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919       资源大小:7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2及答案解析.doc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_(分数:1.00)A.宪法B.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C.行政法规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2.法的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是_(分数:1.00)A.法律规范B.原则C.概念D.技术3.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等几个方面,其中教育作用是指_(分数:1.00)A.通过国家机器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B.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能够为人们提供既定的行为模式C.法的实施可以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D.人们

    2、通过了解法律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4.根据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的规定属于_(分数:1.00)A.授权性规范B.复合性规范C.强行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5.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_(分数:1.00)A.法律概念B.法律条文C.规范性文件D.非规范性文件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范结构的三要素说的是_(分数:1.00)A.结果B.假定C.处理D.制裁7.一般使用“不准”“不得”等形式表达权利义务的规范,属于_(分数:1.00)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任意性规范D.制裁性规范8.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是_(分数:1.00)A.智力成果B.大气环境C.国

    3、家D.民族9.下列对法律事实的理解,正确的是_(分数:1.00)A.客观事实都是法律事件B.人的有意识的且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是法律事件C.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事实D.自然灾害不是法律事实10.以是否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可分为_(分数:1.00)A.法律行为和法律后果B.法律原因和法律后果C.法律事实和法律责任D.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本质上。下列选项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B.我国社会主义法

    4、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以习惯法为主,以成文法为辅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1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不包括_(分数:1.00)A.地方性法规B.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C.单行条例D.判例法13.解决有法可依问题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1.00)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补充D.法的完善14.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下列属于社会法的是_(分数:1.00)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5.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是以宪法为核心,以_为主。(分数:1.00)A.法律B.制定

    5、法C.行政法D.民法16.我国法的主要渊源是_(分数:1.00)A.制定法B.习惯法C.判例法D.国际法1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分数:1.00)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就是社会主义部门法体系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全部法律规范组成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所划分的法律部门组成18.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多少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_(分数:1.00)A.10B.20C.30D.5019.由学者或

    6、其他个人或组织对法律的内容作出的学术性的解释是_(分数:1.00)A.行政解释B.学理解释C.正式解释D.有权解释20.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对法律适用有参考价值,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下列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_(分数:1.00)A.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C.国务院对有关行政法规的解释D.中国法学会在法学研究中的解释21.一切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称为_(分数:1.00)A.法的遵守B.法的实施C.法的执行D.法的适用2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既是一方当事人,又是执法者,因此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可以依法自

    7、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执法行为,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同意,这说明行政执行活动具有_(分数:1.00)A.主动性B.单方面性C.广泛性D.特定性23.不属于国家监督的是_(分数:1.00)A.司法机关的监督B.行政机关的监督C.国家权力机关D.中国共产党的监督2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人们守法的程度和水平的主观因素是_(分数:1.00)A.家庭环境B.民族传统C.社会风气D.文化程度25.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需要司法人员受过专业的教育和训练,具有完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胜任。这说明法的适用_(分数:1.00)A.具有较强的特定性B.具有很强的专业性C.必须严格遵循法

    8、定程序D.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26.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属于某一类的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的活动,称为_(分数:1.00)A.法律汇编B.法律修改C.法律编纂D.法律清理27.下列关于行政执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1.00)A.行政执法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个人和组织B.行政执法的内容具有特定性C.行政执法行为具有被动性D.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28.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和汇编成册的活动指的是_(分数:1.00)A.法律清理B.法律创制C.法律汇编D.法律编纂29.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执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9、(分数:1.00)A.行政执法适用范围非常狭窄B.行政执法主体是人民检察院C.被动性是行政执法的唯一特征D.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在授权范围内享有行政执法权30.法律的社会监督不包括_(分数:1.00)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B.社会组织的监督C.人民群众的监督D.法院的监督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24.00)31.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 (分数:4.00)_32.简述法律权利及其特点。 (分数:4.00)_33.法律义务的概念和特点。 (分数:4.00)_34.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点。 (分数:4.00)_35.我国法律的渊源的特点。 (分数:4.00)_36.简述社会监督的含义及其种类

    10、。 (分数:4.00)_三、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46.00)37.试述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 (分数:7.00)_38.如何理解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分数:6.00)_39.什么是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分数:7.00)_40.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分数:7.00)_41.我国法的渊源有哪些? (分数:5.00)_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部门构成? (分数:7.00)_43.什么是法的适用? 法的适用有哪些特点? (分数:7.00)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

    11、0,分数:30.00)1.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_(分数:1.00)A.宪法B.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C.行政法规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狭义的法律。在我国,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2.法的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是_(分数:1.00)A.法律规范 B.原则C.概念D.技术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构成要素。法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规范、原则、概念和技术等,其中,法律规范是法的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是法的本体,它

    12、通过法律条文表述出来。3.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等几个方面,其中教育作用是指_(分数:1.00)A.通过国家机器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B.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能够为人们提供既定的行为模式C.法的实施可以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D.人们通过了解法律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其中,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故选 C。A、B、D 三项分别说的是法的强制作用、指引作用和

    13、预测作用。4.根据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的规定属于_(分数:1.00)A.授权性规范B.复合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规范的种类。法律规范的种类:(1)根据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复合性规范;(2)根据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限定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故可排除 C、D 两项。复合性规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大多是有关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规范。题干举例即为复合性规范。5.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_(分数:1.00)A.法律概念B.法律条文 C.规范性文件D.非规范性

    14、文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它通过法律条文表述出来,因此,法律规范是法的本体,而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范结构的三要素说的是_(分数:1.00)A.结果 B.假定C.处理D.制裁解析:7.一般使用“不准”“不得”等形式表达权利义务的规范,属于_(分数:1.00)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D.制裁性规范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规范的种类。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义务性规范主要为人们设定义务,包括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15、例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我国宪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8.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是_(分数:1.00)A.智力成果B.大气环境C.国家 D.民族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认为,法律关系主体主要包括三类:自然人、组织、国家。A、B 两项均为法律关系的客体。9.下列对法律事实的理解,正确的是_(分数:1.00)A.客观事实都是法律事件B.人的有意识的且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是法律事件C.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事实 D.

    16、自然灾害不是法律事实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都属于自然事件。10.以是否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可分为_(分数:1.00)A.法律行为和法律后果B.法律原因和法律后果C.法律事实和法律责任D.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

    17、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以是否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1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本质上。下列选项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以习惯法为主,以成文法为辅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解析:1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不包括_(分数:1.00)A.地方性法规B.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C.单行条例D.判例法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指的是作为我国主体的实行社会主

    18、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可的惯例等。其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国际条约等。13.解决有法可依问题的根本途径是_(分数:1.00)A.法的制定 B.法的修改C.法的补充D.法的完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制定。法的制定,就是法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它是法的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解决有法可依问题的根本途径。14.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下列属于社会法的是_(分数:1.00)

    19、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我国已制定的社会法主要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保险法等。A、B、D 三项分别属于民法商法、行政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15.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是以宪法为核心,以_为主。(分数:1.00)A.法律B.制定法 C.行政法D.民法解析:16.我国法的主

    20、要渊源是_(分数:1.00)A.制定法 B.习惯法C.判例法D.国际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在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也称法的效力渊源。制定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渊源。1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分数:1.00)A.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就是社会主义部门法体系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全部法律规范组成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所划分的法律部门组成解析:18.

    21、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多少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_(分数:1.00)A.10B.20C.30 D.50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案的提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 30 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10 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议案。19.由学者或其他个人或组织对法律的内容作出的学术性的解释是_(分数:1.00)

    22、A.行政解释B.学理解释 C.正式解释D.有权解释解析:20.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对法律适用有参考价值,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下列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_(分数:1.00)A.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C.国务院对有关行政法规的解释D.中国法学会在法学研究中的解释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同种类法律解释的区分。当代我国的正式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A、B、C 三项分别属于司法解释、立法解释和行政解释。非正式解释也称无权解释、学理解释,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或组织对法律的内容作出的学术性解释,D 项属于非正式解释。21.一切组织

    23、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称为_(分数:1.00)A.法的遵守 B.法的实施C.法的执行D.法的适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的遵守的含义。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三种基本形式。法的遵守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的遵守,等同于法的实施;狭义的法的遵守也称守法,是指一切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2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既是一方当事人,又是执法者,因此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可以依法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执法行为,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同意,这说明行政执行活动具有_(分数:1.00)A.主动性B.单方面性 C.广泛性D.特

    24、定性解析:23.不属于国家监督的是_(分数:1.00)A.司法机关的监督B.行政机关的监督C.国家权力机关D.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监督。我国目前的法律监督体系依监督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其中,国家监督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属于社会监督。2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人们守法的程度和水平的主观因素是_(分数:1.00)A.家庭环境B.民族传统C.社会风气D.文化程度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守法的条件。守法的条件有两大类:(1)守法的主观条件,包括主体的政治意识、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等

    25、;(2)守法的客观条件,包括主体所处社会的法治状况、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民族传统、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等。25.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需要司法人员受过专业的教育和训练,具有完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胜任。这说明法的适用_(分数:1.00)A.具有较强的特定性B.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C.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D.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解析:26.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属于某一类的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的活动,称为_(分数:1.00)A.法律汇编B.法律修改C.法律编纂 D.法律清理解析:27.下列关于行政执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1.00)A.行政执法

    26、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个人和组织B.行政执法的内容具有特定性C.行政执法行为具有被动性D.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政执法的特点。行政执法的特点包括:(1)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3)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4)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28.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和汇编成册的活动指的是_(分数:1.00)A.法律清理B.法律创制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解析:29.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执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1.00)A.行政执法适用范围非常狭窄

    27、B.行政执法主体是人民检察院C.被动性是行政执法的唯一特征D.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在授权范围内享有行政执法权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行政执法的特点。我国行政执法的特点表现在:(1)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执法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此外,国家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也享有授权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权,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学籍管理和学位管理权授予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学或科研院所。(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3)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4)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30.法律的社会监督不包括_(分数:1.00)A.中国共产党的监督B.社会组织的监督C.人民群众的监督D.法院的监督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

    28、识点是法律监督。我国法律的社会监督,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法院的监督属于国家监督的一种,不属于社会监督。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24.00)31.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2.简述法律权利及其特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法律权利是

    29、指法律所允许的、主体为了满足某种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 法律权利具有以下特点: (1)它来自于法律规范的规定。 (2)它是保障权利人实现某种利益的法律手段。 (3)它以义务人的法律义务为保证,否则权利人的权利无法行使。 (4)它有明确的范围,超出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就不再受法律保护。33.法律义务的概念和特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的要求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法律义务的特点是: (1)义务人必须按照权利人的要求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 (2)义务人不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时,权利人有

    30、权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义务,义务人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法律后果。34.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法律事实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2)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而不是单纯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35.我国法律的渊源的特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在当代,我国法的渊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 第二,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 第三,习惯法在我国的渊源中

    31、的意义不大。36.简述社会监督的含义及其种类。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监督是指除国家机关以外的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具有广泛性、人民性和自发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治程度,对于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以及推进依法治国、防止权力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是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群众监督的方式之一。三、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46.00)37.试述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 (分数:7

    32、.00)_正确答案:()解析:法的实施是指法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的适用三种基本形式。 (1)法的遵守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的遵守,等同于法的实施。狭义的法的遵守,也称守法,是指一切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在当代中国,守法主体包括我国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守法的主观条件一般包括主体的政治意识、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守法的客观条件一般包括主体所处社会的法治状况、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民族传统、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等。(2)法的执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法包括法的适用。狭义的执法仅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

    33、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因此也常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 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 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 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3)法的适用,也称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法的适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 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38.如何理解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法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4、、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基本特征: 第一,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制定和认可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制定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规范;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范予以承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第二,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第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不同,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国家强制性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39.什么是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1)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

    35、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由以下要素构成: 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中的主导性因素。在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享有法律权利的主体称为权利人,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称为义务人。一般认为,法律关系主体上要有三类:自然人、组织和国家。 a自然人是基于自然生理规律而出生的。自然人通常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还规定了两类特殊的自然人主体,即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b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的而由一些自然人组合起来的群体。组织是现代社会最具

    36、影响力的法律关系主体。在我国,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 c国家是指拥有一定的人口、领土、政权组织和主权的实体。在国际法领域,国家是国际法律关系中的基本主体。在国内法领域,国家是国家所有权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国家赔偿法律关系等的主体。 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即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备法律上所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以下三种:物、行为和

    37、智力成果。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能够为法律关系主体所支配的客观实体。其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为法律所认可;为人们所支配和利用;能够为人们带来某种利益。法律意义上的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也称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通常情况下,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一般是指义务人按照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必须实施的行为。智力成果是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权利,是法律允许的、主体为了满足某种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障的法律手段。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的要求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

    38、利益的法律手段。40.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分数:7.00)_正确答案:()解析:法的本质属性在于其阶级性,而根基则在于其赖以产生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充分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遵循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在我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主人。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既是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

    39、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体现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仅仅体现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探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独特规律,强调从自己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走自己的路,不照抄照搬西方法律制度模式;三是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和谦虚的态度对待前人和他人的宝贵经验,既注意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注意借鉴外国法律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还在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 (3)我国社

    40、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起着有效地保障作用。41.我国法的渊源有哪些?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也称法的效力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指的是作为我国主体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可的惯例等,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国际条约。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部门构成? (分数:7.0

    41、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导部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宪法相关法是指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2)民法商法。民法商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我国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我国民法法律部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规范,附之以一些单行的民事法律。 (3)行政法。行政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行政法主要包括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察与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4)经济法。经济法是从民法商法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