶、比喻、排比C.对偶、比喻、夸张、排比D.夸张

    28、、比喻、对偶、排比 解析:解题指导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出自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是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人物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的虞美人,此句以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写愁思,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杜甫的蜀相,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出自礼记大同,修辞方法是排比。因此这道题选择 D。 错误防范 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修辞的掌握情况。做好这一类题目的前提是熟悉大纲规定的作品,每一句话都可以迅速准确地说出其出处和含义,这样就便于进一步正确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方法。17.下列带点的字解

    29、释正确的是(分数:2.00)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灌:注入。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宣传。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终:始终。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中间。解析:解题指导 孔子在大同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讲:讲求。“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出自李密的陈情表,此句的意思是:我怀着乌鸦反哺的心情,乞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因此“终”在这里不是始终的意思。“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出自曹操短歌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忧思出自内心,不会断绝。因此“中”翻译成中间是不正确的。 错误防范 要全面掌握加点字所在的句子的出处和整句话的意思,不要死记硬背单个字的意思。18.下列画

    30、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分数:2.00)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U君臣相顾/U,不知所归。 君臣相顾:君王和大臣们互相照顾。B.孟尝君不说,曰:“诺,U先生休矣/U!” 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C.U城陷而虏/U,与巡死先后异耳。 城陷而虏,城池陷落后他被敌人俘获。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U不为生事/U。 不为生事:不是为了生出事情来。解析:解题指导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出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君臣相顾”的意思是:君臣相对而视。“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这句话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意思是:孟尝君不高兴,说:“嗯,先生算了吧。”“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

    31、为生事。”出自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意思是:称扬前代贤王的政治,以求兴利除弊,不是滋生事端。“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出自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这道题选项 C 的翻译是正确的。19.下列各句中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分数:2.00)A.B. C.D.解析:解题指导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出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而”是转折连词,可是,但是。“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而”是转折连词,可是,但是。因此这道题 B 项是正确选项。20.下列句子中“乃”字可译为“于是”的是(分数:2.00)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若事之不

    32、济,此乃天也。C.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D.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解析:解题指导 “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李广军中的士兵都很恐慌,李广于是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前往冲击敌人。“乃”字译为“于是”。二、B文言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分数:9.99)(1).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分数

    33、:3.33)_正确答案:()解析:呼告、引用、比喻、反诘(或“反问”) 解题指导 本题运用了“呼告、引用、比喻、反诘”等修辞手法,如呼告:“孔子曰:求!”在一般的叙述中,忽然改变平铺直叙的语气,用对话的方式将心中的喜怒哀乐倾吐出来,这种修辞法叫做呼告。使用呼告可以表现出当时强烈的情绪,通常是针对面前的人,有时也会以物品或不在面前的人作为呼告的对象。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反诘:“是谁之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是什么?(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一是将季康子比作老虎和犀牛,将颛

    34、臾比作龟甲和美玉,说明季氏攻伐颛臾必将造成的严重后果;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守笼护柙之人,批评他们的失职。 解题指导 双重喻意:先说单句表层喻意,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出兵侵略;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喻颛臾无辜受难。再说两句整体深层喻意,将冉有、季路比作守柙护椟之人,说明无论季氏出兵侵略,还是颛臾无辜被毁,冉有、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论据?(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名人名言作理论论据(答“名人名言”或“理论论据”也算对)。 解题指导 理论材料既可以是前贤名人经过实践证明的至理名言,也可以是科学上的公理与规律

    35、。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是属于前贤名人的至理名言。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分数:9.99)(1).这首词的上片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借景抒情。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解题指导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开头“楚天千里清秋”到“断鸿声里”,都是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清秋美景给词人带来的不是愉悦,而是无限的忧愁和遗憾,而失群的孤雁,正是他这位

    36、“江南游子”的形象写照。后面几句由描写景物转为人物形象的描写,一个报国的志士,拍遍栏杆,也没有人能理解的他,报国无门的悲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2).在这里,“落日”和“断鸿”有何喻义?(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落日”暗喻南宋的国势衰微; “断鸿”暗指自己远离故土,漂泊异乡。 解题指导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不是喻情。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复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这样的有志

    37、之士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综合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比喻和拟人 解题指导 献愁供恨:是说远山引起人的愁恨。说“献”和“供”,就使无生命的山与人的感情相通,因此是拟人的修辞方法。玉簪螺髻:比喻山的形状像妇女头上绾发的玉簪和螺形的发髻。阅读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子产之从政也 ,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关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 ,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

    38、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注:子产:郑国大夫。公孙挥:即下文所说的子羽。四国:国之四邻。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当他去野外安静地思考,作出的计划便常常成功,而在喧闹的都市里作出的计划就常常失败。(分数:9.99)(1).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断:决断。乘:坐车。适:到。鲜:少。(2).请把“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译成现代汉语。在这句话中,两个“之”字的用法有何不同?(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子产在治理政事的时候,常常选择有能力的人

    39、而任用他们。 前一个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作代词,代指贤能之人。 解题指导 根据大纲要求要注意掌握常用虚词“之”的几个用法。(3).这段文字表现了子产怎样的特点?(分数:3.33)_正确答案:()解析:择能而使之(或“知人善任”)。 解题指导 这段文章记叙了子产执政期间选择能人使用,并善于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从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由于子产能集众人之所长,善于调动周围人的积极性,所以他处理政事很少失败,表现了一名政治家知人善任的特点。三、B现代文阅读/B(总题数:3,分数:30.00)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分数:9.99)(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分数:3.33)_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成人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2008年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