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自考题-20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74895       资源大小:57.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自考题-20及答案解析.doc

    1、心理学自考题-2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哪一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_(分数:2.00)A.1890 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B.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C.1879 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2.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的代表人物及其心理学流派是_(分数:2.00)A.冯特构造主义学派B.詹姆斯机能主义学派C.华生行为主义

    2、学派D.罗杰斯人本主义学派3.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冯特和铁钦纳B.詹姆斯和杜威C.华生和斯金纳D.马斯洛和罗杰斯4.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_(分数:2.00)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调查法5.注意的两个明显特点是_(分数:2.00)A.指向性和集中性B.指向性和选择性C.集中性和维持性D.选择性和维持性6.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_(分数:2.00)A.输入功能B.过滤功能C.输出功能D.调节功能7.在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重大的周期是_(分数:2.00)A.年周期B.28 天周期C.日周期D.90 分钟

    3、周期8.梦呓、梦游和尿床等现象多发生在睡眠过程的_(分数:2.00)A.轻睡期B.沉睡期C.REMD.过渡期9.下列不属于弗洛伊德对心理层面划分的是_(分数:2.00)A.意识流B.意识C.无意识D.前意识10.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_属性的反映。(分数:2.00)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11.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是_(分数:2.00)A.收集信息B.转换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12.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费希纳定律可知,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_(分数:2.00)A.i 函数关系B.对数关系C.正比例关系D.反比例关系13.在人的视

    4、觉机制中,真正的感光机构是_(分数:2.00)A.角膜B.虹膜C.瞳孔D.视网膜14.三原色理论所说的三种原色是红、绿和_(分数:2.00)A白B紫C蓝D黄15.“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性是_(分数:2.00)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6.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_(分数:2.00)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17.以概念、原理等各种概括化知识为内容的记忆称为_(分数:2.00)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18.下列记忆又称为工

    5、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的是_(分数:2.00)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有意记忆19.长时记忆中信息储存形式主要涉及_(分数:2.00)A.听觉代码B.语义代码C.视觉代码D.图式20.强调学习即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这种观点是_(分数:2.00)A.行为主动的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C.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二、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心理学 (分数:3.00)_22.意识 (分数:3.00)_23.注意 (分数:3.00)_24.生物节律 (分数:3.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

    6、25.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分数:5.00)_26.简述注意的功能。 (分数:5.00)_27.简述失眠的类型 (分数:5.00)_28.简述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分数:5.00)_29.简述记忆的三存储模型。 (分数:5.00)_30.依学习内容划分,可以将学习分为哪几类? (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26.00)31.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租工作上的意义。 (分数:8.00)_32.举例说明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分数:8.00)_33.举例说明人的不同注意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分数:10.00)_心理学自考题-20 答案解析(总分:108.00,做

    7、题时间:90 分钟)一、第部分 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哪一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_(分数:2.00)A.1890 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B.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C.1879 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解析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 1879 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2.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

    8、它的结构”的代表人物及其心理学流派是_(分数:2.00)A.冯特构造主义学派B.詹姆斯机能主义学派 C.华生行为主义学派D.罗杰斯人本主义学派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流派 解析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3.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00)A.冯特和铁钦纳B.詹姆斯和杜威C.华生和斯金纳D.马斯洛和罗杰斯 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流派 解析 20 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4.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_(分数:2.00

    9、)A.观察法B.测验法C.实验法 D.调查法解析:考点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解析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及调查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5.注意的两个明显特点是_(分数:2.00)A.指向性和集中性 B.指向性和选择性C.集中性和维持性D.选择性和维持性解析:考点 注意的特点 解析 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6.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_(分数:2.00)A.输入功能B.过滤功能C.输出功能D.调节功能 解析:考点 注意的功能 解析 注意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包括包括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

    10、功能。7.在生物节律中,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最重大的周期是_(分数:2.00)A.年周期B.28 天周期C.日周期 D.90 分钟周期解析:考点 生物节律 解析 在生物节律中,年、月、90 分钟三种循环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不算太大,而日周期则有重大影响。8.梦呓、梦游和尿床等现象多发生在睡眠过程的_(分数:2.00)A.轻睡期B.沉睡期 C.REMD.过渡期解析:考点 睡眠的过程 解析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梦呓、梦游和尿床等现象多发生在睡眠过程的沉睡期,即第三、四阶段。9.下列不属于弗洛伊德对心理层面划分的是_(分数:2.00)A.意识流 B.意识C.无意识D.前意识解析:考点 意识

    11、与注意中梦的相关知识 解析 弗洛伊德首先指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则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10.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_属性的反映。(分数:2.00)A.个别 B.整体C.外部D.本质解析:考点 感觉的一般概念 解析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我们面前放着一个苹果,看上去苹果是红红的,拿在手上有一定重量,咬一口甜甜的,这些都是对苹果个别属性的反应。11.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是_(分数:2.00)A.收集信息B.转换 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解析:考点 感觉的生理

    12、机制 解析 感觉活动的第二步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感受器。12.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费希纳定律可知,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_(分数:2.00)A.i 函数关系B.对数关系 C.正比例关系D.反比例关系解析:考点 差别感觉阈限中韦伯定律的相关知识 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费希纳定律可知,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对数关系。13.在人的视觉机制中,真正的感光机构是_(分数:2.00)A.角膜B.虹膜C.瞳孔D.视网膜 解析:考点 视觉的机制 解析 光能向神经活动的转换在

    13、网膜上实现,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组成,最主要的是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14.三原色理论所说的三种原色是红、绿和_(分数:2.00)A白B紫C蓝 D黄解析:考点 色觉理论的三原色说 解析 三原色说是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的,三原色理论所说的三种原色是红、绿和蓝。15.“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性是_(分数:2.00)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解析:考点 知觉的特性 解析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正是人的知觉特性的整体性。16.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

    14、,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_(分数:2.00)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解析:考点 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的整合过程 解析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如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17.以概念、原理等各种概括化知识为内容的记忆称为_(分数:2.00)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解析:考点 记忆的类型 解析 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

    15、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18.下列记忆又称为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的是_(分数:2.00)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有意记忆解析:考点 短时记忆的相关知识 解析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19.长时记忆中信息储存形式主要涉及_(分数:2.00)A.听觉代码B.语义代码 C.视觉代码D.图式解析:考点 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解析 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听觉代码,而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代码。20.强调学习即个

    16、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这种观点是_(分数:2.00)A.行为主动的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C.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解析:考点 学习的相关理论 解析 19 世纪初,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有关学习的研究日趋系统而丰富,出现了诸多学习理论,这些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学习问题。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即个体头胞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二、第部分 非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12.00)21.心理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2

    17、.意识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3.注意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24.生物节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生物节律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18、。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者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 观察过程中,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观察法的优点。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观察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

    19、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6.简述注意的功能。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选择功能。我们周围的环境随时提供着大量的刺激,但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信息是重要的、有益的,但也有的与我们所从事的任务无关,甚至是一些有害的干扰信息。注意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信息的干扰。(2)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就是靠注意的维持功能。人只有在持续的紧张状态下,才能对被选择的信息进行深入

    20、的加工与处理。注意的维持功能还体现在时间的延续上,对于复杂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听重要报告的过程中,听众需要主动地排除外界干扰,有意识地把注意一直维持在台上的演讲者,才能保证对演讲内容的深刻领会与掌握。(3)调节功能。注意不仅表现在稳定而持续的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活动的变化中。当人们需要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的时候,注意体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人只有在注意转变的状态下,才能实现活动的转变,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27.简述失眠的类型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按照失眠的原冈,可以把失眠划分为以下四类: (1)情境性失眠。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失眠,如

    21、亲人去世、离婚,或者考试到来、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等引起的失眠。情境性失眠是一种暂时性失眠。 (2)假性失眠。有一些人经常对外宣传自己饱受失眠之苦,但其状态良好、神采奕奕,细问之下,原来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常人,他们自认为自己在“失眠”。这就是一种假性失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没有认识到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感觉自己能睡着的时间少于常人,于是产生了心理上的失眠感。 (3)失律性失眠。这种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律性失眠。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就属于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睡觉前吃了某些药物或者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精神兴奋,以至无法入睡,这种由

    22、于某种药物的作用导致的失眠称为药物性失眠。还有一种情况,由于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了对药物的依赖,如果不吃或少吃就无法入睡,这也是药物性失眠的一种。28.简述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人们对这些对象的知觉又是通过一些特殊的介质进行的。无论是知觉的主体还是知觉的对象,都会掩饰自己的内在动机,所以,人们的社会知觉判断常常可能是不准确的。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

    23、彼此。当个体能够预测他人可能做出的行为时,他自己便可以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因此相互间的期望会影响彼此的知觉。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另外,人在不断地变化,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获得对人的知觉要比对物的知觉更为困难。29.简述记忆的三存储模型。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每种感官的感觉寄存器)。如果这些

    24、信息被注意,它们则进入短时记忆。正是在短时记忆中,个体把这些信息加以改组和利用并做出反应。为了分析存入短时记忆的信息,你会调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同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需要保存,也可以经过复述存入长时记忆。30.依学习内容划分,可以将学习分为哪几类?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三大类。 (1)知识学习:知识的学习即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2)技能学习:指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两种。心智

    25、技能指内在的心智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指外在的操作活动方式。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3)社会规范的学习:即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这种学习既包含对社会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等问题,因此比知识、技能的学习更为复杂,是人类所独有的,并且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26.00)31.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租工作上的意义。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既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

    26、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1)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2)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除了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

    27、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32.举例说明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假如把人脑比喻为一台电视机的话,意识是它所包含的全部节目内容,而注意就是对电视节

    28、目进行选择的过程,它决定着意识反映哪些内容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注意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而什么东西不可以。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个体所觉察,进而产生意识。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人的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这时你对反映的对象没有清晰的了解,是注意被分配到其他方向的结果。在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

    29、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至于睡眠状态,我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如有人大喊一声你的名字时,才会引起你的注意,到这个时候,你也就是醒来了,转入了觉醒状态,或说有意识的状态。33.举例说明人的不同注意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可以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 (1)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人自身的状态。一般说来,刺激物的强度越大

    30、,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运动变化性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不随意注意在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地引起的过程中,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也起一定的作用。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受到人们期待的事物,都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也可以称为刺激物的意义性,即刺激物的客观性对主体生活的意义。正是由于意义性的作用,某些在物理强度上异常微弱的刺激,也能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2)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随意注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个体的知识经验、活动

    31、的组织、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等。一般说来,活动的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引起随意注意;有趣的事物也容易引起随意注意;正确的组织活动,也关系到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保持一定的新异性的事物,人们更容易维持注意。 (3)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因此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对随意后注意的利用,比如在面对学习活动和工作任务的时候,多增加对这些任务的了解,试着让自己真心喜爱上这些活动,从中发掘出成就感,这样才能保持我们对建设性任务的长期而稳定的注意。


    注意事项

    本文(【学历类职业资格】心理学自考题-20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