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19.00)1.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_(分数:1.00)A.法制B.法治C.礼治D.人治2.法治的核心是_(分数:1.00)A.严格的依法办事B.民主C.执法为民D.为人民服务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_(分数:1.00)A.坚持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执法为民D.公平正义4.执法为民的要求不包括_(分数:1.00)A.坚持以法为本B.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C.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D.必须做到便民利民
2、5.是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实践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的是_(分数:1.00)A.依法治国B.公平正义C.执法为民D.服务大局6.下列不属于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的是_(分数:1.00)A.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B.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C.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D.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7.要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不包括_(分数:1.00)A.法理与情理的关系B.实体公正与程序公证关系C.普遍与特殊的关系D.局部与整体的关系8.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_(分数:1.00)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党
3、的领导9.法治思维的核心是_(分数:1.00)A.党的领导B.执法为民C.权利义务观念D.公平正义10.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_(分数:1.00)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C.具有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D.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11.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不包括_(分数:1.00)A.牢固树立法治信仰B.加强法治学习培训C.高度重视法治实践D.中小学校开设法治教育课1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做到“四善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善于”的是_(分数:1.00)A.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B.善于使人民群众的主张通过法定程
4、序成为国家意志C.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D.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1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_(分数:1.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4.要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做到“三统一”和“四善于”的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相统一B.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C.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
5、展工作相统一D.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15.下列叙述中,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是_(分数:1.00)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B.法律的内容应当统一,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相抵触C.法律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由人民制定,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益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16.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不包括_(分数:1.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坚持以德治国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_(分
6、数:1.00)A.刑法B.民法C.宪法D.经济法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的是_(分数:1.00)A.依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B.健全依法决策机制C.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D.全面推进政务公开19.加强法治队伍建设的途径不包括_(分数:1.00)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B.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C.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D.提高法治队伍准入学历门槛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6.00)20.如何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 (分数:4.00)_21.简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分数:4.00)_22.简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途径。 (分数:4.00)_23.简述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
7、(分数:4.00)_三、论述题(总题数:8,分数:65.00)24.论述提高司法公信力。 (分数:8.00)_25.论述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分数:8.00)_26.什么是法治? 什么是法治理念? (分数:8.00)_27.如何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 (分数:8.00)_2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分数:8.00)_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分数:8.00)_30.怎样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分数:9.00)_31.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分数:8.00)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1 答案解析(总分:100
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19.00)1.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_(分数:1.00)A.法制B.法治 C.礼治D.人治解析:2.法治的核心是_(分数:1.00)A.严格的依法办事 B.民主C.执法为民D.为人民服务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的核心。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_(分数:1.00)A.坚持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 C.执法为民D.公
9、平正义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4.执法为民的要求不包括_(分数:1.00)A.坚持以法为本 B.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C.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D.必须做到便民利民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执法为民的要求。执法为民理念的实际践行,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执法为民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执法为民必须做到便民利民。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执法为民的理性依据。执法为民是以人为本在法治实践中的实践形态
10、。故选 A。5.是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实践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的是_(分数:1.00)A.依法治国B.公平正义C.执法为民 D.服务大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实践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必然反映,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6.下列不属于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的是_(分数:1.00)A.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B.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C.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D.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11、解析:7.要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不包括_(分数:1.00)A.法理与情理的关系B.实体公正与程序公证关系C.普遍与特殊的关系D.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解析:8.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_(分数:1.00)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党的领导 解析:9.法治思维的核心是_(分数:1.00)A.党的领导B.执法为民C.权利义务观念 D.公平正义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对于立法、执法和司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而言,除了具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观念之外,还要有法治的权力观。10.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_(分数:1.00)A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C.具有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D.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C、D 三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目标。11.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不包括_(分数:1.00)A.牢固树立法治信仰B.加强法治学习培训C.高度重视法治实践D.中小学校开设法治教育课 解析:1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做到“四善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善于”的是_(分数:1.00)A.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
13、权机关的领导人员B.善于使人民群众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C.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D.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善于”。“四善于”是指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1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_(分数:1.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解析:
14、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其中,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14.要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做到“三统一”和“四善于”的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相统一 B.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C.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人
15、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相统一D.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中“三统一”和“四善于”的含义。“三统一”包括:(1)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2)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3)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四善于”包括:(1)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2)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3)善于
16、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4)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15.下列叙述中,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是_(分数:1.00)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B.法律的内容应当统一,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相抵触C.法律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由人民制定,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益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解析:16.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不包括_(分数:1.00)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坚持以德治国
17、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要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故选 D。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_(分数:1.00)A.刑法B.民法C.宪法 D.经济法解析: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措施的是_(分数:1.00)A.依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B.健全依法决策机制C.坚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D.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
18、设,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证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19.加强法治队伍建设的途径不包括_(分数:1.00)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B.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C.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D.提高法治队伍准入学历门槛 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6.00)20.如何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2)公平正义的
19、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项法治实践中,努力贯彻公平正义原则,严格守持公平正义底线,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在法治领域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向全社会倡导公平正义价值和精神,为全社会树立公平正义的示范,推动公平正义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实现。 (3)要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则的原则,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必须处理好法理与情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普通与特殊的关系。21.简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具体而言,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22.简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途径
21、。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23.简述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法治思维的培养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针对党政领导干部而言的。领导干部培养良好的法治思维,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对于全面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所决定的。 (2)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
22、力,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3)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需要。三、论述题(总题数:8,分数:65.00)24.论述提高司法公信力。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3)推进严格司法。 (4)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5)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6
23、)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25.论述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1)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
24、枉法。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
25、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4)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26.什么是法治? 什么是法治理念?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法治,即“法的统治”,它是
26、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的依法办事为核心,以确保权力正当运行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机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 (2)法治理念,即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也是一种有关通过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性化的法律意识。27.如何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立法、执法、
27、司法人员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具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性,要养成守护法律、维护宪法与法律权威的职责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2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
28、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和政府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
29、,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3)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解决这些问题。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分数:8.0
30、0)_正确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包括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仍然是当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使法治具有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确保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责任机制,真正做到将
31、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二,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 第三,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 第四,努力推动形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行为惩戒机制,使遵法信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2、,需要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手抓科学制定,一手抓坚决执行,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30.怎样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分数:9.00)_正确答案:()解析:要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必须做到“三统一”和“四善于”的结合。 (2
3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下三点: 首先,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其次,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最后,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法律
34、面前人人平等。 首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其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最后,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
35、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31.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完善立法体制。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2)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健全依法
36、决策机制。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3)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推进严格司法。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4)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依法执政。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