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自考题-1-1 及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1.美感(分数:3.00)_2.心理特质(分数:3.00)_3.语义网络(分数:3.00)_4.机械学习(分数:3.00)_5.视觉后像(分数:3.00)_二、单选题(总题数:10,分数:10.00)6.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什么方法?A回忆法 B再认法C重构法 D节省法(分数:1.00)A.B.C.D.7.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分数:1.00)A.B.C.D.8.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
2、_。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分数:1.00)A.B.C.D.9.当自己不顺心时,却把火发到别人身上,这种“找替罪羊的做法”属于哪种心理防卫机制?A转移 B投射C退行 D补偿(分数:1.00)A.B.C.D.10.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A群集 B摘录C过度学习 D列提纲(分数:1.00)A.B.C.D.11.下列哪种策略是不良的压力应对策略?A放松训练 B调整情绪C依赖药物 D接受心理辅导(分数:1.00)A.B.C.D.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A气质与性格 B认知方式C心理过程 D心理状态(分数:1.00)A.B.C.D.13.1890 年美国心理学家
3、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有关什么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A条件反射 B精神分析C意识流 D整体大于部分(分数:1.00)A.B.C.D.14.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什么?A常模 B效度C难度 D信度(分数:1.00)A.B.C.D.15.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下列哪种反应?A压力 B挫折C焦虑 D愤怒(分数:1.00)A.B.C.D.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16.什么是智力测
4、验,智力测验分为哪些类?(分数:5.00)_17.说明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分数:5.00)_18.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分数:5.00)_19.动机产生依赖于哪些条件?(分数:5.00)_20.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4.00)21.结合实际谈一谈社会知觉是怎样形成的?(分数:12.00)_22.在人格发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数:12.00)_五、案例分析(总题数:2,分数:10.00)23.一个人离我们越远,他在网膜上呈像越小,可是我们还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分数:5.00)_24.女生在小学
5、和初中阶段的数学能力往往优于男生,但到青春期以后,这种优势往往被男生所占有,并且男生一直把这种优势保持到老年。你能用心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分数:5.00)_心理学自考题-1-1 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5,分数:15.00)1.美感(分数:3.00)_正确答案:(美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解析:2.心理特质(分数:3.00)_正确答案:(心理特质指的是使一个人对于广泛的一类情景稳定地做出同一反应的心理特点,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大量相似行为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构想,它是心理学家用以描述或解释行为的工具,不是客
6、观事物。)解析:3.语义网络(分数:3.00)_正确答案:(语义网络是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根据信息间的语义联系构成的一种层次不太清晰的框架。它由结点和连线组成。结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间联系的密切程度。)解析:4.机械学习(分数:3.00)_正确答案:(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的学习。)解析:5.视觉后像(分数:3.00)_正确答案:(视觉后像分为正后像与负后像。当光刺激终止对感受器官的作用后,它所引起的视觉并不立即消失,它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驻留,称为正后像;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与它相反的颜色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负后像。)解析:二、单
7、选题(总题数:10,分数:10.00)6.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什么方法?A回忆法 B再认法C重构法 D节省法(分数:1.00)A.B.C.D. 解析:7.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分数:1.00)A. B.C.D.解析:8.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_。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分数:1.00)A.B.C.D. 解析:9.当自己不顺心时,却把火发到别人身上,这种“找替罪羊的做法”属于哪种心理防卫机制?A转移 B投射C退行 D补偿(分数:1.00)A. B.C.D.解析:10.以下哪
8、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A群集 B摘录C过度学习 D列提纲(分数:1.00)A.B.C. D.解析:11.下列哪种策略是不良的压力应对策略?A放松训练 B调整情绪C依赖药物 D接受心理辅导(分数:1.00)A.B.C. D.解析: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A气质与性格 B认知方式C心理过程 D心理状态(分数:1.00)A.B.C. D.解析:13.1890 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有关什么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A条件反射 B精神分析C意识流 D整体大于部分(分数:1.00)A.B.C. D.解析:14.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
9、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什么?A常模 B效度C难度 D信度(分数:1.00)A. B.C.D.解析:15.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下列哪种反应?A压力 B挫折C焦虑 D愤怒(分数:1.00)A.B. C.D.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5.00)16.什么是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分为哪些类?(分数:5.00)_正确答案:(智力测验是指在对智力进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时也称智力量表。通常是由一组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目或项目组成,其作用在于抽取一组标准化的行为样本,通过对
10、这组行为反应的观察分析,对引起行为的智力活动做出推论和解释。根据施测的形式分为个别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个别智力测验指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对个人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团体智力测验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主试可以对多名受测者进行测试的测验。根据测验题目组成和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智力测验和非文字智力测验。文字智力测验是指测验的题目以文字材料组成并呈现,要求受测者用文字或语言的方式作答。非文字智力测验是指测验题目不以文字表述,受测者不以语言或文字方式作答的测验。)解析:17.说明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分数:5.00)_正确答案:(1)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
11、2)情谊:伙伴情谊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因素,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归属于某一团体的交往需求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解析:18.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分数:5.00)_正确答案:(两者产生的源泉不同: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解析:19.动机产生依赖于哪些条件?(分数:5.00)_正确答案:(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12、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解析:20.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分数:5.00)_正确答案:(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3)从反映特点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4.00)
13、21.结合实际谈一谈社会知觉是怎样形成的?(分数:12.00)_正确答案:(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过程:在社会情境中,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很多的,比如,他人的言谈举止、表情、声调、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群体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群体气氛等。社会信息的搜集与选择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的物理强度,刺激的差异,刺激的重复出现和运动特征,认知者的需要、兴趣、动机、认知风格,以及刺激的情境等。认知者搜集到许多信息后,还要对其加以选择。这一过程往往也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个
14、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2)信息的整合过程:完成了信息的搜集、选择之后,人们就将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信息整合方式因其独特性,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等。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
15、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社会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焦在一起,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往往将聚焦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
16、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解析:22.在人格发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数:12.00)_正确答案:(此题为发挥题,考查学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将人格结构中的自我调控系统与人格成因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以说明在个体人格发展中外因与内因的辨证关系。要点如下:(1)强调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影响人格发展与形成的因素有遗传、教育、社会因素等,但个体主观因素是最重要的。(2)在个体人格成长过程中,是由外控系统逐渐转化为内控系统。儿童早期是受外部因素的控制与影响较大,随着主体中自我机能的成长,自我调控作用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起重要作用。(3)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
17、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解析:五、案例分析(总题数:2,分数:10.00)23.一个人离我们越远,他在网膜上呈像越小,可是我们还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分数:5.00)_正确答案:(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知觉有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的它的稳定性。当物体向远处或近处移动时,大脑得到的信息一方面来自网像大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来自眼球自动调节而产生的距离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网像大小与距离知觉二者共同决定的。一个人离我们越远,他在网膜上呈像越小,可是我们
18、还认为他的身高没有改变,就是这个原因。)解析:24.女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能力往往优于男生,但到青春期以后,这种优势往往被男生所占有,并且男生一直把这种优势保持到老年。你能用心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分数:5.00)_正确答案:(从心理学上讲,智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力的个体差异,二是智力的团体差异。其中智力的团体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性与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差异量比较小,两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如空间能力、数学能力、言语能力上的差异等。男性在空间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女性在言语能力上占有优势。而且这种差异还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其发展趋势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差异加大。在小学中,数学课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有些四则运算题还受阅读能力影响,所以这个阶段女生的成绩往往优于男生,到了青春期以后,学生所学的数学往往就不再是简单运算了,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所以这个时期女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就往往被男生所占有,而且这种差异还会随年龄增长而加大。)解析: