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5-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信念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它强调的是_ A.认识的正确性 B.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C.知识的系统性 D.想法的科学性(分数:1.00)A.B.C.D.2.封建地主阶级常常想建立等级制的封建国家,资产阶级想建立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些都是理想的_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 D.生活理想(分数:1.00)A.B.C.D.3.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
2、念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结果,没有这种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这说明了_ A.科学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是人们强大的精神动力 B.人们之间需要团结互助才能取得胜利 C.艰苦奋斗是革命传家宝 D.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分数:1.00)A.B.C.D.4.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是_ A.爱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B.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 C.爱由本民族统治的国家 D.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国家(分数:1.00)A.B.C.D.5.“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国,对“爱祖国”的要求最集中
3、地体现在_ A.坚持祖国的统一,反对分裂祖国的言行 B.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C.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D.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取利益和财富(分数:1.00)A.B.C.D.6.报效祖国的基础是_ A.培育爱国情感 B.培育对党的热爱 C.培育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D.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分数:1.00)A.B.C.D.7.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_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B.如生观决定世界观 C.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不正确的 D.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正确的(分数:1.00)A.B.C
4、.D.8.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实现_ A.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B.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C.个人与家庭的有机统一 D.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分数:1.00)A.B.C.D.9.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_ A.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B.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了社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C.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获取权力的基础 D.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获取金钱的手段(分数:1.00)A.B.C.D.10.可持续性发展观是指_ A.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健康地发展 B.人与自然之间要和睦相处,使人类及人类个体持续、健康地发展 C.国家与国家之间和睦相处,使双方得到和
5、平发展 D.民族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得到共同发展(分数:1.00)A.B.C.D.11.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_ A.评价功能 B.导向功能 C.教育功能 D.调节功能(分数:1.00)A.B.C.D.12.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_ A.什么时候为人服务的问题 B.要不要为人服务的问题 C.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D.如何为人服务的问题(分数:1.00)A.B.C.D.13.在“网络世界”的公共生活中,若有人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扩散,将会破坏许多单位或个人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电脑系统的崩溃。这体现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特点
6、中的_ A.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B.交往对象的负责性 C.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分数:1.00)A.B.C.D.14.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要求的是_ A.尊老爱幼 B.助人为乐 C.爱岗敬业 D.文明礼貌(分数:1.00)A.B.C.D.15.“远亲不如近邻”一说,体现了家庭美德内容中的_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勤俭持家 D.邻里团结(分数:1.00)A.B.C.D.16.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体验是_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习惯(分数:1.00)A.B.C.D.17.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
7、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中_ A.陶冶情操的修养方法 B.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C.学思明理的修养方法 D.慎独自律的修养方法(分数:1.00)A.B.C.D.18.实现法治的前提是_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分数:1.00)A.B.C.D.19.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是_ A.权利义务相统一 B.重证据 C.讲程序 D.情重于法(分数:1.00)A.B.C.D.20.法的关系根源于_ A.法的本身 B.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 C.物质的生产关系 D.意识的发展(分数:1.00)A.B.C.D.21.下列对法律事实的理解,正确的是_ A.客观
8、事实都是法律事件 B.人的有意识的且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是法律事件 C.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属于法律事实 D.不可抗力不是法律事实(分数:1.00)A.B.C.D.22.下列不属于程序法的是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分数:1.00)A.B.C.D.23.在我国法律制度中,产品责任事故适用的归责原则是_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原则 D.惩罚性赔偿原则(分数:1.00)A.B.C.D.24.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是_ A.
9、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B.坚持工农联盟的阶级基础 C.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D.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分数:1.00)A.B.C.D.2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_ A.文化教育权利 B.人身自由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 D.政治权利和自由(分数:1.00)A.B.C.D.26.我国国务院实行_ A.集体负责制 B.总理负责制 C.集体讨论制 D.总理独裁制(分数:1.00)A.B.C.D.2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基本原则的是_ A.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保障 B.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行时间和游行路线 C.坚持和平进行,不使用暴力或煽动使用暴力 D.
10、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分数:1.00)A.B.C.D.28.第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可以作出_的审判处理。 A.维持原判 B.依法改判 C.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D.不予受理(分数:1.00)A.B.C.D.29.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可适用_,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_内审结。 A.简易程序、一个月 B.简易程序、三个月 C.简易程序、六个月 D.简易程序、九个月(分数:1.00)A.B.C.D.30.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的案件是_ A.婚姻纠纷 B.合同纠纷 C.
11、收养纠纷 D.继承纠纷(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下列选项中维系道德的是_ A.内在信念 B.精神追求 C.社会舆论 D.社会监督(分数:2.00)A.B.C.D.32.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需要_ A.否定我们的缺点和失误 B.接触和体验国外的社会环境 C.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的历史 D.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数:2.00)A.B.C.D.33.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_ A.个人的社会存在 B.个人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 C.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分数:2.00)A.B
12、.C.D.34.道德发展的规律有_ A.道德随着上层建筑不断进步而不断进步 B.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C.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D.道德随着人们的思想发展而不断进步(分数:2.00)A.B.C.D.35.实现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有_ A.教育 B.职业实践 C.天赋 D.自我修养(分数:2.00)A.B.C.D.36.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_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丈夫不辞劳苦,20 多年精心侍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C.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D.某儿媳每逢周末都去看望没在一起生活的公婆,
13、帮他们打扫做家务(分数:2.00)A.B.C.D.3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_ A.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B.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C.应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相适应,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D.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与反映(分数:2.00)A.B.C.D.38.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_ A.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B.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 C.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D.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分数:2.00)A.B.C.D.39.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
14、为_ A.自治 B.自治州 C.自治县或旗 D.民族乡(分数:2.00)A.B.C.D.40.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哪些条件?_ A.有仲裁协议 B.有具体的仲裁请求 C.有具体的事实、理由 D.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分数:2.00)A.B.C.D.三、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41.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怎样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分数:6.00)_4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分数:6.00)_43.简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分数:6.00)_44.为什么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分数:6.00
15、)_45.简述诉讼上的调解和诉讼外的调解的区别。(分数:6.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6.为什么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分数:10.00)_47.试述我国的调解制度。(分数:10.00)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5-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信念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它强调的是_ A.认识的正确性 B.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C.知识的系统性 D.想法的科学性(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
16、志的统一体或“合金”。信念除了经过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刻认同外,还有感情上的强烈支持。信念与人格密切相关,信念的稳定是人格可靠的表现。即信念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它强调的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答案为 B。2.封建地主阶级常常想建立等级制的封建国家,资产阶级想建立自由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些都是理想的_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 D.生活理想(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社会理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往往不同。答案为 B。3.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全国人民团
17、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结果,没有这种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取得胜利。这说明了_ A.科学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是人们强大的精神动力 B.人们之间需要团结互助才能取得胜利 C.艰苦奋斗是革命传家宝 D.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科学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是人们强大的精神动力。答案为 A。4.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是_ A.爱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B.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 C.爱由本民族统治的国家 D.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国家(分数:1.00)A.B.C.D.
18、 解析:解析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我们提倡的爱国家是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合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国家。答案为 D。5.“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当代中国,对“爱祖国”的要求最集中地体现在_ A.坚持祖国的统一,反对分裂祖国的言行 B.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C.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D.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取利益和财富(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为 B。6.报效祖国的基础是_ A.培育爱国情感 B.
19、培育对党的热爱 C.培育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D.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报效祖国的基础是培育爱国情感。答案为 A。7.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_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B.如生观决定世界观 C.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不正确的 D.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一定是正确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答案为A。8.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实现_ A.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B.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C.个人与
20、家庭的有机统一 D.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答案为 B。9.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_ A.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B.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了社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C.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获取权力的基础 D.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获取金钱的手段(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在社会生活中,人必须首先创造、贡献,享用和权益才能得到满足和提高,而且只有创造和贡献大于享用和占有,才能实现扩大再生产,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答案为 A。10.可持续性发展观是指
21、_ A.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健康地发展 B.人与自然之间要和睦相处,使人类及人类个体持续、健康地发展 C.国家与国家之间和睦相处,使双方得到和平发展 D.民族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得到共同发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可持续发展观,使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答案为 B。11.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
22、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_ A.评价功能 B.导向功能 C.教育功能 D.调节功能(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是道德的调节功能。答案为 D。12.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_ A.什么时候为人服务的问题 B.要不要为人服务的问题 C.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D.如何为人服务的问题(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答案为 C。13.在“网络世界”的公共生活中,若有人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扩散,将会破坏许多单位或个人网络的
23、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电脑系统的崩溃。这体现的是社会公共生活特点中的_ A.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B.交往对象的负责性 C.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当代社会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活动结果互相影咆、互相制约、密切相关。在“网络世界”的公共生活中,若有人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扩散,将会破坏许多单位或个人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电脑系统的崩溃等属于活动结果的相关性。答案为 A。14.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要求的是_ A.尊老爱幼 B.助人为乐 C.爱岗敬业 D.文明礼貌(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每个从业人员都应奉行的职业道德的
24、基本要求之一是爱岗敬业。答案为 C。15.“远亲不如近邻”一说,体现了家庭美德内容中的_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勤俭持家 D.邻里团结(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邻里团结,远亲不如近邻,人们在需要帮助时邻里之间可能更为及时。答案为 D。16.伴随道德认识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体验是_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习惯(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是道德情感。答案为 C。17.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中_ A.陶冶
25、情操的修养方法 B.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 C.学思明理的修养方法 D.慎独自律的修养方法(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是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答案为 B。18.实现法治的前提是_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是实现法治的一个前提。答案为 A。19.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是_ A.权利义务相统一 B.重证据 C.讲程序 D.情重于法(分数:1.00)A.B. C.D.解析:
26、解析 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证据意识。答案为 B。20.法的关系根源于_ A.法的本身 B.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 C.物质的生产关系 D.意识的发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法的内容,即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集中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物质基础。总之,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产关系。答案为 C。21.下列对法律事实的理解,正确的是_ A.客观事实都是法律事件 B.人的有意识的且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是法律事件 C.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27、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属于法律事实 D.不可抗力不是法律事实(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是法律事件。答案为 C。22.下列不属于程序法的是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我国的程序法主要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答案为 A。23.在我国法律制度中,产品责任事故适用的归责原则是_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
28、公平原则 D.惩罚性赔偿原则(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主要限定于工厂事故和产品致损等案件。答案为 B。24.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是_ A.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 B.坚持工农联盟的阶级基础 C.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D.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是爱国统一战线。答案为 C。2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_ A.文化教育权利 B.人身自由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 D.政治权利和自由(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公民的人身自由主要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
29、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答案为 B。26.我国国务院实行_ A.集体负责制 B.总理负责制 C.集体讨论制 D.总理独裁制(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答案为 B。2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基本原则的是_ A.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保障 B.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行时间和游行路线 C.坚持和平进行,不使用暴力或煽动使用暴力 D.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有:(1)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30、2)权利义务一致原则;(3)和平进行原则。选项 B 不符合以上原则。答案为 B。28.第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可以作出_的审判处理。 A.维持原判 B.依法改判 C.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D.不予受理(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第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答案为A。29.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可适用_,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_内审结。 A.简易程序、一个月 B.简易程序、三个月 C.简易程序、六个月 D.简易程序、九个月(分数:1.00)
31、A.B. C.D.解析:解析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可适用简易程序,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答案为 B。30.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的案件是_ A.婚姻纠纷 B.合同纠纷 C.收养纠纷 D.继承纠纷(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属仲裁范围。答案为 B。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31.下列选项中维系道德的是_ A.内在信念 B.精神追求 C.社会舆论 D.社会监督(分数:2.00)A. B.C. D.解析:解析 道德与
32、信念密切相关,它是靠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答案为 AC。32.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需要_ A.否定我们的缺点和失误 B.接触和体验国外的社会环境 C.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的历史 D.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数:2.00)A.B.C. D. 解析:解析 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答案为 CD。33.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_ A.个人的社会存在 B.个人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 C.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分数:2.00)A.B.C. D. 解析:解析 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
33、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答案为 CD。34.道德发展的规律有_ A.道德随着上层建筑不断进步而不断进步 B.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C.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 D.道德随着人们的思想发展而不断进步(分数:2.00)A.B. C. D.解析:解析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答案为 BC。35.实现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有_ A.教育 B.职业实践 C.天赋 D.自我修养(分数:2.00)A. B. C.D. 解析:解析 职业道德素质通过
34、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逐渐形成和提高。答案为 ABD。36.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_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丈夫不辞劳苦,20 多年精心侍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C.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D.某儿媳每逢周末都去看望没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打扫做家务(分数:2.00)A.B. C. D. 解析:解析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尊老爱幼。家庭生活中赡养和尊敬父母、老人是子女的应尽之责。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邻里团结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与邻里之间友好往来、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答案为 BCD。
35、3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_ A.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B.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C.应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相适应,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D.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与反映(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应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相适应,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与反映。答案为 ABCD。38.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_ A.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B.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 C.法律关系
36、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D.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答案为 ABCD。39.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 A.自治 B.自治州 C.自治县或旗 D.民族乡(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省一级的自治区,地区一级的自治
37、州,县一级的自治县或旗。答案为 ABC。40.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哪些条件?_ A.有仲裁协议 B.有具体的仲裁请求 C.有具体的事实、理由 D.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当事人先提出申请,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有仲裁协议;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答案为 ABCD。三、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41.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怎样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分数:6.00)_正确答案:(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2)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3)积极建设资
38、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析:4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分数:6.00)_正确答案:(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道德文化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时代精神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优良的道德传统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
39、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解析:43.简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分数:6.00)_正确答案:(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否维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是评价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 (2)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要表达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构及其公职人员的职权是人民通
40、过法定程序授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依法施政;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未经人民授权或者超越人民授权去发号施令,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3)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在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能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也是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力实现,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解析:44.为什么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分数:6.00)_正确答案:(法的内容,即统治阶级意志的内
41、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集中反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物质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不同社会经济基础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法律,其表现形式都不相同。当然,除了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外,历史、传统、宗教、风俗习惯、地理、环境、人口等条件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法的关系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都根源于物质的生产关系。)解析:45.简述诉讼上的调解和诉讼外的调解的区别。(分数:6.00)_正确答案:(1)在我国,调解分为诉讼上的调解和诉讼外的调解。诉讼上的调解是
42、人民法院在诉讼中应当事人请求或依职权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协调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外调解是在法院之外的主体主持和协调下依法对特定纠纷进行协商,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2)两种调解主要有以下不同:协调主体不同。诉讼中的协调主体是人民法院;诉讼外调解的协调主体一般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双方信赖的第三人。调解的法律后果不同。诉讼上的调解在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收了送达调解书的,诉讼结束,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执行力。诉讼外的调解除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外,其他机构或个人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均无约束力。)解析: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6.为什么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分数:10.0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