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自考题-2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897       资源大小:55.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自考题-22及答案解析.doc

    1、心理学自考题-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_(分数:2.00)A.自我肯定的需要B.包容需要C.情感需要D.支配需要2.在 20 世纪初,发现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社会学家是_(分数:2.00)A.库利B.沙赫特C.赞威克斯勒D.舒茨3.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又称之为_(分数:2.00)A.信息源B.通道C.目标靶D.反馈4.讲话风格是属于_(分数:2.00)A.言语沟通B

    2、.非言语沟通C.身体语言D.表情5.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象征、说明、调节和_(分数:2.00)A.情感表露B.服装C.距离D.讲话风格6.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_(分数:2.00)A.群众B.正式组织C.统计集合D.群体7.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的现象被称为_(分数:2.00)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去个体化D.社会干扰8.于 1963 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关于服从的经典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特瑞普里特B.费斯廷格C.阿希D.米尔格拉姆9.心理健康就是指_(分数:2.00)A.没有心理疾病B.有正常的智力水

    3、平C.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D.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10.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压力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B.挫折不仅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会对人产生负面的影响C.对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的评估,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D.生活中的压力源只存在于人们自身11.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_(分数:2.00)A.经验B.认知C.性格D.心态12.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各种反应,下列可能出现的反应是_(分数:2.00)A.攻击行为B.冷漠或幻想C.心理防御机制D.以上均正确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压力应对方法的是_(分数:2.0

    4、0)A.放松训练B.调整情绪C.依赖药物D.接受心理辅导14.下列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B.心理防御机制均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C.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D.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15.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_(分数:2.00)A.广场恐惧症B.社会恐惧症C.特殊恐惧症D.高空恐惧症16.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

    5、年龄特征具有_(分数:2.00)A.普遍性B.阶段性C.渐进性D.适合性17.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划分为四个阶段。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为_(分数:2.00)A.27 岁B.02 岁C.712 岁D.11、12 岁以后18.“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这是儿童哪方面得到发展的结果?_(分数:2.00)A.认知发展B.个性发展C.社会性发展D.行为习惯发展19.学校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发生重要影响的渠道不包括_(分数:2.00)A.教科书B.教师C.同伴群体D.家庭成员20.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思考回答的工具,是用来研究儿童的_(分数:2.00)A.

    6、道德理解水平B.道德判断水平C.道德推理水平D.道德认知水平二、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群体极化 (分数:3.00)_22.群体思维 (分数:3.00)_23.心理健康(狭义) (分数:3.00)_24.压力源 (分数:3.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分数:5.00)_26.分析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 (分数:5.00)_27.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对群体决策造成什么影响? (分数:5.00)_28.简述从众与服众的区别。 (分数:5.00)_29.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分数:5.00)_3

    7、0.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26.00)31.请简单论述压力源的类型。 (分数:8.00)_32.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应该怎样有效应对它? (分数:8.00)_33.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分数:10.00)_心理学自考题-22 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_(分数:2.00)A.自我肯定的需要 B.包容需要C.情感需要D.

    8、支配需要解析:考点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解析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2.在 20 世纪初,发现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社会学家是_(分数:2.00)A.库利 B.沙赫特C.赞威克斯勒D.舒茨解析:考点 自我肯定需要 解析 在 20 世纪初,社会学家库利发现,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3.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又称之为_(分数:2.00)A.信息源B.通道 C.目标靶D.反馈解析:考点 人际沟通的基本模式 解析 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通道、

    9、目标靶、反馈、障碍和沟通背景。通道主要指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4.讲话风格是属于_(分数:2.00)A.言语沟通B.非言语沟通 C.身体语言D.表情解析:考点 人际沟通的类型 解析 讲话风格是属于非言语沟通的类型。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表情、眼行为、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服饰、讲话风格和人际空间。5.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象征、说明、调节和_(分数:2.00)A.情感表露 B.服装C.距离D.讲话风格解析:考点 人际沟通的类型的相关知识 解析 人际沟通包括言语沟通类型和非言语沟通类型。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象征、说明、调节和情感表露四类。6.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_(分数:2.0

    10、0)A.群众B.正式组织C.统计集合D.群体 解析:考点 群体的概念 解析 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群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7.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的现象被称为_(分数:2.00)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C.去个体化D.社会干扰解析:考点 社会影响中社会助长的概念 解析 社会助长是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的现象。8.于 1963 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关于服从的经典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是_(分数:2.00)A.特瑞普里特B.费斯廷格C.阿希D.米尔格拉姆 解析:考点 服从的相关知识

    11、 解析 关于服从的经典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于 1963 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这项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的实验之一。9.心理健康就是指_(分数:2.00)A.没有心理疾病B.有正常的智力水平C.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D.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解析:考点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解析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是指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10.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压力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B.挫折不仅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会对人产生负面的影响C.对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的评估,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

    12、主观的 D.生活中的压力源只存在于人们自身解析:考点 压力的相关知识 解析 对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的评估,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因为个体对事件的解释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11.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_(分数:2.00)A.经验B.认知C.性格D.心态 解析:考点 影响压力的因素 解析 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经验、准备状态、认知、性格以及环境等方面。12.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各种反应,下列可能出现的反应是_(分数:2.00)A.攻击行为B.冷漠或幻想C.心理防御机制D.以上均正确 解析:考点 挫折后的反应 解析 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

    13、能反应,如攻击行为、冷漠、幻想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压力应对方法的是_(分数:2.00)A.放松训练B.调整情绪C.依赖药物 D.接受心理辅导解析:考点 应对压力的策略 解析 一般而言,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类: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对于压力,不良的应对方法有依赖药物和酗酒抽烟。14.下列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_(分数:2.00)A.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B.心理防御机制均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 C.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D.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解析:考点 心理防御机制

    14、解析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当人面对挫折时,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在多数情况下,人会感到困扰、不适应,体验到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以达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并且可为人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提供时机。在这个意义上说,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是积极的,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分使用,从而影响了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就会起到消极效果。15.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_(分数:2.00)A.广场恐惧症B.社会恐惧症C.特殊恐惧症 D.高空恐惧症解析:考点 恐惧症的不同类型的相

    15、关知识 解析 特殊恐惧症是指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16.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_(分数:2.00)A.普遍性 B.阶段性C.渐进性D.适合性解析:考点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解析 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因此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

    16、特征具有普遍性。17.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划分为四个阶段。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为_(分数:2.00)A.27 岁 B.02 岁C.712 岁D.11、12 岁以后解析:考点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 解析 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18.“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这是儿童哪方面得到发展的结果?_(分数:2.00)A.认知发展B.个性发展C.社会性发展 D.行为习惯发展解析:考

    17、点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析 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这是儿童社会性得到发展的结果。19.学校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发生重要影响的渠道不包括_(分数:2.00)A.教科书B.教师C.同伴群体D.家庭成员 解析:考点 学校教育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解析 学校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发生重要影响的渠道主要有三项,即教科书、教师、同伴群体。20.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思考回答的工具,是用来研究儿童的_(分数:2.00)A.道德理解水平B.道德判断水平 C.道德推理水

    18、平D.道德认知水平解析:考点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析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思考回答的工具,是用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在柯尔伯格看来,儿童指出的理由(即儿童的推理思路)是根据其内部逻辑结构而来的,所以,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二、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群体极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22.群体思维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

    19、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叫做群体思维。23.心理健康(狭义)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24.压力源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

    20、肯定的需要。第一,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和主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第二,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第三,个体通过与他人交往,通过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界定自己,形成自我概念。26.分析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

    21、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群体的规模越大,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2)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匿名性。个体在匿名状态下,个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不被标识,于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就降低了,认为没有人能够对自己进行评价,因此,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就会失去控制。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

    22、降低了自我意识。27.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对群体决策造成什么影响?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群体极化对群体决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讨论使群体原来的意见出现“极端化”,使群体的态度或意见倾向朝向两极方向运动,使原来的不同意见之间的距离加大。 (2)群体思维对群体决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使得凝聚力高的群体的成员过高估计群体的权力和道德权威,使对立意见定型化,使错误意见合理化,并产生一个虚假的意见来压制不同的意见,从而导致群体做出错误决策。28.简述从众与服众的区别。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从众指个人的观点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

    23、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服从是指按照他人的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从众与服从有着本质的不同,从众情况下的个体,虽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但却是自愿的。而在服从情况下的个体,则完全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应别人的要求去行动的。29.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做到: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

    24、养自我评价能力。30.简述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 (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 (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四、论述题

    25、(总题数:3,分数:26.00)31.请简单论述压力源的类型。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作出调整和适应的情景与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们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

    26、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32.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应该怎样有效应对它?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压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33.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分数:

    27、10.00)_正确答案:()解析: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两个方面。青少年智力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在他们的思维中表现了较高的抽象逻辑性,青少年已经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个体已经不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来进行运算和思考,而是能够抽象思维,根据概念提出假设,进行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得出各种可能的结果,说明青少年个体开始逐渐构筑自己的认知观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重要特点如下: (1)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处于主观自我阶段; (2)情绪表现不再单一,但又不稳定,常常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3)在与朋友、父母以及异性等不同交往对象的关系方面也表现出了与前不同的特点,如更重视与朋友之间的友谊、试图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等。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自考题-2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