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是_ A.理想信念 B.宗教信仰 C.科学思想 D.美好爱情(分数:1.00)A.B.C.D.2.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_ A.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B.向二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 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分数:1.00)A.B.C.D.3.斯大林曾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高尔基也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说明_
2、A.理想等同于现实 B.理想是人生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 C.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D.理想是人们的一种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分数:1.00)A.B.C.D.4.“中华民族之魂”指的是_ A.共产主义 B.民族主义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分数:1.00)A.B.C.D.5.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_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分数:1.00)A.B.C.D.6.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_ A
3、.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自由主义(分数:1.00)A.B.C.D.7.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并对_进行思考。 A.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B.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C.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状态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分数:1.00)A.B.C.D.8.人生目的主要回答_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C.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分数:1.00)A.B.C.D.9.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_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目标 C.人生态度 D.人生观(分数:1.00)A.B.C.D.10.人生价值的本质是_
4、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占有 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D.社会对个人的肯定和支持(分数:1.00)A.B.C.D.11.道德对人类生活所独具的无穷魅力源于_ A.道德的发展 B.道德的功能 C.道德的本质 D.道德的历史发展(分数:1.00)A.B.C.D.12.社会主义首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_ A.热爱祖国 B.热爱人民 C.建设祖国 D.助人为乐(分数:1.00)A.B.C.D.13.判断一个人的行为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和基本标准是_ A.道行品德 B.道德规范 C.道德意识 D.道德行为(分数:1.00)A.B.C.D.1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
5、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调整和规范的是_ A.职业生活领域 B.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C.社会政治生活领域 D.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分数:1.00)A.B.C.D.15.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最广泛的标志是_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分数:1.00)A.B.C.D.16.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时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
6、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对职业道德价值的追求归根到底是以_为最高目的。 A.爱岗敬业 B.办事公道 C.奉献社会 D.诚实守信(分数:1.00)A.B.C.D.17.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层次的方法是_ A.省察克治 B.慎独自律 C.陶冶情操 D.学思明理(分数:1.00)A.B.C.D.18.“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是在_ A.1993 年 B.1997 年 C.1999 年 D.2004 年(分数:1.00)A.B.C.D.19.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及时高效的原则。其中,实体公正原则指的是_ A.法律本身是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能充分
7、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B.执法和司法活动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 C.提高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的效率,避免执法、司法期间的拖延 D.一切执法、司法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且做到同样情况同样对待(分数:1.00)A.B.C.D.20.法律中蕴含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指_ A.统治阶级中掌握领导权的集团的意志 B.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C.统治阶级中主要领导人的意志 D.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分数:1.00)A.B.C.D.21.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它的特殊的_ A.预防性 B.预见性 C.公正性 D.强制性(分数:1.00)A.B.C.D.22.法律关系的客
8、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_ A.人 B.物 C.行为 D.智力成果(分数:1.00)A.B.C.D.23.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草案_ A.实行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 B.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C.由总理根据会议人员的意见,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作出决定 D.由秘书长根据会议人员的意见,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作出决定(分数:1.00)A.B.C.D.24.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_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经济法(分数:1.00)A.B.C.D.25.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_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农联盟 D.干部阶层(分数
9、:1.00)A.B.C.D.26.我国宪法规定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针对的主体是_ A.人民 B.公民 C.选民 D.居民(分数:1.00)A.B.C.D.27.在我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_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分数:1.00)A.B.C.D.28.在我国,有权对诉讼活动实行专门法律监督的机关是_ A.人民法院 B.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仲裁委员会(分数:1.00)A.B.C.D.29.行政复议,以_ A.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 B.书面审查为主,以调解为原则 C.非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 D.非书面审查
10、为主,以调解为原则(分数:1.00)A.B.C.D.30.男女两青年去民政部门申请结婚登记,未获审查通过。其原因可能是_ A.男方刚满 21 周岁 B.女方刚满 20 周岁 C.女方家长不同意双方的结合 D.男方是汉族,女方是回族(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31.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_ A.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B.在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C.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 D.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现象(分数:2.00)A.B.C.D.32.爱国主义是_ A.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
11、柱 C.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D.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分数:2.00)A.B.C.D.33.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_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境遇 D.人生态度(分数:2.00)A.B.C.D.34.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源于_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内心信念 D.国家强制力量(分数:2.00)A.B.C.D.35.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爱国守法和_ A.敬业奉献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分数:2.00)A.B.C.D.36.职业道
12、德的基本特点包括_ A.规范性和专业性 B.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 C.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D.民族性和地域性(分数:2.00)A.B.C.D.37.在我国,依法治国是_ A.治理国家的惟一方略 B.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分数:2.00)A.B.C.D.38.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是_ A.国家编纂 B.国家制定 C.国家认可 D.国家颁布(分数:2.00)A.B.C.D.39.人权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_ A.自由权 B.平等权 C.财产权 D.生存权和发展权(分数:2.00)A.B.
13、C.D.40.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_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程序正当原则 D.规定法外特权原则(分数:2.00)A.B.C.D.三、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41.简述理想信念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分数:6.00)_42.为什么说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分数:6.00)_43.简述道德的含义。(分数:6.00)_44.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分数:6.00)_45.简述对公民人身自由的理解。(分数:6.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6.联系实际论述人生需要理想信念。(分数:10.00)_47.结合自身实际谈谈
14、如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分数:10.00)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是_ A.理想信念 B.宗教信仰 C.科学思想 D.美好爱情(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是理想信念。答案为 A。2.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_ A.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B.向二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 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理想具有超前性。理想作为对未来
15、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答案为 D。3.斯大林曾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高尔基也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说明_ A.理想等同于现实 B.理想是人生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 C.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D.理想是人们的一种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理想信念能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满足人生的力量源泉,是人生前进的精神动力。答案为 B。4.“中华民族之魂”指的是_ A.共产主义 B.民族主义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16、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中华民族之魂”是爱国主义。答案为 C。5.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_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仁人志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壮志情怀,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气概,胸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推动着祖国朝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
17、良传统。答案为C。6.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_ 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自由主义(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答案为 C。7.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并对_进行思考。 A.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B.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C.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状态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并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状态进行思考。答案为C。8.人生目的主要回答_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C.
18、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答案为 A。9.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_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目标 C.人生态度 D.人生观(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答案为 B。10.人生价值的本质是_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占有 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D.社会对个人的肯定和支持(分数:1.00)A. B.C.D.解
19、析:解析 人生的社会价值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是人生价值的本质。答案为A。11.道德对人类生活所独具的无穷魅力源于_ A.道德的发展 B.道德的功能 C.道德的本质 D.道德的历史发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道德对人类生活所独具的无穷魅力源于道德的本质。即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答案为 C。12.社会主义首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_ A.热爱祖国 B.热爱人民 C.建设祖国 D.助人为乐(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首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热爱祖国。答
20、案为 A。13.判断一个人的行为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和基本标准是_ A.道行品德 B.道德规范 C.道德意识 D.道德行为(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道德规范是对基本道德要求进行的高度概括,是人们判别是非善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选择中应当怎样做与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答案为 B。1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调整和规范的是_ A.职业生活领域 B.社会公共生活领域 C.社会政治生活领域 D.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对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人与
21、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等方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答案为 B。15.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最广泛的标志是_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最广泛韵标志是社会公德。答案为 A。16.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时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对职业道德价值的追
22、求归根到底是以_为最高目的。 A.爱岗敬业 B.办事公道 C.奉献社会 D.诚实守信(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职业生活中,按照其职业的特殊社会职能恪尽职守,体现出奉献社会的精神。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都体现着奉献社会的精神。答案为 C。17.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层次的方法是_ A.省察克治 B.慎独自律 C.陶冶情操 D.学思明理(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古代先贤把“慎独”作为完善道德
23、品质的一种方式,特别强调一个人自觉实践道德行为的意义,强调修养在“隐”和“微”上下工夫,强调即使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言行一致,才是对人的道德水平的真正考验,是修养的最高层次的方法。答案为 B。18.“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是在_ A.1993 年 B.1997 年 C.1999 年 D.2004 年(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1999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载入了宪法。答案为 C。19.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及时高效的原则。其中,实体公正原则指的是_ A.法律本身是根据民主程序
24、制定的,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B.执法和司法活动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 C.提高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的效率,避免执法、司法期间的拖延 D.一切执法、司法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且做到同样情况同样对待(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法律本身根据民主程序制定的,能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内容科学,本身就蕴涵着公平正义的精神是实体公正。答案为 A。20.法律中蕴含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指_ A.统治阶级中掌握领导权的集团的意志 B.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C.统治阶级中主要领导人的意志 D.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分数:1.00)A.B. C.D.
25、解析:解析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法不是个人意志的反映,也不是所有社会成员意志的反映,法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答案为 B。21.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它的特殊的_ A.预防性 B.预见性 C.公正性 D.强制性(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它的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答案为 D。22.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_ A.人 B.物 C.行为 D.智力成果(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以下三种:物、行为和智力成果。答案为 A。
26、23.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草案_ A.实行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 B.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C.由总理根据会议人员的意见,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作出决定 D.由秘书长根据会议人员的意见,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作出决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草案不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是由总理根据会议人员的意见,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作出决定。答案为 C。24.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_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经济法(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答案为 A。25.我国国家政权的
27、阶级基础是_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农联盟 D.干部阶层(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答案为 C。26.我国宪法规定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针对的主体是_ A.人民 B.公民 C.选民 D.居民(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说,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答案为 B。27.在我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_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分数:1.00)A.B.C
28、. D.解析:解析 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 5 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答案为 C。28.在我国,有权对诉讼活动实行专门法律监督的机关是_ A.人民法院 B.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仲裁委员会(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答案为 C。29.行政复议,以_ A.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 B.书面审查为主,以调解为原则 C.非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 D.非书面审查为主,以调解为原则(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以
29、不调解为原则。答案为 A。30.男女两青年去民政部门申请结婚登记,未获审查通过。其原因可能是_ A.男方刚满 21 周岁 B.女方刚满 20 周岁 C.女方家长不同意双方的结合 D.男方是汉族,女方是回族(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不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的婚姻是无效婚姻,法律不予以保护。女性和男性的法定结婚年龄分别是 20 和 22 周岁。答案为 A。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31.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_ A.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B.在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C.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 D.违背
30、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现象(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正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答案为 ABC。32.爱国主义是_ A.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C.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D.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中华民族富于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经
31、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答案为 ABCD。33.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_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境遇 D.人生态度(分数:2.00)A. B. C.D. 解析:解析 人生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答案为ABD。34.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源于_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内心信念 D.国家强制力量(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答案为 ABC。35.20
32、01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爱国守法和_ A.敬业奉献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 20 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答案为 ABCD。36.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包括_ A.规范性和专业性 B.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 C.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D.民族性和地域性(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基本特点: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答案
33、为 ABC。37.在我国,依法治国是_ A.治理国家的惟一方略 B.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分数:2.00)A.B. C. D. 解析:解析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是对新时期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答案为 BCD。38.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是_ A.国家编纂 B.国家制定 C.国家认可 D.国家颁布(分数:2.00)A.B. C. D.解析:解析 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制定”包括两层
34、含义:国家专门机关制定的社会规范,即成文法;国家授权法院或法官以判决的方式创造的规则,即判例法。“认可”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习惯上升为法律,即习惯法。答案为 BC。39.人权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_ A.自由权 B.平等权 C.财产权 D.生存权和发展权(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人权包括自由权、平等权、财产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答案为 ABCD。40.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_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程序正当原则 D.规定法外特权原则(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行政法基本原
35、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答案为 ABC。三、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41.简述理想信念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分数:6.00)_正确答案:(1)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着时代条件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也会发生变化。 (2)在存在阶级的时代里,理想信念打上阶级的烙印,特别是社会政治方面,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变化并不可怕,只要它能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与时俱进,它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更有活力。理想信念正是在现
36、实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的。僵化不变、脱离现实的理想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它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因此,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解析:42.为什么说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分数:6.00)_正确答案:(1)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她拥有辽阔的土地、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更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国土上的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正是有了人民的辛勤劳动,有了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才使得每一块国土与我们生息、繁衍所依赖的社会共同体密切相关,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2)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来谈爱国
37、是毫无意义的。历史证明,所有爱国者都是热爱自己的人民的。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者。当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社会主义爱国者,更应该培养起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做到毛泽东高度赞扬、鲁迅先生极力倡导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解析:43.简述道德的含义。(分数:6.00)_正确答案:(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而且通过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出来,是人类特
38、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解析:44.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分数:6.00)_正确答案:(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在宪法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解析:45.简述对公民人身自由的理
39、解。(分数:6.00)_正确答案:(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解析: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6.联系实际论述人生需要理想信念。(分数:10.00)_正确答案:(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
40、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3)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人生的精神向导,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它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在复杂的人生境遇中透过迷雾看到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它是人生的精神动力,能够给人生一种推进的力量,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一个人确立了自觉的理想和信念,就会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意志坚强,热情高涨,精力旺盛。 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人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能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解析:47.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
41、律权威。(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学法。学法就是自觉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首要表现,同时也是守法用法的重要前提。公民学习法律知识,既要学习具体的法律规范,即法律、法规对某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又要学习法律原理、原则;既要学习实体法律规范,即实体权利义务的规定,又要学习程序法律规范,这样才能培养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2)守法。守法是自觉遵守法律,包括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培养守法意识,是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也是立法者制定法律的目的所在。我们在强调学法用法的同时,必须强调培养守法意识。(3)用法。用法是自觉应用法律处理问题,维护法律秩序和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的重要表现。处理涉及法律的问题,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当遇到法与情、法与理的冲突时,即使人们感觉到某些法律规定不合情、不合理,也不能漠视、违背或搁置法律。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可以向有关的国家机关提出修改或废除的建议,由有关国家机关修改或废除该项法律规定,但在国家机关作出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